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亚一DL/作者 夕山 映蔚/风控
随着2024年“成绩单”披露陆续收官,A股上市公司整体分红情况受市场关注。2024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超2.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4月25日,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锐制药”)也披露了其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派发现金红利5.1亿元,占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的70.64%。
观其发展,2021-2024年,羚锐制药营收及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且2025年一季度增速超10%。在此情形下,2023-2024年,羚锐制药实控人控制的2家企业先后“清仓”退出,减持总金额合计超3.9亿元。其中,宣布一家企业减持前三个月,羚锐制药股价涨幅超30%。而减持后,两家企业减持后相继进行注销。
此外,减持的不止实控人控制的企业。2021年,羚锐制药董事兼副总吴希振、监事会主席李进亦减持,其中吴希振系羚锐制药2021年股权激励的被授予对象之一。而2022-2024年吴希振每年均进行减持,减持总金额合计超900万元。而后,2024年12月,羚锐制药实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此次授予对象共9名,其中吴希振系获授予的对象之一。
一、两家实控人控制的企业“清仓”减持合计超3.9亿元,减持后相继进行注销
2024年5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减持规则全面升级,进一步规范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羚锐制药的业绩均保持增长。而回溯历史,2023-2024年,羚锐制药实控人控制的2家企业,也是实控人、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先后对羚锐制药“清仓”减持,合计减持总金额高达3.92亿元。而减持后,两家企业减持后相继进行注销。
1.1 2021-2024年羚锐制药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2025年一季度增速超10%
据羚锐制药2019-2024年年报,2018-2024年,羚锐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20.53亿元、21.57亿元、23.32亿元、26.94亿元、30.02亿元、33.11亿元、35.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亿元、2.94亿元、3.25亿元、3.62亿元、4.65亿元、5.68亿元、7.23亿元。
2019-2024年,羚锐制药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5.06%、8.09%、15.52%、11.45%、10.31%、5.7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1.04%、10.55%、11.08%、28.71%、22.09%、27.19%。
可见,2021-2024年,羚锐制药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呈增长趋势。
据2025年一季度报,2025年1-3月,羚锐制药的营业收入为10.21亿元,较上年同期12.29%,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89%。
在业绩持续增长背后,2023年及2024年,羚锐制药两名股东“清仓式”减持。
1.2 2023年11月及2024年5月,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分别完成“清仓式”减持合计的减持金总额共3.92亿元
2023年4月25日收盘后,羚锐制药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新县鑫源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源贸易”)拟通过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羚锐制药股份不超过7,538,315股,即减持不超过羚锐制药股份总数的1.33%。
2023年11月22日,羚锐制药发布上述减持结果公告。具体而言,鑫源贸易于2023年5月5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羚锐制药股票350,000股,于2023年5月23日至11月2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羚锐制药股票7,188,315股,合计减持羚锐制药股份7,538,315股。
再来关注另一股东的减持。
2024年5月7日收盘后,羚锐制药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信阳新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锐投资”)拟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羚锐制药股份不超过10,867,500股,即减持不超过羚锐制药股份总数的1.92%。
一周后,即2024年5月14日,羚锐制药发布上述减持结果公告,截至2024年5月14日,新锐投资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羚锐制药股份10,867,500股,占减持计划实施前羚锐制药总股本比例为1.92%,本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需要指出的是,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均系“清仓式”减持。
据减持结果公告,鑫源贸易上述减持股份,系上市前取得7,517,250股,集中竞价交易取得21,065股,减持前合计对羚锐制药持股1.33%。而鑫源贸易此次减持持有的羚锐制药1.33%股份,减持总金额为1.25亿元。
