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下的暴涨神话。
文 | 华商韬略 熊剑辉
“光模块枭雄”,是怎样炼成的?
【01 谜团】
这一轮牛市中,要论“牛股旗手”,除了让人“不寒而栗”的寒武纪,就要属“易中天”的领头羊——新易盛。
2025年年初至今,它从46.56元的低点飙至401.1元的高位,涨幅高达861%。
这不但让“寒王”的涨幅(306.51%)相形见绌,在中际旭创(685.17%)、天孚通信(562.22%)面前也是一骑绝尘。
如果把时间线拉回2016年新易盛上市之初,它的累计涨幅,将近180倍。
市值上,3600多亿的新易盛,成为碾压中兴通讯(2100亿)的存在。
可即便涨这么“疯”,高盛却认为:新易盛的估值依然合理。
因为新易盛的业绩,同样在“疯跑”。
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狂揽104.37亿营收,同比大增282.64%;净利润飙至39.42亿,同比暴涨355.68%;经营现金流净额高达9.53亿,同比大增427.7%。
每个数字,都透着势不可挡的劲头。
而作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光模块制造商,新易盛踩中的,是全球AI算力暴涨的超级风口。
如果将AI服务器看成“摩天大楼”,那么光纤就是传输数据的“高速公路”,而光模块正是进出高速的关键“匝道”。
服务器算力再强、光纤速率再高,“匝道”不给力,照样会堵得水泄不通。
▲新易盛800G光模块,来源:新易盛官网
如今,AI集群对光模块的需求,正从800G向1.6T跨越。2025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达235亿美元,较2024年大增32%。
新易盛,恰好站在浪潮的正中央。
2024年,它的近八成收入来自海外,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AI巨头都是核心客户。
市场普遍认为,新易盛不仅有800G LPO光模块,直接用于英伟达GB200服务器,还在为英伟达独家设计GB300服务器光互联方案。
“达链”光环加持,让新易盛成为最受热捧的对象。
所以,全球AI的风刮得越猛,新易盛的股价越荡。
但新易盛高歌猛进的同时,实控人、董事长高光荣的操作,却透着一股反差感。
身家超270亿的高光荣,持股比例低得只有7.4%,少得不像实控人。
更令人费解的是,新易盛股价越是飙涨,董监高们越是减持。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谜团?
【02 易+盛=新易盛】
1969年生人的高光荣,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1989年,他从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中专毕业,回到老家乐山后,成了无线电厂光通信分厂一名技术员。
这一干就是9年。
这份沉稳踏实,让高光荣把光通信的技术细节、行业脉络摸了个透。
1998年,凭借对技术和市场的判断,高光荣杀回成都、果断下海,靠代销光纤、光缆、光模块,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4年,高光荣又与廖学刚合伙创立“光盛通信”,想通过自主研发,向制造转型。
结果,他们撞上了劲敌“易杰龙”。
两家公司,业务重叠、旗鼓相当,很快开始“贴身肉搏”:你抢我的单,我挖你的人。最后,连员工也玩起了“无间道”,偷着在对方公司做兼职,斗得两败俱伤。
既然打不过,那就都加入。
2008年,双方决定握手言和,从“易杰龙”和“光盛通信”中各取一字,合并成一家新公司——“新易盛”。
这一年,高光荣39岁。
除了年纪不大,高光荣地位也不高。易杰龙,由胡学民100%实控;而光盛通信的大股东是廖学刚(持股77%),高光荣只是二股东(持股23%)。
论股权、论资历,高光荣都排行“老三”,董事长的位置怎么也轮不到他。
但过程中,高光荣却通过认缴出资270万(实缴10万元+实物126万),一举拿下27%的股权,成了“新易盛”董事长、第一大股东。
“易老大”胡学民(占股25.5%)和“盛老大”廖学刚(占股23%),全部甘居其下。
▲新易盛公告
没人知道具体的原委和细节,但能让两位老大同时放下,让自己当老大的,一定都是狠人。
之后,新易盛的高速发展,也印证了高光荣是一个“懂聚人、会谋局”的“狠人”。
公司成立时,股东只有6个;但2016年新易盛上市前,股东已扩充到38人。
▲新易盛招股书(2016年)
这份股东名单里,每个名字都藏着高光荣的“布局”:
其一,拉着中兴通讯实控的“中和春生”入股,不只绑定了客户、拿稳了订单,更通过联合研发,把“客户”变成“合作伙伴”。
其二,给北美经销商Jeffrey Chih Lo、东欧经销商Sokolov Roman让渡股份,让海外市场成了稳固的后方。
其三,让工程主管、测试组长、结构工程师都持股,核心技术骨干才能心无旁骛。
一次次增资、扩股,让高光荣的持股比例不断稀释,越来越低。但这种“共赢”方式,却让客户、渠道、员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让新易盛的生意越做越大。
而伴随中国4G网络迎来建设高峰,高光荣嗅到商机,迅速推出2.5G、10G速率光模块:前者精准适配早期电信专线,后者完美对接4G基站与核心网。
这精准踩中市场的痛点,成功打入了华为、中兴的供应链。
最关键的是,高光荣紧紧“抱住”了中兴通讯这条“大腿”。
▲新易盛招股书(2016年)
2015年,仅中兴通讯一家从新易盛就采购了1.58亿,贡献了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2017年,新易盛又为中兴成功定制100G电信回传光模块。这不但巩固了与中兴的合作,更让新易盛在高端电信光模块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
但福兮祸所伏。
很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不但打乱了新易盛的发展节奏,也迫使高光荣不得不重新选择未来之路。
【03 崛起】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信重拳出击,对芯片等核心零件实施“断供”。
中兴通信,顿入绝境。
作为新易盛TOP1的大客户,中兴遭逢大难,连带新易盛当年净利润暴跌7成。
但在高光荣看来,这不是偶发的“连带损失”,而是战略级“红色警报”。
实际上,新易盛早期的经营模式,就是向外采购光器件、光芯片、PCB等原材料,将其封装成光模块后,再卖给客户。
在最核心的光芯片领域,公司高度依赖海外供应商。
以前,这只是让公司成本高一点、利润薄一点。但“中兴事件”一爆发,高光荣一下子就嗅到了“生死存亡”的气息。
怎么办?
