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澎湃的发展浪潮中,深圳龙华区以其坚实的制造业根基、活跃的数字经济生态和优越的区位条件,逐步成为湾区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龙华区通过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双轮驱动的创新发展体系,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在此扎根成长,书写出一幅政府与企业同频共振、携手奋进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龙华城区图。
聚创新动能引凤来栖
走进小维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企业创始人王海谈起今年落户大湾区服务企业“五星街道”——大浪街道的经历,感慨万千。“从第一次考察到最终落户,龙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选择龙华,不仅是产业配套完善,政府服务更是真正做到了‘心中有企、行动助企’。”
△小维健康科技的听力服务中心。
这是一家专注声学和听力健康系统研发的初创科技型企业,旗下拥有SKYWORTH创维、BigSound大声等助听器品牌,致力于突破外资技术垄断,实现专业级助听器的国产替代。
让王海感触最深的,是龙华区政府服务的精准与高效。“区科创局、工信局主动上门,为我们量身解读产业政策,这种‘送策上门’的贴心服务让人暖心。”更令王海惊喜的是,龙华区针对生命健康领域推出了专项扶持政策,“从研发支持到市场对接,每一环都精准切中我们初创企业的实际需求,这种政策导向真正做到了‘与企业同频’。”
同样感受到“龙华温度”的还有海辰储能。这家落户龙华仅两年的企业,已迅速成长为全球电力储能领域的佼佼者,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力储能出货量跃居行业第二,还成为胡润全球“独角兽”企业中的亮眼明星。海辰储能控制技术研究院院长管伟坦言,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龙华优质的创新生态和精准的政策支持。
△“龙舞华章”人才系列政策发布暨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
管伟提到,依托深圳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及龙华区“龙舞华章”人才系列政策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海辰在短时间内组建起超百人的核心研发团队。这支团队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引擎。累计申请专利逾千项,成功研发全栈自研电池管理系统、云端能量管理平台及多款创新储能产品,为企业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龙华区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数字龙华·扬帆出海”系列对接活动及高层次国际会议,企业高效触达中东等多国驻华机构和潜在客户,最终成功签署沙特4GWh储能项目,金额高达26亿元,成为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
这些企业,是龙华区以务实服务与制度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有效为企业专注研发、开拓市场创造良好环境,真正实现了企业成长与区域发展的双赢共进。
此外,龙华还创新推出了“免申即享+政策 AI计算器”模式,实现惠企利民政策补贴精准直达,该模式在免申事项数量、补贴金额、事项覆盖范围和惠及群体等方面的改革创全省之最。2024年,龙华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6亿元,超3200家企业和79万群众因此受益。这不仅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更体现了龙华致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以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深远决心。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龙华以真正有温度、有效率、有洞察力的公共服务,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而深厚的动力。
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双轮驱动下,龙华已成为企业落户和成长的优选之地。2024年,龙华推动148个重点项目落地,注册资本超百亿元,意向投资总额超900亿元,首次获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招商优胜区”。
筑产业生态育木成林
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政策的阳光雨露,更离不开产业生态的系统土壤。龙华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开放场景为核心,为企业构建出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创新生态。
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来说,龙华区以构建“1+2+3”先进制造业与“3+3+2”现代服务业互促体系为核心路径,创新推出三大推进机制:“链式改造”推动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激励”支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聚壮大;“投入增长”布局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前沿领域。
△大漠大智控的无人机表演点亮深圳夜空。
在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的飞控测试基地,十余架无人机正以令人惊叹的精准度完成集群飞行的复杂指令,时而如飞鸟般灵动变换队形,时而如星辰般漫天散落。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漠大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无人机集群 V4系统,凭借集群自动充电技术和自动航线规划算法,已成为行业技术标杆。该系统不仅圆满完成了央视春晚、国庆庆典等重大活动的表演任务,更远销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观澜河畔曾经的旧厂房,如今成了企业的创新乐园。公司创始人刘汉斌提到,龙华区不仅改造出高标准测试场地,还推出“低空13条”、低空经济试验区建设方案等政策,以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政府主动牵头,联合深圳移动打造了复杂城市环境低空示范区,并建立“一站式”出海服务平台打通国际通道,极大加速了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进程。
△全国首个无人机智慧空港示范点落地深圳龙华。
