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除了家和公司,哪个地方你待得最久?
答案很可能是——汽车。
确实,无论打车还是自驾,它已成为许多人的“第三个家”。行车时间越长,消费者对座舱体验的要求自然越高。
于是,能语音控制导航、空调的智能座舱,因其人性化和舒适度越来越受欢迎。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88%的消费者愿为智能座舱买单,超一半人甚至愿意为更先进的功能支付10%以上的溢价。
这股旺盛的购买力量,汇聚起来足以撑起一个新兴的庞大市场。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而在这片热土上,德赛西威占据了最大的份额。
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座舱域控供应商中,德赛西威凭借62.07万套的装机量,成功登顶榜首,市占率约为15%,领先博世6个百分点。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对谁都是公平的,凭什么德赛西威就能走在最前面?
首先,看得远、押得准。
不同于汽车行业的“老大哥”均胜电子、华阳集团等多产品线并行,德赛西威从公司创始之初,就将大部分资源押注给了智能座舱,避免了力量分散。
2015年,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刚刚萌芽,新势力车企正希望通过智能化体验来建立与传统车企的差异。
这其中就包括理想汽车,它需要供应商的支持,以实现其“四屏交互”等创新想法。
而德赛西威也看中了新能源车的未来,手里握着能同时控制汽车多个模块的“域控制器”技术,正寻找落地机会。
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在2018年合作推出了理想ONE。
这款车搭载了德赛西威首创的三联屏智能座舱产品。
它不仅是将仪表、中控、车控和副驾娱乐四块屏整合在一起的硬件创新,更重要的是,德赛西威借此机会首次实现了基于高通820A芯片的座舱域控制器的量产。
公司成功搭上智能座舱的“快班车”,真正与国内众多汽车供应商拉开了差距。
此后其业绩也一路高歌,2021年-2024年,公司营收从95.69亿增长至276.18亿,净利润从8.33亿增长至20.05亿,净利润年复合增速高达25%。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又达到了146.44亿、12.23亿,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
其次,研发狠,肯下本。
德赛西威的管理层坚信:“砍研发就是砍未来”,因此一直很舍得在研发上花钱。
早在2011年,当大多数同行还在专注于传统车载收音机和CD机时,德赛西威就敏锐地意识到,屏幕将成为人与车交互的核心入口,开始提前布局。
同时,为了保证智能座舱产品的自主可控,公司还通过与高通、芯驰科技等芯片公司的深度合作,从芯片底层就开始自研。
这就好比盖房子,别人是在现成的地基上施工,而德赛西威是直接参与设计和打造地基,从而建立了更高的技术壁垒。
方向找好了,行动就跟上。
2021-2024年,德赛西威的全年研发费用从9.77亿元增至22.56亿元,研发费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高水平,远超同行华阳集团(7%左右)、均胜电子(5%左右)等。
技术投入的最终成果要体现在产品上。2018-2024年,短短6年时间公司就量产了四代智能座舱产品,迭代速度在强调可靠性的汽车行业堪称“恐怖”。
2025年初,公司基于高通最新平台打造的第五代智能座舱产品G10PH也成功落地,确保了技术始终走在市场前沿。
面对最新的人工智能浪潮,德赛西威同样没有缺席。
2025年5月,德赛西威和面壁智能联合开发了端侧大模型,将原本需要上传云端的AI能力本地化安装在车机里,摆脱了对网络的依赖,能实现更快响应、更懂用户的智能服务。
而反观同行,如均胜电子在端侧大模型这种需要长期积累的技术上,目前依赖第三方提供,距离德赛西威的脚步还有些差距。
可以看出,德赛西威的领先,是一条由“前瞻眼光—底层芯片合作—攻坚前沿技术”环环相扣形成的链条。
它不是在某一刻突然爆发,而是沿着自己认准的路线,用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一步步拉开了与追赶者的距离。
德赛西威在技术上的扎实投入,客户都看在眼里,最终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订单。
如今,德赛西威作为国内首家有能力量产座舱域控制器的Tier1,其多屏智能座舱产品已在理想、长安、奇瑞等主机厂配套量产。
2024年,德赛西威订单年化销售额达到了270亿;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对应的年化销售额又突破了180亿元。
不断有新车型项目选择德赛西威作为智能座舱的“大脑”供应商,德赛西威进入了一个订单驱动的良性增长周期,这何尝不是其产品竞争力的证明。
最后,更重要的是,智能座舱市场仍有较大的待发掘空间。
2024年,我国像液晶中控屏这类配置普及率已经很高(约90%),但技术含量更高、集成度更好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还不到5%。
可以说,国内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才刚刚起步,还有不小的空间留给德赛西威等厂商大施拳脚。
总结来看,德赛西威的成功,在于它早早锚定了智能座舱这条道路,并愿意为此进行长期、坚决的研发投入。
在快速变化的行业里,专注与深耕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
随着汽车越来越像一个智能终端,像德赛西威这样在核心技术上构筑了护城河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稳固“强者恒强”的态势,不是梦!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