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下药店陷入关店潮之际,医药电商巨头的业绩却反而持续增长。
5月19日晚间,阿里健康(00241.HK)发布的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公司实现营收305.98亿元,同比增长13.2%;净利润14.32亿元,同比增长62.2%。
这已经是阿里健康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并且已突破10亿元净利润大关。
另外一医药电商巨头京东健康(06618.HK)近期也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之未经审计的业绩。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健康实现收入166.45亿元,同比增长25.5%;经营盈利为10.71亿元,同比增长119.8%;期间盈利为9.34亿元,同比增长4.6%。
从2022年以来,京东健康也连续实现盈利。
与医药电商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线下药店的日子并不好过。
以A股8家药店企业为例,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下滑的多达5家;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仍有一半企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下滑。
根据中康CMH的数据统计,2024年末全国药店总数较第三季度下降了0.5%,这是近年来全国药店总数首次出现季度环比负增长。具体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全国新开门店数为1.07万家,而注销门店数达1.41万家,净减少3395家,第四季度闭店数远高于前三季度,整体出现关店加速以及门店净减少加速的趋势。
医保统筹及个人账户政策的调整促使患者购药渠道与品类选择发生变化,线下药店客流量出现下降,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合规性要求增加,药店行业正在经历业绩阵痛期。
而医药零售向线上渗透的进程有加快趋势。
中康CMH数据亦显示,2024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药品销售规模达到5019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8%。虽然电商渠道药品销售仅有645亿元,占比接近19%,但增速达到4.6%,高于整个大盘增速,也高于实体药店(含O2O)的药品销售增速,后者增速只有0.3%。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处方药外流之下,随着患者购药习惯改变、医生诊疗行为改变,药企们也在加大力度布局医药电商渠道。
近期有跨国药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十年前,他们的学术推广,更多是在线下进行的,因为医生主要集中在线下。如今医生自己的业余时间用在线上诊疗的现象越来越多,这让他们也看到了线上渠道市场的机会。
医药电商们也在加码布局互联网医院,试图进一步留住患者。阿里健康表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与阿里健康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增长至近24万。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新药也选择在电商渠道首发。
京东健康表示,该公司进一步夯实“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的优势能力,2025年第一季度,他们在线首发多款创新药品,包括辉瑞旗下泰泽纳(甲苯磺酸他拉唑帕利胶囊)、Esteve旗下的利舒仁(米托坦片)、银诺医药旗下怡诺轻(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健民集团旗下龙牡小儿紫贝宣肺糖浆等。
阿里健康也表示,阿里健康大药房持续发挥新药首发的平台优势,与兴齐眼药、欧加隆、第一三共、银诺医药等知名药企合作完成多款新药首发,通过领先的数字技术与渠道资源,为药企提供高效的院外市场服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