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岁清华博士辍学,融资超2亿,一度觉得公司要完了 清华毕业2亿融资 25岁清华博士曾经交不起学费
创始人
2025-05-21 10:22:51



清华学霸博士辍学造机器人的历险记。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赵东山

编辑|张晓迪

头图来源|受访者

27岁的姜哲源,后悔自己出来创业有点晚了:“如果我早半年出来,我们公司早就火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2年前的2023年,姜哲源放弃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创办了松延动力,专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今年4月份,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召开,松延动力旗下的N2机器人获得亚军。

在马拉松终点站围观区,姜哲源头戴印着“必胜”的红色发带,激动地挥舞着双臂给N2加油助威,并激情劝说旁边的观众也买一台玩玩,直播间的观众评价他是“最有情绪价值的老板”。事后,他还把那张戴着红色发带的照片设置成了微信头像。


姜哲源 来源:受访者


亚军的成绩,远超姜哲源的预期,“我们最初的目标只是完赛,没想到能拿名次。”随之而来的,是络绎不绝的投资人拜访和大量的机器人订单。4月底,在《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当天,姜哲源说,“一上午就有大几十台的定金直接付了过来。”

出圈之后,很多资源都向他涌来。姜哲源最近还收到一条久违的求职消息,对方是一位去年面试了松延动力,但最终放弃了offer的工程师,对方在信息中问他:“现在还能不能加入你们公司?”

姜哲源出生于1998年,从幼儿园到博士,均在清华大学的教育体系中成长学习。高考那年,他以北京市第28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这样的学历背景,叠加人形机器人的赛道buff,让松延动力仅成立2年就获得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2亿元,投资方包括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英诺天使基金、SEE Fund无限基金、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九合创投、北京未来科学城基金等。此外,《中国企业家》获悉,松延动力目前正在交割第6轮融资。

在松延动力内部,姜哲源给自己的头衔是董事长兼CTO,这与他27岁的年龄形成鲜明的对比。身处强流量关注下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在过去2年的创业生涯中,他尝遍了别人难以体会的喜怒哀乐。

25岁刚一创业,姜哲源就迅速获得3000多万元的融资,随之他花钱变得“大手大脚”起来;但后续公司研发进展不顺,公司账上的现金只够支撑10个月。他一度觉得公司要完了,但又拼尽全力把公司从泥潭里拉出来。仅仅在2025年,他就再次遭遇朱啸虎的“批量退出”风波和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出圈关注,如坐过山车一般。

目前,松延动力有三款人形机器人主线产品:通用型人形机器人“E1”、高动态人形机器人“N2”,及仿生机器人小诺。其中,N2的售价为3.99万元起,相较宇树科技Unitree G1基础款9.9万元的售价,不到其一半,还标配各个层级的2次开发接口。


来源:受访者


2025年5月11日,松延动力在北京以“携手共创 共赢未来”为主题召开生态战略启动大会,姜哲源在会上公布,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后,N2机器人大订已突破1000台。此前,姜哲源设定的2025年量产目标就是1000台。他表示,虽然出圈的流量带来订单的激增,但从现实产能的角度考虑,可能存在压力。

此外,姜哲源称,今年将是松延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为实现批量化地交付稳定可靠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松延动力目前已在北京、常州、东莞布局了生产基地。

创业是在开放世界,做开放任务

创业,一直是埋在姜哲源内心的一颗火种。姜哲源自述,早在高中时,自己就想创业,但当时这一念头被父亲摁下了,家里还是希望他完成本科学业。

在姜哲源看来,创业是“在开放世界,做开放任务”,能让人在没有任何条件束缚的情况下,发挥真实的能力水平,比拼的维度会更多。而上学和工作,都是别人设定一个赛道,你在里边奔跑,看谁跑得更快,比拼的维度更单一。

学业进入到博士阶段后,姜哲源开始对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产生兴趣。他想起在读博之前,父亲给他的两个忠告,“你要做那种有深度的研究,且只需要发两类论文,第一类是一个领域的第一篇论文,第二类是一个领域的最后一篇论文。”

姜哲源的父亲姜开利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曾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第二批“万人计划”领军人物。2002年读博期间,姜开利就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姜哲源很赞同父亲的观点。读博期间,姜哲源关注到《Science Robotics》连续多次刊登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团队,关于四足机器人的代表性研究案例——ANYmal项目。《Science Robotics》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的子刊之一,也是机器人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姜哲源判断,四足机器人领域要火。

