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开启上市征程,桂林银行冲击IPO已有11年。然而,近年来该行资本充足指标连续下滑、高级管理层突然变动,叠加多项盈利指标不达标,都为其IPO之路蒙上了层层阴影。”
2025年一季度,桂林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1.30%,净利润仅微幅增长;三项资本充足指标悉数下滑。为了维持资本充足水平,桂林银行开年即发行了30亿元永续债,而在2024年也发行了两只规模共计40亿元的永续债。然而即使这样,仍旧未能阻止该行资本充足指标下滑的步伐。
对于桂林银行来说,IPO是其补充资本的最优选择。但经历11年的上市推进,该行至今仍处于辅导阶段。
日前,中信证券发布的桂林银行第七期辅导工作报告显示,桂林银行仍有两大遗留问题待解决:少量自有房产土地及租赁房产需完善权属手续;存在未决法律诉讼。
尽管这些问题自2023年首期报告就已提出,但至今仍未完全解决,或导致IPO进程存在不确定性。此外,桂林银行盈利指标等也未达到监管要求,诸多因素均增加了其上市难度。
与此同时,桂林银行近期高层的骤然变动,给其本就充满挑战的IPO进程带来了新的变数。
最新消息显示,桂林银行董事长吴东于2025年4月辞任并被罢免人大代表职务,原因未公开,行长张先德临时接任董事长一职。吴东在桂林银行任职15年,曾担任副行长、行长、董事长等职。
实际上,近年来,桂林银行董监高变动频繁;目前高管团队包括行长兼董事长张先德,副行长雷鸣和康伟,董事会秘书李梅等。
01
—
资本充足指标下滑显著
2024年发行40亿永续债补血
日前,正在冲击IPO的桂林银行公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截至一季度,桂林银行的总资产为5847.80亿元,2024年年底为5764.47亿元,增幅为1.45%,若每个季度按照此增幅变化,桂林银行在2025年内的总资产将突破6000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桂林银行营业收入为109.38亿元,同比增长5.56%;净利润22.80亿元,同比增长10.21%。其中,利息净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八成。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桂林银行的业绩突变,该季度的营业收入为31.54亿元,同比下滑11.30%,较2024年同期减少4亿元;净利润10.32亿元,同比微增1.52%。
业绩颓势显露的同时,桂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一季度达到1.79%,相较于2024年年末的1.74%增长了0.05个百分比;另外,拨备覆盖率也从2024年底的131.76%下滑1.59%至130.17%。
资本充足指标方面,桂林银行一季度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1%、10.29%、8.60%,相较于2024年底的11.74%、10.53%、8.74%均有所下滑,下降幅度分别为0.43%、0.24%、0.14%。此外,桂林银行的三项资本充足指标已经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监管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银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15.74%、12.57%、11.00%。
进一步来看,2022年至2023年期间,桂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73%、12.0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3%、9.7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2%、8.82%。
(数据来源:桂林银行历年财报)
可见,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除了一级资本充足率,桂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持续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银行能维持现有的资本充足水平已是在发行多只债券的基础上。倘若没有发行债券“补血”,三项资本充足指标很可能已经低于监管红线。
翻看一季度报告可知,桂林银行在2024年发行了四只债券,共募集90亿元。不过在2023年,该行并未发行任何债券。
具体来看,四只债券中有两只为永续债,合计规模40亿元,主要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24桂林银行永续债01”,发行于2024年3月27日,发行规模30亿元;“24桂林银行永续债02”,发行时间为2024年6月25日,发行金额为10亿元。
(数据来源:桂林银行2025年一季报)
为了进一步补充资本,桂林银行在2025年开年再次发行永续债“25桂林银行永续债01”,发行规模为30亿元。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桂林银行今年一季度末的三项资本充足指标仍出现下滑。
