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的舞台上,一位美国教授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凭借着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创新的思维,毅然踏上创业之路。其创业规模之宏大、速度之迅猛,令人惊叹不已。从最初的小小构想,到迅速组建起高效的团队,他以闪电般的速度布局市场。在研发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出领先的产品与服务。其企业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崛起,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遥遥领先于众多竞争对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美国教授在创业领域的卓越能力与无限潜力,成为众多创业者眼中的榜样。
北美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1998~2023年数据显示,美国高校教授/科学家新建创业公司总数为18647家,特别是在最近10年,以平均每年1000家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其中7214家公司仍然正常运营,存活率接近40%。
我们广泛研究了50所美国高校的公开数据资料,并选择其中分布在13个州区的21所极具代表性的样本高校,分别从新建公司数量、融资金额、U.S. News排名、所在州区GDP规模、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基因、培育课程、孵化加速、资金支持、创业大赛、生态建设等11个普遍共性和关键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一、新建公司数量
样本高校新建公司数量接近6200家,约为全美高校教授科学家新建公司总数量的35%,每所高校新建公司数量均超过150家,中位数为262家,平均数为295家。
从办学性质看,在21所样本高校中,12所是公立大学,占比57%;9所是私立大学,占比43%。
公立大学新建公司数量平均数为288家,中位数为276家;而私立大学新建公司数量平均数为303家,中位数为230家。
其中,麻省理工学院新建公司数量接近600家,排行第一;斯坦福大学新建公司数量超过520家,排行第二;普渡大学新建公司数量超过410家,排行第三。
二、融资金额
样本高校中有15所公布了完整的融资数据,完成融资总额超过870亿美元。
1. 在融资总额方面,15所样本高校均超过10亿美元,中位数为30亿美元,平均数接近60亿美元。
从办学性质看,7所私立大学平均数为41亿美元,中位数为30亿美元;8所公立大学平均数为73亿美元,中位数也为30亿美元。
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超过310亿美元,排行第一;加州理工学院超过105亿美元,排名第二;佛罗里达大学超过100亿美元,排行第三。前三名融资总额占15所高校融资总额的比例接近60%。
2. 在单个项目平均融资金额方面,15所样本高校均超过500万美元,平均数为2100万美元,中位数为1300万美元。
从办学性质看,7所私立大学平均数为1800万美元,中位数为1500万美元;8所公立大学平均数为2400万美元,中位数为2100万美元。
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超过1亿美元,排行第一;佛罗里达大学超过3300万美元,排行第二;加州理工学院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都超过3000万美元,并列排行第三。
三、U.S. News排名
样本高校在2025年U.S. News排名跨度很大,排行最高的前三所高校分别是是麻省理工学院(2nd),哈佛大学(3rd)和斯坦福大学(4th);而排行最后的三所高校则是科罗拉多大学(98th),亚利桑那州立大学(121th)和犹他大学(136th)。
整体样本的排名中位数为第21位,平均数为第37位。公立大学排名中位数为第50位,平均数为第58位;私立大学排名中位数为第6位,平均数为第8位。
四、所在州区GDP规模
样本高校所在的13个州区2023年GDP占全美总额的40%左右,GDP平均数接近1.35万亿美元,平均排名为全美第13位;而中位数接近8000亿美元,排名为第14位。
其中,5所高校来自州区GDP排行第一的加利福尼亚州,2023年GDP总额超过3.2万亿美元;两所高校来自排行第三的纽约州,GDP接近1.8万亿美元;3所高校来自排行第六的宾夕法尼亚州,GDP接近8000亿美元;另外有两所高校来自排名第十二的马萨诸塞州,GDP接近6200亿美元;而GDP排行最后的犹他州,处于全美第28位,2023年GDP也超过2200亿美元。
整体上来看:
1. 样本高校U.S. News排名都在150名以内,但新建公司数量与排名、办学性质都没有明显相关性。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2rd,600家,私立)新建公司数量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7th,300家,公立)的两倍;斯坦福大学(4th,520家,私立)新建公司数量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5th,260家,公立)的两倍。
但哈佛大学(3th,160家,私立)新建公司数量仅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121th,250家,公立)的60%左右;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6th,150家,私立)新建公司数量仅为犹他大学(136th,330家,公立)的50%左右。
2. 样本高校所在州区GDP规模基本都处于全美前50%的有利位置,但新建公司数量与GDP规模与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比如,加州在2023年GDP超过3.2万亿美元,马萨诸塞州2023年GDP接近6200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5倍,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230家)的新建公司数量仅为麻省理工(马萨诸塞州,600家)的40%左右。
而麻省理工(600家)和哈佛大学(160家)同在马萨诸塞州,但麻省理工新建公司数量超过哈佛大学接近4倍。
