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不上的面包车,现在是中产最爱的“宝宝巴士” 以前看不上现在买不起的车 以前看不起的车
创始人
2025-09-02 07:23:1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森赛,题图来自:AI生成

原本是明星下车要躲狗仔的保姆车,后来在香港学校门口排成长龙,成了最体面的接娃神器。

到了内地中产的手里,这类车甚至进化出新身份——“宝宝巴士”。

晒图、车展、打卡、试驾,七座MPV一跃成了新的车圈鄙视链顶端。

三胎政策写在文件里,没人真当回事;七座车摆在展厅里,人人都想往里挤。车厢能并排塞下俩安全座椅,再顺手塞进推车、奶粉罐,还留个角落放一箱气泡水。

有人说,这代父母更舍得给孩子砸钱,其实没那么崇高,他们只是想在“接送”这件事上活得舒服点。

只不过,舒服的代价是四、五十万起步的大块头。问题来了:为什么看似精打细算的中产,愿意乖乖买单?而这种宝宝巴士的流行,到底是啥时候悄悄发芽的?

都是谁在开宝宝巴士?

在多孩家庭眼里,七座车不是交通工具,是移动的储藏间。

二排早就被安全座椅焊死,后备厢像一间仓库,塞满婴儿车、玩具和一堆周末采购的酱油纸尿裤。

于是你会看到极氪MIX、腾势D9在展厅里被围得水泄不通。销售顾问激情演示“秒变会议室”的中央岛台,但中产父母们,可能更多在心里开始了空间规划,“这边放开视频会的桌子,这边给孩子搭乐高的。”

“最怕女儿说伸不开腿,这下行了,姚明的姑娘来了估计也能伸得开了。”

拿理想MEGA来说,它们的广告词喊着“航空座椅+SPA级按摩”,但真正的卖点,其实非常坦率,“上了岁数的父母,和孩子们终于能在车里,好好睡上一觉了”。

三排放平就是2.2米大床,上面挂着17英寸吸顶屏,冰箱里冻着雪糕,让人进去了,就不想出来。

三代同堂的需求非常现实,七座车不一定要坐七个人,这是一种出行时的体面而已,可以兑换成空间。

小孩在后排撒欢乱爬,父母只想闭眼休息一下,零重力座椅和大屏,成了家庭和谐的安全阀,在一起玩累了,那就各忙各的。

有人说花钱买的不仅是配置,而是“长途少吵两句”的可能性,有人愿意花四五十万,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

在新中产心里,“空间=斡旋的余地=效率”,堵在路上,别人抓狂,他却在银河翼真L380或极氪009光辉里悠然开视频会。听起来抽象,其实很直白,车越大,生活里的矛盾就越能被物理意义上放开。

这种执念,让人想起港片里的丰田海狮。

那时古惑仔开它,不是因为豪华,而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车里能下来多少人”。放到今天,谁敢说那不是最早的宝宝巴士?成年人在生活面前,也不过是个想要空间的大宝宝。


丰田海狮H100,可能是最早的步兵战车。

还有一些买单的人,不是多孩家庭,而是老板,宝宝巴士对他们而言,是带轮子的会客厅。

市中心的办公室寸土寸金,不如车里开个小会,三排一放,立刻成了董事桌;客户一进车,先递矿泉水还是现磨咖啡,都能讲究。副驾是秘书的座,二排是合伙人,后排还能容纳一台投影仪,开到园区门口就地签约。

他们喜欢的功能,也和中产父母不太一样。比如车门要能电动侧滑,直接能滑到后座,显得气派;二排航空座椅最好能180°旋转,谈事时眼神交流才不尴尬;冰箱不仅要能放雪糕,还要能冻香槟;大屏不光给孩子放动画片,还能演示PPT。

“同样是七座,老板买的是权力座次,家长买的是和平条约。”但殊途同归,最后大家都在同一个展厅里,盯着同一台极氪009或银河翼真L380,憧憬着各自的秩序与面子,大家都开上了各自的宝宝巴士。

