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想杀入苹果“腹地” openai进军自动驾驶 open ai进入中国
创始人
2025-09-21 04:42:18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在硅谷,今年已经数不清楚究竟上演了多少场如此戏剧性的“对手戏”。最新一场戏的两位主角是硅谷最出名的两家公司,一家是OpenAI,一家是Apple。

就在本周五,有媒体消息称,OpenAI最近正忙着挖苹果“老将”,包括设计师、硬件工程师、可穿戴设备专家等等关键角色。

而仅仅是挖走苹果的核心人才,还满足不了奥特曼的硬件“野心”,当然也够不成OpenAI想做硬件、甚至与苹果抗衡的充分条件。这里面还少了一个关键因素:硬件的供应链。

但稍加留意,就可以注意到奥特曼硬件“野心”的蛛丝马迹:其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多次与苹果赖以成名的供应链厂商展开接触。比如OpenAI曾以数十亿美元收购了由苹果前首席设计官Jony Ive创立的硬件公司;除此之外,OpenAI还与立讯精密、歌尔声学等苹果供应链的重要合作伙伴建立联系,试图把原型设备从设计推向量产。

换句话说,OpenAI正在尝试复制苹果的“成功方程式”。在过去,人们习惯于把OpenAI视为纯粹的软件公司:算法、模型、算力是它的关键词。但现在看来,奥特曼似乎想改写这一叙事。

放在更大的视角,如果OpenAI探索硬件真成功了,那么或许改写的还有AI公司的命运走向,即帮助AI公司探索出一条新的商业路径。


奥特曼的硬件“野心”

OpenAI的硬件基因,其实可以追溯至2018年其发表关于一篇机器手的论文。


但当时其做的硬件更像是科研副产品,并没有商业化意图。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OpenAICEO SamAltman在多次采访中被追问“是否会做设备”时,他的回答耐人寻味,一方面坚称“这不是一部手机”,另一方面又暗示正在寻找“AI原生的交互载体”。这种模糊表态,为外界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2025年5月,OpenAI以约6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由苹果前设计总监Jony Ive创立的硬件初创io Products。这笔收购不仅为OpenAI这家全球最大的AI独角兽带来了设计能力,更为其补齐了产品化短板。

而Ive本人及其团队的加入,则意味着OpenAI获得了全球最顶尖的工业设计资源。

业内评价,这一收购相当于当年的苹果收购NeXT。其意味着兼备了人才和技术,对于苹果来说也是战略重心转移的标志。

同样的逻辑,从此,OpenAI从“只做软件”的AI公司,或将转变为“软硬结合”的新物种。

收购并不是全部。

有媒体报道,OpenAI在过去数月里至少吸引了数十名前苹果员工加入,包括硬件工程师、可穿戴设备专家以及供应链管理骨干。这些人才的背景与苹果的旗舰产品高度契合,从AirPods音频架构到Apple Watch的微型化工艺,几乎涵盖了苹果的护城河。

这种“精准挖角”,让外界普遍解读为OpenAI的硬件战略已进入实操阶段,而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OpenAI已经与苹果赖以成名的代工网络展开接触。

有市场消息称,OpenAI已与立讯精密(Luxshare)签订合作,后者将帮助OpenAI量产一款“口袋大小、具备上下文感知”的AI设备。同时,OpenAI也与歌尔声学(Goertek)就音频组件展开合作。

这意味着,OpenAI不仅抢走了苹果的人,还进入了苹果的产线。对于苹果而言,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对手不再只存在于市场终端,还在它的供应链深处扎下了根。

在硬件之外,OpenAI也在算力层面谋划纵向整合。据多家媒体报道,OpenAI已与博通(Broadcom)和台积电(TSMC)接触,计划最早在2026年量产自研推理芯片。

这一动作与谷歌的TPU、苹果的M系列芯片如出一辙,其已充分彰显这家全球最大AI独角兽对“软硬结合”的全链路控制欲望。


OpenAI能否撼动苹果生态?

OpenAI的硬件布局,犹如一把利剑,直直地指向了苹果 “腹地”。

接下来,笔者试图从硬件生态、软件生态和用户粘性,三种角度来分析,倘若OpenAI真的杀入智能硬件赛道,对于苹果意味着什么?

