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吞下七成助眠药?
创始人
2025-09-02 08:05:38

一场难眠的夜,催生了超过5000亿元的生意,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元关口。这是时下睡眠经济产业的火爆。


这样看来,搞钱的细分机会赛道可真是无处不在。


然而,生意背后,尽是你我这般年轻人的“辗转难眠,彻夜不眠”,一晚睡7个小时,深睡眠仅6分钟,明明日落而息的睡觉,竟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睡眠困扰率为48.5%,近一半的成年人群体饱受睡眠困扰,尤其是年轻人。


前段时间钉钉十周年大会,无招也在采访环节坦言,此前团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此番案例,是打工人主动熬夜。


“总睡眠时长7个小时,浅睡眠占90%,深睡眠只有6分钟。”拿到这份多导睡眠监测报告时,30岁不到的重庆朱女士的手在微微颤抖,这算是被动难眠。


如今90后、00后不仅在汽车、化妆品、外卖、茶饮、宠物多个领域霸榜成了主力消费军,就连睡觉,也一路“遥遥领先”,有机构数据显示,90后、00后吞下了七成助眠药。


“困” 在夜晚,“富” 于睡眠经济——年轻人的睡眠负债与市场救赎,背后是不简单的一笔账,“缺觉”的成年人,甘撒千金只为求一场好觉。解决“失眠”,则已经成为企业们掘金的新商机。


究竟是年轻人不爱睡,还是睡不着?


年轻人为什么不睡觉?焦虑、压力和主动


《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入睡困难已成为国内“80后”“90后”和“00后”最大的睡眠困扰,尤其是“00后”已成熬夜人群的主力军,占比高达45.7%。


听上去是不是没有感知?不妨用案例感知。


凌晨2点,深圳出租屋的灯还亮着,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刺眼的光,26岁的小杜盯着手机里的睡眠监测APP,屏幕上“深度睡眠28分钟”的字样刺得他眼睛发酸。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15次熬夜了,不是不想睡,而是脑瓜子睡不着”。


想睡个好觉成了难题的现象不是个例,1200公里外的上海,刚加完班的露露躺在床上,脑子里反复回放着白天路演时的细节,明明身体累到僵硬,意识却清醒得像刚喝了一杯浓咖啡。


如今的社会,“80后开始脱发,90后忙着养生,00后加入失眠大军”成为网络热梗时,背后藏着的是年轻一代集体陷入“睡眠困境”的现实。


当然了,有人被动失眠,也有人主动熬夜。


28岁的三木,正在成都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当运营,她晚上9点下班,到家洗漱完毕后已经过了10点。“躺在床上看剧、刷视频,一晃眼就到凌晨了,但还是舍不得睡”。长期熬夜的习惯打乱了三木的生物钟,“最初是主动选择不想睡,后来却变成了想睡也睡不着。”


但总归来说,年轻人睡不着,从来不是“矫情”,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首要的一点是来自社会的压力。身处职场,总免不了对付每个月的KPI吧,重复不断的汇报,做材料,做PPT,还要应对领导的呵斥,在这种“生存环境下”,这觉该怎么睡?


再加上房贷车贷、婚恋焦虑等几座大山压在身上,睡觉就变得更不容易了。


就像在基金公司做机构销售的露露,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路演PPT,经常凌晨1点才能下班,闭上眼脑子里还在复盘工作细节,“生怕哪个数据错了,哪个环节漏了,越想越慌,越慌越睡不着”。


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996”“大小周”更是打乱了年轻人的生物钟,28岁的互联网运营三木坦言,自己晚上9点下班,洗漱完就想“刷会儿视频放松一下”,结果一晃眼就到了凌晨,“一开始是不想睡,后来变成想睡也睡不着,生物钟彻底乱了”。


第二原因来自生活节奏,谁的熬夜又是白熬,而不是盯着手机呢。


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普及,让“主动熬夜”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习惯。睡前刷一条短视频、看一集电视剧,不知不觉就熬到了后半夜,“总觉得白天被工作占满了,只有晚上的时间才真正属于自己,舍不得睡”。还有些年轻人因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睡眠质量自然大打折扣。


从观念变化来说,和老一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理念不同,现在的年轻人更追求“碎片化生活”,白天忙工作,晚上忙社交、忙兴趣,睡眠被不断挤压,久而久之就成了“睡眠负债”。在一些社交软件上,睡眠是久经不厌的话题。


所以,回溯历史,古人“春眠不觉晓”的闲适、“夜阑卧听风吹雨”的安然,是因为当时的生活节奏慢,没有那么多外界干扰。而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睡个好觉”从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变成了需要努力争取的“奢侈品”。


这背后,不仅是年轻人个人生活习惯的变化,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健康、工作与生活失衡的缩影。当睡眠问题成为年轻一代的普遍困扰,它早已不是个人健康问题,而是值得整个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


为了找回对睡眠这件事情的掌控权,“缺觉”人群没少折腾。


在电商平台中,各种助眠产品琳琅满目,主要包括家居类助眠产品、睡眠环境类产品、助眠保健类产品和AI科技类助眠产品等不同类型。其中,最为热销的是褪黑素软糖、智能睡眠仪、深睡记忆枕、助眠眼罩、助眠耳塞、助眠香薰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售价在几元至万元之间不等。


睡出来的千亿生意,有人闻“眠”而动


谁能想到,年轻人的“失眠之痛”,竟然催生出一个近5000亿元的庞大市场?


