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递表失效后,4月30日,活力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表,冲击上市。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招股书时发现,虽然活力集团是业内最早布局出行服务市场的企业,但目前市场份额并不领先,在在线机票、火车票预订市场的份额均不足3%。近年旅游市场恢复明显,但活力集团业绩却出现增收不增利,营销收入的增长虽然推动营收增加,但也挤占了公司利润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活力集团正希望通过港股上市开拓国际市场,开辟新增长线。南都湾财社记者就行业竞争、赴港上市相关问题向活力集团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
招股书信息显示,活力集团是中国知名的综合出行平台,提供全套多模式出行产品及服务。目前,通过旗舰应用航班管家及高铁管家为个人旅客提供旅游相关服务,由互联网创业者王江于2009年创办。
2009年,活力集团推出国内首个为旅客提供实时航班动态信息的产品航班管家。2012年,活力集团又推出国内首个可提供动态高铁信息及高铁票订购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高铁管家。招股书显示,目前,活力集团已从一家纯粹旅行信息提供商,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出行平台,为用户提供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一站式旅游相关服务。
虽然在业内最早推出相关服务,但目前活力集团在市场中并不处于领先地位。招股书显示,按2024年的GMV计,活力集团为在线机票预订的第五大第三方平台,占整体市场份额约1.9%;在线火车票预订的第三大第三方平台,占整体市场份额约2.4%。相比之下,最大的参与者占据中国整体综合互联网出行服务市场约44.4%的份额,以及约27.4%的在线机票预订市场份额和约16.9%的在线火车票市场份额。
尽管市场占比并不占优,但近年活力集团营收取得了明显增长,由2022年的2.8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47亿元。招股书显示,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旅游业显著复苏,以及公司加强营销及宣传力度和提升捆绑式增值服务,令平台的用户基础及交易量增加。
活力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部分,包括旅行相关服务、在线营销服务以及数据及技术服务。
其中,旅行相关服务收入来自与交通票务服务、商旅管理服务、网约车服务及住宿预订服务相关的佣金或服务费。在票务服务中,营收贡献最高的是机票服务,活力集团每卖出一张机票就会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或收取用户支付的实际价格与底价之间的差额作为佣金。该项服务为活力集团带来2.67亿元营收,占整体营收比重41.3%。
在线营销服务通过在线平台为品牌提供营销服务,活力集团根据展示或效果数据向客户收取费用。
数据及技术服务则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客户提供旅行数据库,这一服务向客户收取订阅或消费费用,或按项目收取服务费。
财报数据显示,三项服务为活力集团带来的营收分别为5.51亿元、7466.4万元、2089.5万元,旅行相关服务占营收比重85.2%,体现出较高的依赖程度。
然而,公司净利润却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公司烧钱买量的策略虽有成效,但也侵蚀了部分利润空间。招股书显示,活力集团净利润由2023年的5930万元减少13.8%至2024年的5120万元。
招股书信息显示,净利润减少主要是由于服务提供商成本及数据成本增加,以及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导致成本上升。数据显示,活力集团2024年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17亿元上升至3.01亿元,营销开支也从1.15亿元上涨至1.45亿元。
或是国内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活力集团正计划开拓海外市场作为新增长点。招股书显示,除了投入研发外,活力集团还拟将部分募资用于扩展全球足迹。2023年12月,活力集团已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未来五年,预期将逐步渗透至亚洲市场,尤其是着重于新加坡、日本及韩国。这些国家的综合互联网出行服务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均在40%至50%之间,集中度低于国内市场。活力集团希望利用本身成熟的技术平台,针对当地偏好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通过与当地服务供应商的潜在战略合作关系,加快进入这些市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