记者丨董鹏
编辑丨黄剑 金珊
8月21日,“猪茅”牧原股份股价大涨,一度接近9%,截至收盘,涨5.71%,报50.21元/股,最新市值2743亿元。
前一日晚间,牧原股份正式披露半年报,并召开业绩交流会。上半年,这家生猪养殖公司在营收增长34%的基础上,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重返100亿元以上,且均实现了超过1100%的大幅增长。
以上可观的盈利增幅,与牧原股份去年较低的利润基数、今年成本下降所带来的盈利月份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符合此前市场各方预期。
此外,据牧原股份公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32元(含税),分红总额约50亿元(含税),占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47.5%。
11倍盈利增长背后
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105.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1169.77%的利润增幅,是建立在上年同期盈亏时间各半、利润基数只有8.3亿元基础上的。
据其月度销售数据和单位养殖成本统计可知,2024年上半年,牧原股份一季度生猪业务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1~2月亏损幅度达到1.96元/kg,直至同年4月才实现盈亏平衡,真正盈利的月份只有5月、6月。
相比之下,今年牧原股份盈利月份明显增加,前6个月生猪养殖业务均实现了1.7~2.3元/kg不等的单位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猪价并无明显上涨,当期牧原股份的销售价格也要明显低于2024年5月、6月的高点。
但是,今年其成本端下降非常明显。“年初至今,公司成本下降进展符合预期,从1月的13.1元/kg逐月下降至7月11.8元/kg,其中成本下降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牧原股份在半年报交流会上指出。
去年同期,该公司成本则保持在14元/kg以上,个别月份甚至达到15.8元/kg。
得益于此,牧原股份的利润率大幅提升。半年报显示,生猪产品成本增幅小于营收增幅,这帮助其毛利率增加10.59个百分点,至18.72%。
而除了上述降本红利以外,牧原股份的业绩增长还受到了营收增长、收入结构优化的显著拉动。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商品猪销量为3238.8万头,对应销售收入560.22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商品猪销量、销售收入则分别提升至3839.4万头和708.68亿元。
其中,利润率更高的仔猪销量增幅尤为可观。财报显示,上半年其仔猪销量达到829.1万头,较2024年同期的309.3万头增长168%。以上整体出栏量、仔猪销量的增长,进一步增厚了上市公司的利润规模。
而上述部分盈利增长逻辑,今年下半年仍然有望得到延续。
根据半年报交流会公布的信息,牧原股份今年制定的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kg,年底计划降至11元/kg,“今年上半年,公司内部成本离散度明显收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当前部分优秀场线能够将成本降至11元/kg以下,公司会整合内部资源,搭建培养体系,帮助落后场线快速扭转业绩,带动后续整体成本的下降。”
这意味着,牧原股份下半年仍然有1元/kg左右的成本下降空间,若猪价能够稳定在上半年的水平,利润规模很可能会进一步增长。
实际上,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去年便曾断言,“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会经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和价值创造三个阶段,而当前已经进入到了质量提升的阶段。”
而从牧原不断下降的养殖成本、仔猪放量所带来的销售结构优化来看,这家公司确实正在从“量”向“质”的方向逐步转变。
“反内卷”三策
相比于经营业绩,牧原股份在产能调控措施上的规划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2021年6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见顶回落。
但是,养殖产能的去化并非一帆风顺,每当猪价出现阶段性反弹时,便会重新引发供给端产能的恢复,以及二次育肥需求的重新进场,这使得行业整体产能的去化速度缓慢。
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
而经过2024年产能的反弹,今年6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多达4043万头,高于2024年3949万头的低点,接近产能调控合理区域上限。
上述背景下,今年农业农村部提出了新的产能调控目标,“全国需要再调减约100万头产能,能繁母猪总量保持在3950万头左右。”
而作为国内生猪出栏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行业龙头,牧原股份率先“反内卷”。在半年报交流会上,该公司也给出了去产能规划。
首先,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
比较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牧原股份的生猪产能高点出现在2024年12月,彼时其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度达到351.2万头。
即便按照今年6月343.1万头的存栏量计算,未来半年内其产能将减少约3.82%,潜在去化力度大于全国产能减少2.3%的目标(根据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3950万头调控目标计算)。
“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牧原股份还指出。
其次,牧原股份还计划加强其生猪出栏体重管理,“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kg。”
另据涌益咨询统计,7月行业生猪出栏均重为128.59kg,从上市公司来看,不考虑仔猪、种猪销售影响,测算7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均重为121.28公斤,环比下降1.18%。
牧原股份等养殖企业为生猪减重,亦有望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生猪的供给压力。
最后,牧原股份此前已经宣布,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构建管控体系,从源头进行把控,确保所有育肥猪都能流向屠宰厂。
从上半年经营情况来看,牧原股份也在提升其产能利用率。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牧原股份共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同比增长110.87%,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
“公司会积极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助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牧原股份表示。
对于这家生猪出栏量全国占比达到1/10左右的公司而言,有望从中长期获益。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金珊 实习生林芷仪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