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27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全部完成半年报披露,平均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6.01%。从业绩情况看,225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82.12%,168家公司(占比61.3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家公司(占比50 %)净利润同比增长。
华源证券北交所首席赵昊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整体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收入、盈利增速均较2023—2024年有所回升,整体业绩表现有转暖迹象。
北交所上市公司营收呈现回暖态势
从行业维度看,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中位数为正的有12个行业,分别为纺织服饰、社会服务、美容护理、交通运输、计算机、石油石化、汽车、机械设备、通信、建筑材料、电力设备、建筑装饰。
今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的龙头企业继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华源证券北交所赵昊团队指出,2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超5000万元且实现正增长,如林泰新材、广信科技、民士达等;24家公司在2022年—2024年营收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5%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再次实现营收增长超10%且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如并行科技、星图测控、开特股份等。
25家公司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在今年二季度均实现了单季度同比和环比正增长,如卓兆点胶、贝特瑞、建邦科技等。同时21家公司宣布半年度分红计划,股东回报日益获得关注。
展望下半年,北交所公司整体业绩表现或将进一步延续增速回升趋势,北交所已经涌现了一批具备高壁垒的稀缺性标的,凭借其竞争优势不断提升赛道份额、加快业务开拓。
四年来北交所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市场运行保持稳中向好
8月份北交所北证50指数创出年内新高,显示市场情绪正在逐步修复。成交额较前期有所回升,新股上市依旧延续高弹性特征,首日涨幅亮眼,凸显稀缺供给对资金的吸引力。市场在中报验证、政策预期和资金回暖的共振下,已显现出活跃度提升的迹象。
9月2日,北交所将迎来宣布设立四周年,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设立四年来,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上市公司已达274家,总市值超90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金额291.51亿元。北交所各项功能持续优化,市场运行保持稳中向好良好态势。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指出,北交所开市四年来,坚持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IPO规则强化专精特新审核支持,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更加适配中小企业。
从企业质量来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54.38%。2025年6月北交所发布专精特新指数,为市场提供多维度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从研发投入上看,2024年北交所上市企业费用85.9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4.56%;从创新成果上看,北交所上市企业总研发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占比提升至13.95%。截至2024年年报北交所上市企业有效专利数量合计25170项,近三年均值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行业上,北证新质生产力产业广泛覆盖,五大产业群已经形成:包括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消费服务、化工新材、医药生物,其中高端装备企业最丰富,数量占比达到41.61%。
从股东回报上看,北交所上市公司注重股东回报,积极现金分红,北交所企业上市以来的分红率位于10%~30%、20%~30%的企业较多。2021年—2023年,北交所实施回购的企业家数有所上升,上市以来实施回购的企业共占比40.99%。北交所企业公告股权激励预案的数量逐年增加。
从后备力量上看,截至今年8月28日,北交所排队企业163家,2024年营收均值7.81亿元,去亏净利润均值9820.06万元,规模有所提升。
随着北交所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募机构在北交所配置家数创新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