3. 样本高校融资存在马太效应,融资总额和单个项目平均融资额的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但融资总额和单个项目平均融资额与U.S. News排名、所在州区GDP规模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另外,公立大学在融资总额和单个项目融资金额方面的表现都要好于私立大学。其中,私立大学的融资总额平均数仅为公立大学的50%左右,但两者的中位数基本相同。而私立大学的单个项目融资额平均数为公立大学的75%左右,中位数为70%左右。
五、技术转移中心
1. 技术转移中心是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重要支撑部门,样本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专职人员平均数量为48位,中位数为40位。
从办学性质看,公立大学专职人员平均数量45位,中位数接近40位;私立大学专职人员平均数量接近54位,中位数为45位。
其中,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技术转移中心专职人员98位,排行第一;匹兹堡大学专职人员86位,排行第二;斯坦福大学专职人员81位,排行第三。
2. 在人均绩效(新建公司数量/专职人员数量)方面,样本高校人均绩效为7.2家,中位数为6.4家。
从办学性质看,私立大学人均绩效平均数为6.8家,中位数为5.7家;公立大学人均绩效平均数为7.4家,中位数为7.2家。
其中,麻省理工学院人均绩效超过16家,排行第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均绩效超过12家,排行第二;加州理工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人均绩效均超过11家,并列排行第三。
3. 在融资绩效(融资金额/专职人员数量)方面,样本高校融资平均绩效为1.72亿美元,中位数为7500万美元。
从办学性质看,私立大学融资绩效平均数为9800万美元,中位数为6600万美元;公立大学融资绩效平均数为2.3亿美元,中位数为8100万美元。
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融资绩效超过12.4亿美元,排行第一;加州理工学院融资绩效超过3.5亿美元,排行第二;佛罗里达大学融资绩效均接近2亿美元,排行第三。
虽然私立大学的专职人员数量更加充足,平均人员数量相对公立大学多出近20%左右,但公立大学在人均绩效和融资绩效两方面的整体表现都要好于私立大学。
从整体上看,专职人员数量与新建公司数量、融资总额、人均绩效和融资绩效都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4. 除了专职技术转移人员之外,部分样本高校也会为对技术转移感兴趣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带薪兼职/实习项目,协助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都提供为期一年,每周不低于10小时的校内研究员带薪实习计划。
在此基础上,斯坦福大学还提供 High Impact Technology MBA 实习项目,寻找商学院的学生加入由企业家、行业专家和风险投资家组成的商业咨询团队,帮助创新者进行商业模式开发、进入市场战略、竞争分析、市场研究和产品市场匹配等工作;
卡内基梅隆大学还为高年级博士和博士后提供创新商业化研究员计划(ICF)计划,并为每位研究员提供10万美元资助;
哥伦比亚大学,则从2006年开始就逐步建立了一支由校友组成的超过160人的庞大兼职技术转移经理人队伍;
而犹他大学,则推出创新大使计划(Innovation Ambassadors),邀请学校教职人员成为创新大使,负责将研究人员与知识产权、创新、商业化和创业资源联系起来。
5. 部分高校还会在技术转移中心提供常驻企业家项目(EIR),以利用更广泛的外部资源推动创新创业。
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提供超过500位卓越的导师和驻校企业家网络资源,为创业团队提供宝贵的指导,分享他们从成功创建和运营创业公司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麻省理工学院,通过马丁创业中心社区提供超过200位驻校企业家、行业导师和专业顾问,为创业团队带来大量的知识和独特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个性化的专业建议。
另外,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也都提供常驻企业家项目。
六、创新创业基因
创新创业的基因,既可以来自镌刻在血液里的悠久历史传承,也可以来自学校现任领导层开创性的重新设计,两种方式对于促进教授创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是全美高校教授科学家新建公司数量最多的大学(数量接近600家),在校训“Mens et Manus”(手脑并用,创造世界)的引导下,由校长莎莉·科恩布鲁斯博士直接统筹领导创新办公室,全面负责发展和加强校园内外的创新与创业工作。
斯坦福大学,是全美高校教授科学家新建公司股权退出收益最高的大学之一(收益超过540亿美元),在1885年创建之时正逢美国产业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之初,在校训“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自由之风劲吹)的鼓舞下,无时不刻都彰显着务实创业的精神理念。
加州理工学院,是全美高校教授科学家创业密度最高的大学(理工科全美平均密度100:1,加州理工学院密度高达惊人的1:1),1891年创校的宗旨就是”为教育事业、政府及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运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现实世界中最具挑战性、最基本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渡大学,早在1930年就意识到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进行技术转移的重要性,大学的教育方式应该是解决实际工业问题的创造力和独创性而不是重复背诵。