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盘,医疗器械板块整体上涨, 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H30217)截至收盘涨4.03%,成分股开立医疗(300633)上涨13.24%,威高骨科(688161)上涨13.04%,联影医疗(688271)上涨10.98%,金域医学(603882),济民健康(603222)等个股跟涨。
相关ETF中,医疗器械ETF(159883)截至收盘上涨4.03%。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医疗器械ETF(159883)最新规模为44.73亿元,为同标的规模最大的产品;拉长时间看,医疗器械ETF(159883)近1月规模增长8.06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同标的基金1/4。
医疗器械ETF(159883)紧密跟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一指覆盖医疗设备、高低值医用耗材、IVD、医美四大细分领域,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消息面上,8月29日,联影医疗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归母净利润为9.98亿元,同比增长5.0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66亿元,同比增长21.01%。
据中国证券报,8月2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消息称,近年来国家药监局聚焦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等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今年以来已批准创新产品52个,截至目前,累计批准创新产品367个。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高水平的全球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首发,以更多高质量的产品造福全球公众健康。
长江证券表示,医疗器械目前具备出海+创新+新旧替换的多重机遇,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欧洲市场的机会与挑战。欧洲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2023年市场规模达1600亿欧元,增速稳健。欧盟新规提高了注册难度,拿证成本显著增加,但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化团队和分销商模式有望突破壁垒。低值耗材、中小型设备和体外诊断是出海的主要方向,建议关注核心市场(英、法、德)的直销策略和东欧市场的持续拓展。
华创证券表示, 2025年医药行业有望迎来增长。在医疗器械领域,影像类设备招投标量回暖明显,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也有补贴政策推动,叠加出海加速,国产龙头企业在发光集采中份额提升显著,进口自主可控加速。骨科集采后恢复较好增长,神经外科领域集采后放量和进口自主可控加速,创新新品带来增量收入。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新客户订单上量,国内产品迭代升级。随着技术进步,创新将持续驱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据公开资料显示,永赢基金医疗器械ETF基金经理储可凡表示,8月底,医疗器械指数成份股中报披露完毕,客观而言,医疗器械中报表现在医药子赛道中并不亮眼。但近期,医疗器械板块表现强势,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医疗器械中报整体增速不高,但符合市场预期,未出现太多超预期的利空。同时,在中报业绩会中,医疗器械龙头公司对后续预期普遍乐观。二是领先指标率先回暖,聪明资金提前布局。从医疗设备招采数据观测,今年上半年,医疗设备招采总规模838亿,同比增长64%。医疗设备招采指标作为相关公司业绩的领先指标,吸引了一批资金布局医疗器械,自今年7月份以来资金持续流入医疗器械类ETF。此外,医疗器械科技属性强,与近期市场风格契合。近期,科技板块表现强势,医疗器械的中高端品类具备较强的科技与创新属性,近年来正逐渐打破海外厂商垄断,契合国产科技崛起的市场主线。
此外,港股医疗ETF(159366)截至收盘涨0.95%。成分股中,微创机器人-B涨超9%。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港股医疗ETF(159366)最新规模为3.35亿元,为同标的产品规模最大。
港股医疗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932069.CSI),截至2025年8月29日,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生物(02269)、京东健康(06618)、药明康德(02359)、阿里健康(00241)、平安好医((01833)、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国药控股(01099)、微创医疗(00853)、康方生物(09926)、中国生物制药(0117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05%。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