有人把它当效率工具,有人把它当社交标签,有人拿空间换安稳,有人拿空间换眼球,相同的是,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看上去像一种刚需。

它是一种在北京三环,面对和你争夺路权的种子选手时的坦然和自得,当你的车窗缓慢升起,他越看不到你就会越急,初秋的风夹着雨露,五分钟后,你已经在重力躺椅的安抚下酣然入睡。

很多时候,中产比的不是谁的车更快,而是谁的车更能维持好秩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更关注于电动侧滑门的艺术,会纠结车椅如何摆位,孩子的玩具和书籍有没有专门的空间收纳。

所以能看到,在越容易堵车的城市里,MPV的数量就会越多,金链子不会去买这车,他们有迈巴赫,年轻人也很少去看,太贵了,有人过节堵在高速时也气定神闲:“没事,我车里能煮茶,还有冷饮,打几圈麻将,前面雾气就散了。”

人们到底看中了宝宝巴士的什么?又在担心什么?

刘洋买车的逻辑十分简单:安全第一,空间第二。42岁的他在北京有家小的视频特效公司,雇员在30人左右。

销量榜单他翻过,腾势D9一个月能冲一万辆,靠的就是“插混+性价比”;理想MEGA当时让他心痒过,但看到52.98万元的起售价,立刻冷静:“二排带按摩、三排能秒变大床?天天接娃的工具人配吗?”对比之下,33.98万元起的D9显得务实,极氪MIX的27.99万元听起来更诱人,但两款配置让他嫌单薄:“你看奥德赛,七个版本,像点菜一样随便挑。”

安全才是他的执念,无B柱对开门炫得像概念车,但他翻论坛时总觉得发怵:“真侧碰能抗住吗?”销售顾问立刻甩出“2000MPa钢材”这些词,他照旧半信半疑。有人举例福特B-Max,当年也玩过无B柱,欧洲NCAP五星,但车主说跑高速“车身有点扭”。刘洋摇头:“五星也得看谁来撞。”

王悦,35岁,在杭州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工作,她的烦恼更接地气,车买得酷,用起来一般。她之前在杭州买了一款紧凑型宝宝巴士,标配九块屏,真正开机率超过50%的只有主屏。后排娱乐屏几乎吃灰,冰箱再潮也塞不了几瓶饮料。

她后来总结:“很多配置炫得很,实际开机率不到20%。”朋友和她开玩笑:“你这是买了台大彩电展览车。”她也点头认了:“确实,下次还不如装个空气净化器。”

冰箱、悬挂大屏这些配置,在展厅里很吸睛,落到日常使用中,却常常成了占地方。有调研也显示,不少新能源MPV的后排娱乐屏使用率的确偏低,反而像AEB自动紧急制动、盲区监测这些看似无聊的功能,更容易让人放心。

中产挑车就像点单,配置太少,就会直接劝退。

而现实的摩擦更让人无奈,车大归大,停车难、剐蹭多,本该野餐露营的浪漫,常常被物业电话和停车费拉回人间。刘洋觉得:“车是好车,但停车费和维修费,才是大件消费。”

从市场层面来看,插混似乎成了家庭的最优解。不少购买的MPV的人,倾向能加油也能充电,城市长途两不误。纯电宝宝巴士安静是安静,但真要跑远,还得仰仗快充网络。至于续航虚不虚标,刘洋无所谓:“不可能说开这车去西藏,真要远行还不如买张高铁票。”

宝宝巴士是怎么开始流行的?