因此,该校的技术转移体系采用伞型结构,由非盈利性质的研究基金会统筹管理,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从1980年开始连续45年都是全美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最高的大学(仅2023财年就超过38亿美元),该校不仅是全美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而且研究更加侧重于应用性研究,各个学科领域都无一例外地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特别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全美高校教授科学家新建公司融资金额最多的大学之一(融资总额超过310亿美元),在2000年就成立了由90位学校各部门领导组成的创新创业咨询委员会(I&E Council),以及超过140位的执行董事工作小组(EDWG),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将学校的各种创新与创业生态系统资源统筹调配,为教授科学家提供创业的关键支持。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2001年就建立了全美第一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大学,并在2019年加入PTIE联盟,将教授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绩效贡献作为获得晋升和终身教职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个举措为教授创新创业奠定了信心和保障。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是全美最具创新力的大学(先后十次排行全美第一),在2004年就提出要致力于将所有的精力、创造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一个独特的适应性和跨学科的大学设计中。
哈佛大学,在2006年就联合11所美国知名高校院所一起制定了《大学技术授权许可的九点考虑》白皮书,目前已被全球超过120所院校采纳为一套最佳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原则。
科罗拉多大学,在2010年就将学校的愿景直接定义为:成为创新和创业的第一公立高校,为卓越和影响力设定标准。在科罗拉多大学,创新创业是高等教育环境中固有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传统学科教育的严谨性补充,创新创业被视为已经参与的现有工作的延伸,而不是与之分开。
康奈尔大学,在2018年推出了FastTrack创业许可计划,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多菜单式“随时可执行”的技术授权许可协议实验性方法。在2022年还专门设立了康奈尔大学创新与风险顾问小组(CIVA),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并就市场机会和创新的商业化策略提供反馈,通过不断评估和改进该项目,帮助提高基于康奈尔技术的创业公司的质量和数量,并促进技术商业化。
宾夕法尼亚大学,非常注重实际应用的新型教育,特别是对现有资源最广泛的认识和最具创新的运用,在2020年由时任校长艾米·古特曼领导推出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战略愿景》中明确阐述: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人员与私营部门有效合作的能力是宾大的最高目标之一。
匹兹堡大学,在2024年发布的战略愿景宣言《The Plan for Pitt 2028》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学术创新,通过加大研究力度,促进多/跨学科的创新发现合作和技术转让/商业化。密西根大学,在荣誉校长玛丽·苏·科尔曼博士的积极带领下,致力于成为全美最适合教授科学家创业的大学,将工作重点放在尽量减少教授科学家在大学的研究活动中启动和发展创业公司的摩擦。
佛罗里达大学,是全美高校将研究资金实现商业化效率最高的大学(2020年),一直以来都将科研过程中得到的新发现成功地转化为市场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责任,而不仅仅只是一项零星琐碎的日常工作。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一直站在科学探索的前沿,不论是在校园实验室里,还是在农村田野里,所有创新研究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参与现实世界中真实的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七、培育课程
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技术转移中心来推动,单靠教授的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教授可以拉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而学生也可以帮助推动教授创业高速前进。事实上,教授创业初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往往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需要创造一种最基础的培育系统和创新创业氛围,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全校师生的课程教育开始。
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早在1971年就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研究生创业课程“设计与创业”,由被誉为“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之父”的德怀特·M.B.鲍曼教授在工程、商业和公共政策学院讲授,并成立了创业发展中心。同年,泰珀商学院也开始提供世界上最早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拥有超过500门相关课程,是创新创业课程数量最多的大学。
科罗拉多大学,除了拥有全美唯一的创新学士学位(BI)之外,还提供超过160门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围绕创新创业所必须的要素组成,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团队合作以及跨学科综合运用和发展技术的能力四大部分,并且进一步细分为28种技能、18类知识和14种思维方式。已经有超过1.7万名学生参加学习,总学时超过4万小时。
