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昨天,“家长抱婴儿站护学岗”的事,有关部门回应了。内容是这样的:
“该校某班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采用简单的轮值模式
,且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人员协调补位工作
,导致出现家长带孩子共同值守的情况。这一现象反映出相关学校班级在工作安排上存在考虑不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目前,我局已责成学校整改,确保类似情况不再发生。”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强化“护学岗”管理工作,优化组织模式,严格落实家长自愿参与原则
,坚决杜绝任何变相强制行为,确保“护学岗”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我去,这个回应写得好啊。它好就好在,可操作性在0—100之间反复横跳:请问,能“不采用简单的轮值模式”吗?肯定能,但应该采用什么复杂的轮值模式呢?
大家都是家长,都很忙,如果因为这个家长抱着婴儿,他就不用参与轮值,那下回其他家长推着老人来站岗呢?带着电脑来站岗呢?
请问,能“及时做好人员协调补位工作”吗?肯定也能,但应该协调哪个人员来补位呢?
补位这种事,大概没有白补的吧,今天这个家长有事,找那个家长补位,明天那个家长再有事,再换谁来补?补来补去,最后还不是便宜了那些“经常有事”的?
再请问,能“严格落实家长自愿参与原则”吗?肯定还能,但应该让哪些家长“自愿参与”呢?
要真说“自愿”,恐怕不会真有人自愿。现在大家都这么忙,如果不是学校有硬性要求,谁会吃饱了撑地去学校门口站岗?
当然,也许会有一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自愿”挺身而出,但那也是因为他们琢磨着,“学校既然都说了,我要是不去,他们会不会对我孩子不好”,而已。如果学校压根不搞这个护学岗,你看谁还闲的没事去校门口护学?
那,学校能不能不搞护学岗呢?要知道,这玩意确实没啥用,压根护不了一点学,为啥非要整这种形式主义?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纠治形式主义,学校是不知道吗。
其实,学校当然知道。但学校的理由是,所谓“护学岗”,是对家长的一种提醒,让他们多参与孩子的教育。
别打量着,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你们就不用管了。这年头,咱流行家校地共建,知道不。
家长们当然也知道。现在的家长,在当年还是学生的时候,当年的家长把学生扔给学校,就几乎啥都不管了;而当他们成了家长的时候,现在的学校把学生扔给家长,就几乎啥都不管了。
敢情就摁着这一波人薅是吧?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着实很大:别的不说,就说这作业吧,就有一多半不是给学生布置的,而是给家长布置的。怎么,老子这是要梦回1998?
但问题是,还有更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意见更大:娃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看看你爸妈,不就是吃了学历低的亏吗?你可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自己烂泥扶不上墙,却总盼着自己的鸡窝里飞出个锦鸡,这帮家长,就是现在“护学”的主力。
可怜呐。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亏不是吃在学历低上,将来他们孩子的亏更不会吃在学历低上。
他们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护学”?最高境界的护学,是人家董小姐“4+4”那样的。
别看董小姐现在吃了通报,又是取消这又是追查那的,人家这辈子,注定了衣食无忧。这就是人家原生家庭的容错能力,哪怕我就成了众矢之的,我也一样护我女儿周全。
至于另外那些没曝出来的4+4天龙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他们的孩子,还不至于像最顶尖的家庭那样,连学历都不需要,但至少人家这个学历,拿得轻松愉快,依然可以跻身顶尖。
稍差一点的“护学”家长,弄不上4+4,怎么也得给孩子弄个京里的户口,或者整个特长生、自主招生的出路吧?再差一点的,找个少数民族,或者归侨侨眷,玩个假结婚,给孩子中考高考加个十几分,总做得到吧?
最不济,买个顶级学区房,送孩子上个好学校,总行了吧?说句难听的,只有最没能力、最没路子的家长,才把精力放在“抓孩子学习”上,才面对学校的“护学”要求战战兢兢。
这话扎心吗?真话往往扎心。
这世界的真相就是,越是没用的家长,越害怕孩子没用,然而怕来怕去,没用的终究没用。
毕竟这世界根本用不到这么多有用的人。每一个阶层都在想方设法封死下一个阶层通向自己的路,然而每一个阶层都不希望上一个阶层这样对待自己。
可能吗?现实吗?有用吗?
我们都有自己该去的未来。有的人,在还是婴儿时,就注定了“成才”的命运,有的人,怀里抱着婴儿,站在护学岗上,盼着婴儿将来“成才”。
他怀里的婴儿,将来还会走过他走过的路,如此周而复始。除非那婴儿决心不再拥有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