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生态培育”的全链条体系,龙华区已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效应。今年年初,深圳—南航低空智联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民航深圳空中交通管理站、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空域资源分类、无人飞行器冲突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低空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和生态建设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这种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持续吸引优质企业聚集。2024年,龙华区新增低空经济企业22家,尚飞航空、鸢飞数图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落地,推动行业总产值实现14%的显著增长,一片低空经济新高地正在快速崛起。
与此同时,一场变革正在龙华大浪时尚小镇悄然发生。走进赢领智尚的数字化工坊,激光扫描仪正无声地掠过顾客的身体。不过片刻,一套精准的三维数据已然生成。24小时后,据此剪裁的定制西装就将送达客户手中——传统服装业“一个月交货”的行规,正在这里被彻底颠覆。
△“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是大浪时尚小镇孵化出的时尚IP。
“走在大浪的街道上,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低端代工厂的聚集地。”龙华区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中心负责人感慨道,“转折发生在2022年,我们与华为签署了‘数字时尚产业新城’协议,共建大浪(华为)时尚产业数字创新中心。”
华为云的进驻为企业带来切实赋能。“每年200万元的数字化补贴,让我们有勇气走出转型的第一步,”赢领智尚企业代表说,“更重要的是,华为为我们提供了精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华为云的支持下,玛丝菲尔设计效率提升40%,赢领智尚单工序处理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娅奴门店月营业额实现12.5%的提升。
大浪(华为)时尚产业数字创新中心负责人说:“政府不仅投入资金提供每年最高200万元的数字化现金券补贴,更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云计算、AI等数字技术与时尚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企业研发设计、柔性生产、供应链协同和智慧零售等环节,加速传统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起‘数字+时尚’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
“政府的角色不仅是给政策,更是要配资源、搭平台、优生态,推动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组团创新’。”龙华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理念正在转化为现实——在这里,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创新,政府则通过精准滴灌的政策支持和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让每一个创新想法都有落地开花的可能。
龙华的创新生态结出了硕果。2024年,龙华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4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38家,新增上市公司2家、总部企业10家、商事主体8.1万家,创新梯队日益壮大。更具意义的是,这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政府敢扶持、企业敢创新”的良性氛围。
新质生产力的种子,一旦落入系统培育的产业生态,注定破土成林、蔚然成荫。在龙华,我们正见证这样一场持续而深刻的生长。
汇天下英才人城共进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活力的核心在人。龙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华坚持“以产聚人、以人兴城、以城促产”的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打造高水平载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营造高活力环境,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深圳市人才研修院龙华分院筑牢人才服务基地。
为了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龙华高标准建设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人才研修院龙华分院、人才绿道等15个服务站点,推出“尚贤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菜单式”服务。同时,“免申即享”机制让人才补贴“一键直达”、人才业务“一网通办”,实现服务体验的根本性提升。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范衠院士在受访时表示:“龙华的人才服务温馨、暖心、贴心,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能安心干事业。”
近年来,龙华区先后引进深圳市计算科学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等高校院所、创新载体,创建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平台45个,拥有创新载体349家,成为大湾区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节点。
一批又一批科技企业、创新人才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这种“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正在重塑龙华的城市基因。从深圳北站国际商务区现代化的摩天楼群与大浪时尚小镇文化创意的交融共生,到日益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和持续优化的创新环境,龙华已逐步从昔日的制造重镇跃升为人、城、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区。
从“制造大区”迈向“智造强区”,从“产业承接地”升级为“创新策源地”,龙华区以其务实高效的政府服务、精准适配的产业政策、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成为大湾区建设中一片充满机遇与可能的热土。政府与企业之间“彼此成就、互相赋能”的良性循环正在这里加速形成——企业因龙华而茁壮,龙华因企业而精彩。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更多的创新故事正在续写。
(龙飘飘 商文文/文 图片由龙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