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华熙生物齐怼9家券商研报,当下又出新剧情,多份研报还原,问题究竟出在哪?
创始人
2025-05-22 17:50:15

财联社5月22日讯(记者 王晨)A股医美龙头企业华熙生物近期对多家券商研报呛声,引发越来越多关注。

华熙生物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近5000字长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直指9家券商的10篇研究报告存在“科学误导”与“资本炒作”问题。

昨晚又出新剧情,华熙生物在5月21日晚间再度发文指出,透明质酸(HA)与胶原蛋白都是人体重要物质,二者互动构成细胞外基质ECM功能核心,存在信号共生、力学共生、病理共损三重关系。全球范围内透明质酸在衰老等方面研究和论文证据更多,且证据显示其对胶原蛋白有先导牵引作用。目前科研证据等级表明,重组胶原蛋白在颜值与生命衰老干预底层机制上未显关键地位,证据未达透明质酸对衰老管理的作用等级。

而在此前的5000字中的长文中,华熙生物指控称,相关研报不仅混淆“人体内胶原蛋白”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概念,且结论缺乏第三方论证、忽视权威期刊研究及药监局审批数据对比,甚至被自媒体传播引发“舆论共振”,导致玻尿酸产业信心受挫。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球玻尿酸产业龙头,华熙生物2024年净利润同比降70%,而被研报热捧的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企业巨子生物同期净利润增长42%,控诉行为被质疑是“转移业绩压力”的自救。

而从券商角度来看,研报叙事更偏向市场趋势和投资逻辑导向,研报中对比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表述,意在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行业分析,反映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的竞争格局变化。

这场罕见的“炮轰”引发资本市场热议,事件背后,是科学话语权与资本叙事的激烈碰撞,科学严谨性应如何与市场前瞻性平衡成为核心关注。此外,券商研报在数据引用、论证逻辑及行业专业性上是否存在漏洞,也成为讨论焦点。

华熙生物炮轰券商研报,直指两大问题

5月17日晚,华熙生物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在这篇文章中,华熙生物点名了包括华泰证券、安信证券、西部证券、国金证券等在内的9家券商共10篇研究报告,控诉这些报告中关于重组胶原蛋白优于玻尿酸的表述为误导性“结论”。

记者发现,目前华泰证券、平安证券、西部证券、华福证券相关研报在Wind平台已检索不到,信达证券、方正证券、安信证券、申港证券、国金证券研报仍可查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报的发布时间集中在2023年。

华熙生物控诉券商研报存在两大问题:科学依据不足资本驱动的概念炒作。根据其披露,9家券商在围绕上市公司巨子生物的研报中,大量引用“胶原蛋白优于玻尿酸”的结论,例如“重组胶原蛋白安全性更高”“玻尿酸存在交联剂残留风险”等。

华熙生物认为,这些结论缺乏第三方专业论证,既无公开论文或国内外研究支撑,也罔顾国家药监局相关产品的审批证书数量的基本结果对比,甚至将人体内胶原蛋白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混为一谈,构成“科学误导”。

华熙生物进一步指出,此类研报结论被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形成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舆论共振”,导致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玻尿酸产业的信心受损。其矛头直指券商研报背后的资本逻辑:“浮躁资本为追逐新题材,刻意构建‘玻尿酸过时论’,试图用‘概念切换’掩盖中国产业升级的真实需求”。

华熙生物的愤怒并非毫无缘由。从行业地位来看,透明质酸产业中,中国占据着全球第一份额的优势地位,而华熙生物又是国内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历经多年发展,透明质酸在科研、医疗、医美、美妆、营养健康等多个生命健康相关领域都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应用。

但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热点的转移,重组胶原蛋白概念兴起,越来越多的声音将玻尿酸描述为“过时”“不如重组胶原蛋白安全”“生物活性低”“市场价值逊色”等,这对华熙生物以及整个透明质酸产业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

华熙生物方面透露,目前已就多家券商研报中“枉顾科学事实的内容”向证监会反映。据华熙生物称,华福证券、西部证券等已删除其在WIND上发布的“被点名”研报。不过,华熙生物也指出,研报虽已删除,但造成的恶劣影响远远没有消除。

