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已破40亿,洪波股份三闯A股欲委身北交所缘何仍告败? 年营收已破40亿,洪波股份三闯A股欲委身北交所缘何仍告败?
创始人
2025-08-28 00:42:57



导读:十余年的努力,洪波股份的上市美梦为何终究仍成“泡影”呢?这家已成为名副其实“上市困难户”的企业,其资本化的路途上,到底“输”在了哪?“多年来,除了业绩的波动外,这家有着较为明显家族企业色彩的公司在企业管理内控的有效性上一直颇受争议,包括最新一次北交所上市的‘提前’终止,也主要源于此。”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方知跃@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虽然已在冲刺A股上市的路上跋涉多年,但对于浙江洪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洪波股份”)来说,要想成功转身成为一家合格的上市公司,恐怕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5年8月26日晚间,早前已在新三板挂牌的洪波股份发布公告称,经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决定叫停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计划的推进。

与此同时,洪波股份也坦诚,浙江证监局也已确认其北交所上市辅导已正式终止。

这已是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企业近十余年来第三次启动A股上市计划且最终都以失败收场了。

公开信息显示,洪波股份为一家主要从事电磁线、微特电机和线性驱动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洪波股份是在湖州市洪塘乡人民政府下属乡镇企业——湖州洪波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的基础上发起设立。

1999年1月24日,经湖州洪波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股东会同意, 湖州洪波线缆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改制并同时吸收自然人入股,1999年9月8日,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这便是如今洪波股份的前身。

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后,陈找根、陈卫新父子二人为如今洪波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在洪波股份最新的持股名单中,陈找根直接持有其1874.60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33.12%,而陈找根之子陈卫新则直接持有1500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6.50%,二人合计持有股份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9.62%。

早在2012年5月,洪波股份就曾向证监会递交深交所中小板IPO的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这也是洪波股份首次向A股吹响资本化进军的号角。

遗憾的是,经过了近两年时间的审核,2014年4月,证监会以一纸行政许可申请终止审查通知书宣告了洪波股份首次IPO之旅的失败。

需要指出的是,也正是在此次IPO的申报审核过程中,洪波股份一度深陷造假上市的舆论漩涡。

在首次冲刺A股IPO失败后,洪波股份花了数年时间一边休养生息,另一边伺机等待重启上市的机会。

2021年9月,在首度A股IPO失败七年后,洪波股份再一次鼓起勇气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

在首次申报IPO时,洪波股份的营收规模尚不及20亿,经过多年的蛰伏,再次亮相IPO申报环节的洪波股份,其年营业收入已近30亿,其扣非净利润也即将突破亿元。

深交所的中小板自然已经容不下洪波股份这尊“大佛”,于是,深交所主板成为了洪波股份重启IPO的目的地。

好景不长。

2022年8月5日,洪波股份突然向证监会提交撤回IPO申报材料的申请再度主动放弃上市。

外界恐怕未有几人获知的是,这或也是洪波股份成立数十年来距今为止距离A股市场最近的一次。

据叩叩财经从接近于洪波股份的知情人士处获悉,在该次申报主板IPO时,洪波股份本已成功通过了前期的问询反馈环节,在其主动撤回申请之前,2022年7月底,洪波股份其实已收到了证监会的相关通知,并告知其做好上市委发审委会会议审核的准备。

“如果不主动撤回申请,洪波股份在完成对证监会相关准备通知的回复后,其IPO不日就将安排上市受审。”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经,但这份来自于证监会的《关于请做好发审会会议准备工作的函》,却成为了洪波股份前次IPO的“催命符”。

在尚未来得及走上证监会发审委会议的现场,洪波股份就先人一步“逃单”IPO而去。

第三次启动上市计划,洪波股份没有再等七年。

2024年5月,洪波股份的名字突然出现在了新三板挂牌的申报名单中。

虽然此时洪波股份尚未公布任何上市辅导的备案计划,但明眼人一看便会不自觉地猜想,其正在谋划通过北交所完成上市梦想的可能。

众所周知,要申报北交所上市,其前提条件便是需拥有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的身份。

果不其然。

2024年9月初,洪波股份顺利登陆新三板成为一家公众公司。

三个月后,2024 年 12 月 4 日,洪波股份就宣布与长江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并明确表示将计划北交所上市。

2024年12月17日,洪波股份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申请正式获得浙江证监局受理,由此正式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此前从中小板到主板,上市部署绕了一大圈的洪波股份,最终竟愿意委身于上市门槛相对较低的北交所。

这也不得不让外界对洪波股份的第三次上市的前景充满期待。

毕竟,此时的洪波股份也早已不是十余年前的“吴下阿蒙”。

据洪波股份2024年年报显示,在刚刚过去的“最近一年”中,其营业收入已突破40亿大关达到了41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也同比增长超过45%录得8458.88万元。

然而8个多月后,连北交所的上市辅导都未能完结之时,洪波股份就突发决定匆匆放弃了第三次闯关A股上市的希望。

十余年的努力,洪波股份的上市美梦为何终究仍成“泡影”呢?这家已成为名副其实“上市困难户”的企业,其资本化的路途上,到底“输”在了哪?

