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分国产良心,也跌落神坛了
创始人
2025-05-12 22:23:11

曾经被赞誉为 9.4 分的国产佳作,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国产影视的天空中熠熠生辉,以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内涵和动人的情节,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一度被视为国产良心的代表。然而,时光流转,或许是市场的变化,或许是创作的瓶颈,它仿佛从神坛上跌落下来。曾经的辉煌不再,口碑有所下滑,这其中或许有诸多原因。但它曾带给我们的那份震撼与感动,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成为国产影视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


又一个顶级国产IP回归了——《舌尖上的中国4》。这个名字真是久违了。


毕竟距离2018年《舌尖3》播出,已经过去了7年。


谁知,刚回归就被骂。一星刷屏,质疑声群起。


指责一个美食节目,不吃佳肴,吃上“人血烧饼”了。




这鱼叔不得去瞧瞧咋回事?


再顺便聊聊,多年过去,不少人心中的“中国纪录片top1”,是怎么一步步跌落神坛的。




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一度火到什么程度,鱼叔记忆犹新。


2012年《舌尖1》播出,引发海内外轰动。不仅拿下豆瓣9.4的高分,还引发了现象级的连锁反应。


“视频下饭”变得前所未有的具象,“深夜放毒”成为网络新传统。



2014年,第二季续力跟上。两季连锁反应,让节目中的美食店纷纷爆火,单品“脱销”新闻层出不穷。



模仿节目拍摄手法的“舌尖类”美食媒体账号数量猛增。“舌尖体”文案大流行,渗透各行各业。


鱼叔记得,当时身边已经无人不跟着看、跟着吃、跟着拍、跟着写。2013年播出的《龙门镖局》里,就有一集故事用《舌尖》的手法拍摄。


无需说明观众便能会意,足见纪录片的成功。


但没想到,紧接着便是时隔四年的第三季大翻车。评分从9.4垮到3.8,骂声不断。



第四季其实早已于今年二月在央视播完,可无人在意。近期上线视频平台后才引起讨论,还多是骂声。


到底在骂啥呢?咱们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舌尖》系列纪录片每一集都有一个美食相关的主题。比如第一季第二集的主题是“主食”。馒头、面条、米饭、大饼……全集串联起天南海北的主食样貌及故事。


《舌尖4》被骂,要从第一期的“绝活”主题说起。


首期节目介绍了荡蟹、刀工、爆炒等料理“绝活”。引发争议的,是其中的“入炉贴烧饼”绝活。


江苏泰州,有当地唯一一家还在沿用传统火烤技法的烧饼店。


手工备好饼,麦秸秆火烧烘烤大炉,炉内温度达500后压低明火。


紧接着,由人耐着高温,赤膊探身入炉贴烧饼。开始前和过程中,贴饼师傅只靠水打湿身体降温。


却要一次次将烧饼按压在200摄氏度的炉壁上。8分钟贴完140个。


这是一炉的量,每天要贴15炉。


十年下来,入炉师傅要进火炉三百多万次。因此,他的双臂已经被烤出火斑。

此外,每次入炉时,人的平衡只靠两根指头支撑。纵然技法纯熟,可一旦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高手”依凭传统技法烤出来的烧饼,确实饱满金黄,外脆内软。


极佳的口感让这家烧饼铺的生意长盛不衰,每天大排长龙。


但看到这里,很多观众已经无心美食了。


看着贴饼师傅身上的火斑,流不尽的汗水,和被火炙烤到暗红的耳朵。


不少人忍不住质疑这套“贴饼绝技”的落后,甚至想到了“炮烙”酷刑。



大家觉得,如今科技已经很发达了,很多类似的技艺都已与时俱进,追求以人为本。


像这样以损伤自身健康为代价的“传统”,还有必要传承吗?


整个城市就一家还在用这种方法贴饼,不恰恰证明早该转型了吗?


相关讨论发酵,也让这部纪录片刚上线就争议满满:“过度赞美落后的生产技术是愚昧无知”。




纪录片如此选材,本是为了突出“绝活”的精湛,甚至帮其带货。


谁知却被骂“歌颂苦难”,这一切,冤吗?


