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近期,光伏企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迎来集中披露期,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光伏企业业绩“有喜有忧”,分化严重。
截至8月27日下午,光伏板块57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35家实现盈利,22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阳光电源、特变电工、横店东磁三家企业上半年盈利超10亿元,阿特斯、吉电股份、博威合金、晶盛机电和锦浪科技归母净利润超过6亿元。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环、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6家主链龙头企业,净亏损合计超180亿元。
“光伏企业业绩分化主要受到产能过剩、行业整体亏损、政策治理、技术迭代、资金实力、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逆变器和储能环节表现比较突出,但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到70%以上,二三线企业的筹资能力有限,整体的资金及偿债压力比较明显。”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逆变器和设备企业赚钱
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今年上半年,逆变器企业盈利颇丰,且呈增长态势。其中,阳光电源占据榜首,实现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锦浪科技盈利6.02亿元,同比增长70.96%;禾望电气上半年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56.79%;德业股份归母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增长23.18%。
上半年,逆变器企业发展光伏业务同时,积极开拓储能逆变器业务,在海外大放异彩。对于营收增长,阳光电源表示,主要系业务规模增长所致。具体到公司业务来看,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产品收入同比暴增127.78%,达到178.03亿元。分地区来看,公司58.30%的收入源自海外业务,由去年同期134.76亿元增长至253.79亿元。锦浪科技上半年储能逆变器产品收入为7.93亿元,同比增长313.51%。公司海外收入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25.26%。禾望电气中报指出,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公司发货容量与销售额保持稳健攀升;储能、传动等业务收入亦逐年增长。
锦浪科技公司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国内太卷了,目前行业情况没有太大变化,公司主要聚焦海外市场。
光伏设备企业虽保持盈利,但除帝尔激光外,其他几家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且利润降幅大于营收降幅。2025年上半年,晶盛机电实现营业收入57.99亿元,同比减少42.85%;实现归母净利润6.39亿元,同比下降69.52%;迈为股份营业收入为42.13亿元,同比减少13.48%;净利润为3.94亿元,同比下降14.59%;奥特维营业收入为33.79亿元,同比下降23.57%;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59.54%。
在光伏装备领域,晶盛机电产品覆盖了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对于业绩下滑,晶盛机电称,受光伏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公司光伏设备和材料收入及盈利同比下滑。财报显示,上半年,迈为股份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收入下降近三成。奥特维方面指出,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客户扩产速度持续放缓。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105.69亿元(含税),同比下降26.32%。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总额有所下降,主要是光伏行业的订单下滑。
对于光伏设备订单和价格是否大幅下滑,晶盛机电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不接受采访。记者随后拨打迈为股份官网销售电话,销售人员称对设备价格情况不方便讲。奥特维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设备价格销售同事比较清楚,不同的设备价格是不一样的。
一名光伏行业分析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设备销量下滑多是因为扩产少,设备出海业务有增量,价格方面确实在下滑,光伏设备降价幅度大概在25%—30%。
多家辅材企业业绩下滑
近几年,受技术迭代影响,单玻组件市场逐渐被双玻组件替代,市场占比不足10%,对背板需求量急速下滑。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光伏背板和胶膜企业日子难捱,明冠新材由盈转亏,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暴跌713.54%;中来股份净利润虽增长了44.83%,但依然亏损1.69亿元;福斯特虽实现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下降46.6%。 此前,赛伍技术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200万元到-7000万元,将出现亏损。
不仅如此,光伏辅材环节产品价格继续承压。明冠新材称,光伏组件封装胶膜销量同比增幅达14%。受行业内卷和价格竞争加剧因素影响,胶膜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5%。赛伍技术表示,业绩预亏原因主要系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产业链同质化竞争加剧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光伏胶膜产品价格下滑,光伏背板产品销量下降。
石英坩埚企业业绩可谓“一年不如一年”,2025年上半年,石英股份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减少30.13%;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58.41%。
针对业绩下滑,石英股份表示,主要是光伏行业阶段性市场供需失衡,致光伏用石英材料价格下跌。针对市场变化,同时为降低风险,公司执行谨慎销售策略,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同比大幅下滑。
光伏玻璃行业形势也十分严峻,今年上半年,南玻A实现营业收入64.84亿元,同比下降19.75%; 实现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89.83%。金晶科技营业收入23.94亿元,同比减少32.56%;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减少135.04%。安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7.42亿元,同比减少30.56%;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2194.75%。
南玻A中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抢装拉动玻璃需求短期激增,海外政策变化重构玻璃出口格局,光伏玻璃供给增加,玻璃价格在3—4月小幅提涨后伴随抢装潮退坡快速下行,跌破去年价格低点。
SMM光伏产业分析师郑天鸿对记者表示,8月26日上午,部分玻璃企业开始对外报价,其中2.0mm单层镀膜玻璃9月新单价格较8月初上调2元/平方米,上调的主要原因是8月国内组件对玻璃需求量仍在增加,市场上囤货行为并未减轻,整体玻璃市场表现为一种严重供应紧张的局面,甚至当前多数头部玻璃企业生产排单计划已排至9月中下旬。不过,此轮囤货并未有实际终端需求支撑,价格也存在一定下降隐患,10月玻璃价格博弈强度预计较高。
部分主链企业减亏显著
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多晶硅、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各环节主流型号平均价格较2020年以来的最高价降低88.3%、89.6%、80.8%、66.4%,各环节价格均已低于历史最低水平。
今年上半年,光伏主产业链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据记者统计,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环、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6家龙头企业净利润亏损超180亿元,其中,天合光能利润下滑最多,亏损29.18亿元,降幅达654.47%,同比由盈转亏。TCL中环净利润-42.4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38.48%,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和晶澳科技相比去年,也出现了增亏。阿特斯发展储能板块业务后,今年上半年盈利7.31亿元,但较去年同期12.39亿元的利润下降四成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有些主链企业业绩开始好转,大幅减亏。如弘元绿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去年同期为-11.57亿元,同比增长74.35%。
弘元绿能工作人员透露,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光伏产品价格较低。在此背景下,业内企业积极响应光伏行业“反内卷”,落实会议精神,从单纯的价格竞争逐步转向价值竞争。弘元绿能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日益凸显,净利润实现大幅减亏。
另外,两大BC技术巨头减亏成效显著,半年报数据显示,隆基绿能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6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超52.3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超26亿元;爱旭股份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7.45亿元,同比亏损收窄86.38%。
方文正向记者分析表示,上半年的技术迭代主要集中在BC技术和HJT技术的进步上,尤其BC技术,已经在加速渗透和量产。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