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似乎正被市场逐渐抛弃。
而中国、尤其是中国香港市场,正在成为国际资金的新目的地!
2024年,印度是新兴市场当之无愧的明星,孟买30指数一路昂扬,相对新兴市场跑出明显超额(下图阴影部分走势)。
但2025年开始,印度股市渐处下风,超额不再。 尤其是6月A股开启慢牛之旅,孟买30指数却陷入持续调整。
6月2日-9月17日,恒生指数、上证指数、纳斯达克、越南胡志明、日经225指数分别大涨15.54%、15.8%、16.85%、17.98%、25.56%。
注意,恒生指数是经历了9月初的小调整后,近期几个大阳线气势如虹地拉升创新高了!
而孟买30指数,直到9月才开始反弹,期间仅微涨1.53%,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
不止股市,印度卢比亦未能幸免。
在美元指数整体走弱的2025年,多数经济体货币保持稳定,而卢比兑美元汇率近期却跌至历史新低。
外资纷纷扭头撤离。
2024年的印度股市,是资金近20年来买入印度最多的一年。
截至10月,外资净买入印度股票约 635 亿美元,相较于 2023 年底同比上涨超 86% ,创外资年度净买入额的新高。
而据财新报道, 美国银行8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30%的受访基金经理近期减持了印度股票,印度股市受青睐程度在亚洲各市场中垫底。
当然,外资撤离印度股市有部分是中国原因,开年Deepseek引爆A股,使得外资持续大幅流出印度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印度股市的下挫。
除了资本市场,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出现断崖式暴跌。
据财新数据,2025财年印度的总FDI流入同比增长14%,但净FDI暴跌96.5%,从前一财年的约100亿美元降至3.5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低。
资本市场被抛弃,实体投资也被抛弃。
反转来得太快,到底发生了什么?
表面看,一切的转折点来自于 特朗普的“ 关税风暴 ” 。
一开始,市场普遍认为印度是主要国家中“被美国加征关税税率最低国家之一”,但预期很快就被特朗普打脸。
此前特朗普印贸易壁垒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8月6日又以印度“用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再加25%的惩罚性关税。
累计50%的关税 精准打在印度经济的七寸 ,由此成为特朗普本轮关税风暴中受伤最重的国家!
印度和中国不一样,2019年贸易战后, 中国对美国贸易份额逐步降低至10%出头。
而且,中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有着独特、稳固的地位,不仅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买家,也是苹果最大的市场,还手握稀土利器,更依托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军事保障,在面对美国的贸易施压时,有足够资本和硬刚。
可 印度对美国出口 仍 占其总出口近两成,纺织、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是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出口比重超五成。
对美国来说,印度在这些领域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失去印度这一贸易伙伴,可轻易从越南、孟加拉、泰国等国寻求替代。
更重要的是,5月印巴空战将印度在地区军事影响力方面的“虚胖”展露无遗。
号称拥有南亚最强空军体系的印度,却在对战巴基斯坦时,创下了0:6的惨败战绩,6架战机被击落,让印度一直以来试图塑造的南亚霸主形象轰然崩塌。
美国看重印度,很大程度上是把印度当作一颗牵制中国的棋子。但现在连巴基斯坦都打不过,还指望它去牵制中国?自然直接撕破脸。
对印度来说,和美国达成很满意的谈判也不现实。
美印后一个25%关税的导火索是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从俄乌冲突前的不到1%飙升到42%,明摆着打美国的脸。
要想和美国谈,印度就得停止购买俄油。
从经济角度上说,这对印度不算很大的损失。但从政治上,印度真这么干了,就等于公开向美国低头,民众不会同意。莫迪要还想继续干,那也断然不敢同意。
另外, 美印在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上的矛盾更为棘手 。
美国极力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以便本国大豆、玉米、牛奶等农产品顺利进入印度市场。
可印度作为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民数量高达6亿,占总人口的40%以上,对国内经济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一旦美国农产品大量涌入,印度本土农业将遭受重创,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莫迪很清楚,届时6亿反对票,总理之位肯定坐不住了。所以在8月15日的独立日演讲中,再度承诺 绝不牺牲农民利益换取任何协议。
可谈不来, 50%的关税, 就 足以让 印度诸多 依靠价格优势生存的行业瞬间失去竞争力。
凯投宏观 分析称,若美国对印度全面加征50%的关税,,印度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将各下降0.8个百分点。且长期影响可能更大,因为高关税会削弱印度作为全球新制造中心的吸引力。
但印度的问题,并不全出在美国、出在关税风暴的外患上。
仔细审视印度经济的里子,会发现裂缝早已出现。
据财新报道, 截至3月底的2025财年,印度GDP增速从2024财年的9.2%下滑到6.5% 。
有一说一,这个增速确实高于 中国2025上半年GDP 5.3% 的 同比增长。
但是!
一方面, 尽管 印度GDP增长仍然是 主要经济体中最高, 但却是 疫情后四年来最差的增长表现 ,此前两个财年增速分别为9.7%和7.6%。
相当于原先考99分的同学,现在只考出70分的水平(甭管它之前有没有作弊),反差太大了!
另一方面,也是最糟糕的, 莫迪政府 极力推动 的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跌至12.5%,为1967年以来最低 。
对比中国,这几年同样在大力 发展制造业,但我们成绩斐然!2025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印度制造业的萎靡,带来了很严重的后果。
印度 曾依靠服务业出口 、 尤其是IT外包 , 在全球价值链中谋得一席之地。 但随着 人工智能浪潮 兴起, 自动生成代码、智能客服、AI诊断 等,不断 吞噬着原本属于印度工程师和白领的工作。
而由于印度倾向于发展制造业,但实际上又没搞起来,就不能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去承接这些将被释放的劳动力。
同时,爱都给了制造业,非服务业没有得到更高重视,更加不能给庞大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多次强调的,中国财政一定会给经济托底,通过适度财政扩张以刺激经济。
但莫迪政府青睐控制赤字, 2024/25 年财年就下调财年赤字目标到 4.9% 。财政政策收紧下,想进一步刺激经济、释放更多就业机会,难!
这给本就恶劣的就业环境雪上加霜。
据财新梳理的数据, 2025财年,印度整体失业率在5% - 8% 之间 ,近年劳动力参与率在50%上下徘徊,不仅低于OECD国家水平,也低于巴西、印尼。青年失业率近5年则维持在20%甚至更高的水平。
纵使印度有着 在未来一两年内赶超日本和德国 、 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的野心,终究也要败给现实。
印度的困境,给了所有新兴市场一个重磅警示:
在全球格局动荡的当下,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和资本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我们也会发现,面对全球局势变化,中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应对智慧。
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始终预留充足的后手和调控空间。
面对外部挑战,当美国试图在科技领域实施压制,我们没有停留在被动应对,而是有先见地逐步全面降低对美出口依赖,并大力发展科技、自主创新,夯实内功。
第一次被打得措手不及,我就要强大到你想打第二拳时,都得掂量下惹不惹得起。
大国崛起,靠的就是这种定力与远见!
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大盘如何走?行情接下来调整还是继续上攻?
定时发布最新资本市场分析情报,和管清友、吴小平、潘向东等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