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门票,吃21公里自助流水席。
如今去鹤岗跑马拉松成了去鹤岗买房、去鹤岗吃1元烤串之后的“鹤岗必做三件套”之一,三件事的共同点都是性价比高到吓人。
谁也没想到鹤岗会变成网红旅行地。
这座城市至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铁或动车线路,想去一趟,要在哈尔滨或佳木斯转乘普快火车或拼车。但今天鹤岗在互联网上的标签是“东北小瑞士”“小北海道”,甚至“小首尔”——因为主理人店格外多。
2019年,一篇《流浪到鹤岗,我五万块买了套房》的文章让鹤岗在互联网走红。梦想“提前退休”的打工人成批地逃去鹤岗。如今喧嚣过去,一部分逃去鹤岗的人又回到了北上广。而吸饱了流量的鹤岗,已经和“躺平”“隐居”没啥关系了。鹤岗今年开发的一处高档小区,一套176平方米的三居室售价近百万。
“马拉松都办起来了,鹤岗也是支棱起来了。”
鹤岗马拉松,被吃成了20公里自助小吃街
据去鹤岗参加马拉松的选手说,鹤岗马拉松,只有半饱和全饱。
第一次办马拉松,鹤岗拿出了一种东北老乡招待第一次上门的远客的热切和豪情。马拉松全程提供口味丰富的补给:鹤岗小串(肥瘦相间裹秘制酱料)、毛肚锅、熏酱熟食、铁锅炖、水饺、格瓦斯等东北特色美食轮番上阵。知道你夏天吃烤串铁锅炖容易腻,马拉松赛道两边还准备了酸甜的冻梨给你解腻。
每种特色美食的摆放都有讲究,为的是让你吃上最好吃的那一口:5万串鹤岗小串是现场在炉火上现烤的;冻梨堆在2米高的东北大冰碗上,吃的时候还带冰碴;全场的水饺都由喜家德公子买单,是你在CBD吃到的“白领饺子”同款,一盒一个放在保温桶里,热气腾腾地递到你手上。
“等烤串的时候和朋友确认跑到哪了,他说刚跑到熏肠。”
跑完一趟马拉松,选手们全身上下最累的地方是咬肌。
流水席要吃下来,得先跑到7.5公里,这是第一个补给点设置处。余下的路,边吃边跑,也不用担心自己跑不动,因为实在跑不动还有收容车把你拉到终点,终点一样有西瓜、烤串、杀猪菜等着你。
流水席贯穿始终:马拉松跑道终点的拱门被设计成了巨型烧烤炉造型,鹤岗文旅局局长站在拱门顶上一边为选手加油鼓劲,一边不忘低头在一个真烤炉子上烤串。烤串的烟从拱门顶上飘出来,提醒5公里外的选手们,跑快点,该开饭了。
马拉松比赛刚刚结束,当天下午鹤岗人民广场就举办了鹤岗小串烧烤竞赛。黑龙江省内13个市地共26个代表队参加,还特别邀请了俄罗斯代表队、山东淄博代表队进行烧烤技能表演。
“没吃够的下午可以换个场接着吃。”
鹤岗马拉松的热情,在你站上小吃街——不,跑道前就已经初见端倪:100元报名费,参赛包里的东西价值都快100了,吃喝玩乐一个没落下。除了跑马拉松必要的号码牌和背心,鹤岗马拉松还给每个参赛选手送了一包好人家龙虾底料、两瓶100ml的白酒,以及玉米须茶、格瓦斯。
你甚至可以领到一张大乐透彩票,“吃完流水席刮彩票发现门票钱又赚回来了。”
图源:小红书@跑马拉松的大叔
食品品牌,而不是运动品牌们撑起了这届鹤岗马拉松:源自鹤岗的水饺品牌喜家德是当之无愧的冠名赞助商。除此之外,赞助商和支持商里一大半都是食品企业,有做烧烤供应链的,有做白酒的,有做水果罐头的。
马拉松流水席在各个城市大火,但放眼全国,只有东北的流水席办得尤其豪横且频繁,这其中离不开当地食品企业的赞助。
哈尔滨马拉松可能是最早在赛场上摆席的。2018年,哈尔滨就开始给跑马选手发饺子,现捏现煮。黑龙江绥芬河马拉松则在路边打出了“健胃消食片已备好”标语,不仅有工作人员现场烤肉串,还能吃到锅包肉和提拉米苏。
今年的吉林马拉松拉来品牌赞助十月稻田,赞助补给是成筐的玉米段。而沈阳的和河半程马拉松,官方赞助商是生产玉米饺子粉的盛京牧仁,于是现场不仅有烤全羊、烤鸡架、烤猪蹄,当然也少不了饺子。
铁岭马拉松去年也因为美食出圈。20公里的距离设了31个补给点,有些补给点长达300米。全程有开胃小吃8道,铁锅炖、烤全羊、扣肉等特色风味18道,打糕、饭包、黏豆包等主食点心16道,此外还有饮品和水果各4道。
“是马拉松还是自助餐,选手自有判断。”
随着“跑马”目的不纯的人越来越多,各个城市的马拉松都会给城市特产留出C位。哈尔滨有红肠,沈阳有鸡架,丹东有炸鸡,铁岭有烤全羊,而鹤岗则是小串。
为啥是小串?