亟需“补血”的桂林银行还需寻找更直接地补充资本工具。实际上,对于银行来说,通过IPO向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将直接计入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即最高质量的资本,从而有效提升三项资本充足指标。此外,上市后银行还可通过增发新股或配股继续融资,进一步夯实资本实力。
如此看来,IPO 对桂林银行而言是不二之选。然而尴尬的是,尽管桂林银行已为冲击IPO努力了11年,至今仍未成功,目前仍处于辅导阶段。
02
—
辅导期将至
遗留问题悬而未决
近期,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的桂林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七期)显示,辅导期间为2025年1月至2025年3月,主要是对桂林银行进行上市辅导,开展全面尽职调查、召开中介机构协调会、传达并解读最新监管动态、组织开展集中授课等方面的辅导工作。
然而,桂林银行目前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桂林银行少量自有房产土地及租赁房产需进一步完善权属手续;二是桂林银行存在未决法律诉讼,主要为银行在信贷等业务正常开展过程中作为原告发生的未决法律纠纷。
中信证券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8月4日,中信证券与桂林银行签署了辅导协议。同日,中信证券与桂林银行正式向证监会广西监管局报送辅导备案材料并于2023年8月10日获得受理。
中信证券公布的《关于桂林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内容显示,辅导工作安排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23年8月—2024年3月,辅导内容包括辅导机构布置辅导工作、梳理历史沿革问题;券商、律师进行合法性、独立性等培训。
第二阶段从2024年4月至2024年12月,辅导内容包括就培训内部控制、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辅导。
第三阶段从2025年1月至2025年3月,辅导内容包括就如何完善公司治理运行,信息披露制度规范进行辅导。
第四阶段从2025年4月至2025年6月,辅导内容为辅导总结、准备验收。
可以看到,按照原有计划,将于2025年4月至6月完成辅导并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然而第七期辅导工作报告显示,下一阶段辅导机构将继续采用文件核查、问题答疑、查验网络公开资料、当面访谈等多种方式开展辅导工作。因此,辅导工作应该会有延期。
《东西财经》梳理了前六期辅导工作报告发现,从第一期辅导工作报告就提到了上述两个问题,但是该行至今仍未解决。
2023年10月13日,中信证券发布了首期IPO辅导工作报告。内容显示,当时桂林银行就暴露了两大问题,包括自有资产存在法律瑕疵和存在未决诉讼案件。
具体来看,自有资产存在法律瑕疵系历史原因,桂林银行少量自有房产存在未取得土地证、产权证或房产证的情况。后续,中介机构将协助桂林银行对各类瑕疵资产进行系统性梳理并拟定详细处置方案,通过补办相关土地、产权证书等方式降低瑕疵资产宗数及面积。
存在未决诉讼案件,则主要是在日常经营中涉及若干法律诉讼,通常因银行试图收回借款人的欠款或因公司客户或第三方对公司申请索赔而产生。
2024年1月10日、2024年4月17日,中信证券分别公布了第二期辅导工作报告、第三期辅导工作报告,这两期报告中提到的主要问题内容与第一期一致。第四期辅导工作报告至第七期辅导工作报告的主要问题内容均一致。
因此,从2023年8月10日开始辅导,还有三个月就整整两年时间,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或导致桂林银行IPO进程存在不确定性。
除了历史遗留问题,桂林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指标等仍是上市的主要障碍。
不良贷款率方面,2021年至2024年期间,桂林银行分别为1.69%、1.59%、1.65%、1.74%,截至今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上升至1.79%;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44.26%、143.55%、146.65%、131.76%,整体呈波动下滑。
此外,桂林银行的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均低于监管要求。2021年至2024年,桂林银行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35%、0.37%、0.42%、0.41%,资本利润率(不含永续债)为6.46%、6.02%、6.22%、6.26%,成本收入比分别为35.70%、40.30%、39.75%、37.01%。
(数据来源:桂林银行2024年年报)
然而根据监管要求,上市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不得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1%、成本收入比不得高于35%。对比来看,桂林银行还需要好好加把劲!