然而,姜哲源转念一想,既然已经那么多人研究四足机器人领域,而且该行业刚开始火爆,短期内也不具备发表最后一篇论文的机会。所以,姜哲源决定将“四足机器人+强化学习”的逻辑,应用到人形机器人领域,他推测这应该也存在一些机会,况且人形机器人也是很多工程师们的终极梦想。

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做力控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姜哲源认为,这既是阻碍,也是机会。如果没有成熟的硬件本体,自己造本体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竞争门槛和壁垒。因此,在清华大学读博期间,姜哲源在导师的支持下组建团队造出了一台人形机器人。

2023年,在清华大学读博的第3年,姜哲源最终决定辍学创业。松延动力早期的团队都是姜哲源在社交媒体上认识的朋友,他们来自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等多所知名院校。

胡晨旭是松延动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也是姜哲源的高中同学,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求是数学班,后进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即MARS Lab)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多模态学习领域专家赵行教授。

在清华MARS Lab读博期间,胡晨旭专注于“人脸+语音”多模态融合技术,研究方向涵盖语音合成、音视频联合学习等,发表了多项AI模型训练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

2023年9月,松延动力正式成立。团队仅用了4~5周时间,便将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原型机N1从概念设计推进到加工制造,并完成了装配与测试,还顺利实现了机器人双足行走稳定性测试。

“一度觉得公司要完了”

姜哲源的创业起步可谓非常顺利。“第一台机器人制造出来,第一轮融资就拿到了;再把机器人调到能平稳行走之后,第二轮融资就拿到了,前两轮拿了3000多万元。”姜哲源告诉《中国企业家》。

高光时刻,危机也正在悄悄降临。姜哲源回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团队就再也没有做出新的demo,公司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瓶颈之中。

当突然有3000多万元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有点膨胀了,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花钱无度”。拿到两轮融资之后,松延动力的团队快速膨胀,开销也日渐增多。现在回头看,姜哲源坦承,“其实那3000万元本来够公司运行1~2年,但是最终可能只花了10个月。”

2023年年底,当财务负责人告诉自己,公司账上的资金支撑公司不到10个月时,姜哲源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他形容那段时间公司的状态是“多器官衰竭”。

一方面,公司内部组织管理开始变得混乱,因为机器人业务进展不大,融资也变得特别困难。另一方面,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姜哲源 来源:受访者


姜哲源内外交困,“我一度觉得这个公司要完了。”姜哲源向《中国企业家》回忆。但冷静下来后,姜哲源开始叩问自己的内心,当初为什么要创业?

做人形机器人,他的本意是希望让机器人在技术上实现良好的运动控制效果,聚焦到运动控制。姜哲源判断,在技术趋势上,人形机器人领域强化学习必然要取代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模型预测控制)。

厘清了初心,姜哲源又从0开始搭建强化学习的团队,希望找出能够带领公司走向下一个技术高地的潜力型人才。当时,招聘市场都在哄抢有强化腿足式真机机器人学习的经验的人才,他们的工资甚至飙到10万元/月。姜哲源面试了很多人,但是发现工资根本开不起。“如果按照这个薪资价格招人,公司的现金流更支撑不了多久了。”姜哲源称。

最终,姜哲源决定不去硬磕那些价格在第一梯队的人选,转而开始看一些虽然没有经验,但是理论水平很优秀,且有工程化能力的人才。

为了把这些人才筛选出来,姜哲源自己设计了一套题,要求面试者基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团队的四足机器人开源代码,调试双足机器人行走的运动控制。姜哲源设计这套题有两个目的,第一,看看候选人的能力到底如何;第二,让候选人知道老板是真正懂技术的,以后入职并不会瞎指挥。

最终,做出那些题的人,成了松延动力现在核心算法团队的中坚力量,新的人才和算法来了之后,快速拿以往的人形机器人展开了调试,结果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让机器人从走路、跑步、跳跃全部跑通,迅速完成了技术迭代。

姜哲源把这次危机之后的变革,称为公司内部的第二次创业,2024年年底,松延动力的内部组织管理彻底理顺,人形机器人业务也逐步进入正轨。

但姜哲源承认,即便是现在,组织管理对自己而言也仍然是一个挑战。“我们以前都是哪缺补哪,一直是疲于奔命的感觉,没有正向地去设计一套组织架构,这将成为我今年很重要的工作。”谈到组织管理时,姜哲源告诉《中国企业家》。

极致的性能+3.99万元的价格

技术迭代之后,姜哲源面临的一个新命题是,如何让外界市场知道松延动力是一家优秀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2025年央视春晚上,宇树科技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烧了第一把火。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也迎来商业化和量产交付。而彼时的松延动力完全不具备任何商业化能力:市场营销、销售团队都没有搭建,公司没有做过任何宣传。

