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中国人的一生之敌。
它是墙面上悄然凝结的水汽,是连日缠绵的阴雨,是无法驱散的闷热,是纠缠不休的魔法攻击,令皮肤黏腻、心情烦躁、身体沉重,成为缠绕在身心的一道阴影。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大江南北都深陷“湿热”的泥潭,人们祛湿的手段也层层升级:刚入门者煮煮薏米水,进阶者请出广东癍痧,而更加硬核的祛湿选手,已经将热烈的目光投向遥远的西北方,看啊——
在那炙热到能烫熟鸡蛋、烤烂鞋底的吐鲁番沙地上,处处“种”满了对“湿气”怀有深仇大恨的年轻人。他们用各种姿态把自己像“盐焗鸡”一样埋入滚烫的沙子,坚信这片地表温度能达到81°C、年均降水量只有16mm的土地能化身巨大的烘干筒,彻底赶走身体里每一丝阴冷潮湿,“埋一埋晒一晒,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水肿消了,连痘痘都不长了”。
荒芜的沙地上,一派生机盎然的埋人景象。图/阿力新疆
热烈的温度,驱逐的不仅是躯壳里的阴湿气,更是烘出了一个干净完整的爽利灵魂。巨大且明亮的太阳之下没有一丁点阴霾,未读99+的工作群、下个月的房租焦虑都被晒成了白花花的幻影,只有头顶的遮阳伞、手里的老汉瓜、眼前一望无际的连绵沙丘如此真实,全方位疗愈着这代在格子间里困到身心俱疲的年轻人。
一群又一群人奔赴吐鲁番,追寻一场从心到身都清爽干燥的治愈之旅。我们不禁要问:
吐鲁番,真有这么神?
当代“湿人”,在吐鲁番花式埋自己
小时候憧憬火焰山,是因为猴哥曾在这里三借芭蕉扇;现在的我憧憬火焰山,是因为打工日久,鼓起了小肚子,患上了肩周炎。
“湿”,实乃当代打工人(特别是南方人)的养生死敌。
于是广州人爆买三伏贴,上海人抢夺草坪C位争当“晒背仙人”,而真正懂行的年轻人已经肩扛遮阳伞、手拿工兵铲,迫不及待地奔袭吐鲁番。
库木塔格沙漠上密密麻麻的沙疗人群。摄影/杨易
在这座中国最干最热的城市里,“潮”与“湿”根本没有容身之地——挂在枝头的新鲜葡萄,还没采摘就迫不及待地变成葡萄干;敞口放了两星期的薯片,不仅没有变软走味,反而更加干脆锋利;吐鲁番博物馆更以整整一层楼的千年干尸藏品告诉你,在极致的干燥面前,连时光都显得那样软弱无力。
吐鲁番离海洋极远,又被山地包裹,从遥远的海面上奔赴而来的湿润空气在尚未抵达这里时就几乎耗尽了全部的水分,勉强翻过天山余脉,在海拔骤降的过程中一路升温,化作干热的“焚风”,带着巨大的热量来回滚动、左突右冲,将整座吐鲁番盆地变成了一口巨大的“空气炸锅”。在这里,连空气本身都带着一种焦香酥脆的质感。
巨大的金箍棒温度计时常报出超高的地表温度。摄影/杨易
在动辄七八十摄氏度地表温度的炙烤之下,直接暴晒,必然分分钟变成慢烤牛排。真正理性的祛湿人,对“烹饪”自己的方式有着更精细的追求——用热沙把自己埋起,宛若埋在热盐粒里的一只只盐焗鸡,如此才能受热全面、出汁均匀。
这不是当代年轻人一拍脑门的发明创造,而是吐鲁番当地传承数百年的传统医术——沙疗,依靠沙子的机械压力、热度与矿物质成分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缓解风湿等疾病。相传这种疗法起源于13世纪,如今不仅已经进入非遗名录,更是个医疗项目,有专用场地,有医生诊断监督,还能刷异地医保,从身到心到钱包,把游客呵护得毫无死角。