对于在尚未“摸到”北交所申报大门前就已“提前”终止了上市计划的推进,洪波股份给出了一个语焉不详的解释——“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和政策等诸多因素”。

“多年来,除了业绩的波动外,这家有着较为明显家族企业色彩的公司在企业管理内控的有效性上一直颇受争议,包括最新一次北交所上市的‘提前’终止,也主要源于此。”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1)内控漏洞频发的上市路



2024年7月,在洪波股份申报新三板挂牌时,面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权系统”)的问询,洪波股份曾如此解释其2014年首次IPO终止的原因。

按照洪波股份的说法,2013年,受全球经济复苏缓和需求不振等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原材料出现持续下跌,跌幅较大,“由于公司未能对库存实施有效的套期保值,致使未能实现以期货收益冲抵商品销售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其次,“受主要客户延期履行大额套保订单,导致公司套期无效形成期货损失的影响,全年公司经营业绩将出现显著下滑”。

除了面临经营的困境外,洪波股份称,斯时,其第二大股东茅惠新和另一股东金洲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7.14%和5.14%)因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拟退出所持股份。

综合上述因素考虑,洪波股份最终主动撤回了首次IPO的上市材料。

事实上,洪波股份没有提及的是,在其首次铩羽的背后,恐怕更为关键的因素还有外界及监管层对其“造假”上市的争议。

时间回到2012年底,证监会宣布启动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

彼时,这曾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分为券商自查、证监会复核以及现场抽查,围绕IPO在审企业的财务真实性,重点检查虚构交易,现金收付等,力求挤出企业报告水分,充分披露在审企业的风险。

按照相关部署,在抽查阶段,证监会将成立15个小组,在证监会第一轮和第二轮财务抽查中,共计有40家拟上市企业被抽中。

洪波股份的首次IPO申报申请就不幸在这次现场抽查中被选中成为被检查的标的。

2013年底,有财经媒体报道称,有关证监会现场抽查结果出炉,进入现场核查名单的洪波股份也成为了被揪出“现形”的涉嫌造假企业之一,不仅如此,该媒体还直言“从权威消息人士处获悉,由光大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的浙江洪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IPO财务造假一案已走完内部程序,移送至稽查部门”,并补充透露称“洪波股份涉嫌财务造假与虚增业绩有关。”

多年后,洪波股份在申报新三板挂牌时再度回首当年那场“造假上市”的争议风波时,其也承认曾被证监会抽中现场检查的事实,但对于检查的结果,其仅表示“公司及2012年IPO申报相关中介机构未因该次 IPO 申报收到警示函及其他监管措施”。

洪波股份称,当年公司在证监会IPO财务专项检查中,的确被发现存在利用账外利息收入和期货投资收益购买电解铜原材料的情况, 其中,未入账的资金拆借利息收入2812.82万元、存款利息收入78.29万元以及期货投资收益114.79 万元,共计 3005.90 万元;利用账外资金购买电解铜金额共计2905.08万元。

不过,洪波股份表示,针对当年被查出的相关问题,目前公司已加强了内部控制,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内控制度;同时,公司也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建立并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聘请了具有专业财务背景的专家作为公司独立董事,成立了内部审计部,由内审部门不定期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财务部和销售部关键人员的银行流水进行检查,还强调“公司上述整改措施已有效运行”。

话音刚刚落地,言犹在耳。一记耳光却狠狠地打在洪波股份的脸上。

2025年6月23日,浙江证监局对洪波股份突然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称两年多前的2022 年 10 月,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找根、陈卫新通过洪波股份出售房产的方式占用公司资金 600 万元。截至检查日2025年4月22日,上述占用资金尚未归还,且针对相关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洪波股份未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浙江证监局认为,洪波股份的上述行为违反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相关监管规定,作为公司董事长陈找根、总经理陈卫新、董事会秘书吴春香、财务负责人陆继红未按规定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遂决定对洪波股份及陈找根、陈卫新、吴春香、陆继红分别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一边说公司在资金管理制度上早已加强了内部控制,建立并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另一边,实控人却占用公司资金600万近三年时间不归还且还存在刻意隐瞒的动机。

这何以让人相信洪波股份此前所谓的相关“内控”整改措施已得以有效运行的结论呢?

