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速度终于赶上了短视频
创始人
2025-05-23 13:43:31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文字曾一度在短视频的冲击下显得有些迟缓。然而,如今文字的速度终于赶上了短视频。曾经,短视频以其快速的节奏和直观的呈现方式迅速占领了人们的注意力,而文字似乎总是慢半拍。但随着人们对深度思考和细腻情感表达的需求增加,文字开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它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主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丰富的画面和情感。如今,文字与短视频相互融合,文字的速度不再滞后,而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信息传播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元的阅读体验。


全球最大的稍后阅读工具 Pocket 宣布停服,它将在今年 10 月 8 日删除所有账户和用户数据。


实际在 2017 年被 Firefox 浏览器的母公司 Mozilla 收购之后,这款曾经为 1700 万用户保存超过 10 亿篇文章的第二大脑,就已经进入了慢性死亡。


在官方的公告里,用一段非常简单的文字解释了他们为什么要关闭 Pocket:



具体来说,其实只有一条:


随着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不断演变,我们将资源投入到更符合他们浏览习惯和在线需求的项目上。


这款曾经代表着“稍后阅读”精神图腾的产品,它的象征意义,正在被一个新时代迅速解构。Pocket 的式微,与其说是一个产品的失败,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在AI浪潮席卷一切的当下,我们或许真的不再需要“稍后阅读”了,同样,可能也不再有“稍后写作”。


稍后本来就不存在


Pocket 成立于 2007 年。


与它的一众同侪,如 Instapaper,诞生于一个信息爆炸初期、但个体处理能力尚未迭代的时代。


有个许久不被提及的词,用来形容那个时代——信息爆炸。那时的网民贪婪地刷着 RSS、Twitter、各个博客与论坛,在 Google 简洁的搜索窗前连接全世界的连接。


在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帮助他们筛选信息的时候,总有一种“这个似乎有用,但现在没时间细看”的焦虑。于是,“加入稍后阅读”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将那些未读的文章、视频存进去,就等于我们已经拥有了它们,或者至少,拥有了未来某个时刻从容阅读它们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病,反映了用空间换时间的幻觉。我们将数字内容从一个即时性的信息流中“拯救”出来,安置到一个专属的、看似永恒的“冷宫”里,期望在未来的某个“良辰吉日”——通常是通勤路上、午休间隙,或者某个百无聊赖的周末午后——再将它们“解冻”。


Pocket 们扮演的是信息管家的角色,更是焦虑的缓冲带。曾几何时,它让我们在信息洪流中不至于手足无措,相信自己总有办法对抗遗忘。然而,这种“稍后”的承诺,本身就内含着一种与信息即时性的对抗,一种对深度阅读价值的坚守,以及一种对个人时间掌控能力的自信。


可悲的是,这种自信在今天看来,越来越像一种天真的错觉。我们 Pocket 里的文章,有多少真正被“稍后”阅读了?恐怕大多数都和健身房年卡一样,成了自我安慰的摆设。而 AI 的到来,则从根本上动摇了“稍后阅读”的根基。


当阅读变成一种“即时”行乐


为什么说AI时代不再需要“稍后阅读”?因为“稍后”所隐含的“等待”和“延迟”,正在被AI无情地压缩。


首先,你想看什么,立刻就能看到。 这里的“看到”不仅仅指找到信息源。过去,我们看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会去搜索相关文章,然后筛选、收藏,等待有空再读。现在,你完全可以直接向AI提问。


无论是 DeepResearch 这样的整合型研究工具,还是 GPT-4、 Claude 这类大型语言模型,它们都能在短时间内针对你的问题,从海量数据中检索、筛选、总结,并生成一份相对完善的报告或答案。你无需等待记者采写、学者著述,AI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你的专属“写稿人”。信息的获取,从“等待投喂”变成了“按需定制”。


其次,你想用多长时间看,就能用多长时间。 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点出了AI对阅读体验的重塑。面对一篇万字长文,过去你可能因为畏惧其长度而选择“稍后阅读”,结果往往是“永不阅读”。现在,AI可以帮你提取核心观点、生成摘要、列出关键论据,甚至将复杂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释。你可以在几分钟内掌握文章的精髓,如果仍有兴趣,再投入更多时间去研读原文。AI如同一个阅读加速器和减速器,它赋予了你掌控阅读节奏和深度的灵活性。时间不再是稀缺资源,或者说,AI通过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变相“创造”了时间。


“稍后阅读”的本质,是对抗信息过载和时间稀缺。但当 AI 能够以近乎无限的算力,为我们提供即时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时,“稍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自然就大大降低了——你为什么会担心错过一些信息呢?你下次需要的时候,直接向 AI 提问就行了。


文字内容,在消费端,其获取和理解的速度,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了短视频的“即时”行乐。


