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 新模式近期引发了卖家的强烈不满,不少卖家对其破口大骂。他们认为新模式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了诸多困扰,如规则的改变导致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等。然而,就在大家都在抱怨之际,却有敏锐的人发现了 Temu 的一个杀手级功能。这个功能仿佛为卖家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困境,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它究竟是什么,又将如何影响 Temu 的未来发展,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Y2是卖家给平台做慈善?
自2月份特朗普第一次举起“关税大棒”以来,全托管的命运就不太乐观。随着T86在5月2日被取消,圈内人都认为,小包直邮将与全托管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谁都没想到,Temu竟在此时推出了Y2模式,为小包直邮“续命”,并承接了全托管退出之后的产品与流量真空。
尽管同为小包直邮,但Y2却是半托管模式的一种:在承接了全托管的流量之后,还要撑起半托管的销量。
半托管商品由于关税的加征,头程物流的费用也随之上涨,一位卖家告诉骑鲸出海,“如果买手不统一调价,商品链接算是废了。所以还要(涨价并)重新发布商品链接,不然利润就要掉了。”而由于价格上涨,半托管商品的销量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因此,Y2是一种相对折中的模式,较长的备货时间让卖家省去了仓储与库存压力,同时在部分物流服务商提供包税空运渠道的情况下,原先的半托卖家可以更加灵活地发货,而Temu也给到了Y2商品更大的流量权重和扶持,以高曝光率提高单量,摊薄单票运费成本。
但从全托转Y2的卖家们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首先,关税成本就从平台转嫁到了卖家身上。在全托管模式下,平台会承担运费与关税,而Y2模式下,卖家需签署关税连带协议,尽管平台会提供协助,但卖家仍需自行申报,如果申报错误或低报货值导致海关罚款,卖家需要全额承担,同时还需要预缴关税保证金(如货值30%),多退少补。
其次,Y2商品到达美国之后,卖家还是要有海外仓做中转,“原本以为的直发是直接送到用户手里,结果还是要自己找海外仓发尾程。”但卖家无法亲临考察海外仓的履约以及售后能力,寻找靠谱的美国海外仓发货也是一大难题。
不少海外仓甚至也不愿接Y2货件,在美国做海外仓的Jackson透露了“内情”:“半托模式下货量稳定,仓库也可以和卖家商定费用,对卖家来说只要做好核价,成本和利润就会稳定。但Y2一天几单、几百单甚至几千单都有可能,仓库不一定有足够人手分拣管理,SKU管理也会非常困难,出现货损仓库也很麻烦。”
最终的尾程虽有平台负责,但费用还需要卖家支付,如果因清关问题等导致订单超时,卖家将被平台罚款并承担客诉损失。
有些尝试过Y2的卖家很不满:“Y2就是给平台做慈善,说是半托管,其实就是不包头程的全托管。”
二、“全托赶紧复活,我要买买买”
吃过Y2亏的卖家们反而觉得全托管“真香”。
据骑鲸出海了解,在宣布全托管回归之后,30%的Temu买手已经删除了Y2营销机器人,转向筹备全托管商品库。在关税降低之后,美国站客单价30美元以上商品的搜索量上涨50%,全托管复购率比Y2高2倍,有望抢占Y2模式的30%市场份额。
而全托管回归,消费者甚至比卖家还高兴。一位留美的中国学生就在社交媒体上说:“全托赶紧复活,我要买买买!”
除了低价之外,物流时效也是美国消费者更乐于选择全托商品的原因。一位在美华人在社交媒体提到:“我买了个包包一直拖延不发货,以前从来没有这个情况的。”一名Temu卖家告诉她这是Y2产品,最少14个工作日才能到货。
另外,全托管的商品种类也更加丰富,“本地仓(即半托商品)种类太少了,国内(发货)的品种比较多。”
尽管海外仓半托管可以降低空运带来的高昂运费,本土发货也提高了物流时效,但批量备的货必须是爆款,这意味着商家必须做前期的测品,必然会限制商品的种类。但小包直邮的全托管无需测品,卖家只需按需发货,即使销量不高,但如果能满足小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全托管商品还会有盈利空间。
但此次回归,Temu也对全托管2.0设置了更严格的资质审核门槛。有Temu买手提到回归全托管的商品需提供“非中国制造”的原产地证明,品牌商品有机会豁免原产地证明,但需要达到“百补5分或6分”的评分标准,这对以白牌商品为主的多数中小卖家来说合规压力不小。
同时,全托管商品销量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恢复到T86取消之前的水平,一是由于Temu在今年4月主动停止了Google的广告投放,这让Temu的热度急剧下降,一度从美国App Store排行榜从第1暴跌至第64名;二是美国对小包直邮依然保留了54%的关税,另有24%的关税也处于90天的暂缓期限内,关税谈判的靴子尚未完全落地。
因此,Y2模式不仅在全托管离场时承接流量,在全托管2.0回归之后也留在了半托管的流量池内,而且由于没有“非中国原产”的要求,也似乎让Y2成为中小卖家们的唯一选择。
三、兜底方案还是测品神器?
但很多卖家对Y2的长远发展依然不乐观:“特殊时期的兜底方案罢了,很难长久。”
卖家Jojo在尝试了半托Y2店铺不到15天就“宣布倒闭”:“虽然也是半托管,但是Y2没有定价权,还得和原先的半托管商品竞争,我们的前端价格没有优势。”卖家鑫威很清楚:“Y2模式就不要想能够产生利润。因为绝大多数类目做Y2的成本远高于备货到海外仓的传统半托。”
但不止卖家赚不到钱,平台也在极力“止血”,所以Temu确实是想通过Y2削减关税带来的成本,同时也通过多元布局来提高供应链韧性。Temu似乎希望卖家与平台一起“共渡”关税之下的“时艰”。
如今,随着关税的降低,无论是Y2、全托还是半托的成本都能降下来了。卖家纷纷质疑:“比时效比不上半托,比价格比不上全托,那Y2不就是个笑话?”
事实并非如此,尽管Y2的诞生是应对关税之举,却在无意间解决了存在于Temu供应链上的漏洞与合规问题。
例如在原先在半托管模式下,部分卖家使用虚拟仓伪造美国发货地,进而引发消费者投诉的问题。而Y2模式要求货物真实从中国直发,并通过延长时效,在Temu前端,Y2商品也会向用户显示“预售”、“本地仓发货”,预先告知用户较长的物流时效,降低消费者的物流预期。同时强制要求卖家使用Temu的平台面单,重塑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
这对卖家来说也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小卖家由于平台流量对半托的倾斜而想入局半托,却苦于库存压力与海外仓的仓储成本,只能使用虚拟仓“擦边”。而如今由于Y2延长了物流时效,半托管的门槛也因此放宽,让全托卖家得以合规地入局尝试。
而原先的海外仓半托管卖家,在关税成本上升之后,也可以借助Y2做快速测品。“Y2其实给了全托卖家或刚入局的半托卖家,以低成本做半托测品的机会。按照正常的海外仓备货做半托的话,(假如)一次测品的成本是3万的话,结果好坏也不一定。而Y2模式把这个成本降到了3000,甚至只有300。”
曾有观点认为,全托管对于Temu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转向半托才是大势所趋。但如今看来,Temu似乎给每一种模式都找到了用武之地。
而对于卖家来说,从全托管、半托管再到如今的Y2,更像是一场逐步升级的压力测试,具备供应链韧性的卖家,才能完成从“卖家”到“平台供应商”的蜕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骑鲸出海,作者:Ch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