鱼叔觉得,还真不冤。


不是观众反应过度,实在是创作者慢了一拍。没提前察觉“人血烧饼”质疑背后,早已改变的社会观念。


比如对“苦难叙事”的抛弃:



“吃苦是福”的传统观念,已在近些年逐渐崩解。


时下巨大的生活压力,让观众面对一切刻意煽情的“人造苦难”时,都会摆出拒绝态度。


这一点从不断有影视作品陷入“没苦硬吃”的争议也能看出。


相似地,当观众觉得“贴饼”完全能靠防护条件升级和工具更新更好的完成时,建立在伤痛代价上的人力坚持,就显得愚昧不知变通。



不过鱼叔觉得,其中确实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即不同人对“继承传统”持有不同看法。


有人觉得,人家祖辈一路传下来,就是靠这吃饭。不换机器,坚持人力,不仅有经济因素,更体现了匠人的成就感。


这种观点确实在纪录片里有所反映。


片中,烧饼店店主就是传统火烤技法的第七代传承人。


徒弟吃的苦,他都吃过,而且仍以这项手艺为傲。


但也有人觉得,技法可以文化保留用作表演,其他就算了。或者是保留有美感、难度、伤害小的传统技艺,其他的自然淘汰。


还有人觉得连保留都不必。



无法统一的观点背后,也反映出“传承传统”与“科技革新”之间的平衡之难。


如今科技进步飞速,可仍有不少传统技艺无法被机器取代。


就比如同期内容里提及的“刀工”。


机器可以保障效率,却仍然达不到人手的灵活。


面对食材特性不同,人,能最大程度地把握机器掌控不了的细节。


刀工不只是在切菜,还兼具了视与听的美感,有商品之外的文化属性。


正因人非工具,传统技法才显绝学与珍贵。


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继承传统需要匠人付出巨大代价才能习得。


像《中华小当家》里阿Q练习刀法受伤的情节,就一度是鱼叔的童年阴影之一。


一句话,若想习得屠龙技,伤痛似乎在所难免。


“美感、难度、伤害小”几乎是不可并存的。


因痛废技的代价,或是传统与科技的边界,都无法一句话说清,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显然,纪录片中“高手就是唯手熟尔”的结论,实在难以盖过苦难带来的不适。


不过,从争议里也能看出,观众拒绝“没苦硬吃”的背后,也有从宏大叙事到个人伤痛的聚焦转变。


痛批“人血烧饼”的根本原因,是对贴饼师傅个人安全的在意。


不只是他受伤的身体,还有他在繁重贴饼的工作后,沉默着被师父训斥“不专心”后可能产生的心情。


对底层个体的共情,进一步加剧了观众对压制人性的技法与师徒制,双重“传统”的逆反。


给新观众看旧故事,结果不言自明。





话说回来,不管是话题本身的分歧,又或是创作观念的错位。


节目被骂,本质上还是质量不行。简单来说就是,没拍好,才没能说服观众。


就像片中对“贴饼”技法只有高难度危险性的刻画,却无法说明这项技艺存在和传承的必要和重要性。


自始至终,作为传承人的贴饼师傅,其本人的视角是残缺的。


他不曾表述自己为何要经受如此代价继续学习,且一干就是十年。


他如何看待继承传统这件事以及师徒关系?


节目没能做到位的地方,观众自然会用想象补齐,这难免会进一步造成误解。


在这一点上,鱼叔自己也需要检讨。


不久前,《苦尽柑来遇见你》大火,我写了一篇“韩国海女文化”相关的文章。


其中提及,整部剧简直像“为了海女文化输出这盘醋,而包的饺子”。


意在带大家从另一个视角,看一看韩国影视文化输出的野心。


但评论里出现了跟《舌尖4》相似的争议。


有读者认为,高消耗的苦难群体“海女”应该消亡:“海女文化”更有糟粕之感,输出是在“歌颂苦难”。



有此争论,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鱼叔没写准确。


比起“海女文化”,“海女精神”可能更确切。前者看上去更注重对这项职业的延续保存,后者则暗含海女争取经济独立、挑战自身极限、抗争社会偏见的信心与力量。


这种精神,才真正是韩国意在用本土性面向世界输出的名片。


遥想《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前两季之所以轰动,原因相似:不只是拍出了舌尖美食的诱人,更拍出了美食文化中暗含的中国人智慧、勇气与情感。


年夜饭是饭,更是团圆,而团圆文化有其历史流传脉络。


长街宴是宴,更是村民协作,是高山民族面对贫瘠山地的智慧与决心。


江河湖海又或高山平原,经济盛衰与否,都无法切断人民对生活的坚守与追求。


食物的样貌映照出的正是国人的生存哲学。



对比之下,《舌尖3》严重离题。不拍美食,拍成了“糟粕大全”和“微商频道”。



《舌尖4》虽然重回美食主题,却欠缺了深层国民文化主题挖掘。面对苦难,只拍出了苦难。


却未能拍出人的顽强意志和不屈于此的未来展望。


如此,封神级国产纪录片IP的倒掉,难免让人叹息。


在“吃上饭”甚至是“上桌吃饭”重新成为时下热点议题的如今,很多创作者不爱美食也不爱人,却执着于刻奇的苦难与陈旧的叙事。


当观众最需要一部作品,用来做可口“下饭菜”的当下,只留模版、丢掉灵魂的内娱“预制菜”作品却大行其道。


何以解忧呢?