问诊、沙疗、刷医保,安排得明明白白。图/新疆领队阿锋
做沙疗要遵循医嘱,不过最核心的原则永远是“哪里难受埋哪里”:从久坐久站后落得肿胀疼痛的小腿,到阴天下雨就酸痛难忍的关节,到承担了太多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压力的老腰,挥动小铲子,统统埋起来,不知不觉滚烫的沙子从脚面盖到了肩膀,只留脑袋和胸口露在外面。
此时,你就闭上眼睛感受,心跳开始加速,体温开始上升,你的体内仿佛蕴含着汪洋大海,此刻正透过你的毛孔注入茫茫大漠。热力包裹了你,穿透了你,浸润了你,把每一条打结的经络扒开了、摊平了、明明白白地梳理到通畅。
你在融化,你在升华,你是晾房里的葡萄干,是枝头上的吊干杏,是裹上了酥皮与蘑菇酱的惠灵顿牛排,每一秒都比上一秒更加暖洋洋、甜蜜蜜、香喷喷。二三十分钟一到,你爬出沙坑,浑身覆盖的不是黑色的泥釉,而是经由“祛湿”脱胎换骨的证明,浑身都自在又清爽。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汗之后,黑沙裹在身上,仿佛套上一层铠甲。图/GLFR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大家:沙疗不是万能的,而且也有一定危险性,不要贪多、加强防晒补水、避开下午三四点钟的魔鬼高温,注意安全,谨防真熟。
在最干最热的地方,寻找不慌不忙的远方
当“特种兵式旅行”的风潮席卷全国,只有在吐鲁番,你才能发自内心地懂得“度假”的快乐。
什么行程规划、景点清单?在能把鸡蛋烫熟的路面和把人晒化的烈日面前统统不好使,45°C极致高温会无差别地张开“反卷结界”,告诉你“人固有一躺,或躺于沙坑,或躺于空调房”。在其他旅游城市,每天步数能轻松上两万;在吐鲁番度假,你只需日均翻身三次。
吐鲁番其实非常好逛,但建议你等高温过去再动身。图为吐峪沟大清真寺。摄影/杨易
工作带来的焦虑更是不必考虑。手扎沙堆里埋着呢,手机都暴晒关机了,无论是客户的夺命连环call还是老板的“在吗”全都找不到你。纷杂的世界被滚滚热浪拍到千里之外,你只需要四肢伸展,美美躺平,心安理得地享受“合法摆烂”的快乐。
如果你邀请父母同来度假,那更好了——平时他们总唠叨你“别吹空调”“少吃冷饮”?到了吐鲁番,高温带来的压倒性自然伟力能熨平一切代沟,他们不会批评你,只会加入你,一起沉浸在空调酸奶冰西瓜的温柔乡里。一场旅行下来,连家庭关系都融洽了许多。
瓜果甜,馕饼香,还有载歌载舞的当地人,这种快乐谁能顶得住啊?摄影/沈桥
吐鲁番的天气,还有一大妙处:
白天阳光暴晒,让你的身体翻腾着、冒着泡地制造大量的多巴胺;等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干燥的空气与土地释放出最后的热量,清凉的世界便悄然降临。属于“逛吃”的快乐之旅,就此启程。
