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991元,相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7.2066元,调升75基点。这也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近一个月以来,首次收复7.20关口。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前一日的涨势,今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19关口,一度升至7.1855;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陆续升破7.19、7.18关口,一度升至7.17866。
消息面上,中美经贸高层会谈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5月12日,会谈达成的联合声明发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声明公布后,市场情绪受到很大提振,是人民币汇率在美元指数快速冲高过程中走强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人民币正在经历一个全面升值过程。
另外,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稳中偏强走势,还与国内宏观政策释放稳增长信号直接相关。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明确部署,要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这意味着尽管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但接下来宏观政策将采取强有力的对冲措施,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这也对人民币汇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伴随关税因素的压制作用缓解,汇市情绪改善,短期内人民币还有一定升值动能。”王青表示,往后看,人民币走势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中美经贸对话磋商进展,二是美元走势。
考虑到围绕解决彼此核心关切问题,未来中美还将经历复杂曲折的磋商过程,人民币汇率也将随之波动,出现单边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伴随“对等关税”对美国经济冲击的逐步显现,美元还会承受一定压力,而美国对华关税立场有可能更为灵活、务实,这些都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未来人民币更可能出现一个与美元走势相反的双向波动过程,但波幅会相对较小;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来说,人民币走势将更为稳定。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认为,从当前情况看,中美双方经贸合作面临的风险得到了阶段性的控制,不过从长期来看,全球贸易投资、金融市场、信心预期等仍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对关税战的忧虑得到暂时缓解,市场情绪转好,资本回流,美元指数自低点反弹,新兴市场货币升值压力减缓。”鄂志寰说,另一方面,今年4月份我国出口数据仍有不错表现,同时,拓展国际多元市场仍在继续推进,加强贸易金融支持保障和加快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等政策措施陆续发挥着稳外贸的作用,出口稳健增长及贸易顺差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有力的支撑。
图片来源:IC photo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