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鲨导读:中国酒企的苦日子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2025年上半年,中国白酒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今年5月份“新禁酒令”的出台,在白酒行业引发强烈震动。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新禁酒令发布后的一段时间里,高端白酒在商务宴请场景中的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与此同时,白酒企业的库存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由于销量下滑,企业的产品积压严重,资金周转困难,一些小型白酒企业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
从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来看,白酒规上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00家,缩至887家,白酒产量191.59万千升,同比下降5.8%。 销售收入3304.2亿元,同比微增0.19%。 利润876.87亿元,同比下降10.93%。
白酒巨头也受到波及。从新鲜出炉的白酒企业2025年上半年财报来看,白酒行业的真相——“量缩价跌、库存高压、消费分化”已经被揭开,中国白酒企业未来该向哪儿走?
白酒寒冬,强者恒强
翻开20家A股上市酒企2025年上半年财报,的确让人倒吸一口“冷气”——6家增长、14家下滑、3家亏损……值得关注的是,增长的都是个位数,下滑的几乎都是双位数……
(数据来源:Choice)
部分区域酒企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前不久与胖东来合作的湖南酒企——酒鬼酒,业绩出现明显下滑:上半年营收5.61亿元,同比下滑43.54%,净利仅为0.0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92.6%。
被华润啤酒收购的金种子酒业,上半年营收4.84亿元,同比下滑27.47%,且亏损了0.7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750.54。
皇台酒业、岩石股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今年上半年,皇台酒业只有0.58亿营收,且下滑11.85%,岩石股份营收更少,仅有0.28亿元,同比下滑更是高达85.22%已经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
但尽管行业承压,贵州茅台、五粮液、汾酒等龙头酒企依然保持着增长韧性。贵州茅台上半年实现营收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为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顺利完成目标增速。五粮液上半年实现营收527.71亿元,同比增长4.19%;归母净利润为194.92亿元,同比增长2.28%。汾酒上半年实现营收239.6亿元,同比增长5.354%;归母净利润为86.05亿元,同比增长1.13%。
中国白酒上市公司内部分化进一步加剧,头部酒企集中度持续提升。白酒行业前六大企业(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营收高达2130亿元,吞下白酒8成以上市场,利润占比更是高达86%。
库存高企,经销商打款意愿下降
2025年,各大酒企都将清库存当成了首要任务。实际上,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头部酒企酒开始主动控制出货速度。
比如,茅台1935在2024年7月2日超进度完成上半年任务指标后,暂停投放合同计划;泸州老窖在2024年6月末停止接收38度国窖1573经典装订单及货物发运,并上调经销客户计划内配额结算价格;五粮液在2024年6月28日股东大会上透露,第八代五粮液遵循量价平衡原则,持续优化投放节奏和商家结构;2025年春节后,洋河股份渠道端也传出控货挺价、升级改款的重磅消息,直指梦之蓝M6+和海之蓝两大核心单品……
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酒业分会秘书长欧阳千里表示:“当前,渠道库存高企,酒企为缓和渠道压力,有意识地减缓对市场的放货速度,导致存货上升。”
上市酒企清库存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以五粮液为例,上半年公司期末库存同比大幅减少46.68%。但值得注意的是,五粮液酒产品(高端酒为主)期末库存量显示同比上升41.26%。这意味着,五粮液整体库存水平的下降,主要与占比更高的其他酒类产品(中低端系列酒为主)库存大幅减少有关——该类产品期末库存为17271吨,同比大幅下滑54.05%。
中低端酒偏低的毛利水平,在其销量增长带动整体营收的同时,对公司整体毛利造成了拖累。今年上半年,五粮液酒类产品整体毛利率微降至82.2%,较上年减少0.39个百分点。其中,五粮液系列产品毛利率为86.45%,而其他酒产品毛利率仅60.74%。
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通过低价产品加快库存出清,也难解决白酒企业库存高企之痛。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1-6月58.1%的经销商表示库存增加,超过一半存在价格倒挂问题。该报告还指出,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
(数据来源:wind)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贵州茅台以549.72亿元存货居首,占20家企业总存货的32.6%,其存货规模超过排名后16家酒企的总和。除贵州茅台外,存货资产超百亿元的,还有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四家酒企,分别为190.75亿元、177.46亿元、137.85亿元、131.98亿元。
而金种子酒、口子窖、舍得酒业的存货占比排名前三,分别为48.25%、45.9%、45.16%。今年上半年,这三家酒企的营收均同比下滑,且存货资产均延续上升态势。
库存压力与经销商的进货意愿密切相关,反映在合同负债这一数据的下滑。合同负债,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企业业绩增长的“蓄水池”,对于白酒企业而言,通常代表了经销商的打款意愿。
(数据来源:wind)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20家A股白酒上市企业合同负债合计为375.87亿元,同比下降约2.5%。其中,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6家酒企合同负债同比增长,另外14家酒企合同负债同比下滑。
而原本合同负债规模第一的贵州茅台,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合同负债规模为55.07亿元,同比减少44.86亿元,已经降到了行业第四。对此,贵州茅台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由于经销商预付货款减少。
而古井贡酒、老白干酒、酒鬼酒等企业同比降幅均超过30%,其中酒鬼酒降幅达47.3%,反映其渠道库存去化压力较大。
向新而生
2025年,除了采用各种手段清库存,白酒企业的重心还在研究如何让更多人接受产品。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直言:“无论是产区还是名酒企业,存量竞争时代下,产能加法不能再做了;优化存量,提升存量价值才是出路”。
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是:25-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对白酒普遍“敬而远之”。茅台董事长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喜欢喝白酒,而是他们不喜欢参加喝白酒的局。”某酒企高管认为,“年轻人不爱喝白酒,是因为没融入主流社会”。这些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年轻人与白酒之间的现状,但值得警惕的是,年轻人用自己喜爱的产品融入了自己的圈层和社会。
在清吧、露营地,年轻人喝啤酒、气泡酒、鸡尾酒,即便是在年夜饭上,年轻人也用梅子酒代替白酒敬长辈。如今年轻人对于健康理念的重视,加上他们对于辣口、上头、社交等方面的烦恼,促使其更偏好低度、果味、时尚类酒品。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低度白酒的市场份额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2024 年,低度白酒在整个白酒市场中的占比达到了35%,相比2020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面对这一市场趋势,白酒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低度白酒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茅台推出了43度飞天茅台,五粮液推出了39度和45度产品,泸州老窖的38度国窖1573份额占比国窖系已升至50%。
泸州老窖在半年报中表示,面对当前低度化、健康化、利口化、多元化等产品需求,公司加快全新品饮方式的开发与推广,研发28度国窖1573,适时投入市场。因应消费分化趋势,将资源向中高端大众主流产品倾斜,积极布局高增长的光瓶酒赛道,拟推出全新的泸州老窖二曲产品,持续巩固大众市场定位。
水井坊首席市场与数字商务官周苑忻也表示,针对25岁-30岁的年轻消费者在一些新兴平台上的消费潜力,企业未来会进行产品创新,包括在特定区域将推出38度以下产品。
对于白酒企业来说,降低度数不仅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的机遇。通过降低度数,企业可以拓展新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
为了更贴近年轻人的市场,打破和年轻人的“代沟”,许多企业也开始采用更加贴合年轻人的营销方式。比如,五粮液在新品发布之际,邀请了华语乐坛极具影响力的歌手邓紫棋担任全球代言人——这也是五粮液第一次如此鲜明地把明星代言与新品绑定。
中国白酒企业,正在向新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