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港股公司大悦城地产股价跳空高开,涨幅超40%。截至当日收盘,大悦城地产报0.54港元/股,涨45.95%。
消息面上,7月31日晚间,大悦城地产公告,拟通过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并计划在港交所撤销上市地位。
根据公告,此次大悦城地产拟回购除控股股东以外的所有股东所持股份(简称“计划股份”)。协议安排生效后,大悦城地产约47.3亿股计划股份将被注销。
作为对价,原持有计划股份的大悦城地产股东有权就注销的每股计划股份,自大悦城地产收取0.62港元现金(简称“注销价”),合计金额约为29.32亿港元。该注销价较大悦城地产此次公告前最后交易日(7月17日)收盘价0.370港元/股,溢价约67.57%。
欲借私有化提升决策灵活性
大悦城地产成立于1992年,并于2013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约为153.26亿股,直接控股股东为大悦城控股集团和得茂,间接控股股东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大悦城控股集团为A股上市公司,得茂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间接全资子公司。
此次协议安排生效后,大悦城地产将分别由大悦城控股集团及得茂拥有约96.13%及3.87%,而公司将会从港交所摘牌。本次交易的资金来源为大悦城地产的内部资源或外部债务融资。
与其他主动退市的港股公司一样,大悦城地产也在私有化原因中提及了公司股票流动性不足、融资能力有限的问题。
近年来,在行业周期性发展的影响下,大悦城地产的市场表现呈现出阶段性波动,流动性亦随之承压。公司股价自2018年5月以来一直在1港元以下徘徊,停牌前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不到300万港元。截至8月1日收盘,大悦城地产总市值约76.85亿港元,市净率为0.24。
大悦城地产表示,过去数年,公司股价一直较每股资产净值折让,整体流动性偏低,限制了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鉴于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且复杂,公司的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的境外融资支持,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有实质性改善。
另一方面,此次私有化旨在精简大悦城地产的管治框架、企业架构及股权,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大悦城地产表示,计划生效后,公司将从港交所退市,因此业务策略、重大投资及资本营运将不再受限于董事会或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根据上市规则作出的批准,这将缩短决策周期,提高营运效率并降低相关成本。
资料显示,大悦城地产以开发、经营和管理“大悦城”为品牌的城市综合体为主要业务方向,同时开发、销售、投资管理其他物业项目,拥有投资物业、物业开发、酒店运营、管理输出及其他服务四大业务板块。
截至2024年末,大悦城地产已经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及周边辐射区域。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上海静安大悦城等标志性购物中心均为大悦城地产的投资物业。
2024年,大悦城地产的营业收入为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94亿元。
年内17家公司主动退市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走势强劲,活跃度显著提升,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同时,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截至8月1日,年内共有52只新股上市,超过40家A股公司宣布筹划赴港上市。
这番热闹景象的另一面,仍有超过900家港股公司年内日均成交额不到10万港元,超过1400家公司每股股价在1港元以下,逾400家公司港股市值不到1亿港元。
价格和交易量长期处于低位、上市平台失去融资功能等原因,推动着一批港股公司选择主动撤退。
据Wind数据,2025年以来,共有超过30家公司从港股离场。其中,有17家公司为主动退市,数量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近10家港股公司正在谋划通过私有化等方式退市,包括北京建设、力宝等。
整体来看,主动退市的港股公司大部分具有市值较小、流动性差等特点。8月1日正式告别港股市场的凤祥股份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出口商,近三年营收均超过50亿元人民币,但宣布私有化前公司的市值不到24亿港元。
凤祥股份表示,公司股价自2021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跌趋势,大部分时间成交量低迷。并且由于H股公众持股量不足,公司自2023年2月2日至2024年7月30日期间处于停牌状态,从股权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受到显著限制。
对于企业来说,当上市地位不再具备稀缺性及融资功能时,私有化一方面可以避开股票市场的短期纷扰影响,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其减少维持上市地位相关的各种成本,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推动业务转型与重组。对于港股市场来说,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新陈代谢将进一步优化港股上市公司的结构,推动市场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增强投资信心。
作者:黎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