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大变局,第二曲线到底怎么画? 地产行业大变局 地产大变局
创始人
2025-09-05 07:12:57

当开发业务遭遇寒冬,运营与服务业务正成为房企穿越周期的稳压器,中国房地产行业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战略转型已全面展开。


每日资本论(摄影)

文/每日资本论

中国牛市来了?房地产板块能蹦出几匹“黑马”?

随着“红八月”行情的火热,以及中国主要房地产企业半年报的陆续披露,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慧眼淘金。令人欣喜的是,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一批领先企业凭借经营性业务构成的“第二曲线”,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比如,龙湖集团2025年上半年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达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对总营收贡献占比达22.6%;华润置地经常性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已达21.7%……穆迪在此前发布的行业报告中表示,不断增长的经营性收入提升了开发商的盈利稳定性和财务韧性。在受评开发商中,华润和龙湖拥有较高的经营性收入,在过去几年中,它们在同一评级类别中表现出更高的盈利能力和更稳定的杠杆水平。

显然,中国房地产行业从增量开发向存量运营时代的大转变已经到来。在销售规模见顶、开发利润持续收窄的多重压力下,“第二曲线”的战略价值被重新定义。7月中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表示,中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全面摸清城市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的底数,激活城市存量资源的潜力”。

简言之,无论主动或被动,过往“三高”模式造就的传统房地产开发,在地产新周期之下已经难以为继,房企转型势在必行。从目前主流趋势看,活下来的规模房企,正在从单纯的“开发商”转型为综合“运营商”,通过商业等经营性业务站稳“第二曲线”,助力企业活下去。

这种转型不仅是企业对利润下滑的防御,更是对城市发展逻辑的顺势而为。随着城市化进入存量时代,运营及服务能力正成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谁能率先画出“第二曲线”,谁就真正掌握了穿越周期的密钥。



多元化布局画好第一笔

面对行业大变局,部分领先房企不再单纯依赖开发业务,而是通过多元化业务组合去寻找新的增长点,并画出了轮廓。

比如,龙湖集团坚持“基本盘+增长盘+创新盘”三驾马车并进战略,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其中由运营及服务业务组成的经营性收入达到132.7亿元,约占总营收的22.6%。

而华润置地采用“3+1”一体化业务模式——即开发销售型业务、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轻资产管理业务三大主营业务,与生态圈要素型业务联动。2025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实现经常性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2.5%,占总营收比重21.7%。

保利发展则着力打造商业、物业两条新的增长线。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实现资产经营收入25.4亿,同比提升13%。报告期末,其酒店、购物中心、写字楼、租赁住房等资产在营面积573万平方米,较上年末增加39万平方米。

招商蛇口同样在加码资产运营业务。2025年上半年,招商蛇口资产运营业务营收34.53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64%,占比6.71%。其管理层表示,将坚定落实转型发展,在做稳开发业务基本盘的基础上,做精资产运营,做大物业服务。

不仅如此,部分领先房企已经将资源聚焦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这些地区的存量市场潜力更大,消费基础更坚实。



比如龙湖集团方面就表示,未来其会坚持聚焦高能级城市,不断提升投资的精准度,做到优中选优,在资金头寸允许的情况下,会多看一些市场好的机会。截至2025年中期,龙湖集团的土地储备合计2840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2113万平方米,平均成本为4207元/平方米。从城市能级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土储总建面、总货值均在70%左右

需要提醒的是,在当前情况下,部分房地产企业能够实现经营性业务的发展实属不易,能顺利找到并成功画出“第二曲线”的房企并非多数,非常考验企业的提前布局及规模优势。



减债与数字化赋能,必不可少

当然,除了上述条件外,房企需要通过债务优化和现金流管理增强财务韧性,这也是保障能否顺利画好“第二曲线”的必修课。

令人鼓舞的是,部分房企已经率先打了个样。比如,华润置地2024年获得华夏华润商业REIT、有巢租赁住房REIT两个公募平台,初步实现“投融建管退”资本闭环。截至2024年末,华润置地资管规模达4621亿元,同比增长346亿元,增速达8.1%。



龙湖集团表现也可圈可点。2025年上半年,龙湖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8%,创历史新低。公司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置换信用贷等举措,已累计压降有息负债近400亿元。

