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拼搏事业,夜晚却被迫吸入甲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自己意外租住了“串串房”,陷入健康与财务的双重困境。这类房屋通常由投资客低价收购并快速装修,再以“精装修”名义高价出租,却隐藏着严重的室内污染问题。
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小红书平台串串房话题的总浏览量达1.43亿,总参与人数达1.5万,近30天互动增量(新增点赞+评论+收藏)为1.98万。
9月1日,URI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甲醛”两个关键词,出现1332篇相关文书,其中头部租赁机构化平台总计约78篇,占比约为6%。
本期,URI深入剖析“串串房”现象背后的真实案例与维权路径,旨在为租客提供识别与应对的建议,推动租赁市场的透明与规范。
1
什么是“串串房”?
“串串”本是重庆话,有掮客、经纪人的含义,“串串房”指的是炒房客以低价收购旧房子或者毛坯房,再以极低成本装修后作为精装房高价出租、赚取差价。这类房屋通常会出现甲醛超标等问题。
2
URI整理“串串房”最明显的特征如下:
1、装修风格网红化通常采用ins风、北欧风等流行风格,搭配拼色家具、装饰画和绿植,营造“拎包入住”的视觉效果,但装修材料多为劣质板材,甲醛超标风险高。
2、租金异常低价价格远低于同地段同户型房屋,尤其在配套设施成熟的区域,以“高性价比”吸引租客,实则通过压缩装修成本获利。
3、家具家电劣质化家具多为密度板材质,柜门有刺鼻气味;家电多为杂牌或能耗高的5级能效产品,甚至未撕膜,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4、房东神秘不露面看房、谈价全程由中介代理,房东以“在国外”“工作忙”等理由回避,实际可能是空壳公司或中介操控。
5、全新装修无居住痕迹房屋声称刚装修完或短住,但无生活用品、老家具等居住痕迹,墙面、踢脚线等可能有刺鼻气味,需警惕甲醛超标。
URI提醒:若发现以上特征,建议谨慎选择,必要时可要求房东提供甲醛检测报告或自行检测,保护自身健康权益
01
健康隐忧
新家成了“毒气室”
URI在常年租户群体的调研访谈中了解到,许多租客曾表示在入住新房后不久便出现头晕、呼吸道不适甚至严重健康问题。租下一套看似崭新的房子,家具塑料膜未撕,空气中弥漫刺鼻气味,事后才发现房东专做“清水房翻新出租”。
类似遭遇不断上演:杭州一男子以六万月租住进甲醛房,事件登上热搜;厦门毕业生王某入住一周即因高烧住院,专业报告显示甲醛、TVOC、苯系物全部超标。这些租客多因预算有限、经验不足,又渴望住得舒适体面,最终落入“串串房”陷阱,成了“人肉吸醛器”,身心健康遭受严重威胁。
02
维权艰难
材料与法律的双重挑战
一旦发现问题,租客往往面临房东推诿、合同陷阱与法律程序等多重障碍。
徐姓夫妇租住杭州某新房后,因丈夫敏锐察觉异味而及时搬离,却遭遇房东拒不退款。他们耗费大量时间整理证据、申请立案,最终虽胜诉却仍迟迟未获赔偿。
律师余某在该案件中给广大群众提醒:许多合同存在霸王条款,甚至房东身份信息不全或故意写错,导致租客维权难上加难。即便走上法庭,医疗费等实际损失也常因难以举证而无法获赔。
03
测醛指南
科学检测,证据为先
URI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有效检测甲醛并保留证据,是维权成功的关键。
根据国标,甲醛浓度不得超过0.08毫克/立方米,检测时应有房东在场或全程录像。从业多年的甲醛防治专家强调,应选择具备CMA(中国计量认证,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盖有CMA章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认证的本地机构进行检测,一个点位费用约500-800元,检测时须提前通知房东、双方在场或全程录像,避免结果无效。
如果租客想请除甲醛机构上门服务,最好选择在本地有实验室的机构,还可以通过合同中是否标明质保期或无效退款、是否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和鞋套来判断机构是否专业。除甲醛机构的收费标准一般在20元-30元/平方米。
同时提醒,网上购买的简易检测盒受温度、通风等影响极大,结果仅供参考,且需注意可能存在人为操纵检测条件导致的“假超标”情况。专业检测+规范流程,才能为后续维权提供坚实依据。
04
避坑建议
谨慎查看,理性选择
综合多位受害者与行业人士经验,租客看房时应尽量选择夏季中午,拉长查看时间,重点检查装修材质、环保等级和家具状态,全新无生活痕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需高度警惕。
URI总结出“四查一闻”法:查装修痕迹、查环保等级、查空气质量报告、查合同退款条款,闻有无刺鼻气味或浓烈香薰味。
此外,尽量选择有门店的中介机构、头部租赁品牌或国企品牌,其房源检测、售后响应相对更规范,避免与无证二房东交易。
结
语
“串串房”乱象折射出租赁市场在快速扩张中面临的监管与自律短板。国务院近期出台《住房租赁条例》,明确规定出租住房应符合环保与安全标准,违规机构将面临2万至10万元罚款,不过对个人二房东的约束仍显不足。行业层面,头部平台已逐步推行房源空置期、CMA报告公示、快速检测响应等机制。
未来,仍需政府、平台与租客共同努力,通过强化备案透明、建立黑名单、提供公益法律援助等途径,推动租住环境真正走向安全、健康和诚信。租房不该是一场以健康为代价的赌博,而应成为年轻人安心奋斗的起点。
信息来源:公开信息 URI复核整理、URI Data Bank
撰文: URI研究中心
内容审核:林夏
内容复核:木兮
运营编辑: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