此外,新锐投资上述减持的股份,系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取得,减持前,10,867,500股对应羚锐制药1.92%的股份。而新锐投资此次减持持有的羚锐制药1.92%股份,减持总金额为2.67亿元。
经测算,通过上述“清仓式”减持,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的减持总金额合计为3.9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减持前,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均系羚锐制药实控人控制的企业。
1.3 新锐投资及鑫源贸易均为实控人控制的企业,且与控股股东、熊伟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据羚锐制药2024年报,经过历年的转增股本、增发新股、回购股份,截至2024年12月31日,羚锐制药累计发行股本总数56,711.55万股。羚锐制药的控股股东为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锐集团”),对羚锐制药的持股比例为21.48%;实际控制人为熊伟,通过羚锐集团直接和间接合计对羚锐制药持股22.1%。
而羚锐制药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熊伟分别对鑫源贸易、新锐投资持股1.33%、1.92%。而熊伟,控制新锐投资73.17%股权,控制鑫源贸易10.42%股权。
且据羚锐制药减持公告,实施减持前,新锐投资、鑫源贸易均为羚锐制药实控人熊伟控制的企业,且与羚锐集团、熊伟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上述减持背后,羚锐制药的股价变动或值得关注。
1.4 宣布减持前三个月股价呈上涨趋势,其中宣布新锐投资减持前三个月股价涨幅超30%
在宣布鑫源贸易减持前三个月,羚锐制药的股价呈上涨趋势。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在后复权的情况下,自2023年1月30日至2023年4月25日,羚锐制药股价的区间涨幅为12.79%。此外,减持公告发布日至实施完成公告发布日,即自2023年4月25日至2023年11月22日,羚锐制药股价的区间涨幅为11.75%。
此外,在后复权的情况下,鑫源贸易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时间为2023年5月5日。减持期间,即2023年5月5日至2023年11月21日,在后复权的情况下,羚锐制药股价的涨幅为-0.26%。
另一股东减持方面,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自新锐投资拟减持公告发布日至减持完成公告发布日,在后复权的情况下,即自2024年5月7日至2024年5月14日,羚锐制药的股价下滑1.26%。
宣布新锐投资减持前三个月,即2024年2月8日至2024年5月7日,在后复权的情况下,羚锐制药的股价上涨39.18%。
在后复权的情况下,2024年5月14日,羚锐制药的收盘价为159.24元/股,截至查询日2025年5月12日,羚锐制药的股价为147.41元/股。
不难看出,在羚锐制药宣布股东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减持前三个月,其分别的股价均呈上涨趋势,其中宣布新锐投资减持前三个月,羚锐制药的股价涨幅超30%。
还需注意的是,退出羚锐制药后,新锐投资、鑫源贸易相继注销或拟注销。
1.5 鑫源贸易于2024年11月6日宣布清算备案拟注销,而新锐投资注销于2025年1月22日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查询日2025年5月12日,新锐投资已经注销,其注销于2025年1月22日。
而鑫源贸易进入拟注销阶段。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24年11月6日,鑫源贸易因“决议解散”,拟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而对于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减持的股份,羚锐制药的实控人或并未回购。
据2022-2024年年报,熊伟直接持有羚锐制药股份0.62%;熊伟控制羚锐集团57.41%股权,通过羚锐集团间接持有羚锐制药股份21.48%。
综合上述情形来看,在业绩持续增长的情况下,2023年及2024年,羚锐制药实控人控制的两家企业,即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先后进行“清仓式”减持,两者合计减持总金额超3.9亿元。而这背后,羚锐制药宣布新锐投资减持前三个月,羚锐制药的股价涨幅超30%。退股后,新锐投资及鑫源贸易相继进行注销。
二、副总获股权激励后连续三年减持或累计“套现”超九百万元,2024年末再被授予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股份减持系市场和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此方面,羚锐制药董事兼副总经理吴 希振在2021年获得股权激励,而后在2022-2024年均陆续减持。2024年12月, 吴 希振再度获得羚锐制药2024年限制性股票的激励。
2.1 2019-2024年报显示,吴希振系董事兼副总经理而李进为监事会主席
据羚锐制药2019-2024年报,吴希振均担任羚锐制药的董事兼副总经理,李进均担任羚锐制药的监事会主席。
另外,吴希振还系羚锐制药2021年股权激励对象之一。
2.2 2021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吴希振系激励对象之一且获授40万股
2021年7月12日,羚锐制药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和第八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及授予数量的议案》、《关于向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
据羚锐制药出具日为2021年7月31日的《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结果公告》,此次股权激励,授予日为2021年7月12日,授予价格为4.78元/股,实际授予的激励对象人数为183人,实际授予限制性股票1,372.06万股。