东北烧烤和江苏一样,外人看来是一个整体,东北人眼里是泾渭分明的散装。鹤岗小串自成体系,特点首先是小,所以价格低,肉皮5毛一串,小牛肉1块5。鹤岗小串最出名的是“三分熟”,鲜切的牛肉在炭火上快速翻转20秒,牛肉微微夹生,嫩得恰到好处。鹤岗小串的特点被解释为“原味烧烤”,更考验肉的品质和烧烤师傅的技巧。
图源:小红书@小锦李
探店博主的文案还不忘拉踩北上广,“当北上广打工人在为20元一碗的面叹息时,鹤岗人正在用1元一串的小串书写幸福”。
为了让小串变成鹤岗的招牌,鹤岗甚至为小串专门设计了一个城市logo,放在高速路广告牌和街边的鹤岗小串店,作为“官方认证”。小串就这样成为鹤岗打造“旅游县城”不可分割的一环。
“来鹤岗,房还没买,串儿先吃了。”
马拉松正在成为全方位的城市文旅项目,而美食则是吸引非专业跑步者的重要一环。中产们把去另一个城市跑马拉松当成“延长周末”的方式,候鸟式全国巡跑。跑马也不再是专业选手“突破自我”的赛场,更多人跑马只看那个城市自己想不想玩儿、吃得够不够多,“旅游中途顺便去跑个步”。
有跑者计算自己跑马的开支,马拉松报名费200元,来回机票2000多,剩下的光旅游和美食就花了三四千。
“跑一场马,爱一座城”已经成了文旅界的共识,鹤岗也决定赶上这个潮流。
“天选躺平地”,根本不想躺平
2025年,曾经的“顶流县城”鹤岗正在努力摆脱“超低房价”“天选躺平地”的标签。
2022年前后,鹤岗这座城市因为“三万买一套房”频频出现在媒体和热搜上。去鹤岗的人,会用“逃往鹤岗”这样的动词。对于外界,他们共同的画像是,舍弃原有的生活、不上班、不社交、低消费的一群“隐居青年”。
他们之所以选择鹤岗,是因为相对其他低房价县城,这座小城仍然拥有相对便利的城市生活,可以点到外卖,有购物中心,街上有连锁奶茶、桌游馆,还有人均200的日料店。
和近两年火起来的淄博、天水、大同等等县域旅游地不同,你很难说鹤岗的出名和这座城市本身的优势有任何关系——既不是当地特色美食,也不是历史文化资源,或者某个影视剧、游戏的出圈。
它的火爆更多源于前两年疫情和就业市场下行带来的焦虑,以及年轻人“反卷”心态的盛行。而在大量抓人眼球的“白菜价房”消息的渲染下,鹤岗和“躺平”的关系,甚至已经成了一种误解。
实际上,两三万一套的房子只存在于鹤岗郊区的老破小,鹤岗市中心的房价也要三四千一平米。由于房源少,需求大,两万的房很难抢到。一位鹤岗房产中介提到,他手上有一万多套房子,五万元以下的只有四分之一,一两万的更少,只有一百多套。但每个来鹤岗的年轻人都说,他们要买的就是两万的房。
买房的热潮过去,鹤岗又从社会新闻里淡出。但鹤岗依旧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好奇。这座人口不到94万的东北小城(作为对比,北京朝阳区人口有343万),2024年接待游客量超过600万人次。
不为低价房而来的年轻人发现,今天的鹤岗已经有了一些“东北待爆小城”的雏形。
比如主理人文化正在这个五线小城繁荣发展。如今鹤岗的街头的独立书店、手作烘焙、精品咖啡数不胜数,甚至还有一家专门的Kpop唱片店,唱片架全都漆成天蓝色。三年前,鹤岗街头最多的还是炸串和麻辣烫店。
穿着格子衫和弯刀裤的潮男站在鹤岗网红咖啡店门口打卡,帖子的标题是“Soul|Hegang”,第一句话是,“这里不是首尔而是边陲小城鹤岗”,腔调拉满。咖啡店米色的店墙上写着一行意义不明的英文,“what and three”。
去年,压扁可颂在北上广烘焙店里流行,鹤岗的面包店也快速引进,取了个东北别名,“丹麦锅巴”,10块钱4个。“可颂到了东北也得入乡随俗,尊称一声欧洲老乡。”
图源:小红书@黑桃小氧
一个定律似乎是:当某个城市因为偶然的原因“迎来破天流量”,但它本身又没有足够特色的历史或文旅资源时,往往就会被冠上“小xx”的title,在社交网络上和精修风景照一起形成一种看似可信的“特色”,吸引游客不断前来。
鹤岗如今在互联网上不仅是“东北小瑞士”,还是“小北海道”,如果算上最近新开的那几家主理人店,你也能说它是小首尔。
小北海道好理解,如今但凡会下雪、有铁路的地方,拍张照片都能叫小北海道。“小瑞士”的标签则来自鹤岗新修建的一条马路。因为马路旁边有一片草坪和一排红色小房子,比较有北欧感。来打卡的人多了,还有人贴心地写了一份攻略,教你找到这条马路最好的拍摄视角。
你能在鹤岗身上看到“借鉴”了很多网红小城的影子——马拉松流水席最初在哈尔滨、铁岭等城市出圈;大力宣传小串,走的是淄博的路子;红房子、小瑞士都出自鹤岗新开发的高端楼盘,售价5500元/㎡,有点像为了吸引中产而做的“东北版阿那亚”。
鹤岗现在有了“9大必打卡景点”,其中6个都是公园。街上出现了茶百道、沪上阿姨、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而在三年前记者李颖迪为了调查“鹤岗隐居青年”到达这里时,市区一共只有三间酒吧,走出市中心后街道上灯都不亮,晚上出门需要自备强光手电筒。
