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我是帮主郑重。最近不少朋友跟我抱怨,说A股就像一潭死水,大部分板块每天都是“心电图”走势,买啥啥不动,卖啥啥起飞,简直让人抓心挠肝。其实啊,这恰恰说明市场进入了典型的“存量博弈”阶段——场内资金在互相博弈,场外增量资金观望不前,这种时候要是还闷头乱冲,大概率要栽跟头。
先给大家泼盆冷水:在没有大量新增资金入场的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结构性行情。啥意思?就是说,市场很难出现全面普涨,只有某个板块突然被政策利好砸中,或者有主力资金悄悄布局,才会走出局部行情。比如前阵子AI算力突然爆发,固态电池概念旱地拔葱,背后都是主力资金在“点火”。这时候如果你还抱着“躺平式炒股”的心态,盯着大盘指数等普涨,大概率会错过机会,甚至被诱多陷阱套住。
那怎么在这种僵局里找到机会?关键就三句话:看懂市场状态,看透主力意图,想清自己节奏。
先说看懂市场状态。现在的盘面就像一场“猫鼠游戏”,主力资金就像鳄鱼一样潜伏在水草里,平时不动声色,一旦发现猎物(比如政策风口、行业拐点),就会突然发动攻击。这时候你得学会看“水位”——也就是成交量和资金流向。如果某个板块连续几天温和放量,股价却没怎么涨,那可能是主力在悄悄吸筹;反之,如果板块突然拉一根大阳线却伴随着天量成交,那大概率是短期出货信号。举个例子,最近半导体设备板块就是这样,北向资金连续两周加仓,股价却在30日均线附近震荡,这时候你就得琢磨:主力是不是在等某个催化剂?
再说看透主力意图。很多人炒股总爱猜“主力是不是跑了”,其实与其瞎猜,不如看主力留下的“脚印”。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均线系统和筹码分布。比如你手里的票,如果5日均线和20日均线形成金叉,筹码峰集中在低位,说明主力可能还在锁仓;要是股价跌破60日均线,高位筹码峰持续增加,那就要小心主力在派发筹码了。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某消费电子龙头为啥突然大跌,我一看,它的MACD刚死叉,股东户数却环比激增15%,这不就是主力悄悄出货、散户接盘的典型信号吗?
最后是想清自己节奏。中长线投资最怕的就是“跟着情绪走”。现在市场每天都有热点轮动,今天AI算力,明天固态电池,后天又炒到黄金避险,如果你看着哪个涨就追哪个,大概率会沦为“接盘侠”。正确的做法是:先确定自己的投资主线(比如我一直强调的科技突围和消费复苏),然后用技术面找入场点。比如你看好半导体国产替代,那就盯着设备龙头的周线MACD,如果出现底背离,同时行业订单数据向好,这时候分批建仓,远比追涨杀跌靠谱得多。
说白了,现在的市场就像一场耐力赛,不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看得准、沉得住气。记住:当大部分人在抱怨行情无聊的时候,真正的猎手正在观察主力的蛛丝马迹;当市场突然放量拉升的时候,那些提前做好功课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别做行情里的“睁眼瞎”,更别当主力刀下的“韭菜馅”——咱们中长线投资者,要做的是看懂趋势、跟对主力、守好自己的能力圈。
我是帮主郑重,下期咱们接着聊如何用“技术面+基本面”锁定中长线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