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整活”文化,这届文博会含“AI”量飙升
创始人
2025-05-25 09:05:57

  当AI咖啡师递来一杯拉花精准的拿铁,当“硬核”机械臂现场挥毫泼墨,当隔空“打鼓”成为现实——走进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展馆,科技与文化的边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

  5月22日,这场中国文化产业“风向标”盛会首次将人工智能推至聚光灯下: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集结成军,具身机器人穿梭服务,AI大模型渗透进非遗活化、出版转型、IP出海等全产业链条。涌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大批观众触摸的不仅是展品,更是一个个“文化+科技”融合的未来切片。

  ◎

  首设人工智能展区

  AI如何激活文化DNA

  凌空挥棒就能“带节奏”?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13号馆),一款“空气架子鼓”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这款感应空气架子鼓主要是由两根鼓棒、一个音箱和一个彩插组成。利用航空航天的飞控技术和空间定位算法识别空中击鼓、踩踏动作,生成音乐信号并通过音箱播放。”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体验官刘佳锐表示,生产这款产品主要为了解决传统架子鼓占地面积大、不便携带、价格贵等痛点。“不用鼓不用镲,只用两根鼓棒就能敲出富有节奏感的鼓点,真是科技减负!”一位音乐爱好者惊叹道。

  文化传承同样因AI焕发新生。日益精进的裸眼3D技术,将故宫、敦煌莫高窟等知名文物“带进”文博会。“产品的主要技术原理就是通过多角度采集画面,把多张画面叠加在一起,再通过屏上自研的光学材料折射出对应角度录制的画面,从而形成裸眼即可观看的3D立体效果。”臻像科技技术支持程启征表示,这是他第三年参加文博会,每次都会在现场有不少成交量。“感觉今年观众更多,专业性也更强。”

  本届文博会“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还体现在: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邀请6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参展,创新呈现新质生产力与文产新业态、新消费;AI会展助手“文小博”首次亮相,升级展会服务数智化;多个具身机器人也参与迎宾、志愿服务、导览、采访等工作。文化基因注入AI算法,是这场“文化盛宴”的生动写照。

  ◎

  黑科技“破壁”

  沉浸式体验重构文化叙事

  从科技感十足的VR互动影院,到千年文物的“数字重生”,文博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跨越传统与未来的对话。记者现场发现,在此次亮相文博会的文旅相关展区尽显科技范。VR技术的应用,让各地文物纷纷“活起来”。

  在VR互动影院隔壁,由河南大象元公司带来的虚拟现实电影体验厅,同样让市民排期长队参观体验。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带来的展品是获得了中国虚拟现实电影第001号和002号“龙标”的作品《秦宫夜宴》和《隐秘的秦岭》,观众带上VR头显设备后,不仅能360°围观唐朝乐舞俑“蹦迪”,还能“触摸”千年文物。

  “虽然我在深圳,但戴上眼镜后,就能瞬间穿越到宁夏的景区,与其中的文物互动,让它们为我讲述自己的故事。”宁夏盛天彩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第伍文博在“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展区,向观众演示了公司自研的大空间 VR产品。

  ◎

  新质生产力爆发

  从技术应用到生态融合

  在本届文博会上,“科技赋能文化”展现出从单向技术嫁接到双向生态重构的趋势。从人形交互机器人到全自动咖啡拉花机,再到AR智能眼镜,智能产品正突破单一功能局限,深度融入文旅、科普、商业等多元场景,推动文化消费生态的全面升级。

  十三号展馆内,深圳大象安泰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这款搭载文心一言和豆包大模型的智能机器人,不仅拥有高度仿真的硅胶外观和灵动自如的动作表现,更展现出AI交互的无限可能。它能精准捕捉用户的表情和动作,实时调整互动策略,在文旅导览、展会服务、直播带货等场景中提供个性化服务。从颐和园的智能讲解员到直播间里场观突破30万的主播,这款月产能达80-100台的机器人正在多个领域展现商业价值。

  宝安展区的安诺咖啡机器人不仅以90秒全自动制作拉花咖啡的精准工艺吸引眼球,更通过照片转拉花的创新功能,将单纯的饮品制作升级为内容创作平台。这款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的设备,在咖啡节、景区、商场等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引流能力,前来洽谈合作的商家络绎不绝。

