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再次上演苦情戏
事情的发展完全在预料之中。
9月16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在记者会上大吐苦水,声称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过于严格,导致欧洲企业面临停产危机,损失惨重。这番说辞乍听之下似乎情有可原,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漏洞百出。
数据背后的真相
彦辞特别提到,在商会提交的约140份稀土出口许可证申请中,获批的不足四分之一,批准率仅20%左右。表面看确实管控严格,但关键在于:这个标准并非突然实施。早在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就发布公告,明确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而就在公告发布前两天,美国时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刚刚宣布对华加征对等关税。时间点的精准对应,充分展现了中国反制措施的及时性。
欧洲的双标困境
讽刺的是,欧洲一方面紧跟美国对华施压,另一方面又指望中国维持原有的稀土供应。这种既要...又要...的思维实在令人费解。《日经亚洲》报道称,欧盟商会警告稀土管制可能导致欧洲制造商数日内停产。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完全是自作自受——正是欧盟追随美国挑起贸易争端,才导致如今的局面。
稀土的战略价值
为何欧洲如此紧张?因为这7类中重稀土是制造耐高温磁铁的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军工(战斗机、导弹)、新能源(电动车电机)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欧盟内部这些资源完全依赖进口,中国一旦收紧供应,其工业体系将遭受重创。随着中国稀土追溯系统正式启用,欧美汽车产业已出现连锁反应。
中国的产业优势
中国在稀土领域具有绝对话语权:
- 全球40%的稀土储量
- 超过70%的稀土产量
- 高达90%的加工能力
即便其他国家拥有矿藏,也依赖中国的提炼技术——这套包含数十道工序的复杂体系,是他国短期内难以复制的,其成本更是中国的3-5倍。
欧洲的战略失误
中欧原本合作顺畅,贸易额持续增长。但欧盟执意推行去风险化政策,结果弄巧成拙。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同样挥向欧洲,所谓盟友并未获得豁免。美国显然在玩借刀杀人的把戏:既削弱中欧关系,又为美企创造替代机会。
欧盟的双面手法
彭博社曝光的消息更显荒谬:欧盟一边哭诉稀土短缺,一边计划制裁中印企业,理由是协助俄罗斯石油贸易。这种表面示弱、背后捅刀的做法,中国早已洞若观火。
中国的应对之道
中国实施的是差异化稀土政策:
- 友好国家:正常供应
- 中立国家:适度管控
- 不友好国家:严格限制
实际上中国已给欧洲留下转圜余地,但前提是欧盟必须停止对华制裁、不再盲从美国。
给欧洲的忠告
历史教训表明:
1. 美国从未对欧盟手下留情(如关税制裁)
2. 中国始终保持着对话诚意
3. 法国提倡的战略自主值得借鉴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欧盟若继续充当美国马前卒,最终只会错失发展良机。时间不等人,中国的耐心和市场机会都不会永远等待犹豫不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