据悉,到今年底,龙湖的境内债仅剩68亿元,负债高峰就过了。过去三年负债已降400亿元。龙湖坚持“以销定支、量入为出”的财务策略,确保现金流安全。截至报告期末,龙湖在手现金446.7亿元,为跨越周期提供坚实支撑。

龙湖管理层表示,龙湖集团的基本盘,是基于五个航道业务贡献的正向经营现金流,与不断优化的债务结构。在此之上,龙湖以运营+服务业务的四个航道坚定构成一个增长盘,共同帮助整个集团进行增长,穿越周期。

另一个重点则是数字化赋能。这是房企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较典型的案例是,贝壳作为科技驱动的一站式新居住服务平台,展现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果。2025年第二季度,贝壳存量房业务GTV达到5835亿元,同比增长2.2%;新房业务GTV达到2554亿元,同比增长8.5%。非房产交易服务净收入占比创纪录地达到41%,业务多元化成效显现。

而作为传统地产企业代表之一的龙湖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令人眼前一亮。着眼未来,以“一个龙湖直达用户”的生态价值及AI智能化赋能打造的“智创空间、智享服务”新战略构建起龙湖未来的创新盘。今年年初,龙湖推出将各航道产品及服务集成一体的“龙湖”APP,标志着“一个龙湖”直达用户、深度交互平台的诞生。目前龙湖APP已接驳购新房、租好房、逛天街、享服务等全生态场景,实现全航道协同、多功能连通的服务闭环,为龙湖新发展模式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龙湖管理层表示,今年结合AI,龙湖开始在内部做很多行业级的AI应用试水,从内部试水开始做,未来成熟了会通过龙湖龙智造的千丁数科对外输出。



紧扣城市更新,穿越地产周期

敲黑板!画好“第二曲线”更为关键的则需要紧扣城市更新和存量盘活的脉搏,这是房企转型的重要方向。

日本房地产企业的转型经验为中国房企提供了宝贵参考。三井不动产作为一家租赁起家的日本地产企业,早期业务为写字楼租赁,后逐渐加大开发销售业务。

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大量中小房地产企业倒闭。而大型房地产企业如三井不动产凭借租赁业务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得以存活。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三井不动产年销售业务亏损达到781亿日元,但租赁利润为586亿日元,覆盖了大多数经营亏损,助力其穿越周期。

2003年,三井不动产明确提出要进行业务模式转型,降低杠杆率。具体在执行上,三井不动产加强租赁业务,并将发展管理业务作为新利润增长点,进而推动营业收入稳步上升。

事实上,国家层面已经给房地产界指明了方向。就在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的改造。”



以北上广深为例。北京望京地区通过城市更新,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区向科技创新中心的转型。部分国内知名房企参与的望京小街改造项目,通过空间重塑和业态升级,成为北京市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带动周边物业价值快速提升。

上海黄浦区外滩金融集聚带通过存量商业设施升级,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高端服务业企业入驻。房地产企业在此区域打造的写字楼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改造和智慧楼宇建设,实现了租金溢价和出租率的双提升。而深圳通过城中村综合整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区特色的城市更新路径。

可以说,房地产企业参与城市更新,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又提升了区域城市功能,实现了多方共赢。这种依靠经营性业务穿越周期的模式,正在被中国房企所借鉴。而龙湖、华润等企业已经构建了成熟的运营、服务业务,走在转型前列。

展望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呈现“政策严控、需求分化、模式创新、风险可控”的格局。未来五年,房地产企业需在“政策适配”“需求洞察”“模式创新”“风险管控”四大维度重构竞争力——政策调控常态化,市场更加理性;供需结构优化,新需求带动新发展;技术应用广泛,产业升级加速;区域分化持续,差异化发展明显。