  传统不再囿于时空,产业不再困于边界。从“文小博”的智能应答到“古文物”的学术对话,从VR大空间的次元穿越到AI咖啡的全球定制,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的无限可能。

  撰文:许懿 徐怀 王飞

  摄影:鲁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雪域白鸡鸣高原:6代科研人用6...   盛夏时节,拉萨河畔绿意葱葱,44岁的冯静穿梭在拉萨市雪域白鸡养殖基地的孵化车间内,精准地给孵化器...
在戛纳,他们集体点赞中国电影   当地时间5月24日,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幕。总台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人,包括发行...
多地加力推动“好房子”建设――...   今年以来,“好房子”成为民生领域的热词,引发广泛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
“琴澳旅游团”跑出“加速度”(...   上午在澳门品尝葡式蛋挞,下午在横琴欣赏湿地自然风光……“琴澳旅游团”政策实施一年来,往返琴澳两地...
文博会观察:中国非遗产品“圈粉...   中新社深圳5月23日电 (张璐)正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
从田间到临床 从生产到研发 老...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立足中药全产业链布...
米价居高不下 日本新农相承诺投...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日本新上任的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24日说,政府计划直接将储备米卖给零售...
影视机械臂、仿生熊猫……AI摇...   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在广东深圳举行。本届文博会面向全球集中展...
微软封锁电邮事件凸显欧洲数字主...   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24日电 综述|微软封锁电邮事件凸显欧洲数字主权困境  新华社记者张欣 报道员...
博览会好物多多 中东欧客商爱上...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在浙江宁波举行。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制造的创新产品...
焦点访谈|政策组合拳助力设备更...   中国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生产力,设备很关键。2025年国家加力扩围实施“...
专访|哥伦比亚加入共建“一带一...   哥伦比亚对外大学教授莉娜·卢纳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一带...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江河“...   它是夏商王朝  设立在长江流域的统治中心  开启了古代中国的  中央-地方国家治理模式  它为长...
极限反转!登顶亚洲!武汉队获得...   新华社武汉5月24日电(记者赵建通、乐文婉)极限反转的整个赛事!极限反转的决赛!小组赛仅以小组第...
朝鲜司法机关拘留3名新建驱逐舰...   新华社平壤5月25日电(记者冯亚松 王超)据朝中社25日报道,朝鲜司法机关拘留了3名与新建驱逐舰...
商务部:4月商品消费增速加快 ...   商务部5月23日消息,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在介绍2025年4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时表示,4月份,...
科技“整活”文化,这届文博会含...   当AI咖啡师递来一杯拉花精准的拿铁,当“硬核”机械臂现场挥毫泼墨,当隔空“打鼓”成为现实——走进...
千年文脉激起新浪潮——来自“中...   新华社深圳5月24日电 题:千年文脉激起新浪潮——来自“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
凡人微光 | 老外爱上“中国购...   策划:崔莺馨、黄安琪  统筹:郭依格、卓越  制作:沙琳、王翔、李雨熹(实习)  出品:新华社新...
茂名荔枝的“甜蜜经济”:打好这...   又到一年荔枝季,岭南大地处处飘散着香甜味道。  广东茂名被称为“中国荔乡”,是世界最大的荔枝连片...
中东故事 中国印记   2025年春天,来自阿联酋的学生法蒂玛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访问中国的旅途。一年前,他们致信中国领...
财经深一度丨除了浮动费率,本轮...   最近,事关8亿多基民的公募基金改革正在落地。5月23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产品拿到了证监会的...
新华视点|生态治理绘就绿色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武夷山市创新生态保护模式,不断完善“高空瞭望+无人机巡飞+智能河道巡查”的“空天地...
“线上+服务”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央视网消息: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有关部门在项目推介对接、要素获取和政府投资支持等方面,为民营经济...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把西部陆海...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
一颗赣南脐橙的自述:半世纪的“...   我是一颗有记忆的赣南脐橙,从萌芽到挂果,从水土不服到覆盖赣南群山,我见证了这片红土地半个多世纪的...
西藏和平解放74周年·高原有发...   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4周年纪念日。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了解西藏人权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和历史...
经贸磋商机制初建,轻言速胜并不...   中美在瑞士达成重要共识,大幅降低双边贸易关税,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彰显了双方希望以对话方式解决各自...
从“单打独斗”到“共赢共富” ...   近日,浙江慈溪的大棚杨梅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这比传统种植的露天杨梅早20天左右。大棚杨梅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