比吐鲁番博物馆更让人流连忘返的,绝对是博物馆对面的烤包子。皮儿是金黄酥脆的,肚子是鼓鼓胀胀的,手忙脚乱地吹去烫人的热气,一口咬下,大块的牛肉伴随着滚烫又丰沛的肉汁在口中瞬间爆炸,包裹着浓浓的孜然和清甜的皮牙子(洋葱)香味——只要三块钱,好吃得让你根本走不动道。
托克逊是吐鲁番下辖县,拌面名声在外。面条筋道,用过了冬的面粉拉出来,带劲儿又爽滑;羊肉讲究,用当地的小黑羊,又嫩又鲜还不肥腻;配菜则很丰富,辣椒、芹菜、豇豆、茄子均可,最受欢迎的则是过油肉,油重味厚,汤汁满溢。
拌面虽好,真正的夜宵王者还属本地版本的凉面——黄面。与吐鲁番的大多数美食一样,黄面秉持着便宜又大碗的本色:三块钱一碗,黄面配凉皮,分量足得几乎要从碗边上溢出来。面里加了蓬灰水,色泽微黄,非常爽滑,汤汁酸辣爽口,带着一丝丝勾人的甜,开胃又解暑。吃黄面,别忘了配上烤肉,价格便宜,分量感人,一串满满当当小孩拳头一样的肉块,一口咬上去就是满嘴的外焦里嫩、鲜香多汁。
黄面混合着凉皮与凉粉,三倍的清爽酸辣暴击!摄影/杨易
到新疆一趟,当然不能不吃抓饭。这里的抓饭花样很多,除了羊肉,还有牛、马、鸡、鹅、野鸡肉随心组合。不管怎么搭配,吐鲁番抓饭中总会点缀几颗葡萄干,在大口吃肉的满足感中埋下甜蜜的惊喜。还有一种甜抓饭,干脆就是用葡萄干、杏干、桃皮子做成的,尽情挥霍着瓜果之乡的底气。
米饭粒粒分明,肉量扎实感人的抓饭。摄影/长腿袁大叔
饭后甜点,必须来一碗酸奶冰淇淋。新疆奶制品的品质不必多说,制成甜品,完全没有过分的酸涩,只有醇厚的奶香和自然的清甜。口感绵密顺滑之中,还豪气地混入大量坚果碎,带来恰到好处的香脆。
奶香醇厚、层次丰富的冰淇淋。摄影/大伟
吐鲁番当然是水果爱好者的天堂。这里葡萄成山,杏子成海,沿街一溜瓜摊儿,西瓜蜜瓜切开了摆成一字长龙。尤其不可错过的,是老汉瓜与“糖包子”:前者是一种杂交的甜瓜,瓜肉软糯,上了年纪的老人咬起来都轻松无压力,在年轻人的口中更是绵柔如天然的冰淇淋;后者则是熟透的无花果,软到一塌糊涂,轻轻一拍就裂开一个口子,蜜汁能拉出长长的丝,甜度爆表,一口腻到你的心上。这两种水果太过娇嫩,很难带出新疆,是名副其实的“本地限定”。
无核白,吐鲁番葡萄里的甜度翘楚;新疆蜜瓜口感有脆有软,但甜是永恒的主题。摄影/朱梦菲
吃了这么多,怕胖吗?当你脑子里冒出这种担忧时,才真正理解吐鲁番的完美闭环:晚上咔咔一顿炫,白天带着一身“甜蜜的负担”钻进沙坑,美美幻想着祛湿掉秤,主打一个心理安慰拉满,一点负担也没有。
当一个假期就这样被慵懒地消磨过去,终于要向沙坑挥手告别,你会恍然发现——KPI的焦虑、会议室的沉闷、日复一日的乏力感,已经伴随着盘踞在关节深处的湿气一扫而光。你没有懒散,你没有倦怠,你没有在疲累中消磨掉那个发光发亮的自己,你只是需要一点阳光,需要一点时间,你只是需要停一停。
晒足吐鲁番的阳光,让心霾退散,电量满格!摄影/笑飞雪
你的皮肤滚烫,你的身体舒泰,你的灵魂蓬松又轻盈。现在,抖落一身沙尘,怀揣着被阳光晒透的、轻快而笃定的勇气,像一颗从沙地里长出来的顽强的仙人掌,向着热气腾腾、万物美好的世界——出发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 (ID:didaofengwu),作者:猫骑士,图片编辑:王家乐,设计: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