那段时间,姜哲源最怕收到老股东们的关心,眼看着一家家机器人公司的流量都爆了,当时姜哲源给自己立下目标:“我们一定要一炮而红”。

最终,姜哲源决定参照小米SU7 Ultra的产品策略,发布一个最出色的demo,搭配一个最惊人的价格,形成一个社交话题。


来源:受访者


后空翻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中最难的动作之一,姜哲源带领团队把目标聚焦在这一动作上,硬件、软件、算法等所有人为这一目标服务。历时一个多月,人形机器人N2真的就完成了后空翻。

3月14日,松延动力发布了人形机器人N2和升级版机器人E1,其中,N2身高1.2米,体重30公斤,具备后空翻、大步行走、奔跑、单双脚跳跃以及舞蹈等多种运动能力,奔跑速度实测最快可达每秒3.5米,在人形机器人产品当中表现突出。

如姜哲源所料,N2在“室内外多场景”一镜到底下的连续空翻能力,叠加3.99万元的量产售价,迅速引发行业热议。毕竟3.99万元的价格,连宇树科技Unitree G1基础款9.9万元售价的一半还不到,而且标配各个层级的2次开发接口。

外界都心存疑问,3.99万元一台人形机器人真的赚钱吗?松延动力的成本控制是如何做的?

姜哲源告诉《中国企业家》,“这确实牺牲了一部分毛利,但我们第一步目标是实现规模化,第二步目标才是真正实现现金流转正。规模起来后,在同样价格情况下,能够把毛利水平提到一个更健康的水平。”此外,他也表示所有结构件开模之后,成本自然会降低,压铸工艺比CNC(机加工)便宜很多。

4月份的机器人马拉松大赛引发的关注度,也让姜哲源认识到,适度的营销是有必要的,他形容做人形机器人这一行“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巷子太深也不行”。

朱啸虎的批量退出风波

人形机器人的火热,也伴随诸多争议。今年3月,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就公开质疑人形机器人是伪需求,并表示金沙江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其中就包括松延动力。


来源:受访者

朱啸虎为阐释自己的观点,几连反问:现在是个人形机器人就会翻跟头,但商业化在哪里?可能的客户在哪里?高校买回去做研究、央企买回去做前台展示,都不是理想中的商业化路径。此外,朱啸虎还表示,“我们喜欢的是可持续的,能够给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化。”

朱啸虎的言论迅速在创投圈引起争议,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就发言称,“朱老板别闹,机器人领域前景一片光明,百花齐放,有点泡沫再正常不过。你这言论,以后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愿意搭理你?”

姜哲源对于朱啸虎的言论感到莫名其妙和无奈。他告诉《中国企业家》:“松延动力压根就不是朱啸虎亲自投的,而是张予彤投的,我甚至都没有朱啸虎的联系方式。金沙江虽然在非共识阶段做的投资,但其实早在去年就退出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朱啸虎在今年才大肆讲批量退出的观点。”

3月29日,松延动力在视频号发布自家人形机器人跑步的视频,视频字幕写着“无惧杂音 继续前进”,配文还带上了“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等标签。姜哲源在朋友圈转发该视频时评论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据姜哲源透露,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之后,N2机器人大订已突破1000台,总订单规模也已经破亿,客户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和文旅行业。他认为,这两类领域的市场空间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具备持续性,也是实打实的真实需求。

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参与投资了宇树科技、松延动力机器人等企业,他判断,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会比2024年有一个量级的增长,全球范围内会有数家企业人形机器人的年出货量跨过千台大关,主要集中在科研、导览展览、数据采集和工厂试用等场景。

不过,姜哲源也承认人形机器人离买回家干活还有至少3~5年的时间。而人形机器人现在要下地干活,最大的难点在于泛化性。

“实验室里我们看到很多惊艳的demo,像机器人炒虾、叠被子、叠衣服,但是当这些机器人进入家庭环境的时候就不太行了。因为机器人这种靠数据驱动的算法在泛化性上存在一些问题。而泛化性的最大支撑在于数据,没有足够海量、多样化的数据,实现不了很好的泛化性。”姜哲源告诉《中国企业家》。

2025年以来,从宇树科技的出圈,到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中松延动力的出圈,姜哲源明显感觉到今年与2024年最大的差别在于,今年将会是商业化元年。今年,姜哲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打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售后的商业化闭环,让飞轮运转起来。

