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诈骗手段也不断翻新。近期,“假冒客服”类诈骗卷土重来,给很多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马上消费金融特别梳理了一下这类诈骗案件,帮助大家防范诈骗,守护个人资产安全。
2024年 7 月,事主王女士接到一通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 “客服” 称王女士开通的百万保障保险需要关闭,否则每月将扣款 2000 余元。同时,还准确说出了王女士的个人信息,对此王女士并未怀疑,便按照对方要求添加了其抖音好友。
在对方的语音指导下,王女士下载了 “某易通”APP,与对方共享屏幕。随后,对方谎称要帮王女士保护银行卡,让她登录手机银行APP,借助屏幕共享功能,窥探了王女士账户存款情况。接下来,对方又诱导王女士开通财付通快捷支付和数字人民币钱包等,并以保护财产为由,让王女士将账户存款进行转移。过程中,王女士陆续收到多条 “向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 的短信提醒,等到她意识到自己被骗时,已经充值了14000 元。
无独有偶,事主赵女士也接到一通自称某音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称她开通的某音直播会员已过免费试用期,每月将自动扣费 9700 元,赵女士连忙让对方帮忙取消服务。在对方的指引下,赵女士打开某音火山版 APP,联系上了“指定客服 ”。这位 “客服” 给赵女士发来一个 “中国银联” 的网站链接,要求赵女士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进行绑定,并以保护财产为由索要验证码。赵女士信以为真,结果当晚就发现自己银行账户中的 69 万余元钱款被转出,赵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受骗。
诈骗套路解析
马上消费金融特别剖析了这类诈骗套路的方法。主要从“冒充客服”“诱导操作”“实施诈骗”三个步骤,完成对受害者的侵害。
首先,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的个人信息,这使得他们在拨打电话时能够准确说出事主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从而降低事主的警惕性。他们会冒充抖音、微信、保险公司或银行客服人员的身份,谎称事主开通的抖音直播会员、百万保障、百万保险等项目免费期已结束,如不取消会导致每月自动扣除几百至几千元的费用。这一说辞精准地击中了事主的恐慌心理,让事主在慌乱中更容易落入陷阱。
第二步,在成功引发事主的恐慌后,诈骗分子会诱导事主进行一系列操作。他们通常会指导事主下载特定 APP 或点击其发送的网站链接,联系所谓的“专业客服”在线取消服务。在操作过程中,诈骗分子会以“保护钱款”为由,要求事主在 APP 中绑定银行卡,并索要验证码。他们还会诱导事主向“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进行转账,或让事主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这些操作看似是为了保护事主的财产,实则是诈骗分子精心布局的陷阱。
也是最后一步,实施诈骗。当事主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完成上述操作后,诈骗分子就会利用获取的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将事主账户中的资金转出,完成诈骗。
在整个过程中,诈骗分子利用了事主对金融知识的不了解和对客服身份的信任,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逐步引导事主陷入骗局。
警惕“百万保障”类型诈骗
在事主王女士遭遇的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以王女士开通的“百万保障”保险需要关闭为由实施诈骗。这里,马上消费金融温馨提示:“百万保障”是微信支付、支付宝、抖音等主流支付平台为保护用户资金安全而免费提供的一项账户安全保障服务。用户注册并使用这些平台的支付功能时,平台会自动开启此项保障,无需用户主动申请。这项服务完全免费,不会要求用户支付任何费用或“缴费续保”。其核心目的是为用户的支付账户提供盗用赔付,若账户因被盗用导致资金损失,平台将按损失金额进行赔付,且不限赔付次数,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可达 100 万元。此外,“百万保障”作为平台的安全设置,用户无法自行关闭,它长期有效,不会“到期”或“过期”。所以凡是接到自称是 “客服” 的来电,涉及 “百万保障”“百万保险”等服务到期将进行扣费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打开 “屏幕共享” 指导,或是要求提供短信验证码的,也都是诈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说辞,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在面对涉及金钱的事项时,一定要多方核实,与官方渠道取得联系进行确认,切莫因一时的慌乱而掉入诈骗分子精心编织的陷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提高反诈意识,才能让诈骗分子无计可施,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