写作进入 5G 时代


更具颠覆性的,或许发生在创作端。如果说 AI 让“稍后阅读”变得多余,那么它也可能让“稍后写作”成为历史。


让我们用女工作家范雨素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在豆瓣上,有人将她的文字评价为经典文学作品与个体经验巧妙熔炼的典范。


她的存在,本身是一种写作者的矛盾——正因为她是基层劳动者,她才拥有这样的视角。而正因为她拥有基层劳动者普遍不具备的文字表达能力,她才得以写出那样的文字。


范雨素就像是一支笔,将来自文学经典著作的那些华丽的文字墨水,写成专属于她自己的独特故事。


但遗憾的是,范雨素太少了,与她有同样视角的人,往往根本不能像她那样自由顺畅的用文字表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内容的分发门槛,但内容的创作门槛,尤其是书写“看得过去的文字”的创作门槛,依然高耸。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清晰、准确、生动地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素养,依然是少数人的“特权”。我们看到无数鲜活的故事、深刻的洞察,因为表达能力的匮乏,而湮没无闻。


而 AI 正在改变这一切。


在当下,人们普遍认为 AI 最擅长的是对既有文本的解构、重组与风格化再创造,但最缺乏的是灵魂。这意味着,想要让 AI 生产出既有皮囊,又有灵魂的文章,需要的不是皮囊(写作方法)而是灵魂(生活经历)。


这让我不禁想到,AI 最能赋能的,反而是那些最不擅长表达的人,比如与范雨素相同的基层劳动者。


世界上拥有丰富生活经验和独特故事的劳动者不计其数,但具备范雨素般文字天赋与表达技巧的,终究是凤毛麟角。在过去,无数值得被倾听的声音,因为书写能力的门槛而被埋没。


AI 的出现,则预示着一种转机。设想一下,一位并未受到良好教育的普通环卫工人,如果能长期与一个 AI 助手交流日常,记录点滴感悟,那么这个 AI 或许有朝一日能以精湛的笔触,为他整理出一本个人回忆录。这并非天方夜谭。


许多职业写作者之所以对 AI 的崛起感到焦虑,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更多依赖于对他人生活的观察与转述,自身的体验反而相对单薄。当 AI 赋予了更多普通人自我书写、自我表达的能力时,这类“代言人”式的写作者,无疑将面临最直接的冲击。


从这个角度讲,AI 并没有取代人类写作,而是压缩了人类写作的延时。


在过去,当你要写一本历经十年生活积淀的作品时,你可能需要额外闭关一年才能完成它。但现在,你要写一本历经十年生活积淀的作品,你只需要十年的积淀本身,和额外的一两个小时。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未来决定一篇文字能否产生的,不再是作者的“写作能力”,而是作者的“表达意愿”和“生活体验”。写作的门槛,从技巧层面,大幅降低到了意愿与阅历层面。那些曾经因为“不会写”、“写不好”而沉默的故事,将有机会被讲述。那些深藏于个体经验中的智慧,将有机会被分享。


我之前曾在《少读点书,多刷刷抖音吧》中讲过,短视频早已经是一种新时代的“普通话”,那里沉淀着大量未结构化表达的社会知识。


文字的速度,在创作端,也因为 AI 的加持,终于赶上了短视频的速度。


人要活在机器之外


文字的速度终于赶上了短视频,无论是阅读还是生产。


短视频以其直观、刺激、快速反馈的特点,在过去十年重塑了全球的内容生态。文字,这种古老而强大的媒介,在 AI 的武装下,似乎也找到了与之抗衡,甚至融合的路径。


但这并非没有代价。当一切都追求“即时”,深度思考的空间是否会被压缩?当 AI 能够“代笔”,原创的价值如何衡量?当“看得过去的文字”唾手可得,我们对文字的审美标准是否会滑坡?人作为一个有机体,能否跟上一个机器大生产的内容时代?


然而,从一个更宏观的叙事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解放,初期总会伴随着混乱、焦虑与价值重估。马车夫也曾憎恨汽车,手写书吏也曾抵制印刷术。但历史的车轮终究向前。AI 赋予文字新的速度,也赋予了更多人执笔的权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Pocket 的“消亡”,都像一个隐喻。它曾经是一个数字的外脑,用来存储那些我们的生物脑放不下的信息。直到今天,这个外脑也被信息炸掉了。因为一个更迅猛、更直接、也可能更混乱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