这场关于“好觉”的保卫战,的的确确正在催生一片万亿级产业蓝海。《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5》显示,我国睡眠健康产业从2016年的2616.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5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或将突破万亿元,成为新的“财富蓝海”。


这个市场,从卖助眠品到疗愈再到科技,每个环节都与睡觉有关。如今的睡眠经济,早已不是“卖枕头、卖被子”那么简单,而是形成了一条覆盖“产品+服务+科技”的完整上下游链条。


先看大众最熟悉的产品端。


打开淘宝会发现,从几十元的助眠眼罩、耳塞,到几百元的褪黑素保健品,再到上万元的智能床垫、睡眠仪,品类丰富到让人眼花缭乱。名创优品光是睡眠遮光眼罩就有15款,还推出了迪士尼、蜡笔小新等IP联名款,深受年轻人喜爱。


而此前亚朵集团更是押宝睡眠经济,推出的记忆枕、控温被等产品,让零售业务GMV在2024年达到25.92亿元,同比增长127.7%,成了企业的核心增长点。


助眠服务也随之而来,“哄睡师”“睡眠顾问”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在电商平台搜索“哄睡”,能找到不少24小时服务的店铺,收费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有的店铺销量甚至超过2万单。这些哄睡师会通过聊天唠嗑、心理疏导、正念冥想等方式,帮助用户放松身心,“虽然不能保证一定有用,但很多人只是需要有人陪自己聊聊天,缓解一下孤独和焦虑”,某网店客服这样解释。除此之外,线下的睡眠诊所、失眠康复中心也越来越多,为有严重睡眠问题的人提供专业治疗。


尤其是AI技术的加入,让助眠产品更“智能”。


智能睡眠监测手环能实时记录睡眠时长、深睡浅睡比例,还能通过APP给出改善建议;AI助眠机器人能模拟白噪音、海浪声,甚至能根据用户的呼吸节奏调整声音大小;还有的企业研发出了“智能遮光窗帘”,能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自动调节亮度,帮助用户养成规律作息。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2万家睡眠经济相关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三成,注册资本超千万的企业占比超五成,可见企业对这个赛道的重视程度。


但热闹背后,睡眠经济也藏着不少问题:产品质量鱼龙混杂,有的助眠保健品根本没有科学依据,有的智能睡眠仪效果甚微;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价格虚高的情况时有发生;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哄睡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是“随便聊聊天”。


从“无利可图”到“万亿蓝海”,睡眠经济的崛起,本质上是“需求驱动”的结果。当年轻人的睡眠需求从“有没有得睡”升级到“能不能睡好”,市场自然会不断创新迭代。


睡个“好”觉不简单,睡眠需求孕育产业新趋势


“我不是不想睡,我是想睡个‘好’觉。”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心声。在过去,人们对睡眠的要求可能只是“睡够8小时”,但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睡眠质量——深睡时间够不够长、有没有频繁夜醒、第二天起来有没有精神。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为“深睡时长”是衡量睡眠质量的关键,近50%的人会因为“夜醒次数多”而感到疲惫。


年轻人对睡眠的高要求,正在推动助眠产业朝着“个性化、专业化、场景化”的方向发展。在个性化方面,企业开始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定制产品:针对职场人研发的“解压助眠香薰”,添加了薰衣草、洋甘菊等成分,能缓解工作焦虑;针对学生党推出的“便携助眠耳塞”,体积小、隔音效果好,适合在宿舍使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智能床垫”,能监测心率、呼吸,还能在发生意外时自动报警。


有的品牌联合睡眠医学专家研发褪黑素产品,精准控制剂量,避免副作用;有的企业和高校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人群的睡眠习惯,优化智能睡眠仪的算法;还有的睡眠诊所引入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能精准诊断失眠原因,为用户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场景化方面,助眠产品开始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场景:通勤时可以用“助眠耳机”听白噪音,缓解地铁上的嘈杂;办公间隙可以用“桌面助眠仪”做5分钟正念冥想,放松身心;出差时可以带“折叠助眠枕”,在酒店也能睡个好觉。甚至还有企业推出了“助眠零食”,比如添加了γ-氨基丁酸的饼干、巧克力,让年轻人在享受零食的同时,也能帮助睡眠。