冲突根源:科学严谨性和资本叙述逻辑的碰撞

华熙生物对券商研报的质疑,实际上是科学严谨性与资本叙事之间的冲突。

华熙生物的核心质疑是,这些券商研报在行业研究中严谨性、专业性、独立性缺失。一是论证过程缺乏严谨性在阐述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的修复功效强于玻尿酸时,没有提供足够多的临床案例数据、实验对比数据来支撑。二是玻尿酸和胶原蛋白在结构、功能、应用场景及安全性等方面各有特点,不能简单判定谁优谁劣,研报中对玻尿酸的片面评价,显示出对玻尿酸在医美领域多元化应用及科技研发进展缺乏深入了解。三是研报结论或受资本热点驱动影响,甚至为其他企业站台,形成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舆论共振,沦为资本叙述工具。

而从券商角度来看,研报叙事更偏向市场趋势和投资逻辑导向,聚焦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潜力。记者翻阅了尚能查看的几篇研报,其对于“透明质酸”“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的表述如下:

信达证券:与透明质酸钠相比,活性胶原蛋白本身可为皮肤提供胶原蛋白,达到支撑作用,同时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增强肌肤弹性,达到抗衰效果。

国金证券:玻尿酸和胶原蛋白都是抗衰老的注射材料,胶原蛋白塑性效果更优+诱导再生。

申港证券:与透明质酸相比,胶原蛋白在填充和修复上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注射进人体的胶原蛋白本身便会形成一个支架,吸引并支撑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生长,因此同时具备即刻填充与促进组织再生的双重效果。

方正证券:胶原vs玻尿酸:胶原蛋白有望凭修护及抗衰强功效推动替代。生物特性更佳:胶原蛋白在提供结构支持、促进止血及细胞黏附、刺激细胞再生及增殖、修复受损皮肤屏障等方面性能更佳,因此在皮肤修护和抗衰方面更胜一筹。

安信国际:胶原蛋白较玻尿酸相比,增加皮肤修复和抗衰老的功能。胶原蛋白相对于透明质酸及植物活性成分的优势在于其皮肤修护和抗衰老的功效。

记者发现,这些研报对于胶原蛋白和玻尿酸对比的资料来源,基本上来自于公开信息(如上面列举出的新氧、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并总结归纳出相关结论。对比对象也是“透明质酸”“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并非“重组胶原蛋白”。有券商为区分还将“人体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进行了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保留下来的研报均在2023年发布,当时,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发展势头正盛,以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为代表的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巨子生物2023年营收约35.26亿元,同比增长48.47%,归母净利润为14.52亿元,同比增长44.88%;锦波生物实现营收7.8亿元,同比增长99.96%,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174.61%。

从投资逻辑来看,券商研报通常基于行业动态和资本市场热点,重组胶原蛋白作为新兴赛道,其技术迭代和商业化潜力可能被视作投资机会。研报中对比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表述,意在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行业分析,反映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的竞争格局变化,契合资本市场对新兴题材的关注。

华熙生物的指控是否成立尚且不论,此次事件将券商研报的公信力推至风口浪尖。目前,我国对券商研报的规范主要依赖《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要求“信息真实、客观、专业”,但对技术类结论的审核标准尚不明确。

2023年证监会开展的“双随机”覆盖45家券商300篇研报,通报显示,有研报数据信息未标明出处、来源标注不明确或引自非权威渠道;研报依据不充分,仅基于局部信息简单推定、实际材料支撑不足,结论缺乏审慎性。2024年多家券商也因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个别员工私自发表证券分析意见被处罚。

此后,证监会是否会对涉事券商启动调查?如何建立更严格的生命科学领域研报审核机制?这些问题亟待回答。

如何平衡研报科学严谨性与市场前瞻性

为应对市场信心流失,华熙生物联合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然而,这种自救行动亦被质疑为“转移业绩压力”。2024年华熙生物净利润同比骤降70%,而巨子生物同期净利润增长42%。华熙生物对此回应称:“业绩波动不影响科研投入,但行业恶性竞争可能迫使企业压缩研发”。

