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战胜小泉进次郎,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成为日本自民党百年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即将接棒成为该国宪政体系下第一位女首相。这个童年因性别被剥夺顶尖大学资格的奈良女政客,用四十年时间敲开了日本政坛的"男性堡垒"。
小泉进次郎与高市早苗 图源:网络
高市早苗,正带着最激进的右翼主张,站在日本国家发展的十字路口。
1961年的奈良,还残留着战后重建的斑驳痕迹,高市早苗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父亲是丰田汽车的技术工人,信奉"技术兴国";母亲是当地少有的女性警察,秉持"规则至上"。然而,在家庭内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却将她牢牢束缚——父母坚持"男孩优先"的教育理念,当她同时考取庆应大学与早稻田大学时,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录取通知书变成废纸,被迫选择神户大学继续求学。
神户大学 图源:网络
"那天我把通知书藏在衣柜最底层,看着弟弟拿着东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欢呼,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多年后,高市早苗在近畿大学的讲座中,首次提及这段尘封的往事。最终,她选择了离家较近的神户大学经营学部,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挤六个小时的电车往返学校。这段艰难的经历,不仅磨砺了她的意志,更让她早早明白:在日本社会,女性想要获得认可,必须付出远超男性的努力。
大学毕业后,高市早苗的人生迎来重要转折。1984年,她成为松下政经塾的学员,这个由商界传奇松下幸之助创办的精英机构,聚集了当时日本最具野心的年轻政治人才。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安倍晋三,这个同样出身政治世家的年轻人,对修宪的狂热主张与她不谋而合。在一次关于"日本未来定位"的辩论中,高市早苗直言"和平宪法已不适应时代,日本需重拾军事主权",这番言论让她在保守派阵营中崭露头角,也为她日后的政治立场埋下了伏笔。
1987年,高市早苗远赴美国,在明尼苏达州参议员办公室见习。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政治思维——她发现美国的女性政客从不回避争议,反而擅长用尖锐言论吸引公众关注。回国后,她放弃了企业抛来的橄榄枝,选择在近畿大学任教,在讲台上打磨自己的辩论技巧,等待进入政坛的时机。1993年,32岁的她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奈良的街巷,用"打破门阀、还政于民"的口号,击败了自民党老牌政客,以无党派身份当选众议员,正式踏入日本政治的旋涡。
图源:sanae.gr.jp
在日本政坛,高市早苗的每一次"出格"言行,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政治博弈,看似鲁莽,实则暗藏玄机。
2007年8月15日,刚担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的高市早苗,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举动——在没有告知首相官邸的情况下,独自前往靖国神社“拜鬼”。当时,安倍内阁为避免激化与中韩的矛盾,明令阁僚谨慎对待参拜事宜,高市早苗却逆流而上。当记者围堵追问时,她一点也不避讳自己的态度,直视镜头说:"我来悼念的,是为守护国家牺牲的先辈,与政治无关,也无需看他人脸色。"
图源:网络
这番表态瞬间引发中韩两国的强烈抗议,安倍内阁也陷入外交危机。但在日本国内,高市早苗的这一“政治投机”行为却为她收获了许多支持——自民党右翼派系将她视为"敢于发声的勇士",右翼支持者们则被她"不迎合外部压力"的姿态打动,连时任首相安倍晋三也在私下评价她"有胆识、有魄力"。这次"孤注一掷"的参拜,让她在2013年成功当选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成为该党历史上首位担任这一核心职务的女性。
从那以后,高市早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生存法则:用历史议题巩固基本盘,用军事主张拉拢鹰派,用民生政策争取中间选民。2014年担任总务大臣期间,她一边推动"便利店政务"改革,让民众在便利店就能办理部分行政手续;一边在国会公开质疑"河野谈话"的合法性,叫嚣"慰安妇问题存在夸大成分"。这种两端讨巧的策略,让她在不同群体中都得到了支持。
图源:网络
最能体现其政治智慧的,是她对安倍晋三的"精准追随"。她始终紧跟安倍晋三的步伐,在修宪、扩军、对华政策等核心议题上与安倍保持高度一致,被外界称为"安倍的头号追随者"。但她并非简单的"影子",而是巧妙地将安倍的政治遗产转化为自己的资本——安倍遇刺后,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含泪发表声明"将继承安倍先生未竟的事业"。这使得她成为了安倍派系的"精神领袖",也为她2025年的总裁竞选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政治评论家评价:"高市早苗不是安倍的追随者,而是把安倍的政治遗产,变成了自己登顶的垫脚石。"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高市早苗的"争议性竞选"策略达到顶峰。10月1日,她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布署名文章,妄议台湾问题。她在其间妄言,如果她当选,将与中方领导人就台湾问题进行“真诚对话”,还多次将台湾地区称作是“日本极其重要的朋友”,并放言会深化与台湾地区的“关系”。
高市早苗的当选,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在日本内政外交领域引发连锁反应。
修宪将成为她执政后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目前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均未获得多数席位,但这丝毫不影响高市早苗在这方面的勃勃野心。高市在竞选时已明确表示,将在2026年之前完成宪法修改,首要任务是删除和平宪法第九条中"放弃战争"的条款,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如果这一目标实现,日本将彻底告别战后"专守防卫"的国家战略,重新成为拥有完整军事主权的国家。
军事扩张的步伐也将大幅加快。高市早苗主张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日本防卫开支将突破万亿日元。她还计划在九州、冲绳等地新建军事基地,部署远程巡航导弹,强化"敌基地打击能力"。更值得警惕的是,她多次提出与美国"核共享"的构想,虽然这一主张遭到日本国内和平力量的强烈反对,但在日美同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不排除未来出现实质性进展的可能。
图源:网络
中日关系则可能迎来"至暗时刻"。高市早苗在竞选期间多次发表反华言论,不仅渲染"中国威胁论",还公开妄议台湾问题,甚至扬言要"联合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施压"。如果她在执政后将这些言论转化为实际政策,中日关系可能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外交人士分析,高市早苗的对华强硬姿态,既是为了迎合国内右翼舆论,也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争取更多战略支持。
在经济领域,"安全优先"将成为核心原则。她计划推动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产业回流日本,建立"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她还将加大对军事产业的扶持力度,试图通过"防卫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但这种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可能会让日本企业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最终损害日本经济的根本利益。
图源:网络
对于普通日本民众来说,高市早苗的执政可能意味着生活的诸多变化。防卫预算的增加可能导致社会保障开支被压缩,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医疗问题将更加突出;而她保守的社会政策,可能会让日本在性别平等、少子化应对等方面的努力付诸东流。有民调显示,虽然高市早苗当选为自民党总裁,但支持她成为首相的年轻人比例不足20%,这意味着她的执政基础存在明显的代际裂痕。
当高市早苗站在自民党总部的演讲台上,向支持者挥手致意时,她的身后,是众多虎视眈眈的日本政坛男性大佬们,身前,则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这个从奈良小城走出来的女人,用四十年的时间打破了性别壁垒,却又选择用最传统的右翼主张来奠定自己的执政理念。
她既是日本社会进步的象征——证明女性也能登上权力巅峰;又是日本保守势力的代表——试图将国家拉回曾经的"荣光时代"。这种矛盾的存在,注定让她的首相生涯充满争议与挑战。
未来几年,高市早苗将如何平衡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现实利益?她的右翼路线会将日本带向何方?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日本的国家命运,也将深刻影响东北亚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