“这份刚刚出炉不久的对于实控人占款的处罚,应是导致洪波股份北交所上市终止的导火线。”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洪波股份在内控上的缺失,自2013年被证监会查实后,其虽口头表态进行整改,但有效性其实一直都难如其所言。

如在其第二次重启IPO申报期,一起职务侵占案件就已透露出洪波股份内控整改不彻底的“缺陷”。

据一份法院起诉书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洪波股份员工沈某某因赌博负债无力偿还,利用洪波股份销售员职务便利,多次虚构客户需求,通过假借东莞市顺隆电工材料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金华奥电子有限公司的名义编造客户订单,私立皮包公司东莞市志铭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编造客户订单,窜改备货审批单等手段,将公司生产的3000余吨货值上亿元的漆包铜线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给刘某某等人。

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31日,刘某某明知沈某某从洪波股份内提供给他的全新漆包线来路不正,多次以废铜价格大量收购(比漆包线市场价每吨低一万元左右,且比漆包线原材料的价格每吨低五千元左右),从中赚取巨额利润,收购赃物货款达4230.53万元,从中牟利50余万元。

后通过虚开发票走账隐瞒私卖真相,并将部分货款用于赌博、购买宝马车等用途,最终造成洪波公司约2705.12万元的货款无法收回。

“上述案件已经明显暴露出了公司内控上的漏洞,合规的公司内控部门会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特别是对外合同的签订、真实性做全程的审核和把控,出现编造客户订单,窜改备货审批单类似情况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上述知情人士认为,无论公司是否作为拟上市公司,出现因某员工个人行为造就成公司巨大损失,都说明公司管理层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2)业绩再遇波动一幕



2022年7月,第二次冲刺IPO并自信地剑指深交所主板的洪波股份,曾无数次期待发审委会议到来的它,竟在上会前夕落荒而逃,这背后又是源于何由呢?

洪波股份同样在此前申报新三板挂牌时,给出了它的解释,“因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2022年1-6月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0%以上”。

洪波股份这次没有撒谎。

据洪波股份如今披露的公开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其营业收入虽然依旧保持在了33亿之上,但当年的扣非净利润大幅下跌仅余下462.09万元。

要知道,在两年前的2020年,洪波股份的扣非净利润就已高企至9619.67万元。

显然,凭洪波股份2022年的业绩,其想要继续推进深交所主板上市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

三年后,正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关键期的洪波股份,其业绩的波动似乎又再度上演了当年的一幕。

日前,洪波股份发布了其2025年中报,在2025年的上半年中,其营业收入录得19.95亿,同比下滑1.15%,但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却仅有3770.1万元,同比2024年同期下滑达到了34.85%。

就营收和利润的双双下滑,洪波股份称主要原因是2025年上半年,由于受市场行情影响,电磁线收入略有下降,毛利率降低所致。

电磁线为洪波股份主要产品,2025年上半年,电磁线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6.4%,是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洪波股份虽然已宣布终止北交所上市的继续推进,相较于前次IPO失败带来的“后遗症”,没有对赌协议的“回购”压力,已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2022年8月,在洪波股份终止第二次IPO后,按照当年针对上市失败的对赌协议,部分投资方要求洪波股份实际控制人陈找根履行回购义务。

经测算,陈找根需要对此支付回购资金总额约达1亿元,面对如此大金额的赎回要求,陈找根在短期内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