鱼叔想到了《舌尖1》最后提及的藏于食物中的生命观:勿忘食好一餐一饭,再留存希望看看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作者:鱼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硅片价格创年内最大周跌幅,光伏... “五一”假期后首周,光伏硅片价格创年内最大周跌幅。尽管一季度光伏行业自律减产带动头部企业净利润环比回...
国产伺服第二,雷赛智能连续5季...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 据MIR睿工业最新数据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通用伺服市场整体增幅...
哈萨克斯坦的“三无”餐饮,拿下...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王子捷编辑|周月明题图|视觉中国在国内,博主“重庆小伦闯中亚”早早开始了餐...
A股服装公司业绩“跳水” 男女...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供需关系重构、库存与现金流压力等多重挑战,过去一年,A股服装上市公司普遍承压。21...
重庆银行半年6位副行长上任!冲... 作者 | 刘银平编辑 | 付影来源 | 独角金融重庆银行(601963.SH)高管团队再迎重要变动,...
金科股份进入重整执行环节,预计... 每经记者:陈利 每经编辑:陈梦妤 *ST金科(SZ000656,股价1.56元,市值83.30亿元,...
沪铝:周跌 1.63% 氧化铝... 【周度财经要点小结】沪铝主力震荡下行,周涨跌幅为-1.63%,报 19585 元/吨。氧化铝震荡偏强...
5.12黄金持续下跌何去何从?... 黄金价格今天两次跳水,目前已跌至3207一线,日内跌幅高达100个点。大家好,我是金辉,今天是5月1...
边户的房子,劝你能不买就不买!... 坐标郑州,前阵子有个朋友刚收了新房,买的是18层的西边户。 交房那天他兴高采烈地邀请我们去参观,结果...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
投顾观市:A股盘后送出“及时雨... 5月12日,和讯投顾刘昌松在今日市场分析中指出,大盘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放量大涨,盘后消息更是超预...
羚锐制药:实控人控制企业清仓“...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亚一DL/作者 夕山 映蔚/风控随着2024年“成绩单”披露陆续收官,A股上...
「以油养肤」开创者,如何用山茶... 访谈 / 节点创始人崔大宝嘉宾 / 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国货护肤,彻底出圈了。2024年国货护肤品牌在...
涨了,送你一份「投资清单」 涨...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小工具 ”免费领取“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晚上好,我是简七~...
外卖平台“三国杀”,谁能成赢家... 餐饮行业呼吁平台良性竞争,如果巨额补贴了用户,不要最后靠抽商户的佣金来补齐。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
中国恒大:清盘人向香港高等法院... 中国恒大5月12日,中国恒大(03333.HK)发布内幕消息公告,披露了有关清盘的进一步消息及继续停...
中美贸易战关税大降!对光伏、储... 中美共同降关税,对于光伏、储能,税率影响究竟有几何?赶碳号帮你算一算。01休战,市场为之沸腾!全球投...
美股三大指数大幅高开,纳指涨约... 美股三大指数大幅高开,截至发稿,纳指涨约4%,道指涨2.59%,标普500指数涨2.9%。大型科技股...
来伊份粽子疑现创可贴,牵出“代... 端午节消费旺季临近,本应是粽子销售的黄金时期,来伊份出售的粽子产品却因食品安全舆情引发关注,还牵连另...
茅台管理层回应21记者提问:Q...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夏 重庆报道价盘、产能、回购、国际化、代言人、行业趋势……投资者对茅台总有问不...
深夜,大涨!中国资产集体爆发!... 2025.05.12本文字数:1132,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受中美贸易谈判利好推动,周...
瑞立科密IPO:业绩上下起伏波... 5月6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主板IPO提交注册...
原创 3...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结束约12个小时后,两国正式发布联合声明,向外界阐述了此次会谈的主要成果,现在很多...
高层突遭罢免,盈利指标低于监管... “自2015年开启上市征程,桂林银行冲击IPO已有11年。然而,近年来该行资本充足指标连续下滑、高级...
洋河,垫底之后发狠了 洋河股份财报,略显雷人。 毫无疑问,洋河是网红股。它有处于历史高位的接近19万股东,有和同省的今世缘...
上声电子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3... 《科创板日报》5月12日讯(记者 陈俊清)上声电子今日(5月12日)晚间公告,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
全线大涨!道指涨超1000点,... 周一,受中美经贸会谈利好消息提振,美股开盘全线大涨。 截至发稿,道指涨超1000点,涨幅为约2.6%...
衡封新材Pre-B轮融资数千万... 上海衡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电子级酚醛树脂及环氧树脂研发的创新企业,近期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
5月12日生猪日评:期货调整蓄... 今日现货市场行情动态。国内生猪均价14.8元/公斤,跌0.04元/公斤。 从三方机构统计的5月份集团...
千亿财务造假套牢36万投资者 ... “河北首富李兆廷的东旭集团以及旗下上市公司东旭光电、东旭蓝天虚增收入和利润金额超过千亿,并占用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