王悦说她第一次遇到“宝宝巴士”,是在香港的铜锣湾。街头一排丰田埃尔法,隔壁停着日产Serena,看起来不张扬,里面却能塞下一家老小。

对港澳家庭来说,这些七座车是生活必需品:能接娃,也能顺手把爸妈带去度假,还能周末去深圳或珠海山姆集中采购。道路窄、停车位寸土寸金,4米7、8的灵活身材刚刚好。

内地过去提起MPV,大多数人想到的还是别克GL8,这车可太经典了,标准的商务脸。十年前在机场、会展中心给或者酒店门口看到一台GL8,十有八九是来接外宾或要客的,和家庭两个字没半毛钱关系。

拐点在二胎三胎政策落地之后,五座车瞬间显得捉襟见肘,两个安全座椅、一辆婴儿车、几袋周末采购,再加上爷爷奶奶,豪华SUV都得举手投降。

偏偏新能源又在那几年快速冒头,插混和快充让用车成本直线下滑,一些中产家庭用户一拍大腿,是时候买一辆七座宝宝巴士了。

甚至形成一种刻板印象,五座就是商务,七座就是家庭,十一座的换个B本就能出去跑活挣钱了。

如果拉条时间线,大概是这样,2020年前,内地MPV基本还是“商务专属”,家庭用户稀缺;2020~2023年,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家庭需求暴涨,混动的腾势D9趁机爆火,价格拉到了30万以内,27.5~28.5万元这个区间,满足了换车群体的入门需求,今年最新款的价格在35~45万元之间。

2024年至今,进入一种魔术空间的时代,小鹏X9、理想MEGA、极氪MIX等车,用岛台、零重力座椅把MPV从古板接待厅,变成了炫酷亲子厅,换句话说,车内除了驾驶员位置不能动,所有空间设置都可以自由排放组合。

刘洋记得,刚有人喊“宝宝巴士”的时候,车企还皱眉,觉得这个称呼掉价。

但现实是,如今的商务沟通越来越简短,十分钟能谈拢的事,谁还要在GL8里泡一个小时?家庭场景反而变成刚需。于是车企态度也变了:“既然大家都说宝宝巴士,那就巴士吧,反正巴适。”

买车中产的心理也在重构,以前讲排面,现在更看重体面。车不仅要能装得下,还要让全家各取所需:孩子能安静睡觉,老人坐久不腰酸,爸妈能在二排闭眼小憩。某种意义上,七座车已经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家庭的“第二客厅”。

而这个说法,后来就成为了一种七座MPV的主流宣传词。在车内摄影中,用广角镜头+大景深+偏振镜,也成了一种手法,天空、湖海、森林、电子娱乐、太空座舱,一种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偏好。

设计跟着不断升级,今天的新中产不愿再接受GL8式的“商务接待感”,他们说要科技、要灵活,于是第二天,就创造出了无B柱、岛台、零重力座椅、大屏,这些原本像展会概念车的配置,现在变成了生活方式标签,再加上冰箱、热得快、电磁炉,更像过日子的感觉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无B柱这种设计目前仍然过于先锋,人们在讨论,一些人还是对安全性保持谨慎。

买宝宝巴士的人,发车内打卡照时,晒的也不只是娃,还有咖啡机、投影布和一张能随时摊开的折叠床。

至于去哪露营了,蚊子多不多你别管,这是介于房车和轿跑之外的第三种选择,三四十万甚至五十万买一台“接娃车”,看似奢侈,但和房价、教育、医疗动辄百万的支出比起来,这钱反而显得很划算,刘洋觉得这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幸福投资”。对他们来说,开得快不重要,能不能省心才重要。充电方便、长途不焦虑、全家都舒服,比马力和零百加速更有杀伤力。

宝宝巴士不需要推背感,它只要能推着你的生活往前走,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宝宝巴士不过是一个样本,背后是消费逻辑的转向,个人主义的买单时代,正悄悄让位于全家人的幸福账本。

它不止卷家庭,还意外卷住了无娃人群

新能源车的战场里,MPV其实是个特殊物种。轿车拼加速,SUV拼智驾,小车拼价格,唯独“宝宝巴士”另辟蹊径:它们不跟你聊零百几秒,而是卷谁家的孩子能在后排睡得更安稳,谁家的老人坐久了不喊腰酸。