最终,不得不采取由洪波股份代为履行回购义务进行股份回购后作减资处理。

洪波股份的注册资本也从此前的6,895万元减资到5660万元。

或许正源于前次IPO失败后的惨痛教训。

原本洪波股份曾在启动第三次上市前与部分投资机构重新签署了对赌协议,约定若2025年末洪波科技未实现IPO,则实控人陈找根需要履行股份回购协议。

不过在2024年5月洪波股份申报新三板前,陈找根已经说服这些投资机构解除了对赌协议,且确认协议自始无效。

(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标普500指数创新高 中概指数...   中新经纬8月28日电 美股三大股指周三集体小幅收涨,标普500指数创盘中与收盘历史新高。  Wi...
新一轮智驾PK,迈入实战时刻 ...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作者丨李赓头图丨AI生成如果不是年初官方按下智驾宣传的“急停键”,近期“智驾”或许早...
工银投资加持,正镶白旗风盛发电... 近日,正镶白旗风盛发电有限公司迎来了重要的工商变更,新增了一位重量级股东——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当上市公司决定拿全部身家理财炒... 出品|虎嗅ESG组作者|陈玉立头图|AI生成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46篇文章本次观察关键词...
原创 为... 1、觉得没必要买 2、得留住现金流 3、不想成为韭菜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你不经历,似乎它就很高大...
大利好!央行、证监会等重磅! 近期,一大波政策利好集中发布!一起来看看吧~ 01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8月25日,中国人民银...
金种子酒业绩大滑坡!上半年亏损...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肖芮冬 8月27日,徽酒“四朵金花”之一的金种子酒(600199.SH...
原创 美... 降息这件事,别只盯着点位,得看美联储框架的回调。鲍威尔把“平均通胀目标”的陈词收起来,回归“灵活通胀...
东吴证券上半年净利涨6成,一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8月27日讯(记者 王婉莹)券商半年报密集披露期,东吴证券(6015...
9.5亿美元BD交易后 百济神... 记者 张英 自主造船出海的“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688235.SH/06160.HK/ONC.US...
商务部:指导电商平台在上合组织... 上证报记者 史丽 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白丽斐)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侯斌27日在上海合作...
孙宇晨:币圈争议不断,“收割狂... 文 | 大力财经 35岁的孙宇晨,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最近接受了晚点记者的视频...
阳明海运董事长:航运业面临四大... 阳明海运董事长蔡丰明表示,阳明当前将重兵布局在利基市场,目标是到2032年,总运力扩大至110万~1...
2025年美国电商政策变革下,... 2025年,美国亚马逊平台多项新政落地,对跨境卖家带来系统性挑战。FBA库存容量限制收紧、超龄库存自...
今日茅台魔咒再现!寒武纪股价短... 今天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寒武纪盘中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市场“单价”最高的股票。但随...
焦点复盘沪指光脚阴线险守380... 财联社8月27日讯,今日41股涨停,46股炸板,封板率为47%,天普股份4连板,开普云20cm3连板...
宏和科技上半年业绩大涨;华域汽... 今日焦点宏和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588% 宏和科技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50...
高管焕新,蒙牛“在创新中修行”... 树具体的目标,做高价值的事。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创新,蒙牛这艘大船夙夜前行,正在穿越周期,驶向更加辽...
原创 给... 家族控股79.7%。 作者|宋鹤鸣 编辑|刘钦文 生鲜电商的仓库冷柜、食品干线运输冷藏车、疫苗药物血...
近1个月33只个股获上调评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卢伊 记者 徐蔚)伴随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陆续披露,券商分析师纷纷调整个...
公募规模连破3个万亿大关,货基... 来源:北京商报 公募基金规模再破纪录!8月26日,中基协发布公募基金最新规模数据,截至7月末,公募基...
雷军挂帅的小米百亿基金,投向青... 青岛重注的新兴产业,迎来重磅“外援”。 据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日前,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资金动向 | 北水爆买港股近1... 8月27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153.71亿港元。 其中,净买入盈富基金55.5亿、恒生中国企业30...
年营收已破40亿,洪波股份三闯... 导读:十余年的努力,洪波股份的上市美梦为何终究仍成“泡影”呢?这家已成为名副其实“上市困难户”的企业...
五粮液上半年营收527.71亿... 红星资本局8月27日消息,今日晚间,五粮液(000858.SZ)公布2025年半年报。图源:ICph...
播客不是喜马拉雅的解药 播客不... 从一盘棋到一枚棋子。文丨海克财经 许俊浩国内播客热度仍在持续上扬。网络大V罗永浩日前也已进入播客领域...
巨人网络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6%... 8月27日,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558 SZ,以下简称“巨人网络”)发布2025年半年度...
罗永浩对谈何小鹏:49个信息首... AI制图。罗永浩对谈何小鹏:49个信息首次披露 徐爱之8月26日星期二,罗永浩上线更新了他与小鹏汽车...
刷屏!头部公募这个动作,释放出... 一则消息刷爆投资圈!时隔一日,广发基金宣布取消针对广发上证科创板成长ETF发起式联接基金的限购措施。...
“玻尿酸女王”大刀阔斧改革,华... 出品|达摩财经8月26日,华熙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