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门问问盈利的一场内部革命:裁员、降薪、取消中层 让出门问问盈利的一场内部革命:裁员、降薪、取消中层
创始人
2025-09-20 17:31:14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48岁的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慵懒地坐在我对面的沙发里,眼前这个创业13年的工程师,早已没了早年“什么都想试一把”的冲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笃定。从去年开始,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公司做“减法革命”。

“‘造轮子’本来是我作为工程师最大的乐趣,但这的确给过去的出门问问造成了很大困扰。”李志飞坦言道。

时间倒回至2024年4月24日这天,出门问问打着“AIGC第一股”的旗号在港交所上市。但IPO后的首次业绩报告却差强人意。直到最近,出门问问才接近扭亏转盈的状态。

在这其中,除了营收上涨,上文所提到的“减法革命”就是另一大关键因素。

据出门问问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司研发支出从去年的5500万元缩减至3800万元,其中薪资由去年的4600万元下降至2100万元。而另据虎嗅独家获悉,出门问问从2024年年中的不到400人削减至如今的不足200人,其中研发人员规模减少了约三分之二

在出门问问的语境下,“减法革命”具体指,通过给公司做减法的方式让公司业务更聚焦,这里的“做减法”包括精简业务线和裁员两种方式,这样才得以控制成本。但这场“减法革命”也并非是简单的成本控制。对李志飞而言,砍掉冗余人员、缩减研发开支,本质上是对AI行业趋势的判断,更是对公司发展路径的重构。

在控制成本之外,李志飞还希望达到的效果是,用更少的人力,完成更多的工作。所以,在这场大刀阔斧的精简背后,还藏着李志飞最近近乎痴迷的新爱好:一套由他亲手设计的Coding Agent软件,最初由李志飞亲手敲代码搭建框架,中后期拉来研发团队进群修补。

虎嗅了解到,这套Coding Agent软件目前实际上扮演着出门问问这家公司运转的“轴心”。而它本质上,是一家公司试图通过AI彻底改变以往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从押注AI录音笔TicNote抢占硬件赛道,到死磕Coding Agent打通管理链路,再到提出“组织AI化”重构内部协作。出门问问正在经历的,是一场从组织架构到产品逻辑的AI转型剧情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管理者,李志飞从不避讳自己的“管理短板”。“跟做制造、零售的同班同学比,我真不擅长管人。”他笑着说。为了补上这块短板,也为了让出门问问这家AI公司找到适配的组织逻辑,他干脆把自己的技术执念搬进了管理 —— 这套Coding Agent,既是给公司定制的管理工具,也为了筛选出他心中的“理想员工”。

简单来说,这款Coding Agent软件可以实现让李志飞实时地看到他的工程师们在做什么工作。从代码生产到代码修改,再到产品验证阶段,出门问问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Coding Agent查看每一个动作的痕迹,实现完全透明化。

在李志飞的规则里,研发人员的工作必须彻底透明。比起听工程师们 “把项目讲得天花乱坠”,他更愿意直接翻代码:一行行敲出来的指令,比任何口头汇报都更直观;功能迭代的痕迹、问题修复的细节,都藏在代码里。

可这种 “直接看代码” 的管理方式,在当下职场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大多数工程师习惯了代码的“私密性”,不愿让自己的工作细节被如此直白地审视。于是,在出门问问这场AI进化过程中,一部分人选择离开,另一部分人则在适应中留下。在李志飞看来,这是一场必然的“筛选”。

有知情人士告诉虎嗅,“Coding Agent”这个项目在出门问问内部已经存在了超过半年。而其实早在半年前,李志飞就提出来一个概念叫”组织AI化”。当时,李志飞还在内部提出要“取消中层”。而Coding Agent这款产品的诞生,也正是脱胎于这些概念。

“取消中层”,会成功吗?

2024 年 9 月,杭州湖畔大学的课堂上,马云关于组织管理的分享让台下的李志飞陷入沉思。听完之后,李志飞的直观感受是,自己一定学不来。在一部分管理者眼中,和员工聊天谈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在李志飞眼中,这很痛苦。

相比于华为、阿里等巨头所依赖的一套“使命 - 价值观 - 文化 -目标”管理体系,技术出身的李志飞并不擅长这些。

但他同时也看到了存在于出门问问这家上千人公司的“组织管理短板”问题,他毫不避讳地向虎嗅承认“我们的组织能力太差了”。

在李志飞口中,“组织能力差”指的是,出门问问过去组织架构带来的弊病——从老板到一线员工之间,隔着总监、经理等多个中间管理层,而这些层级往往却只负责 “开会分配任务”,不直接创造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李志飞提出要“取消中层”。

