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一夫
经过了漫长的上涨后,A股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意义的调整。
今日,A股三大指数一度走势良好,午后却纷纷放量大跌,大盘甚至险些失守3800点。其中上证指数跌1.76%,深证成指跌1.43%,创业板指跌0.69%,北证50跌2.6%,市场全天成交额再度超过3万亿元,超4700只个股下跌,全A平均股价跌幅为1.81%,亏钱效应炸裂。板块层面,只有CPO、稀土永磁、半导体等少数板块表现积极,而服装家纺、房地产、白酒、创新药、教育板块跌幅居前。相信多数投资者今天的持股体验都是很差的。
至此,可能很多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市场是见顶了还是倒车接人?给出回答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牛市多急跌”。
在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之中,“牛市多急跌”这一现象频繁映入投资者的眼帘,成为牛市进程中一道独特却又令人困惑的风景线。当市场整体沉浸于牛市的乐观氛围,股价一路凯歌高奏之时,却忽然莫名其妙地来一个急跌,宛如一记重锤瞬间打破市场的和谐,随即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与迷茫。就像今天午后市场的跳水,就显得有些猝不及防。
事实上,回顾A股历史上的几轮牛市,急跌情况可谓屡见不鲜。
以2007年的大牛市为例,彼时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700余点一路狂飙突进,至10月中旬攀上了6124点的历史巅峰。在这一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急跌频繁穿插其中:如2007年2月27日,上证指数单日暴跌8.84%,千余只个股跌停,市场一片哗然;又如5月30日,受上调印花税政策的冲击,沪指跳空低开,当日跌幅达6.5%,随后几个交易日持续大幅下挫,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但这些都没有妨碍大盘后续一再创出新高。
再看2015年的牛市,从年初的3200点附近起步,一路攀升至6月的5178点。在此期间,急跌同样不时上演,比如5月28日,沪指当日暴跌6.50%,市场恐慌情绪急剧蔓延,不过随后不久依然创下了新高。
若将视角拉至国际市场,美股在其长期牛市进程中也不乏类似情况。而这些历史案例清晰地勾勒出牛市急跌的显著特征:
其一,急跌发生的时间具有突发性,往往在市场一片乐观、投资者沉浸于牛市狂欢之时骤然降临,毫无征兆可言;
其二,下跌的幅度通常较为剧烈,单日跌幅甚至超过5%的也是屡见不鲜,而短期内指数和个股价格都会出现大幅缩水;
其三,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与漫长的牛市上涨周期相比,急跌往往在数天或数周内便告一段落,随后市场又重新回归到上升轨道。
为何会有“牛市多急跌”的情况发生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至少有三:
首先,是市场情绪的剧烈波动。
牛市中,多数投资者情绪极易走向极端乐观。随着股价的持续攀升与赚钱效应不断扩散,市场参与者纷纷被乐观情绪所裹挟,对市场的未来预期过度美好,风险意识逐渐淡薄。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如同堆积起来的干柴,一旦遇到些许负面消息的“火星”,便会迅速引发情绪的逆转,从极度乐观瞬间转变为极度恐慌。
例如,当市场上出现关于宏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行业政策调整等负面消息时,原本信心满满的投资者可能会瞬间陷入恐慌,担心牛市即将终结,进而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这种集体性的恐慌抛售行为,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卖压,推动股价快速下跌,引发急跌行情。与此同时,市场情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部分投资者的恐慌抛售会进一步加剧其他投资者的不安,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股价下跌的速度和幅度远超正常水平。
其次,是获利盘的集中回吐。
在牛市过程中,股票价格不断攀升,众多投资者积累了丰厚的获利筹码。当股价上涨到一定高度后,部分投资者出于锁定收益的考虑,会选择抛售股票。尤其是一些短线投资者和投机者,其投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短期差价,对股价的波动更为敏感,一旦察觉到股价有回调的迹象,便会迅速卖出股票,实现获利了结。而当市场上积累的获利盘达到一定规模时,这种集中性的抛售行为就会引发股价的大幅下跌。
例如,某只股票在牛市中连续涨停,短期内股价翻倍,大量投资者获利颇丰。此时若出现一些轻微的负面因素,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略低于市场预期,这些获利盘便可能蜂拥而出,导致股价在短时间内急剧下跌。而且由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行为的趋同性,往往会出现“踩踏式”抛售的情况,进一步加剧股价的下跌幅度,甚至同板块的其他个股也会受到拖累。
最后,是资金层面的流动与变化。
牛市经常伴随着杠杆资金的大量涌入,这往往会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但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当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借入资金买入股票时,一旦股价下跌,为了避免被强制平仓,投资者可能会被迫卖出股票以偿还借款。这种被迫的抛售行为会在短时间内加大市场的卖压,引发股价的加速下跌。
例如在2015年的牛市中,大量投资者通过场外配资等方式加杠杆进入股市,市场杠杆率急剧攀升。当市场出现调整迹象,股价开始下跌时,杠杆资金的平仓压力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引发了市场的大幅急跌。
回到当前的A股,大盘在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单边上行后,的确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获利盘。截至目前,市场已经有多达771只个股的股价创下年内新高,其中更是不乏多只翻倍甚至数倍的个股。另一方面,过去两周大盘明显有加速上行态势,并且市场成交额再度突破3万亿元,说明短期市场情绪过热且分歧有所加大。因而部分资金选择在今日集中获利了结,虽然有些令人措手不及,但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市场究竟是见顶了还是倒车接人呢?
平心而论,虽然今天午后的放量大跌让人沮丧,但如果冷静下来分析,当前无论是年K线、季K线还是月K线,都处于向上趋势中。按照趋势理论,“趋势一旦形成,通常会维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并且难以被改变”,并且级别越大,趋势越牢靠稳固,更何况今日的调整并没有破坏原本向上的趋势,并且支撑本轮A股走牛的各种逻辑也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认为:在趋势没有走坏之前,投资者大可不必盲目猜顶,也无需因为一两天的调整就胆战心惊。而针对于今天的大调整,笔者更倾向于是倒车接人而不是见顶。
当然,考虑到每个人对于市场的理解和风险偏好不尽相同,针对于不同投资者,我们给出如下建议:如果你还相信本轮牛市没有结束,那就应该继续秉持牛市思维,将每一次回调都视为倒车接人的机会,而非风险降临的信号,继续积极看多做多,尤其是那些此前大盘单边上涨阶段迟迟不敢上车的场外资金,此次回调或许正是给了逢低吸纳的机会;如果你觉得目前市场已经处于高位且持股性价比已经不高,那么在当下这个阶段落袋为安,也未尝不是一个明知的选择。
至于配置方面,我们依然坚定看好以半导体、AI算力、国产软件硬件、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大科技方向,受政策支持的大消费方向,以及非银金融方向。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自行挖掘优质个股并逢低布局,或许能有不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