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风险,高光荣决定“一边倒”,全力押注海外。
在他看来,海外市场虽然技术门槛高,价格敏感低。但只要拿下这块“必争之地”,就一定能打破封堵、找到出路。
而为了让战略落地,高光荣一把“梭哈”,收购了美国Alpine公司。
这家总部位于加州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硅光模块、相干光模块和硅光子芯片技术,核心团队来自英特尔、博通等半导体巨头,手握50多项硅光专利。
2019年,高光荣就开始对Alpine孜孜以求。最终耗时4年、耗资2200万美元,将Alpine收入囊中。
这成为新易盛崛起的关键。
拿下Alpine后,新易盛拥有了50多项硅光专利,更掌握光芯片制造能力,一举打通“光芯片制造——光芯片封装——光模块制造”的全产业链。
这不但消除了“卡脖子”风险,更让毛利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因为光模块中,芯片是成本的大头,像ROSA(光接收组件)、TOSA(光发射组件)两大核心组件,成本占比高达60%。
而收购了Alpine之后,新易盛毛利率开始节节攀升。
2024年的财报,见证了高光荣的远见:这一年,新易盛毛利率高达44.72%,超越全球第一的中际旭创(33.81%)、全球第六的光讯科技(22.46%)。
另外,Alpine这张“美国牌”,也让新易盛在技术和市场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2019年,芯片巨头博通发布Tomahawk 4交换芯片,宣告400G光模块时代来临。
当全世界都对400G光模块如饥似渴时,美国三大光模块供应商Finisar、AOY、英特尔,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突破。
新易盛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凭借Alpine与博通的紧密关系,迅速推出了高速率、低功耗的400G光模块。
这一战,吹响了新易盛“横扫北美”的号角。
结果,2020年,新易盛打入亚马逊供应链;2021年,又切入Meta供应链。
至此,对Alpine的并购堪称“一石三鸟”:突破了技术、降低了成本、打开了市场。
2023年,当新易盛推出里程碑式800G LPO(Linear Drive Pluggable Optics,线性驱动可插拔光学器件)光模块时,其崛起之势,已无法阻挡。
伴随ChatGPT等AI大模型的爆发,全球算力需求被彻底点燃,新易盛的800G LPO光模块顿成AI算力中心的“刚需”。
而成功,会带来更大的成功。
▲来源:英伟达官网
凭借与Meta、亚马逊的合作,新易盛持续成功打入Oracle、英伟达供应链,更成为英伟达GB200服务器光模块的核心供应商,迎来产能和需求的大爆发。
面对大国博弈的风险,高光荣更是暗藏伏笔。
2023-2025年间,他早早启动海外布局,在泰国陆续建成一期、二期工厂,如今已投产运营。
全球关税战如火如荼,新易盛却一举奠定“低关税+低成本”优势,实现对北美客户的快速响应。
如今,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手握巨额订单的新易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这一切,源于高光荣目睹危机之后的果断破局。这其中,不仅有前瞻的战略、精准的押注、超前的技术和产能布局,更在于他始终坚信:企业的命运,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04 隐忧】
但火热的市场背后,新易盛并非全无隐忧。
2025年半年报一出炉,新易盛的资金焦虑浮现:存货飙到59.44亿,同比猛涨165.83%;应收账款高达50.17亿,同比激增225.35%。
这一来一回,新易盛的资产负债率,快速攀升到33.08%。
但更大的隐忧,还在于技术迭代。
2025年,博通发布的Tomahawk 6交换芯片,不仅让光模块迈入1.6T时代,与CPO(共封装光学)技术深度融合的大幕,也将徐徐拉开。
但在1.6T的高地争夺战中,新易盛的步伐已然慢了一拍。
今年9月,中际旭创率先撞线:1.6T光模块通过客户验证,开启量产。相比之下,新易盛的1.6T刚亮相,还处在向客户送样测试的起步阶段。
这意味着,新易盛落后了关键的半个身位,或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
▲来源:《2025年中国光模块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此外,行业普遍认为:1.6T及以上,CPO是优选。
像英伟达GB200 NVL72超节点,原本用铜缆互连,结果功耗高、散热难、信号干扰大。因此,未来有望押宝在CPO技术上。
如今,新易盛作为LPO路线的领军者,正处在从LPO向CPO迁跃的十字路口。
而技术路线的选择,从来是一场高度不确定的战争。
19世纪末,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阻止交流电普及,不惜以“电击大象”的手段制造恐慌,却最终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
未来,CPO和LPO究竟是一方胜出,还是二者共存,一切尚未可知。
但作为深谙行业“老江湖”,高光荣和新易盛的董监高们的减持却似乎在说明,他们的增长不那么有确定性了。
【参考资料】
[1]《新易盛《招股说明书(2016年)》
[2]新易盛公告:《关于公司设立以来股本演变情况的说明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确认意见》
[3]新易盛《2022年年度报告》《2024年年度报告》《2025年半年报》
[4]《新易盛:国产光模块巨头发展史》默思财富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