在过去,他希望执行层做的工作,与执行层实际工作产出之间永远存在“鸿沟”。李志飞认为,这个“鸿沟”是“中层”导致的。从老板的角度去看,李志飞认为他无法辨别员工向他汇报内容的真实性;而从员工角度去看,李志飞认为,员工无法真正理解老板所表达和所希望达到的。

在李志飞的设想中,他希望用AI来改造组织,具体是指上文提到的Coding Agent。在他亲自设计的Coding Agent里,每一行代码的修改痕迹、每一个功能的迭代细节,都在他的视野里清晰可见。在他眼中,研发部门的绝对透明化,可以消除信息壁垒。这种透明化正是李志飞希望达到的效果——让一切有迹可循、每一个动作和交付都可以落到实处。

在出门问问,被AI改变的,不只是“中层”这个层级的“淡化”。此前,出门问问内部的信息壁垒还存于产品经理与市场部之间。在一家科技公司,产品经理与市场部沟通时,常因 “语言障碍” 陷入低效循环:产品经理先内部讨论亮点,再与市场部对齐,接着还要跟 PR 等部门反复开会,一个月下来,最终确定的推广点可能早已偏离核心。

据李志飞介绍,目前市场部可以直接访问 Coding Agent 中的代码文件,拖动文件后就能向 AI 提问 “这个功能是什么”“和竞品有什么区别”,整个过程无需冗长会议。

而在这种完全AI化的管理理念下,出门问问的考核逻辑也被重构了。过去,出门问问对员工的考核偏向主观,用李志飞的话说,经常是“听员工讲得天花乱坠,却不知道实际在做什么”。

但在Coding Agent系统中,员工写的每一行代码、修改的内容、上线后的调用量,甚至代码对应的营收贡献,都能被清晰追踪。“你的工作有没有成绩,不用说服我,说服 AI 就行。” 李志飞举例说,就像美团和滴滴的系统会自动计算外卖员和司机的收入,无需管理层干预。

李志飞希望让Coding Agent充当这个“裁判”,绩效、360 度考评这些传统方式,在他看来都将变得不再重要。

而这个纯AI化的组织模式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它的终极目标就是“消除层级”。在李志飞的设想中,老板可以直接与一线员工沟通,中间环节被彻底砍掉。未来也不会有中间管理层、不会有层级,所有人都能围绕任务高效协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志飞不惜用“减法”筛选员工。

过去一年,出门问问的减员分两类:一类是业务线缩减带来的必然调整,另一类则是 AI 化组织模式下的“自然淘汰”,不适应透明化管理、跟不上协作节奏的人,只能陆续离开。

只有适配这套体系的员工,才能陪出门问问走下去。对此,李志飞的态度很坚决。

然而,对于这些减员行动、对于李志飞的“组织AI化”实验,并非出门问问的全部员工都支持。有接近出门问问的知情人士向虎嗅这样描述李志飞,“他是很典型的精英主义,很多时候,他根本无法理解执行层的员工。”

但这种组织AI化的尝试,依然给出门问问带来了一个好结果。据出门问问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集团人均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54.2万元飙升至97.8万元,近乎翻倍。


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证明Coding Agent是百分百成功的。至少从目前来看,李志飞还远未看到他理想中的组织形态,同样Coding Agent也不是目前最完美的一版。有接近出门问问的知情人士告诉虎嗅,目前在出门问问内部,“中层”也并没有完全取消,也就是说这场AI对于组织体系的改变还在进行之中。

虎嗅向接近出门问问的知情人士了解到,Coding Agent给研发部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老板可以直接看代码了,整体效率确实有提升;但是Coding Agent产品本身存在的代码问题修复起来也很耗时。“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改这个问题本身的时间远超过了使用Coding Agent节省出来的时间。”上述人士告诉虎嗅。

李志飞的认知之变

回顾出门问问过去13年的创业历程,这家公司经历的几番调整,都离不开创始人李志飞在心态上发生的变化。

可以说,李志飞本人的认知转变,也是这家公司转型的深层逻辑。

作为一名工程师,“创新”或者说那种什么都想尝试的冲动,是他与生俱来的。以前的李志飞,尽管很清楚地知道“不能重复造轮子”,但当他回忆起过去出门问问的发展历程时,他坦诚地告诉虎嗅,“过去造轮子本身就是我最大的乐趣,但后来我意识到了问题。”

这种“造轮子”的冲动,也确实曾让过去的出门问问陷入困境。早年做智能手表时,公司选择用高通芯片、谷歌系统,试图在AI、硬件、商业模式上同时创新,结果研发复杂度远超预期,资源被严重分散。