与之相对应,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房地产企业将需要围绕这四大维度重构竞争力,方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动。面对存量市场,龙湖、华润置地等部分领先房企在打造“第二曲线”中的创新实践以及鲜活的海外案例,也将为国内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路径。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红书2025白皮书:互联网种...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用户增长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据最新发布的《互联网行业种草用增价值白皮书》...
47亿元收购遇冷?派林生物易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继今年6月派林生物(000403.SZ)公告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
9月10日韩国KOSPI指数收... 每经AI快讯:北京时间9月10日14:30,韩国KOSPI指数收盘上涨54.5点,涨幅为1.67%,...
南京率先布局零碳产业园,背后的... 这年头,很多国家都爱讲国际责任。但不少是口嗨党,口号喊得响,可就是不行动;而有的就是实干派,嘴上不怎...
180万粉丝的明星高管黯然离场... 图片来源:Pixabay9月8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一则内部通报邮件,明确指出中国区市场部员工王腾泄露...
智驾终局:VLA与WA的“强脑... 智驾领域的“终场哨”尚未吹响,真正的终局属于那些能把“说话”和“想象”融合成“思考”的玩家。原创ⓒ新...
脚下泥泞,头上星空,东珠生态能... 上天入地! 虽然A股市场的跨界并购重组早不是什么新鲜事,A近期的一则并购重组的最新进展,又吸引了市场...
秦洪看盘|热点快速轮动,削弱市... 周三A股市场出现了缩量震荡回稳的走势。其中,前期一度休整的AI硬件主线再度回归,推动科创50指数、上...
V观财报|嘉和美康:股东赛富璞... 【V观财报|嘉和美康:股东赛富璞鑫拟清仓减持不超1.94%公司股份】嘉和美康公告,持有公司股份267...
V观财报|酷特智能:与华为合作... 【V观财报|酷特智能:与华为合作仍按协议约定正常履行】针对投资者提问:传闻华为已经停止与酷特合作了,...
券商二季度重仓股大换血!市值接... 券商作为资本市场核心机构,具备强大的研究资源与信息优势,对宏观经济、产业趋势、公司基本面有深度跟踪,...
26000点了,A股缺什么? ... 9月10日,教师节,祝天下老师们节日快乐。首先关注大盘指数,上证指数如今在3920点压力线下横盘整理...
汽车行业重点整治来了!六部门联... 红星资本局9月10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
84位百亿基金经理持仓曝光!刘... 84位百亿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名单曝光!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基金经理仅有84位。从学历背...
逾800家公司拟实施中期利润分... 2025年的A股分红,比以往时候来得更多了一些。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A股已有820家上...
印度高铁又换列车,日本悔不当初... 印度首条高铁终于有动静了,可抢到了这笔生意的日本,如今想死的心都有了。印度总理莫迪最近跟日本达成协议...
V观财报|龙江交通总经理孔德楠... 【V观财报|龙江交通总经理孔德楠离任 董事长王海龙代行职责】龙江交通发布董事、总经理离任暨董事长代行...
服贸会直击:九大专题首秀 数智... 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 王彤旭)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
AI赋能消保,做实普惠金融大文...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唐洛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的不断加速与业务场景的日益多元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已成...
专打“水军黑嘴”!工信部等六部...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曹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网络水军、“黑公关”等乱象,迎来了监管的重拳。9月10...
密谋3个月,阿里甩出了王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 (ID:iawtmt),作者:全天候科技,编辑:张晓玲在烧掉数百亿资...
苹果终于不糊弄人了 苹果终于不... 出品 | 虎嗅科技组作者 | 丸都山编辑 | 苗正卿头图 | 视觉中国素以刀法精湛而闻名的库克,今天...
我国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 记者丨李莎编辑丨陈洁 黎雨桐视频丨柳润瑛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勘查开发进展始终备受...
牛市还在吗?A股成交额跌破两万... 我昨天对成交量的担忧在今天体现了,今天沪深两市成交额1.98万亿,首次跌破两万亿。昨天我提到,本轮行...
破防!砸碎铁饭碗,力度加大了!... 作者:余飞01机构人员精简2020年开启的机构编制改革,仍在稳步推进中。最新传来的消息是,山西大同经...
上交所副理事长职位空缺多年后,... 上交所管理层出现新动向,空缺了多年的副理事长一职,由霍瑞戎担任。近日,上交所官网“领导班子”栏目更新...
固态电池上车倒计时,上游设备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王帅国,原文标题:《固态电池上...
英伟达,杀入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 自从黄仁勋对量子计算的态度,从“怀疑”变为“支持”之后,科技圈就彻底沸腾了。近日,黄仁勋掌控的英伟达...
甲骨文股价暴涨,创始人财富一夜... 甲骨文公司创始人Larry Ellison(拉里·埃里森)正在向全球首富宝座发起冲击。在甲骨文发布财...
暑期档收获119.66亿票房!... 9月10日,A股影视概念盘中发力走高,截至收盘,成分股幸福蓝海上涨13.83%,金逸影视(0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