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下谈判桌,特朗普的“心腹”就提前对外放风,称美国正在重启对华关系,未来90天还有大事要谈,释放了什么信号?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和美国总统特朗普
中美这一轮“关税战”,看得出来,特朗普是真的被打疼了。在宣布减去91%的对华关税之后,特朗普的心腹、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哈西特,在接受采访时又公开放风,说他们正急着“重启”对华关系,并在未来90天内寻求跟中国达成一份“更广泛的文件”。
看得出,这一轮关税战打下来,特朗普团队至少吃到了两个教训。
第一,就是千万别想通过关税讹诈,来迫使中国让步,针对中国搞霸权主义那一套,最后的结果,只会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第二,就是中美之间需要建立高级别的沟通机制。
在挥动“对等关税”大棒之前,特朗普对沟通这件事,明显是不那么看重的。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极限施压,那么全世界都会急着拿出最好的条件,排着队来跟美国谈判。
但事实证明他想错了,到最后,反而是美国自己组织了高级代表团,主动提出请求,想跟中方见一面。
中美会谈
中美代表在瑞士见面之后,美国财长贝森特还对媒体抱怨,说如果中美之间能够早点有效沟通,那么4月2日的“贸易战“,根本就不至于升级到后来那么糟糕的情况。
美国这种说法,纯属恶人先告状。明明是美国自己先甩出一闷棍,想要搞“突然袭击”,结果袭击不成反被打,就开始抱怨对方“不该还手”。
不过,尽管美方在口头上还不忘甩锅推责,给自己找补,但实际行动上,却已经朝着取消对华关税迈出了一大步。
但需要注意的是,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哈西特所说的“尽快会谈”,也未必全是积极方向的谈。这届美国政府的政策路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这已经是全球公认的事实了。
一来,特朗普本人以及他的团队,在做决策的时候相当情绪化,而且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高度制约。
特朗普和团队成员
基于这一前提,特朗普团队在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第一反应想到的不是美国该怎么和其他国家打交道,而是这么做之后,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这就导致特朗普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容易“想一出是一出”。90天的谈判窗口期,对于特朗普来说,还是太长了,足够他变很多次卦。
二来,特朗普高度推崇所谓的“极限施压”。如今,在中美的第一轮博弈中,他被中国的反击打疼了,所以选择让步。
但在中国点头同意跟美国接触之后,他极有可能故态复萌,继续抛出新的条件,希望试探中国的底线,看看能不能继续占点“小便宜”。
所以,中美接下来的谈判之路,或许会因为美国的态度变化,而充满未知数。
当然,面对特朗普政府,我们也有自己的策略。总结一句话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国尽可以在谈判中“反复横跳”,但中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绝对不会随着美国起舞。
港口贸易
如果他们愿意释放善意,那我们也乐意相向而行,但如果他们又想要跟4月份一样,一上来就蛮横无理、挥动关税大棒,那么不好意思,他们只会踢到铁板。
总而言之,这一轮关税博弈,不但让美国认清了自己的实力,也让中国试出了美国的虚实,不由得让人感叹一句,时代是真的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