然而,对于彼时的出门问问而言,要让投资人看到结果,就不能无限地耗费资源。

李志飞从中吸取的教训是,让创新逻辑变得更加务实,即不挑战非核心的复杂度,只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深耕。

在硬件上,出门问问不再试图改变产品形态,而是选择供应链成熟的硬件载体,将核心精力放在软件和AI上。

在软件上,今天的他,放弃了做大模型的想法——“坦白来讲,这点儿投入不可能搞大模型的。”李志飞说道。在他看来,大模型如今已是“商品”,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芯片,真正的机会不在于造芯片,而在于用芯片做出像抖音这样的爆款应用。

为了克制自己“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冲动,李志飞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而今天,这个出口就正是Coding Agent。他每天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款软件上,尽管出门问问是一个软硬件兼备的AI公司,但在李志飞眼中,Coding Agent才是整个公司的基石。而在Coding Agent背后,其本质是“AI+效率”,而这同样也贯穿于出门问问的公司战略中。

今年,是出门问问走过的第十三年。外界对于这家公司和其创始人李志飞都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这位在外界看来带着几分 “固执” 的创始人,似乎并不会在意外界的看法。同样地,对于他想实现的“组织AI化”这件事情,他坚信Coding Agent一定会成功,就像他过去坚信所有他曾试验过的想法一样。

的确,从业绩报告上看,李志飞的这一实验已经算是一个好的开端,也印证了方向的初步可行性;但从“组织AI化”的终局来看,尚需时间去验证;以及李志飞口中的“取消中层”到底能否真的实现,也需要继续观察。

就在出门问问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的一星期后,虎嗅与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进行了对话,在AI推动组织转型之外,李志飞也向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公司创新和节奏的思考,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我们以对话实录方式呈现于下,内容有删减:

虎嗅:从2024年到2025年,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转型,就是软硬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这个中间你们克服了什么挑战?

李志飞:对于一家做软件的公司,他们要去做硬件,可能会恐惧供应链,但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做硬件,所以并不会恐惧这方面。

但我觉得对我来说的挑战是,不要什么都想创新,因为执行起来是要投资源,投人力,投精力的。

比如硬件的研发我们本身不要去挑战它的研发复杂度。现在我们还是以软件、AI为核心,硬件就是尽量合作,不要自己去改变产品形态。比如现在大家觉得眼镜比较好,但这个技术复杂度太大了。那就不要去挑战它。选择一个形态、供应链技术都比较成熟的,我们主要做软件。

虎嗅:从创新这个角度,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不应该什么都要去创新?

李志飞:因为我们曾经就什么都想去做。我的心路历程是作为一个工程师,会对什么都感兴趣,即使别人说了不要重复造轮子,但造轮子本身就是我最大的乐趣。

比如我们之前做手表非常复杂,用高通芯片、google系统,最后的问题就是研发非常复杂,因为AI、硬件、商业模式都想创新。但资源是有限的。别人给我们融资是看结果的。

所以最后还是要聚焦,了解你的能力和资源,我现在觉得Agent本身和别人做的不一样是有机会的。

虎嗅:这个逻辑可能适用于做硬件,那做软件也是一样的逻辑吗?

李志飞:你是说大模型吧?坦白来讲,这点投入不可能搞大模型的。DeepSeek出现之后我们要往前看,大模型我的确做过,但现在大模型对我来说就是个商品,我只要能够真正理解它,我就能创造出更厉害的产品。

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刚开始芯片厂商想做手机,手机厂商想做芯片,但后面发现是不可能的。现在同样地,可以把大模型看成芯片,应用就看成手机,或者是手机里面的那个抖音。所以想想你应该把主要资源花在什么地方?

虎嗅:作为一个本身很喜欢探索的工程师而言,你怎么避免自己这种喜欢创新的冲动?

李志飞: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就比如我们在做的《飞哥说AI》这个公众号,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它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平台,更像是一块“思想试验田”,让我们能用一种轻量、可控的方式,去系统化地沉淀和验证那些前沿、甚至尚未完全成熟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你总得找到一个代价比较低的“出口”。

虎嗅:那现在这个“出口”在哪?

李志飞:现在出口就在这个软件上(Coding Agent)。我现在发现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是一个兴趣变化很快的人,不专注这是我的毛病,可能一会儿对这个东西就不感兴趣了。

但Coding Agent做出来后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因为现在很多的coding软件我会嫌弃它们,虽然我自己做的也会嫌弃,但我可以一直改。相当于我把我的全部时间都消耗在这里面,就可以缓解这种冲动。

虎嗅:感觉你现在更多的时间都放在这个agent上面,但你们除了软件还有像TicNote这样的硬件,它们会让你觉得割裂吗?或者你的重心在哪?

