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昨夜今晨,美国科技股出现了较大跌幅。
由此引发了今天早上,A股和H股里的科技股跟跌。
美股中,迈威尔科技(主营AI芯片等)跌了超6%,甲骨文、AMD(超威半导体)大跌超5%,英伟达、博通、台积电ADR大跌超3%,Meta、奈飞跌超2%,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特斯拉、高通等均走弱。
虽然纳斯达克指数只跌了1.46%,但市场分歧加大。据报道,华尔街交易员突然大举买入“灾难式”看跌期权——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1 ETF的看跌期权。
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警告美国风险资产正在形成泡沫,并预测美股将在本周五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结束后下跌。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近日接受采访时直言,AI板块正处于泡沫中。
阿波罗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随着科技股的走势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惊人地相似”,市场对泡沫的担忧正在加剧。
那么,全球热炒了两年多的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重演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惨烈一幕?A股刚刚走好的行情,是否会受到美股的拖累?
我的看法是:
美股的确历来对A股、港股影响比较大。美股热炒的题材,最快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后在A股、H股上体现出来。比如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说了什么,或者披露增持了什么,我们这边马上就有对标股。
但这不意味着A股、港股和美股完全同步。以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为例,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见顶后暴跌,但A股并未立即跟跌,而是延迟至2001年6月才见顶回落。而且A股当时下跌的导火索是《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保资金管理办法》发布,引发市场对减持的担忧。
下图纳斯达克指数自2009年5月以来的走势,从1664点附近涨到了21300点左右,涨幅接近11倍。
而我们的指数,比如上证综合只从2600点左右涨到了3700点,幅度极为有限。
美国科技股估值明显偏高了吗?其实未必。
比如苹果、微软的市盈率在30倍左右,谷歌和脸书的母公司大约20倍,业绩高增长的英伟达50多倍。纳斯达克的整体市盈率在30倍左右,纳斯达克100指数加权平均市盈率大约33倍。你可以说估值略高了,但不能说很高。
AI板块中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市盈率的确普遍偏高。上百倍、甚至没有市盈率只有市梦率的,比比皆是。
A股经过几年调整,目前估值整体不高。以上交所为例,截至昨天整体平均市盈率为15.25倍,其中主板不到14倍,主板的B股不到10倍,科创板为59倍。深交所这边主板平均市盈率为23.4倍,创业板为45倍。
所以,沪深主板市场的市盈率是合理的,甚至略微有点低。创业板、科创板有点高,存在局部泡沫。
所以我的判断是:如果美国真的出现人工智能泡沫破裂,市场回调,对A股影响相对有限。A股里的人工智能板块可能会随之跌一波,短期拖累A股大盘,但对A股的整体影响有限。
至于港股,可能受影响略大一些,毕竟港股资金来去自由,国际热钱比较多。但由于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大平台公司(腾讯、阿里等),市盈率普遍偏低,再加上一直在强力回购,调整幅度应该有限。
A股、港股大概率会走一段时间的独立行情,这是中国国内经济逻辑决定的。第一,中国科技股此前被低估了;第二,宏观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尤其是去产能将发挥积极作用。
美联储很可能从9月开始降息,并将进入断崖式降息阶段。所以,美股整体大跌条件不太具备。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也即将被打开,所以A股港股大概率处于行情中段。调整一下,对未来行情演变未必是坏事。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