首先,从硬件产品竞争角度来看,苹果在智能硬件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有着出色的设计、强大的性能和流畅的系统体验。

比如iPhone手机作为全球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之一,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中枢。同样地,iPad平板电脑市场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MacBook系列笔记本电脑,也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强大的生产力工具,深受专业人士和创意工作者的喜爱;Apple Watch则引领了智能手表的潮流。

然而,OpenAI即将推出的硬件产品,倘若能凭借其独特的AI优势,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那么将会对苹果的产品销量产生冲击。

以智能眼镜为例,苹果虽然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领域也有所布局,但产品尚未大规模推向市场。

而OpenAI若能率先推出功能强大、体验出色的智能眼镜,凭借其先进的AI交互技术,如实时翻译、智能导航、信息提醒等功能,很可能吸引一部分原本对苹果相关产品有期待的用户。这些用户可能会因为 OpenAI 智能眼镜的创新性和独特功能,而选择尝试新的产品,从而导致苹果在该领域潜在用户的流失。

第二,在软件与生态方面,苹果的iOS生态系统堪称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们先简单缕一下iOS系统的几大优势:首先是严格的应用审核机制、高质量应用资源和安全稳定等特性,这为开发者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但高度集成的生态环境。开发者需要遵循苹果的规则进行应用开发,再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进行分发,这不仅让苹果能够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把控,对用户而言,也得到了一致且优质的体验。

同时,苹果通过将硬件、软件和服务深度整合,如iCloud云服务、Apple Music 音乐服务、Apple Pay移动支付等,使用户在不同设备之间能够实现无缝衔接,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其生态系统的依赖。

但同样地,对OpenAI来说,构建自己的AI原生生态系统,也许并不难。

这个生态系统将以AI为核心,打破传统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界限,为开发者提供全新的开发模式和平台。开发者可以基于OpenAI强大的AI模型和技术,开发出更加智能、个性化的应用程序,而这些应用程序可能并不依赖于传统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模式。

毕竟,AI本身的优势就是降低开发者的开发门槛。那么,OpenAI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软件生态上打败苹果的iOS系统。

而当用户一旦习惯了OpenAI生态系统中更加智能、便捷的交互方式和应用体验,就有可能逐渐减少对苹果生态系统的依赖,甚至转向OpenAI的阵营。

不过,对OpenAI而言,最难打破的也许是用户对苹果的依赖,或者说,它该如何占领用户心智?

从用户粘性角度分析,苹果多年来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已经培养了大量忠实用户,这些用户对苹果品牌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在这种条件下,OpenAI需要做的是一种“超越苹果”的创新。这种创新可以包括奥特曼提到的交互方式上的创新,比如设备只有“口袋大小”。


AI公司做硬件,也许是第二增长曲线?

其实OpenAI想做硬件这件事,放在历史长河里面,并不新鲜。就像过去移动互联网时代,芯片厂商与手机厂商的对决一样。但新鲜的也许是,随着智能力的发展,或许同样的叙事放在如今的AI时代,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

从AI发展的角度,如今围绕AI的竞争已不止于模型精度,而在于如何融入用户生活。

那么在OpenAI看来,其自研硬件能提供“AI原生”的交互方式,而不是依赖手机、电脑等既有形态。这对于OpenAI来说,还意味着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OpenAI的商业模式是向C端用户收取订阅费。如果OpenAI探索硬件的路线成功,那么其收益将是以硬件+订阅的组合方式,使其走向类似苹果的持续收入路径。

但问题是,OpenAI的这一大胆创新,是否仅仅是这家全球最大AI独角兽的“特有权利”,还是它也同样值得国内AI公司学习?

如果将这种叙事映射国内,就好比智谱和MiniMax这样的头部AI公司准备自研硬件。

类似的路径,国内并非没有尝试,但都过于保守。对于国内的AI公司而言,他们依然选择通过与硬件厂商的合作的方式,将自身的AI能力作为一种“补充”,赋能到其他的硬件形态中。但也许这是一种更适合本土AI企业的路径。

而自研硬件对于国内AI公司来说,最难克服的问题则在于供应链。这种情况下,大胆创新很有可能意味着死路一条。

毕竟,对于国内AI企业来说,其C端的商业化路线还没有跑通,再尝试硬件可谓是“天方夜谭”。

从某种程度上看,国内的AI公司,与OpenAI早已不是同一物种。不过OpenAI与苹果硬刚的这种决心,不仅是国内企业望而却步,海外的其余AI公司也只能在一旁虎视眈眈。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2663.html?f=wyxwapp