回过头来看,从古人的“安寝”文化,到如今的“睡眠经济”,睡觉是一门生意,但更应该回归日落而息的亘古不变的道理。


今晚,不妨就睡个好觉一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氪新消费,作者:唐纳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江苏父子见好就收,控制权卖给国... 国资接盘获批,江苏民企长龄液压即将易主!创始人夏继发、夏泽民父子一次性套现21亿元,潇洒退场,堪称一...
百济神州成A股市值最高医药股 ... 2025.09.02本文字数:1055,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林志吟9月2日上午,百济...
“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 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将于9月10日在上海举行。在上...
韩国人不爱去东南亚了?中国成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旅讯,作者:海择资本 罗海资,原文标题:《韩国上半年出入境盘点:中国开始取代...
特斯拉发布“宏图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张真北京时间今日凌晨,特斯拉正...
快讯: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政策发力+产业需求升级,工业母... 9月2日,工业母机板块早盘活跃,华东数控(002248.SZ)竞价涨停。截至当日中午收盘,恒进感应(...
净利润转正、35%中期分红领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一季度我们经营压力巨大,主要是1月1号...
外派非洲,真的值得年轻人选择吗... 你对于非洲的了解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只能条件反射一般地说出一句:黑哥们儿的语言是不通的。现在就有这么...
“LP劝我去炒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黎曼曾经专注于早期投资的部分...
券商股午后走弱,中银证券跌超5... 券商股午后走弱,中银证券跌超5%,湘财股份、东方财富跌超3%,锦龙股份、长江证券、天风证券、华西证券...
奥克斯上市首日破发,与格力的十... 宁波商人与董明珠的“专利战”,仍未完。作者 | 刘俊群编辑丨刘钦文来源 | 野马财经“家里的空调支持...
港股苹果概念股午后持续下跌 港... 港股苹果概念股午后持续下跌,鸿腾精密跌超9%,丘钛科技跌超7%,蓝思科技跌超6%,伟仕佳杰、高伟电子...
新疆日报社总编辑履职新华社新媒... 据传媒茶话会消息,新疆日报社总编辑石锋已履职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总编辑。这是央地干部交流任职的又一案例。...
高速连接器板块大幅调整,长飞光... 高速连接器板块大幅调整,长飞光纤跌停,鼎通科技、华丰科技、致尚科技、太辰光、胜蓝股份、长芯博创等跟跌...
人形机器人概念多股涨停 稀土加...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持续走强,秦川机床、博杰股份、浙江荣泰、五洲新春等多股涨停,埃夫特、夏厦精密、豪恩汽...
兰州银行半年报透视:资产首破5...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文/孙华秋当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大幕徐徐落下,兰州银行(0...
五险企净赚1782亿,拟分红2... 记者丨林汉垚编辑丨周炎炎中报季收官,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五大A股上市险企...
恒生科技ETF:9月1日融资买... 证券之星消息,9月1日,恒生科技ETF(513130)融资买入10.25亿元,融资偿还11.19亿元...
蔚来们往车里装衣帽间、厨房和厕... 国产新能源,离房不算近,离车已经很远。8月21日,蔚来旗舰SUV全新ES8正式亮相。从2017年第一...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港股通科技... 9月2日,港股市场迎来回调,科技板块跌幅居前。相关ETF中,港股通科技ETF(513860)截至发稿...
【干货分享】场外场内期权开户是... 场外场内期权开户是什么样的流程?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品,是一种合约,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权力方有权购买...
原创 想... 中美关税战打了好几年,谁真正捞着好处了?答案可能让很多人没想到——不是美国,更不是中国,反倒是远在南...
小红书概念股板块8月26日涨2... 证券之星消息,8月26日小红书概念股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11%,利欧股份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
创始人赵燕重回业务一线已半年 ...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在反腐、创始人亲自挂帅后,华熙生物的业绩仍在下滑。该公司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
因为跟下属有办公室恋情被举报,... 01.胖东来燕麦脆被指无生产日期02.淘宝闪购新工装被指“抄袭”UU跑腿03.戴森即将上线铅笔吸尘器...
实体书店的死与生 不久前落幕的上海书展,以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宣告着线下阅读从未退潮: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
想找到21岁的乔布斯,跟他说:... 1972 年,贝尔实验室的 Brian Kernighan 在《B 语言教程》里第一次把它写成示例程...
九方金融研究所:证监会“十五五... 中国证监会近日召开专题座谈会。九方金融研究所认为,座谈会释放三大积极信号,值得投资者关注。首先,座谈...
银行中期分红来了!国有大行分红...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叶麦穗截至9月1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7家将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