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非净利逆增26%与现金流暴跌350%并存,央企新身份下,长安汽车冲刺年销300万辆目标,挑战犹存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王欣 赵成
编辑 | 江玮
近日,长安汽车(000625.SZ)交出了一份复杂的半年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在销量创近八年来新高的背景下,长安汽车的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呈现出“量增利减”的背离局面。
8月22日晚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汽车”)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6.91亿元,同比下降5.25%;实现归母净利润22.91亿元,同比下降19.09%。就在整体利润指标承压的同时,长安汽车的扣非净利润却达到了14.77亿元,同比增长26.36%,这反映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回升。
对此,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向《财经》表示:“从数据上看,这是一份财务结构相对健康的报表。看上去营收出现下降,但扣非净利润实现增长,说明长安汽车在成本与费用管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他指出,在行业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长安汽车核心主业展现出一定的盈利韧性,但也要警惕非经常性损益波动带来的影响。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长安汽车上半年资本回报率表现偏低,盈利效率未达预期,这也是其在重组利好背景下未能实现股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看法,上述分析师补充道:“长安汽车作为千亿营收体量的企业,规模基数大,升级为央企后,肯定会经历一段混乱时期,内部整合、人事调整需要时间完成,市场要给它留出调整的时间。”
扣非利润高增长的另一面:86亿现金流赤字大考
(来源:长安汽车上半年财报)
翻看这份财报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一项,无论是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6%、净利润同比下降20.2%,还是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9.1%,几个核心数据都不好看。
至于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长安汽车解释称,当前汽车行业整体需求疲软以及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不确定使消费者购车意愿有所降低,各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价促销,压缩了长安汽车的市场空间和利润。
尽管营收与净利润指标有所回落,但长安汽车上半年整车销售表现出巨大突破,全系品牌销量突破近八年纪录。然而行业性的激烈价格战摊薄了单车利润,成为“增量不增利”现象的主要外因。
在这张报表里,更值得关注的是经营性现金流的大幅波动,其净额从去年同期34.35亿元降至-86.07亿元,同比缩减超120亿元,降幅达到350%。
对于现金流赤字,长安汽车的解释是源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其主动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以内。截至6月末,长安汽车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余额较年初降低约31%,相关周转天数同比减少50天。
行业“反卷”号角吹响后,“60天付款承诺”于6月实施,这对企业的当期资金结构带来显著影响。上述行业分析师认为:“应收、应付账款的变化确实明显。但政策6月才开始推行,其全面影响或在后期才会进一步显现。”
另有分析指出,若剔除该经营性账款的因素,该企业实际现金流仍保持在50亿元规模,因此短期财务压力依然不容忽视。
新能源业务高增长,成财报最大亮点
在整体承压的财报中,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成为半年报最大亮点。
2025年上半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5.2万辆,同比增长49.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33%,二季度单季达到50%,标志着长安电动化转型迎来阶段性突破。
自2017年启动“第三次创业”以来,长安汽车持续推进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通过“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战略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布局。当前,长安汽车已形成阿维塔、深蓝、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矩阵。
产品方面,新车型经过密集投放,正在迎来收获期。长安启源Q07上市首月订单即突破3.1万辆,并保持月销过万;深蓝S09全球预售8天订单破万;长安启源A07单月销量也一度突破8000辆。华泰证券分析指出,公司二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3万辆,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3%和35%,显示出周期效应。
据悉,2025年四季度还将有三款聚焦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的新能源车型上市,包括支持800V高压平台的启源A06、改款Q05及标配激光雷达的深蓝L06,覆盖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路线,有望进一步提振整体销量。
海外市场已成为长安汽车重要的增长极。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销量达29.9万辆,同比增长5.1%。在“海纳百川”战略推动下,泰国罗勇工厂建成投产,深蓝汽车在阿联酋全面上市等一系列动作为后续扩张奠定了基础。
尽管长安汽车在境外市场的销售毛利率达到22.23%,显著高于国内13.03%的水平,但该数据同比下滑4.68%,折射出海外市场的竞争正日趋激烈。这些数据表明,在销量稳步增长的背后,“价格战”与“成本战”已逐渐蔓延至海外,曾经的新蓝海市场也在加速内卷。
冲刺300万辆目标,智能化仍是最大变数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
面对行业变局,长安汽车正在推进组织与战略焕新。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转为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在次日召开的媒体发布会上,出任新央企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朱华荣一改往日“杀出红海”的紧迫语气,转而凡尔赛式感叹“遍地机会”。
朱华荣说:“我发现,长安面临的这片天地太广大了,我看到的全是满满的机会。长安过去所拥有的资源太少、太小,现在突然发现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
从强调突围到畅谈机遇,朱华荣的口吻转变仅用了半个月,也映射出长安汽车在重组后,战略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央企时代,长安汽车的战略能级与资源整合能力迈上新台阶。
他明确提出,中国长安将聚焦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战略主线,计划到2030年实现整车销量5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60%,海外销量占比超30%。
在此基础上,2025年长安汽车全年销量目标定为300万辆,新能源汽车100万辆,预期营业收入3550亿元。
在全年300万辆的销量目标压力下,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董事谭本宏坦言下半年挑战加剧,但他同时表示,各子品牌均展现出强烈信心。目前,长安已围绕“抓流量、抓新品、抓国际、抓创新”四大方向全面部署,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市场端近期表现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7月,长安汽车销量21.06万辆,同比增长23.43%,其中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突破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74.05%,占比升至38%,正成为增长核心动力。1月-7月累计销量156.59万辆,同比增长4.07%,新能源板块持续领先,累计销售53.17万辆,同比增长52.34%。
尽管在电动化领域进展显著,但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能力仍受到业内关注。有行业分析人士向《财经》表示:“长安汽车在增程、纯电技术上与其他车企差距并不大,但在智能化方面,除阿维塔与华为合作表现较好外,启源等品牌仍有明显短板。”
(图片来源:朱华荣微博)
值得玩味的是,8月9日,朱华荣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赴深圳拜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双方就产业竞争态势与未来格局进行交流,任正非也对长安及阿维塔品牌发展提出建议。尽管未披露具体内容,但也引发市场对长安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广泛猜测,双方或积极寻求在智能化领域进一步扩大合作。
随着新一轮产品投放和管理重构逐步落地,长安汽车能否在央企重组后的第一年真正“杀出一条血路”,接下来的四个月将成为关键期。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