李志飞:会有一些割裂,但是我觉得不重要。我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我认为是整个公司的基石。因为用到研发上,只有把这些夯实,才能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65692.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个体户和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座... 作者 | 耳东几意外的一幕出现了:9月19日,十几位个体工商户代表来到广州市委大院,与市委书记、市长...
个体户和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座... 作者 | 耳东几意外的一幕出现了:9月19日,十几位个体工商户代表来到广州市委大院,与市委书记、市长...
新“掌门人”自掏腰包百万增持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两个月前,上海银行(601229.SH)启动新一轮高管增持计划,其中...
高价墓地,突然卖不动了 高价墓... 作者 | 耳东几现在比房地产更难的行业是什么?答案可能是——“阴间房地产”。前段时间,中国殡葬第一股...
翟欣欣被判12年,与苏享茂结识... 翟欣欣与苏享茂结识的世纪佳缘退市十年依然无法重新上市作者 | 高远山编辑丨于婞来源 | 野马财经已经...
行业“反内卷行动”首月,A股四... 红星资本局9月20日消息今年7月以来,各家快递公司开始践行反内卷倡议,纷纷提高了快递单价。近日,顺丰...
新消费周报 | 美团滴滴加速外... 《CBNData新消费周报》精选本周新消费领域最新动态,公司头条、消费风向、营销动态、可持续消费一文...
“智联未来 共创辉煌”西安电子... 9月19日,由西安市商务局主办的“智联未来 共创辉煌”西安电子消费品促销活动及“西悦购 趣长安——2...
欧意使用|欧意安卓|欧意的法律... 随着数字货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张,各类交易平台不断涌现。在这股浪潮中,名为“欧意”(OYEX)...
68岁的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姜德... 9月20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河北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姜德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
万吨坛储区投用!宋河酒业以长期...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关帅康】9月19日,宋河酒业2025秋酿封坛大典在鹿邑县宋河酒厂举行。这场活...
“梁平良品”京东特产馆丰收节专... 9月19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梁平专场活动发布会举行,会上获悉,梁平区与京东集团携手,于今日正...
英伟达斥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 据路透社9月18日报道,英伟达公司18日说,它将向英特尔公司投资50亿美元...
银行净息差降幅究竟如何收窄? ... 从半年报的已知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约为1.33%,同比下降13个基点,虽仍处下行...
牛文文:中国企业这一套打法,在... 牛文文 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创始人 中小企业不下牌桌,要么下沉,要么出海。 你不动,肯定是要出局的,...
四川新首富募资37亿元押宝创新... 微成都报道刚跃升为四川新首富的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再次因一笔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的37亿元募资款引发关...
爱慕股份5.5亿元物流园项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真真)9月18日,爱慕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花费5.5亿元投资建设的爱慕中央智...
内联升程旭:老字号的生命力体现... 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一个品牌能够延续百年,本身就证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而这份生命力,正源于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9...
湖北广电因2023年收入确认不... 9月2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广电系子公司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湖北广电)发布...
2400亿山西市值一哥换届,总... 【高管动态】在9月中旬,山西汾酒完成董事会换届工作,并重新聘任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基本获得连任。根据山...
让出门问问盈利的一场内部革命:...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宋思杭编辑|苗正卿题图|视觉中国48岁的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慵懒地坐在我对面的...
支付宝两个经营主体公司更名,A...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 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网信息显示,支付宝支付牌照主体公司—...
中秋国庆白酒“大战”开启!酒商... 临近中秋国庆双节,酒水市场开始逐渐热闹起来。在近期的调研采访中,多名酒商反映近期白酒终端动销加快,但...
原创 果... 欧洲再次上演苦情戏 事情的发展完全在预料之中。 9月16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在记者会上大吐苦...
寻味木渎・藏书羊肉文化美食季启... 9月19日晚,“寻味木渎・藏书羊肉文化美食季”活动在苏州吴中区木渎古镇虹饮山房隆重举办。本次活动由苏...
薛鹤翔:政策预期仍在,警惕供应... 薛鹤翔、沈垚犇(薛鹤翔系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点评今日工业硅主力合约在午...
能建城发官网撤下董事长杨扬洋,... 乐居财经严明会近日,中能建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官网的“管理团队”一栏,撤下了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扬洋的...
鲁政委:区域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 鲁政委、郭于玮、章怡(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