图源:小红书@kmoribo
文旅热背后,鹤岗的自媒体生态也热闹非凡。以“xx定居鹤岗”起号的自媒体充斥抖音、小红书,类似“100元生活费过一个月”的短视频对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依然有致命吸引力;搜索鹤岗找工作,弹出的大部分招聘广告都来自直播公司,“招聘女主播,舞蹈培训,化妆师”。
另一方面,“网红胜地”的美名暂时解决不了经济发展的颓势,缺乏就业岗位和人口流失严重仍然是鹤岗本地年轻人需要面对的课题。留下的年轻人大多是为了进体制内,找一份低薪但安稳的工作。见面先问对方“你是什么编”,成了本地默认的社交礼仪。
但鹤岗不想躺平。2022年,一则“女子在鹤岗一万五买房”的视频出圈后,大量媒体涌来采访视频中的主人公。鹤岗市住建局也找到她,给她送来大米、香菇、土特产。他们“希望她多多宣传这座城市,它对年轻人的友好、宜居,介绍这座城市正在寻求转型”,聚焦描写想去鹤岗躺平年轻人的纪实文学《逃走的人》里写道。
流量改变了这座城市的运作逻辑。
2011年,鹤岗正式被列为全国第三批25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是:矿产资源开采进入衰退或枯竭阶段的城市,通常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下降,面临经济衰退和转型难题。到了2025年,鹤岗举办的第一届马拉松就有6000人报名参加。截至8月底,鹤岗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速跃居黑龙江省第三。
今年鹤岗开始新建机场,“鹤岗甚至可能比苏州更早拥有机场。”
7月,鹤岗萝北机场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鹤岗市政府预计机场将在2027年通航。至于为什么不建高铁建机场,成本是主要考量。《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高铁每公里建设成本超过1亿元,寒冷地带建设成本更高。而鹤岗所建的4C等级机场投资在10亿元左右,只相当于几公里高铁的成本。
图源:小红书@沉默的羔羊
可以想见,机场会为鹤岗带来游客的大幅增长——许多小城市都在修建机场后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当然,也势必带来高涨的房价。
鹤岗住建局称,过去五年鹤岗(每平米)房价涨超800元,2024年外地人购房5680套,平均每三个在鹤岗买房的人里就有一个是外地人——或者,“新鹤岗人”。
“一个靠极低房价出名的城市,出名后的结果是房价飙升。”
文旅是鹤岗盼望已久的“成名机会”。近30年来,鹤岗走出了两个大型连锁品牌,一个是被称为“东北胖东来”的比优特超市,一个是水饺品牌喜家德。但后者很早就把总部迁入了大连。除此之外,鹤岗缺乏一个足以给大众留下印象的产业或品牌。一位鹤岗电商从业者提到,鹤岗有自己的大米,但因为没有品牌,大米经常被批发商收走,混在“五常大米”里卖给顾客。
当然,不只是鹤岗在等待着泼天流量的再次降临,小城们随时准备着争夺着下一批注意力。9月,铁岭市将举行新一届流水席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宣布这次马拉松准备了132种东北特色美食,包括铁岭火勺、大甸子羊汤、米肠大酱汤、云朵酥、烤地瓜、锅包肉、大肘子、烤冷面、雪绵豆沙,比去年多了86道菜。
“就是要让参赛者看到咱大铁岭的诚意”,赛事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鹤岗和更多“待爆小城“来说,“被流量选中是第一步,怎么接住流量可能才是城市要回答的问题。”
参考资料:
1.21世纪经济报道,《人口不到100万,东北小城要建机场,曾因“2万元一套房”火出圈》,2025.08
2.澎湃新闻,《鹤岗新生:公园里的家和小串,定义这座城市的关键词已在变化》,2025.08
3.红星新闻《鹤岗开发百万元高档小区,“以小高层和小洋房为主,均价约五千元一平”,住建局:过去五年房价涨超800元,去年外地人购房5680套》,2025.08
4.每日人物,《马拉松,中产都要跑不起了》,2025.04
5.有意思报告,《有多少人把马拉松跑成了“流水席”?》,2024.1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 (ID:Qingshangye666),编辑:橘总,作者:贾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