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收到一位读者留言:“看着股市涨得这么好,手里的债基都不香了,但又怕一进股市就摔跟头。有没有既稳健又能分享股市红利的产品啊?”
这种纠结我太懂了,不少小伙伴都懂——既不想错过行情,又害怕风险。
市场波动永远都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一种更聪明的投资方式,比如「固收+」策略,就堪比投资界的“平衡大师”:它用债券部分作"压舱石",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用权益部分作"加速器",追求超额回报。
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末,「固收+」基金的规模已经接近2万亿,并实现了2022年以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那么问题来了:
01
「固收+」为什么越来越好卖?
说到底,还是市场环境决定的。
一方面现在的理财环境确实让人头疼。银行存款利率一路走低,部分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经跌破1%,钱存银行等于每天都在缩水。
另一方面,股市虽然机会多多,但波动大得像过山车,上证指数在时隔十年再度站上3800点后震荡加剧,普通投资者很难把握。
而「固收+」左手握着债券的稳健、右手抓住权益的机遇,可攻可守,就特别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
产品业绩给力,也是投资者越来越愿意配置「固收+」的因素之一。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混合债券型一二级基金近1年回报中位数达到5.94%,而同期的短期纯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只有2.01%、2.38%。
02
如何找到适合你的「固收+」?
目前全市场大约有1700多只「固收+」产品,挑起来也够眼花撩乱的了,小白先给大家一些实用建议:
看风险匹配度:「固收+」按权益仓位划分有低波(股票仓位≤10%)、中波(股票仓位10%~20%)、高波(20%~30%),最好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
看业绩稳定性:重点考察基金近3-5年业绩,长期业绩更能体现投研实力。还可以参考卡玛比率(收益/最大回撤)指标。
看基金经理:优先选择具备多年固收投研经验、过往管理固收+产品业绩稳居行业前列的基金经理。
看基金规模:规模介于1-50亿元最佳。低于1亿元有清盘风险,高于50亿元可能影响操作灵活性。
03
近一年赚了17.51%
我找到的「固收+」“优等生”
根据上述「固收+」选择经验,我在1700多只产品中找到了一名“优等生”——银华增强收益债券(A类 180015;C类 023823)。
这是一只中波「固收+」,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总规模20.86亿,今年以来收益8.54%,近一年收益17.51%,2008年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到142.91%,不同时段的业绩表现均很优秀(规模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表现数据来源:天天基金,截至2025.9.8):
更重要的是,它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注重控制风险,近5年卡玛比率为2.28,近1年卡玛比率5.56,夏普比率2.4,投资性价比优于大多数同类产品:
数据:天天基金,截至2025.9.8
04
收益“增强”的秘诀在哪里?
难道银华增强收益债券的基金经理有什么独门秘籍?
这只基金由擅长量化管理的冯帆管理,其秘诀就在于“组合管理+定量手段”。她是市场上少数具有自上而下配置框架,又擅长把各个策略落地到定量策略的基金经理。
冯帆认为,「固收+」投资需要用全局观管理组合。用户最终获得的是多资产+多策略结合后的整体组合收益,而不是某一个局部资产的收益表现。她还会根据经济环境和资产性价比动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力求在控制波动的同时争取更好的长期回报。
具体来说,冯帆针对每一类资产都制定了对应的策略基准:
(1)纯债部分通过择时、择券两个体系,择时维度亦采取打分框架,择券维度则是在量化的计算、跟踪、监测的大体系下找「凸点」。
(2)转债部分以中证转债指数为基准,通过量化构建组合,做主动增强,以定量手段折价购买不对称性,保证整体的盈亏比优势。
(3)股票部分,她追求的是从策略制定维度真正实现「规则化、均衡选股」的过程,而均衡本身也是量化选股的副产品之一。
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协同运作,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多方位挖掘收益机会,才有了银华增强收益债券(A类 180015;C类 023823)不同阶段的优秀业绩表现。
那这款产品会是你的"菜"吗?
小白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固收+」“优等生”,如果你符合下面几点特征,说不定它也是你的“菜”:
一是既想获得稳健收益,又不愿完全错过股市机会的投资者;
二是注重长期投资,能够承受中等波动的理财人群。
总之,在当前低利率、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单纯靠存款、纯债难以抵御通胀,直接参与股市风险又太大。选择一款与自己风险偏好匹配的「固收+」产品,或许是更聪明、更安心的资产配置方式。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产品收益存在波动风险,基金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不是对未来表现的预测,不作为基金收益的保障,也不应视作投资基金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