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对“去美元化”改口,俄罗斯为何在关键时刻临阵退缩?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上表示,俄方并未推行“去美元化”政策或组织相关运动,俄罗斯只是“被阻止在国际上使用美元支付”。
2025 年 10 月上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 “瓦尔代” 国际辩论俱乐部年度会议上的一番发言,引发国际舆论对俄罗斯 “去美元化” 政策走向的热议。
在被问及俄方是否在主动推动 “去美元化” 进程时,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从未将 “去美元化” 作为一项刻意推行的政策,更没有组织过相关国际运动,俄方当前减少美元使用的行为,本质上是 “被迫应对外部制裁的结果”,是 “被阻止在国际交易中正常使用美元支付后的自然选择”,而非对美元本身的对抗。
这番表态与此前俄罗斯官方的表述存在微妙差异。回溯 2022 年以来,俄罗斯因局势变化遭遇多轮国际制裁,美元结算渠道受限,当时俄罗斯央行曾公开提出 “降低对美元依赖” 的战略,推动能源贸易中使用卢布、人民币等货币结算。
2023 年数据显示,俄罗斯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从 2021 年的 17% 升至 48%,与印度的石油贸易也有超 60% 采用卢比或卢布结算,同期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从 2021 年的 21.2% 降至 15.3%,这些举措一度被外界解读为 “去美元化” 的核心动作。
而此次普京的发言,首次明确将政策定性从 “主动推动” 转向 “被动应对”,引发 “俄罗斯是否放缓去美元化” 的讨论。
要理解这一表态的背景,需结合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处境与国际结算现实。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2025 年 9 月发布的数据,该国 2025 年前三季度出口总额为 3240 亿美元,其中能源出口占比仍达 58%,而能源贸易中,尽管对亚洲市场的非美元结算已较为普遍,但对欧洲部分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仍因长期合同约定,有 30% 需以美元或欧元结算。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科雷切夫此前在议会听证中透露,2025 年上半年,俄罗斯因 “无法使用美元支付部分国际债务利息”,曾被迫启动临时卢布结算机制,导致相关债务被短暂列为 “技术性违约”,这一经历让俄方意识到,完全脱离美元体系仍面临现实障碍。
从国际制裁环境来看,美国及欧盟对俄罗斯的金融限制仍在持续。2025 年 8 月,美国财政部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将俄罗斯 3 家主要商业银行排除在 SWIFT 系统之外,同时限制第三方国家金融机构与俄罗斯进行美元交易。
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在同期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当前俄方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高科技设备进口等领域,仍难以完全绕开美元结算,尤其是在购买医疗设备、航空零部件等关键物资时,约 70% 的供应商仅接受美元支付,这使得俄罗斯不得不保留一定规模的美元储备以应对刚需。
普京的表态也并非完全否定此前的货币多元化努力,而是更强调政策的 “灵活性”。他在发言中提到,俄罗斯支持 “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认为单一货币主导的体系存在风险,但这一过程应 “基于市场规律自然形成”,而非通过政治手段强行推动。
事实上,俄罗斯近年来的举措仍在持续推进货币多元化:2025 年 9 月,俄罗斯与巴西签署双边货币结算协议,约定在农产品贸易中采用卢布与雷亚尔直接结算。
同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部分天然气交易的结算货币从欧元转为人民币,这些动作与普京 “被动应对制裁” 的表述并不矛盾,反而体现出俄方在货币选择上的务实态度。
国际社会对普京的表态反应各异。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欢迎俄罗斯承认美元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仍强调制裁不会放松。
中国外交部则在记者会上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顺应多极化趋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结算货币的权利”。
印度储备银行前行长拉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俄罗斯的表态 “反映出新兴经济体在去美元化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即短期内难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但长期多元化趋势不会改变。
从俄罗斯国内舆论来看,主流观点更倾向于将此次表态视为 “外交话术的调整”,而非政策转向。
俄罗斯《生意人报》援引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卡尔波夫的分析称,普京的表述 “旨在降低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挑战美元霸权’的关注度,为俄经济争取更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避免与美国在货币领域形成直接对抗。
该报还提到,俄罗斯央行 2025 年第三季度的外汇储备结构中,人民币占比已升至 28%,黄金储备占比达 23%,这些数据显示俄方仍在稳步推进资产多元化配置,并未因表态而改变长期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发言中特别提到,“俄罗斯不反对美元,反对的是将美元作为政治施压工具”。
这一表述直指美国长期以来将美元作为制裁手段的做法,也与其他多国的诉求形成呼应。2025 年以来,已有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公开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在推动区域内本币结算。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的表态更像是对国际货币议题的重新定位,即从 “主动推动者” 转变为 “务实参与者”,而非简单的 “临阵退缩”。
综合来看,普京对 “去美元化” 的表态调整,本质上是俄罗斯基于自身经济现实、国际制裁环境及长期战略目标作出的务实选择。
既反映出新兴经济体在去美元化过程中面临的共性挑战,也体现出俄方在货币政策上的灵活性与连续性。
未来,俄罗斯仍将在保障国际结算顺畅与推进货币多元化之间寻求平衡,而这一过程也将与全球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