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取消
创始人
2025-05-08 19:04:00

曾经,大类招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在进入大学初期能对不同专业领域有初步了解。然而,如今取消了大类招生这一模式。这意味着学生在报考时需更加精准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少了前期的缓冲和探索。取消大类招生或许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聚焦专业,提升专业素养,但也可能给那些在初期尚未明确兴趣的学生带来一定压力,他们需要更快地做出抉择。这一举措的背后,反映出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调整与变化。


高考渐近,多所高校发布2025年招生“新动态”。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招生网发布《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类)》,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部分专业大类招生有新变化:取消“化工与制药类”,按照“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2个专业招生;取消“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停招“环境科学”专业,按照“环境工程”专业招生;取消“数学类”,停招“统计学”专业,按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招生。



所谓大类招生,便是学生高考时选择报考高校的某一专业大类。学生一般会在大学第一或第二学年结束时,根据其意愿,结合就读期间学业表现、高考成绩,在招生大类的专业内进行专业分流,确定培养专业。


近年来,山东工商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部分专业已明确取消大类招生。


这些学校,彻底不招了


早在2022年,中山大学便取消大类招生,表示将恢复为按院系专业进行招生,即学生高考录取即确定专业。湖北民族大学也在同年取消了新闻传播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3个大类招生;江西财经大学则将经济学类、法学类等7个大类,调整为21个专业单独招生。


2024年,山东工商学院宣布取消了大类招生,并全部回归按专业招生录取模式。根据学院的招生来源计划表,公共管理类、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4个大类在2024年被拆分成为15个专业单独招生。



在这些学校中,中山大学无疑是实施和取消大类招生最为“彻底”的一所学校,根据其公示的《2021年招生大类及分流专业》来看,18个招生大类(专业)中,有15个大类囊括了66个专业,占其全部69个专业的95.65%。


大类招生,“错”哪儿了?


2023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及“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这并非教育部首次提出要规范大类招生,2022年,教育部就曾明确过“培养方案不合理、不到位或招生和培养方案不一致的,不得开展大类招生”。


为何教育部会有此规定?这就不得不提到大类招生面临争议的两个问题。


曾经,因把土木工程、水利与海洋工程放在计算机类,大类招生模式引起热议。在同一个大类中,如果专业之间的差异较大,不免会引发报考学生的顾虑——报考冲着A专业去的,万一分流时被调剂去了自己完全不了解的B专业怎么办?这大类到底报还是不报呢?


大类招生不仅无法精确匹配到对某一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不能精确培养人才,也容易让学校的优势学科隐没在一个大类里,导致学校在报考时遇冷。


除了把差异过大的专业“塞”进一个大类,冷热专业捆绑也一直为公众所诟病。


对于部分进入大类招生的同学来说,尽管“捡漏”了好大学,但也有一定几率在专业分流的时候“踩坑”,其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专业捆绑导致的分流调剂“风险”。有网友将分流称为“第二次高考”,在不少大学把考试成绩作为分流时单一衡量标准的情况下,高考时的高分学生进了名校却被分流、调剂到冷门专业或非心仪专业的情形并不罕见。


在专业分流阶段,绩点较高的学生扎堆报热门专业,而绩点低的学生只能被调剂至冷门专业,这不仅导致“热门专业越来越热、冷门专业越来越冷”,也会致使被调剂的学生负面情绪滋生。而由于大类招生时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并不细致,即使学生符合被调剂专业的选考要求,也存在听不懂、挂科、延毕的情况。


山东工商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西兵介绍2024年政策时就明确提到,取消大类招生能够避免专业二次分流时有些同学被安排到不喜欢的专业。


失去的“缓冲期”,拿什么来弥补?


事实上,大类招生原本是对按照专业招生的修正。高中时课程设置门类众多,学生们接受的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而甫一进入大学,面对的却是特定领域的专业教育,其间的转场如何调整,如何适应?面对复杂的高考政策、专业选择等问题,迷茫的高考生和家长又该何去何从?这种情况下,高考志愿填报行业“火”也是必然。


大类招生无疑为高考生们提供了“缓冲期”。按照大类招生的设计理念,这一政策能够给新生们提供自主选择多样化课程的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起码不至于像高考选专业时两眼一抹黑。


为了弥补“缓冲期”的丢失,一些取消大类招生的学校也尝试在其他方面做出调整。江西财经大学就曾表示,在校生具有2次转专业机会,转专业遵循“转出无限制、转入有门槛”的工作指导思想,逐步扩大接收转入比例。


西安交通大学2024年的招生政策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将大类招生调整为“以学院为单位的小大类”,将原先跨学院的8个大类细化为以各学院为主体的27个小大类,为考生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专业选择方向,同时,还推出了“转出不设限”的宽松转专业政策,学生入学后将有3次转专业机会。


这些学校,还在招


近年来教育部在大类招生上的政策总体收紧,但同时也指出“少数探索大类招生的高校要精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仍有部分高校在探索大类招生。



此前,有传言说清华大学停招土木工程等专业,学校回应系部分单一专业合并至大类招生。自2017年实施大类招生以来,清华一直在积极调试,使招生政策能够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2020年,南昌大学进行了“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毕业”的培养模式改革,将98个本科招生专业中的44个,放在20个大类进行招生。在一批大学急流勇退、宣布取消大类招生的2022年,苏州大学在前一年新增2个大类后,再次将招生大类缩减为中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化学类、材料类等8个大类。


