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沈可心 通讯员 丁晓乐
在株洲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领域中,一枚仅重0.31克、薄至0.13毫米的“贴纸”正掀起技术革新——来自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的张宏志团队,成功研发出全国首款多频带柔性共形天线。它如纸般薄、如瓶盖般小、如曲别针般轻,却有效解决了传统无人机通信距离短、信号易受干扰的痛点。
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位05后少年最初的兴趣与热爱。
始于兴趣,成于坚持:一场“炸机”点燃的创新梦
刚踏入大学校园,出于对无人机的强烈兴趣,张宏志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学校的无人机社团。“第一次飞行,非常激动,无人机离地的那一刻,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他回忆道。飞行带给他的不仅是快乐,更在一次次实操中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2023年,一次意外的“炸机”事故,成为他创业之路的起点。当时,他操作的无人机因外置天线钩挂树枝而坠毁。相比心疼设备,他更多开始思考:“天线为什么非得这么笨重?能不能更轻、更贴合机身?”
作为一名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专业的学生,他敏锐地意识到行业痛点:传统天线要么是“指挥棒”式外置设计,气动阻力大且易受损;要么是功能单一的内置方案,通信距离受限。带着这些疑问,张宏志一头扎进图书馆,跨专业自学材料与通信知识,并召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起一支跨学科团队。
研发初期没有资金,大家就从生活费中省;没有实验室,宿舍、走廊都成了调试天线的场所。他们跳出传统设计思路,大胆尝试柔性材料,先后测试石墨烯、陶瓷等五种材质,历经十余次失败后,最终选定柔性聚酰亚胺作为天线基底材料。“最难的时候,我们凑出两万块钱加工费,连续几个月吃泡面,但谁都没说要放弃。”张宏志笑着说。支撑他们的,正是那股从兴趣中来的热爱与坚持。
小天线,大梦想:青春不怕路远,一直在路上
这款“贴纸”般轻薄的天线,蕴藏着惊人的技术能量:厚度0.13毫米、重量0.31克,不足传统天线的3%,却凭借环形凹槽结构实现多频段通信,覆盖工信三大专用频段,将抗干扰性能提升2倍,信号距离延伸至40公里。
2024年6月,团队携产品参与炎陵县林业巡检实战测试,在复杂环境中表现亮眼——辐射效率从76%优化至85%,无人机续航延长8至12分钟,抗干扰能力从传统天线的50%提升至85%,通信距离也从30公里拓展至50公里,获得现场技术人员的高度认可。
在此基础上,团队持续借力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资源,深化“产学研”融合。项目先后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等多个奖项。
2025年6月,张宏志正式注册“株洲翼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株洲高新区5万元创业资金及学校免费场地支持下,迈出从项目到产品的关键一步。目前团队已拥有1项外观专利、4项专利待审,发表论文2篇。尽管产品仍处于市场推广期,但团队始终保持前进的节奏:线下对接无人机企业、参与各类创业赛事与行业展会、依托校企合作拓展应用场景……这个夏天,这群年轻创业者的脚步从未停歇。
“株洲有非常好的产业土壤,我们希望把技术与本土优势结合。”张宏志说,“创业哪有一帆风顺的?但我们还年轻,只要坚持从兴趣出发、从实处做起,总有一天,这颗小小的‘贴纸天线’,能真正成为低空通信中的‘创新名片’。”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