上一篇:2025年十大电子合同平台功能与价格对比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75万!破开店日销纪录,交易... 图片来源:大润发、昆山发布。根据大润发发布的数据显示,昨日换新开业的大润发店王店、曾经销售排名全国第...
物美再添2家“胖改店”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维祎)9月19日,物美超市位于朝阳酒仙桥和顺义仁和的两家调改门店正式开业。 据了...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助力“2025... 由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杨浦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联合主办,多家金融机构共同...
Figure向真实世界挤了挤 ...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余杨编辑|苗正卿头图|视觉中国9月19日消息,Figure宣布与Brookfi...
OpenAI想杀入苹果“腹地”...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宋思杭编辑|苗正卿头图|视觉中国在硅谷,今年已经数不清楚究竟上演了多少场如此戏...
2025年十大电子合同平台功能... 本文将深入对比10大主流的第三方电子合同签约平台:1.e签宝; 2.爱签; 3.法大大; 4.契约锁...
每周股票复盘:长电科技(600...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长电科技(600584)报收于38.73元,较上周的37.88元上涨2...
无人机点亮重庆夜经济 激发重庆... 原标题:无人机一飞,客流增两成!多元“夜”态激发重庆消费潜能 重庆作为全国夜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不...
广发银行烟台莱山支行积极开展金...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活动的便利性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电信诈骗、金融欺诈等违法行为也...
贵阳市云岩区:政企银携手解决民... 今年以来,贵阳市云岩区持续深化民营企业服务“五帮”专项行动,通过精准走访、政企对接和政策落地,助力企...
原创 黄... 9月17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伦敦记者会上做出惊人表态:已要求财务分析师在未来财报预测中剔除中...
沪电股份,筹划H股上市 沪电股份9月19日晚公告,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为进一步优化海外业务布局,拓展多元化融资渠...
3折入股浮盈8亿!黑龙江老板逆... 法院一纸文书,让*ST金刚(原金刚光伏)的重整计划正式落地。这家因连续亏损、资不抵债而被冠上“*ST...
3折入股浮盈8亿!黑龙江老板逆... 法院一纸文书,让*ST金刚(原金刚光伏)的重整计划正式落地。这家因连续亏损、资不抵债而被冠上“*ST...
3折入股浮盈8亿!黑龙江老板逆... 法院一纸文书,让*ST金刚(原金刚光伏)的重整计划正式落地。这家因连续亏损、资不抵债而被冠上“*ST...
安全做不好,怎敢谈豪华? 安全... 如今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标配,最初都曾是豪华车的专属,从奔驰1951年首创的安全车身,到沃尔沃1959...
国产光刻机... ... 国产... 9月18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首次公布了昇腾芯片演进和目标。他表示,未来三年,华...
洪灏最新分享:未来5-7年美元... 知名经济分析师、莲华资管首席投资官洪灏近日在一场沙龙中围绕“大类资产市场波动与下半年展望”这一主题,...
原创 俄... 能源江湖,从来都是地缘博弈的主战场,而这场博弈的核心,正是资源、通道、市场的 “三权演义”。 谁掌握...
库克欢呼iPhone 17热卖... 纽约第五大道Apple Store人声鼎沸,蒂姆·库克与数百名粉丝击掌庆贺,这位苹果CEO将iPho...
姜明明:S基金是典型的耐心资本 来源:中国基金报 【导读】盛世投资董事长姜明明:在存量里面“淘金矿”,S基金是典型的耐心资本 中国基...
酒企大佬拟套现14.7亿,温州... 记者丨肖夏 编辑丨高梦阳 刘雪莹交出一份业绩下滑半年报后,百润股份实控人时隔多年首次卖出价值十几亿元...
四十年GDP翻千倍,杭州成了“...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杭州,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别看杭州名义上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列,但综合...
70名员工,估值70亿 70名... 巨头对顶尖AI人才的极度渴求,促使AI圈内频频发生重金挖人的戏码。就在过去没多久的7月,硅谷又发生一...
德阳装备,何以植入全球“绿网”... 文丨顾小白编辑丨杜海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本文约为3100字)新时代的“绿...
蚂蚁基金:超八成投资权益类基金... 据上海证券报,9月19日,基金代销“一哥”蚂蚁基金数据显示,除了余额宝的收益外,该平台已有2.15亿...
部署AI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东莞... 近日,南都记者从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获悉,2025年1-8月,东莞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75.10亿元,...
和讯投顾张汇:大盘收十字星,没... 十字星,下跌中继还是真正止跌了。今天大盘是收了根十字星,在昨天那根k线的范围之内,也就是两者之间形成...
追觅,你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 追觅首款旗舰手机Dreame Space,尚未发布,已拿下亿元海外订单。就在昨天,这条消息悄然刷爆科...
马斯克xAI最具性价比模型Gr... 9 月 20 日消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 xAI 公司今天(9 月 20 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