其中,董事、副总经理吴希振获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40万股,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比例为2.92%,占羚锐制药总股本的比例为0.07%。
而2022-2024年,吴希振及李进均进行减持。
2.3 2022-2024年吴希振每年均进行减持,减持总金额合计超900万元
据羚锐制药分别签署于2022年7月12日、2023年3月9日的《羚锐制药董事、监事集中竞价减持股份结果公告》,2022年2月8日-7月8日, 吴 希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持有的羚锐制药246,100股,减持总金额为305.95万元;李进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持有的羚锐制药式84,600股,减持总金额为106.6万元。
2023年2月22日-2023年3月7日,李进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持有的羚锐制药63,400股,减持总金额为99.03万元。2023年2月22日-2023年3月8日, 吴 希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持有的羚锐制药184,600股,减持总金额为287.84万元。
据羚锐制药签署于2024年5月25日的《董事、监事减持股份结果公告》,2024年5月24日,吴希振、李进均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分别减持持有羚锐制药的138,500股、47,600股,减持总金额分别为345.53万元、119.48万元。
经测算,2022年2月-2024年5月,吴希振的减持总金额合计为939.31万元,李进的减持总金额合计为325.1万元。
而就2024年吴希振、李进的减持来看,羚锐制药的股价在其披露减持计划后上涨。
2.4 2024年3月12日披露吴希振等进行减持,至实施减持日2024年5月24日股价涨幅
需先说明的是,2024年3月12日,羚锐制药披露《董事、监事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即关于上述2024年5月吴希振、李进的减持计划。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在后复权的情况下,自减持计划披露日即2024年3月12日至2024年5月24日,羚锐制药的股价涨幅为16.71%。
可见,自减持计划披露日至减持实施日,羚锐制药的股价涨幅超16%。
此外,在羚锐制药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吴希振仍系股权激励对象之一。
2.5 2024年12月实施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共9名授予对象中吴希振获授5万股
据羚锐制药出具日为2025年1月11日的《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结果公告》,2024年12月19日,羚锐制药的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同意以2024年12月19日为授予日,实施股权激励。
此次股权激励,授予股份数量为125万股,授予人数为9人,股票来源系从二级市场回购的羚锐制药A股普通股股票。其中,董事兼副总经理吴希振,获得限制性股票数量5万股,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比例4%,占羚锐制药总股本的0.009%。
也就是说,在吴希振累计减持超900万元后,羚锐制药于2024年12月授予的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中,吴希振仍系股权激励对象之一,获得限制性股票数量5万股。而此前,2022-2024年,吴希振每年均进行减持,减持总金额合计超900万元。
三、结语
简言之,2021-2024年,羚锐制药的业绩均连续增长,且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超10%。在此情况下,羚锐制药实控人熊伟控制的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分别在2023年5-11月、2024年5月先后“清仓”减持,减持总金额合计为3.92亿元。需要说明的是,减持前,新锐投资及鑫源贸,与羚锐制药实控人、控股股东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羚锐制药宣布股东鑫源贸易及新锐投资减持前三个月,区间股价均呈上涨趋势,其中宣布新锐投资减持前三个月,羚锐制药的股价涨幅超30%。而在退出羚锐制药的次年,即2024年11月,鑫源贸易发布清算备案,拟进行注销程序;同样在退出羚锐制药的次年,即2025年1月22日,新锐投资已注销。
除实控人控制企业减持外,羚锐制药董事兼副总吴希振、监事李进亦持续减持。具体而言,吴希振系羚锐制药2021年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之一,其授予价格为4.78元/股。其中,2022年2月-2024年5月,吴希振的减持总金额合计超九百万元,李进的减持总金额超300万元。
截至2025年5月12日,就吴希振最近的一次减持,即2024年5月的减持,此次减持计划于2024年3月12日披露,并于2024年5月24日减持完毕。而自2024年3月12日至2024年5月24日,羚锐制药的股价涨幅超16%。而后,2024年12月,羚锐制药实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此次授予对象共9名,其中吴希振获授5万股。
免责声明:本研究分析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交流、分享、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研究分析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研究分析,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本研究分析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