销量数据就是最直观的战况,以7月为例,现在整个MPV格局在加速洗牌。销量前五名清一色都是新能源车,腾势D9(7,642辆)、赛那混动(7,341辆)、岚图梦想家(7,262辆)、GL8插混(6,203辆)和魏牌高山(6,149辆)这五款加起来单月就卖了超过3.5万辆,占了整个市场超过四成的份额,基本坐实了“混动主导+高端化”的大趋势。

从实际销售情况来分析,30~40万这个价位段成了最吃香的市场。像岚图梦想家(32.99万起)、GL8插混(24.99万起)这些主流车型价格基本都卡在这个区间,既能满足家庭对空间舒适的需求,又兼顾了品质感,实用性也够强。

而高端纯电MPV反而显得尴尬,理想MEGA(2,816辆)和极氪009(1,421辆)这类50万以上的车型,销量始终没突破3000辆,说白了还是续航焦虑卡着脖子。尤其像理想MEGA,完全可以放手去解决续航和提升充电基建覆盖率的问题,以便提升用户信心。

传统燃油MPV虽然没被完全淘汰,比如别克GL8燃油版(5,234辆)与传祺M8(5,274辆)还能维持在5000辆上下的月销水平,但对比新能源车型的增速明显慢了一大截。而没跟上混动转型的车型,市场存在感只会越来越弱。


数据来源:太平洋汽车 制图:森赛

这种此起彼伏,自然催生了一条新鄙视链。

D9车主觉得自己花得值,MEGA车主更欣赏一种科技感,X9车主则强调“灵活才是真刚需”,而L380的准车主,甚至在提车之前,就已经在享受社交优越感了。

在实际场景里,宝宝巴士早就超越了接送真正的宝宝。有意思的是,买大车的逻辑有时跟孩子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年轻夫妇干脆直接改装露营车,周末停城郊,煮咖啡摊瑜伽垫,摇身一变移动Loft。有人自嘲:“买房太贵,先买个车当起居室。”而潮流科技控们压根是为了炫。

MPV的内卷和其他新能源车完全不同,它卷的不是加速度,也不是智驾堆料,而是“体面感”和“稳定感”。对有娃家庭来说,它是一种刚需;对没娃中产来说,它更像是一台精神按摩椅:让人觉得自己活得有秩序、有余裕,哪怕这种秩序,只是闲暇时带着父母或一群朋友去郊外吹吹风。

尤其是近两年,中产家庭扎堆购买宝宝巴士,已经不只是汽车市场里的一个细分点,早已成了一种消费现象。它折射出的是人们理念的变化,从追求个人驾驶乐趣,到强调家庭整体的舒适与安全,从“车等于身份象征”,到“车等于生活效率工具”。

从这个角度看,宝宝巴士其实是一种新的社会符号,它象征着“我以家庭为重”,象征着稳定、体面,也象征着父母身份的升级。买下它的人,往往也是在向自己和外界宣告,我把家庭放在了核心位置。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种趋势与其他消费领域,其实是暗暗呼应的。比如,露营装备、亲子游学、家庭健康保险等等,背后都是同一逻辑,新中产愿意为“家庭整体体验”买单,而不是单一的个人享乐。

