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个月,A股市场简直像上演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大戏,大盘这个月涨了7.97%,创业板指涨了24.13%,特别是科创50指数更是涨了28%。但看得不少老股民直挠头,很多自认为还算懂点市场的人恐怕彻底懵圈了。行情走得稀里糊涂,逻辑好像也变了味,以前的经验似乎一夜之间不灵了。难道真的是我落伍了?还是说,这市场已经换了个“操作系统”?
先说第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点:成交量怎么突然爆到3万亿了?
以前啊,1.5万亿的量能已经算“牛市气息”了,大盘轻轻松松就能拉出4000多只股票普涨的壮观场面。可现在倒好,量能直接翻倍,冲上3万亿大关,结果呢?60%以上的个股不涨反跌!这就好比一场大雨,雨量足够淹没城市了,结果大部分地方还是干的,只有几条主干道被淹得水漫金山。你说这雨下得合理吗?显然不合理。这说明,钱根本没均匀洒在市场里,而是集中涌向了少数几个“超级洼地”——也就是所谓的“核心资产”或“AI概念股”。资金在局部疯狂堆高,其他地方却旱得冒烟。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大疑问:说好的牛市呢?怎么变成了“结构性绞杀”?
我们一直期待的牛市,是百花齐放、普天同庆的行情。可现在呢?市场像是被“抱团”绑架了。几只热门股天天被资金顶着往上冲,哪怕业绩平平,甚至还在亏损,也能被炒得风生水起。反观那些真正业绩扎实、估值合理的公司,一出财报,高开一下,马上就被砸下来,仿佛成了“兑现利润”的工具。这哪是价值投资?这简直是“反向收割”。
更离谱的是,市场节奏快得像开了倍速。今天炒AI,明天炒机器人,后天又跳去卫星导航,大后天可能就轮到低空经济了。热点轮动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刚追进去,第二天就套牢。根本没有持续性,也没有主线逻辑,整个市场像一锅沸腾的乱炖,香气四溢,但谁也不知道下一勺能捞到什么。
那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背后有几个深层原因。
首先,市场情绪极度分化。一部分资金在疯狂追逐“未来想象”,比如AI、算力、自动驾驶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哪怕现在不赚钱,也愿意为“十年后的利润”买单。而另一部分资金则坚守“基本面”,觉得现在估值太高、经济复苏乏力,不敢轻易出手。结果就是: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其次,机构主导的“抱团”行为愈演愈烈。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很多基金经理的选择趋同,大家都去买那几只“共识股”,导致资金极度集中。而散户呢?要么追高被套,要么看着手里的股票不涨干着急。于是,3万亿的成交量,看起来热闹,实则“水多鱼少”,流动性集中在极少数股票上,大多数个股成了“僵尸股”。
最后,政策预期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
年初大家满怀期待,觉得政策利好不断,经济回暖,牛市要来了。可现实是,经济数据回暖缓慢,企业盈利改善有限,市场信心不足。于是,资金只能在“讲故事”的板块里打转,不敢全面出击。
所以,面对这样的市场,咱们能怎么办?答案或许是:不是你不懂,是市场真的变了。
过去那种“闭眼买都能赚”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A股,更像是一个“分化+轮动+博弈”的复杂战场。你得更专业、更冷静、更懂节奏。与其抱怨看不懂,不如沉下心来重新学习——学行业、学估值、学资金行为,甚至学点行为金融学。
毕竟,市场永远奖励那些看得清、坐得住、拿得准的人。看不懂,很正常;但停止学习,才是真正的危险。
风险提示:文中的看法仅供交流,不构成你的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谢谢点赞、转发与收藏,祝您收益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