“如果公司一直需要靠融资支撑,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当成为一家有利润、有正向现金流的公司,公司发展才能更健康,才有资格去追逐星辰大海。”姜哲源表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欧委会将计划对进入欧盟小包裹征...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2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学习设备的高额投入致使利润受损... 近期,好未来(TAL.N)旗下学而思发布三款学习机新品,P系列首发价下探至3000元以内,这一动作被...
存款利率“破1”之前,有银行已... 导语: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厦门银行、上海银行和交通银行,2024年净息差位列倒数后三名。01 见...
又一位绩优基金经理离职,公募“... 近期,知名绩优基金经理鲍无可卸任全部在管产品,并从景顺长城基金离职,这一举动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对...
对话声通科技董秘刘艺涵:AI的...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自2022年底ChatGPT问世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工智...
龙头企业利润连连下滑 玻尿酸过...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昔日“填充王者”玻尿酸正遭遇“中年危机”:当胶原蛋白针、外泌体等“新晋小鲜肉”...
专访中欧王雅瑾:解码新能源行业...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雨辰“从区域合规到全球共识,从年度报告到全渠道沟通,ESG信息披露正经历一...
泡泡玛特飙上新高,市值逼近30... 今天上午,泡泡玛特(9992.HK)股价盘中再度劲升,最高触及220港元,续创历史新高,市值逼近30...
“毛孩子”火了!宠物经济指数1... “毛孩子”概念股火了。5月21日,宠物经济板块早盘持续活跃。此前一天,宠物经济指数大涨5.77%,相...
停牌核查预警!盘中上演“天地板... 5月21日,中毅达公告,近期公司A股股票价格波动较大,如后续公司股票交易进一步出现重大异常,为保护中...
A股收评:创业板指冲高回落涨0...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大小指数走势分化,权重股走势偏强,中小盘股普跌。南财金融终端显示...
博实股份:公司与哈工大合作研发... 5月21日,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博实股份,002698.SZ)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截至...
减持计划带“崩”芯片大牛股,市... 5月21日,芯片大牛股瑞芯微(603893.SH)低开低走,收跌7.08%,总市值较昨日蒸发约48亿...
钟睒睒称农夫山泉目前所有产品无... 2025.05.21本文字数:1090,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据澎湃新闻,5月20日,在农夫山泉2024...
有火彩才是真钻?女明星“成人礼... 一双耳环最近血洗了所有社交平台。2025年5月11日,曾饰演“小楚乔”“小如懿”的演员黄杨钿甜,在社...
重大资产重组,标的全球市占率2... 光洋股份拟获银球科技100%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又有上市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在电动化、智能...
低利率改变打法 私募“弃债投股... 记者从渠道处获取的私募最新投资月报显示,目前多家宏观策略私募保持积极的权益资产净多头仓位,港股互联网...
欧派家居:以消费者为圆心《欧派... 在竞争激烈且日新月异的家居市场中,欧派家居(603833.SH)宛如一位坚毅的拓路先锋,凭借对大家居...
国开行已向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张千千)记者21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截至今年4月底,国开行已向技术改造...
返乡创业正当时 国企助力谱新篇... 河南经济报记者 左世周 导语:近日,中资航投(河南)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松接受《河南经济报...
中国AI的商业模式,“错位”了... 中国 AI 的商业模式并未错位。当前,中国 AI 产业呈现出多元且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在消费领域...
THPX信号源:打破传统交易局... 摘要: THPX信号源革新登场!突破传统交易限制,解锁XAUBTC黄金新视野。点击了解如何在市场中抢...
肯德基不“疯狂”了?申请注册“... 5月20日晚间,“肯德基申请注册冷静星期四”冲上微博热搜。 天眼查显示,肯德基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
四个月两度谋求“跨界”,半导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5月21日讯(记者 徐晓春)跨界半导体失利之后,仅仅三个月,慈星股份又瞄...
房地产市场积极信号! 作者 | 林秋彤 编辑 | 杨希 新媒体编辑丨实习生 宋语菡 5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
原创 中... [微风]经过这次关税战之后,相信所有人都认识到稀土对中国来说有多重要了,作为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战略资...
加快业态融合创新 奥特莱斯行业... 中国商报(记者 陈晴)5月16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从“规模扩张”到“极致效率”——2024—2...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新总经理到任... “ 2023年的时候,光大银行信用卡收入还有430.60亿,相比之下,2024年跌破了400亿,下滑...
华为折叠屏PC发布,23999... 鸿蒙生态真的可能成!大家好,我是卫明。这几天,华为发布了鸿蒙笔记本电脑的新产品,主要是两款产品,分别...
21调查|山屿海投资集团涉嫌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实习生余姿桦杭州报道“一听说山屿海集团立案了,我就跑过来了解情况、登记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