桂林银行上市路真的走得不容易。早在2011年7月,桂林银行原董事长王能对外宣称,“争取5年内上市”的目标。此后直到2015年,桂林银行才正式开启上市征程,首选新三板挂牌,次年,桂林银行暂停新三板挂牌。时任行长于志才表示,“希望在条件成熟时直接争取主板上市”。
再到2019年,吴东担任副董事长兼行长时曾表示,适时向广西证监局申报上市辅导,加快上市步伐,带领桂林银行3-5年内在主板申报IPO。
2021年6月15日,广西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度广西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中,桂林银行是该名单中唯一一家商业银行。
漫长的等待后,直到2023年,桂林银行才进入IPO辅导,目标成为广西首家上市银行。
理想很丰满,但如今的现实也很残忍。实际上,自2022年兰州银行(001227.SZ)登陆A股以来,再无中小银行成功上市。并且加上桂林银行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盈利指标低于监管要求等多重因素,想要顺利实现IPO存在一定难度。
03
—
董事长被罢免
董监高变动频繁
除了上述因素外,高层管理人员的骤然变动也给上市之路平添变数。曾宣称要带领桂林银行IPO的董事长吴东,在近日突然辞任,且被罢免人大代表职务。
2024年年报显示,在桂林银行工作15年之久的“老将”吴东于2025年4月中辞任,临时接任董事长一职的张先德,目前担任桂林银行行长。
此外,4月28日召开的桂林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罢免吴东的十四届自治区人大代表职务,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公告。
吴东此次遭罢免事发突然,桂林银行未对外披露具体原因及细节。
公开信息显示,代表被罢免主要有四种情况:代表有违法犯罪行为;违反纪律和道德行为;本职工作严重失误、不称职;未能很好地履行代表职责。目前,仍不清楚吴东因为何种原因被罢免。
据相关媒体报道,吴东已经有较长时间未出现在公开视野中,最近一次现身公开场合是在2025年1月。另外,桂林银行官方公众号发布的2023年、2024年新春贺词均有董事长吴东的签名落款,而2025年新春贺词落款为桂林银行,时间为1月23日。
目前,桂林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法定代表人已变更为张先德。天眼查显示,桂林银行历史法定代表人的栏目出现吴东的名字,吴东于2020年1月13日任职,已于2025年4月27日卸任。
(数据来源:天眼查)
资料显示,吴东生于1972年,现年53岁,距离退休年龄仍有一段时间。毕业后吴东一直在监管系统内任职,2007年12月担任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行长助理、南宁分行行长助理兼钦州支行筹备组组长、南宁分行行长助理兼钦州支行行长。
后于2010年4月升任桂林银行副行长一职,还曾兼任南宁分行筹备组组长、桂林银行南宁分行行长、桂林银行南宁分行党委书记及行长。直到2019年6月,吴东代为履职行长,同年9月,吴东担任行长一职,再到12月,吴东担任董事长兼行长。直到2021年3月,吴东卸下行长一职,担任桂林银行董事长。因此,吴东担任行长一年多时间,担任董事长已有五年之久。
而目前代为履行董事长一职的张先德,现任职务是桂林银行行长,与吴东同龄。此前在人民银行系统工作过15年,于2011年2月加入桂林银行,历任财务部总经理、财务总监、营业部总经理、副行长,自2021年11月升任行长。
根据2024年年报显示,桂林银行目前的高管团队包括,行长兼董事长张先德,副行长雷鸣、康伟,董事会秘书李梅。
其中,雷鸣于2022年11月担任副行长,曾任职交通银行分行及桂林银行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授信管理部。
康伟于2023年11月升任桂林银行副行长。在加入桂林银行前,曾就职于桂林银行股东方中广核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资本”)。其过往履历显示,曾担任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核集团”)监察审计部审计处处长;后调任中广核资本担任审计部总经理,任职期间还曾兼任中广核资本监察室主任、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财务”)审计部总经理。其中,中广核资本是广核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中广核财务是广核集团子公司。
另外,2024年以来,桂林银行董监高离任情况较为频繁,且均为届中辞任。离任董监高人员分别为独立董事廖文义、非执行董事徐文浩、外部监事刘金林、股东监事廖荣钦,再加上董事长、执行董事吴东。
独立董事廖文义任期为2018年11月—2024年1月;非执行董事徐文浩任期为2022年3月—2024年10月;外部监事刘金林任期为2023年2月—2024年6月;股东监事廖荣钦任期为2023年2月—2024年9月。
(数据来源:桂林银行2024年年报)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