目前,被华熙生物点名的9家券商还未有何公开回应,但这一事件给券商研究业务敲响警钟。对于研究人员来说,确保数据真实与论证严谨、严守研究独立性与客观性、深耕行业专业知识成为必由之路。

相关人士也提出,需要强化研报的科学审查机制,针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券商可以设立独立科学顾问委员会,对关键技术结论进行第三方评议。此外,可借鉴国际经验,要求研报明确区分“事实陈述”与“推测观点”。

(财联社记者 王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科曙光:关于新任董事长的选举... 证券之星消息,中科曙光(603019)05月2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
读懂IPO|成立15年从未盈利...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编辑|郑琳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
基金资料保管不当!盐城锋润被出... 5月22日,江苏证监局发布公告,对盐城锋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城锋润”)采取出具警示函...
民生加银11只基金负收益 【深圳商报讯】(记者 詹钰叶)目前,民生加银基金的主动权益经理中,在任时长超过9年的人,只剩权益总监...
雷军宣布:未来五年小米研发将投... 5月22日,小米发布会,雷军宣布未来五年,小米研发投入预计2000亿(2026-2030)。 (来...
85岁“教父”的传记,比他的脸... 这位 85 岁的“教父”,仿佛时光在他身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那饱经沧桑的面庞,虽布满皱纹,却如同一...
快手强制员工每天刷1小时短视频... 红星资本局5月22日消息,近日,有消息传出,快手要求其商业化、产品、运营等多个部门员工每日使用快手A...
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红星资本局5月22日消息,继5月20日六家国有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后,平安银行(000001....
迈威生物:研发风险与商业化难题... 文|海山来源|博望财经迈威生物赴港IPO又增变数。近日,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6...
反洗钱违规董事长被罚,三年清仓... 文丨木清近日,第三方支付公司富友支付再次递表港交所。若算上其从2015年开始在A股的上市辅导,本次是...
熊园:三大维度看,美债抛售风险... 熊园 刘新宇(熊园 系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4月初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部...
赵伟:消费困局的“盲点”? 赵... 赵伟 屠强 耿佩璇(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一问:被忽视的服务...
3c转型机器人灵巧手零部件,潜... 灵巧手环节,目前公开已知的公司是福立旺、兆威机电、征和工业、曼恩斯特、华辰装备等。之前写过一次福立旺...
“百位大V走进深圳”,多元视角... 5月22日,“百位大V写意深圳”网络传播活动暨“2025网络名人看深圳”主题采风活动在深圳举行。50...
从被动信披滞后到主动对抗监管,... 记者 秦楚远2025年5月7日,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紫天”,300280)...
高合汽车“复活” ?江苏高合汽... 据天眼查,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在5月2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Jihad Mohammad,注册资本约...
长鸿高科收到宁波证监局对公司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2日,长鸿高科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监管局下发的《...
证监会:沪深北交易所战略性新兴... 5月22日,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证监会以科创板、创业板...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持续优化科技... 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
兆讯传媒:拟1亿-2亿元回购公...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2日,兆讯传媒公告,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
三一重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 5月22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600031.SH)公告,公司已于5月22日向香港联合交...
港股打新又出肉签!恒瑞医药暗盘... 恒瑞医药(600276.SH)将于明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又一“A+H”两地上市的国内大药企。5月...
“碰瓷”问界M9,银河新车惹争... 吉利银河品牌姗姗来迟的新车,命名一经公布,便很快受到网络质疑。2025年即将过半,吉利银河品牌年内5...
中国电建:前4月新签合同金额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2日,中国电建公告,2025年1月至4月,公司新签项目数量为3127个,新签...
关灯、放视频,特朗普为何“伏击... 中新网5月22日电 (甘甜)“把灯关掉。”当地时间21日,在一场被美国媒体称为“伏击”的会见中,美国...
华熙生物“炮轰”券商,两位女首... 最近几天,医美行业无比“热闹”。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A股“玻尿酸之王”华熙生物(688363.SH)...
创新疫苗管线持续推进 港股部分... 5月22日消息,港股部分药品股再度冲高,截至发稿,艾美疫苗涨超16%,四环医药涨近12%,开拓药业涨...
爱丽家居227万股将于5月30... 财中社5月22日电爱丽家居(603221)发布公告,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