而宝宝巴士的兴起,不过是其中最直观、最具象的案例。“对孩子来说,能在车里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就是最直接的幸福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森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61627.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江苏父子见好就收,控制权卖给国... 国资接盘获批,江苏民企长龄液压即将易主!创始人夏继发、夏泽民父子一次性套现21亿元,潇洒退场,堪称一...
百济神州成A股市值最高医药股 ... 2025.09.02本文字数:1055,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林志吟9月2日上午,百济...
“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 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将于9月10日在上海举行。在上...
韩国人不爱去东南亚了?中国成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旅讯,作者:海择资本 罗海资,原文标题:《韩国上半年出入境盘点:中国开始取代...
特斯拉发布“宏图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张真北京时间今日凌晨,特斯拉正...
快讯: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政策发力+产业需求升级,工业母... 9月2日,工业母机板块早盘活跃,华东数控(002248.SZ)竞价涨停。截至当日中午收盘,恒进感应(...
净利润转正、35%中期分红领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一季度我们经营压力巨大,主要是1月1号...
外派非洲,真的值得年轻人选择吗... 你对于非洲的了解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只能条件反射一般地说出一句:黑哥们儿的语言是不通的。现在就有这么...
“LP劝我去炒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黎曼曾经专注于早期投资的部分...
券商股午后走弱,中银证券跌超5... 券商股午后走弱,中银证券跌超5%,湘财股份、东方财富跌超3%,锦龙股份、长江证券、天风证券、华西证券...
奥克斯上市首日破发,与格力的十... 宁波商人与董明珠的“专利战”,仍未完。作者 | 刘俊群编辑丨刘钦文来源 | 野马财经“家里的空调支持...
港股苹果概念股午后持续下跌 港... 港股苹果概念股午后持续下跌,鸿腾精密跌超9%,丘钛科技跌超7%,蓝思科技跌超6%,伟仕佳杰、高伟电子...
新疆日报社总编辑履职新华社新媒... 据传媒茶话会消息,新疆日报社总编辑石锋已履职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总编辑。这是央地干部交流任职的又一案例。...
高速连接器板块大幅调整,长飞光... 高速连接器板块大幅调整,长飞光纤跌停,鼎通科技、华丰科技、致尚科技、太辰光、胜蓝股份、长芯博创等跟跌...
人形机器人概念多股涨停 稀土加...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持续走强,秦川机床、博杰股份、浙江荣泰、五洲新春等多股涨停,埃夫特、夏厦精密、豪恩汽...
兰州银行半年报透视:资产首破5...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文/孙华秋当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大幕徐徐落下,兰州银行(0...
五险企净赚1782亿,拟分红2... 记者丨林汉垚编辑丨周炎炎中报季收官,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五大A股上市险企...
恒生科技ETF:9月1日融资买... 证券之星消息,9月1日,恒生科技ETF(513130)融资买入10.25亿元,融资偿还11.19亿元...
蔚来们往车里装衣帽间、厨房和厕... 国产新能源,离房不算近,离车已经很远。8月21日,蔚来旗舰SUV全新ES8正式亮相。从2017年第一...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港股通科技... 9月2日,港股市场迎来回调,科技板块跌幅居前。相关ETF中,港股通科技ETF(513860)截至发稿...
【干货分享】场外场内期权开户是... 场外场内期权开户是什么样的流程?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品,是一种合约,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权力方有权购买...
原创 想... 中美关税战打了好几年,谁真正捞着好处了?答案可能让很多人没想到——不是美国,更不是中国,反倒是远在南...
小红书概念股板块8月26日涨2... 证券之星消息,8月26日小红书概念股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11%,利欧股份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
创始人赵燕重回业务一线已半年 ...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在反腐、创始人亲自挂帅后,华熙生物的业绩仍在下滑。该公司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
因为跟下属有办公室恋情被举报,... 01.胖东来燕麦脆被指无生产日期02.淘宝闪购新工装被指“抄袭”UU跑腿03.戴森即将上线铅笔吸尘器...
实体书店的死与生 不久前落幕的上海书展,以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宣告着线下阅读从未退潮: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
想找到21岁的乔布斯,跟他说:... 1972 年,贝尔实验室的 Brian Kernighan 在《B 语言教程》里第一次把它写成示例程...
九方金融研究所:证监会“十五五... 中国证监会近日召开专题座谈会。九方金融研究所认为,座谈会释放三大积极信号,值得投资者关注。首先,座谈...
银行中期分红来了!国有大行分红...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叶麦穗截至9月1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7家将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