但 AI 始终没有取代你,AI 没有办法代替你去经历人生、体验命运、连接你我。它只是在你已经经历完这一切之后,耐心的倾听、恰当的引用、精准的表达成文章。


有趣的是,这篇文章的诞生,本身就是这一趋势的例证,因为这篇文章就是 AI 生成的。但如果没有我之前积累下来的一些即刻和文章,它就不可能完成。


而这些积累,全都来自离线空间,来自那些远离机器的场域与交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虹线,作者:评论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闪送股价较发行价跌去85%,即... 外卖行业上演三国杀,深度关联的即时配送行业也备受关注。5月22日美股收盘,即时物流服务平台闪送(FL...
客单价下滑、门店激增,遇见小面... 作者 | 丁卯编辑| 郑怀舟封面来源|企业官网随着小菜园和绿茶集团的接连上市,中餐股再度活跃于港股的...
上证科创板计算机主题指数将于5...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5月27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计算机主题指数,为市场提供...
科创板计算机指数5月27日发布...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5月27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计算机主题指数,为市场提供...
V观财报|中金黄金:拟收购控股... 【V观财报|中金黄金:拟收购控股股东旗下四家公司股权】中金黄金公告,公司拟收购公司控股股东中国黄金集...
韦尔股份: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 5月23日,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韦尔股份,603501.SH)公告,5月23日,公司召开了第...
南国置业:正积极推进筹划重大资... 5月23日,*ST南置(002305.SZ)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
控股股东变更 新筑股份西南片区... 中经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历时约两个月,新筑股份(002480.SZ)控股股东完成变更。日前...
打开财富的源泉 打开财富的源泉... 5月23日,今天A股尾盘跳水,幅度虽然不算大,但回落原因不明,如果周末没看到显著利空,大概率是前期热...
旅游市场恢复却增收不增利,出行... 首度递表失效后,4月30日,活力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表,冲击上市。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招股书时发现,虽然...
欧洲廉航要卖更便宜的经济舱“站... 01.小米新车发布雷军说19.9万不可能02.Boss直聘39%的收入来源于蓝领03.维基百科与德国...
涂建华在北京、香港发起了诉讼!... 隆鑫的重组,涂建华再次表示了反对。5月22日,经济观察报报道,其从隆鑫集团创始人涂建华处了解到,作为...
快消年度礼遇场景洞察(送礼)-... 今天分享的是:快消年度礼遇场景洞察(送礼)-淘宝 报告共计:22页 该文档聚焦天猫平台快消品年度礼遇...
加州联邦法官出手,特朗普取消哈... 由于加州联邦法官出面,哈佛大学不再招收国际生的禁令被叫停。 当地时间5月22日,杰弗里·怀特法官发布...
降息又变,黄金开涨! 隔夜,现货黄金触及3345美元的两周高点,随后急转直下,最终收于3294美元附近。今日欧市盘中,黄金...
央行答中证报记者问:提升科技贷... 5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
京东外卖被四川监管约谈,近期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北京报道 5月22日,“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发文表示,四川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
但斌最新海外持仓出炉,清仓这四... 热点聚焦 但斌海外基金美股持仓大揭秘,一季度清仓四只美股 近日,SEC数据显示,但斌旗下东方港湾海外...
老庙黄金“520”迎线下新客流... “520”浪漫开场,老庙黄金在节日节点,于抖音@老庙黄金官方团购账号 及职人矩阵号上线主题直播活动,...
业绩突进5552%!“电力重组... 2025年,中国电力行业迎来历史性重组窗口期。在“双碳”目标与国企改革深化行动的双重驱动下,五大发电...
下周“重头戏”!英伟达业绩即将... 财联社5月23日讯(编辑 周子意)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巨头英伟达将于5月28日美股盘后公布其2026财年...
永远不要相信小道消息,也不要相... 我从来不关注内幕人士最新的小道消息,在这里我说的是相关公司的董事和管理层。因为对于他们自己公司的股票...
数智人“老姜”上新!回顾浙报集... 浙报集团数智人“老姜”继打卡杭帮菜爆火出圈后,又整新活儿啦!这次,老姜穿越到了元宇宙的虚拟空间,发布...
高通中国三十年:从“5G转折”... ▲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 孟樸一家影响并陪伴国内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企业,一家已从专注于无...
餐饮消费回暖下的“逆势样本”:... 中国商报(记者贺阳)时至深夜,北京朝阳区合生汇商场六楼巴奴毛肚火锅店里依然灯火通明。5月,这家门店日...
“6·18”买贵了怎么办?客服... 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当前,“6·18”大促如火如荼,不少消费者却因价保承诺而陷入争议。在大促前,...
山姆店肉包中吃出异物,沃尔玛:... 红星资本局5月23日消息,近日,一位江西南昌消费者反映其家属从山姆会员超市购买的“鲜美肉包”中吃到了...
蜜雪冰城,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 ...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作者 | 颖宝“雪王收的不是奶茶钱,是快乐税”—...
人形机器人业务有新进展?赛力斯... 5月23日,新能源汽车明星股赛力斯(601127.SH)盘中多次涨停,股价逼近历史新高。记者注意到,...
奥特斯中国朱津平:中国业务是全... 中经记者 李立 上海报道在价格压力增大与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半导体封装载板与印制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