厦门大学2024年共设置33个招生专业(类),其中分流专业大于1个的大类有23个。西南大学2024年共有17个大类招生,此前的5月初,该校曾印发《西南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大类培养及专业分流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深入论证学科专业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坚持能大类应大类尽大类,拓展大类培养专业范围。


尾声


部分高校实行大类招生,仅仅是把大类招生简单作为应对新高考的举措,“没有大类培养之实”。一些高校,顺应政策随波逐流,而没有真正想好什么是适合自家人才培养的招生方案;还有一些,把大类招生当作控制最低投档线、保障冷门专业录取人数的手段。


急流勇退、壮士断腕,取消大类招生的改革决心值得肯定;逆流而上、勇于探索,继续大类招生的探索勇气也值得肯定。但不管是什么招生政策,初心都是为了学生,学校也应回归初心,应学生所需,给学生预留选择空间,平衡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探索更加柔和、精确、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软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应用第三波浪潮已启动,这次... 今年以来,我们知道 DeepSeek爆火之后,第一波启动的是谁呢?第一波启动的是政务市场、央国企。所...
成飞股价暴涨,中国军工迎来De... 来源 | 深蓝财经“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没想到,一场激烈的印巴冲突,狠狠刷出了...
巴基斯坦股市重挫7%,印巴冲突... 5月8日,巴基斯坦KSE-100指数下跌7.1%至102208.40点,巴基斯坦KSE-30指数跌幅...
短视频直播助力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资料图。短视频直播助力海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与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
港股IPO最新政策来了!“科企...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帅可聪 北京报道香港证券市场再度迎来重大变革。...
太壕了!上市券商2024年末拟... 2024年上市券商年报季落下帷幕,紧随其后的是“红包雨”式的现金分红潮。据统计,42家A股上市券商中...
股市特别报道·财经聚焦|银行股...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面对上市银行大手笔的“红包雨”以及高股息,股民们是否可靠银行股...
燃油车“回潮”!多车企聚焦发力...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在“五一”假期出行高峰的能源消费图谱中...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核准港交...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已核准唐家成再度出任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主席。任期即时生效。该核准是根据《...
A股收评:创业板指缩量涨1.6... A股三大指数8日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28%,深成指涨0.93%,创业板指涨1.65%,北证...
炒股软件1元体验、成功率70%... 近日,多位用户投诉指南针股票APP以“1元永久体验”为噱头吸引注册后,遭遇持续电话骚扰及诱导付费升级...
斯凯奇突然宣布退市!遭美关税“...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已有26年的斯凯奇突然宣布要私有化。1992年成立的斯凯奇凭借差异化定价、舒适性...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两强两严”,坚定...
V观财报|东风股份:1-4月汽... 来源:东风股份公告【V观财报|东风股份:1-4月汽车累计销量同比降14.69%】东风股份公告,202...
电厂 | 为“淘天”种草,小红... 记者 何畅 编辑 高宇雷 距离618大促的“正日子”还有一个多月,小红书和淘宝天猫紧握了一下彼此的手...
四川长虹:拟2.5亿元-5亿元... 5月8日晚间,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600839.SH)公告,公司将以自有资金和/或自...
中信银行:拟出资100亿元全资...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密集计划成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5月8日...
龙虎榜丨2.42亿资金抢筹海能... 5月8日,上证指数上涨0.28%,深证成指上涨0.93%,创业板指上涨1.65%。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
机器人概念股走强,机器人ETF... 今日机器人板块走高,军工板块延续强势。截至收盘,中证装备产业指数上涨1.3%,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下跌0...
突发两大利好!A股连日上涨,巴... 昨天两大利好下A股冲高回落,很多所谓的大v搁那儿阴阳怪气。但我昨天明确表示,会议是相对超预期的,只是...
硅料巨亏后弘元绿能割肉求生:逾... 曾几何时,垂直一体化布局是光伏企业防范供应链风险、发挥上下游协同效应的最佳利器,但当行业形势急转直下...
“一盘辣椒炒肉180元,还要加...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五一”假期,新加坡樟宜机场熙熙攘攘,大厂“打工人”张伟一...
震动保险圈!国华人寿大股东被立... 文/险联社震动保险圈!国华人寿大股东被立案调查5月7日,天茂集团突然发布公告,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
版权悖论:保护AI创作=扼杀人... 版权悖论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一方面,保护 AI 创作旨在激励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让 AI 能够更好地...
新一轮低价之战,京东胜算几何? 作者丨雪豹财经社 黎晓 4月最后一个周五,江苏宿迁奥体中心,京东集团副总裁祁婷一上台,就开始炮轰部...
65家公募去年赚了340.9亿... 随着A股年报披露期落下帷幕,多家基金公司2024年的业绩也全部浮出水面。 根据同花顺iFinD和各家...
【投融资动态】树突精密仪器B+...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4月28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安徽树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B++轮融资,融资...
数据看盘IM期指空头大幅减仓 ... 沪深股通今日合计成交1438.83亿,其中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分居沪股通和深股通个股成交额首位。板块主...
零一万物联创戴宗宏离职创业 |...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戴宗宏于近日离职创业。...
阶跃星辰姜大昕:多模态目前还没... 阶跃星辰姜大昕在多模态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尽管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尚未迎来如 GPT-4 那般具有重大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