斯坦福大学,提供了超过150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接近20%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参加教授带领的科研项目。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提供了8大类型的50门创新创业课程,旨在磨练商业头脑,加强重要的日常技能,这种强调创业精神的服务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已经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学位课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拥有来自学校32个学术部门和11所学院的70名教职人员提供的超过40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20%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参加过Berkeley Changemakers创业培育计划,仅在2025年春季就有超过1万名本科生加入该计划。
密西根大学,提供超过30门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以及12学分的创新创业研究生证书和春夏季的全球创业游学项目等,另外还提供校园外的创业领导力项目和Perot Jain技术实验室项目,沉浸式地探索创业潜力。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提供了一套详细的创新创业全流程指南,覆盖了早期创业的12大阶段,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30种工作重点,提供了超过20种内部资源,50外部资源,30套视频资料,20本相关书籍,15份辅助文档以及25份常规Q&A手册等资源,支持从最初的发明披露到最后筹集外部资本的端到端服务。
哈佛大学,提供数十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包括创业研发、医疗创新、科学商业化、教育技术、社会创业、国际创业、组织行为学等。
普渡大学,提供了创业和创新证书计划,涵盖创造力、创新、可行性分析、市场研究、商业模式、财务分析、投资者推介、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知识,每年招收来自全校140多个专业的2000名本科生,是美国最大的多学科创业计划之一。
另外,加州理工学院90%的本科生可以都有机会加入由教授带领的研究项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比例是80%;明尼苏达大学的比例接近50%;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比例是45%,另外,该校最大的商业与创业类社团Undergraduate Business Society 每年拥有超过5000名学生参加。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每所高校提供的培育资源各有不同,但却都引入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I-Corps)体系。
该体系作为支持美国高校院所创新创业最基础的通用型培育项目,不仅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市场开拓的指导,以及客户研究技能方面的培训,还能够匹配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导师,整个过程大概6~12个月就能初见成效。
I-Corps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教授创业所需的时间和风险,使用客户和行业发现的体验式学习过程,结合对产业界流程的第一手调查,快速评估科技成果的转化潜力,是一套为教授创业提供的最简洁有效的验证器。
事实上,I-Corps项目从2011年到202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累计直接评估了来自全美各大高校院所的教授/科学家团队提交的3051项新技术,共有2546个团队参加这项培育计划,最终创建了1380个初创企业,科技成果经过培育后转化率接近55%,累计融资 31.66 亿美元,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八、孵化加速
孵化加速器就像是一个保护创业火苗的容器,不仅需要提供低门槛的普惠型基础性服务设施,更需要注重创造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另外,孵化加速器也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有不同的定位。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拥有接近70个研究机构,以及6个孵化加速器。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德什潘德中心,从2002年成立至今已经支持了超过500位教授科学家发起的210个项目,提供超过2100万美元资助,最终创建了接近60家新公司,并完成后续融资超过15亿美元。
斯坦福大学,拥有超过120个研究机构,以及4个孵化加速器。其中,StartX是硅谷人才最密集、参与度最高的创始人社区之一,已经支持了涵盖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2500个创业团队,总估值超过400亿美元,其中165家估值超过1亿美元,18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拥有超过120个研究机构,以及10个孵化器。其中,CITRIS是加州大学于2001年成立的首屈一指的深度技术孵化器,覆盖人工智能、健康技术、可持续发展、机器人领域等广泛领域,自2013年以来已经支持135个创业团队完成融资2.2亿美元。
卡内基梅隆大学,拥有超过100个研究机构,以及7个孵化加速器。其中,The Founder Institute 是世界上最大最成熟的创业孵化器、加速器和投资者网络,在100个国家的200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拥有3.5万名创业导师,自2009年以来已经帮助超过7500名企业家筹集了超过18.5亿美元的资金。
哈佛大学,在技术转移中心统筹管理下的Wyss研究所,采用全新的“科学研究+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孵化加速模式,聚焦在8大生物工程领域展开科学研究,由来自17种不同行业、领域和背景的200位复合人才组成,交叉分布在5大部门协同开展工作,支持完成哈佛大学四分之一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新建创业公司数量接近70家。
佛罗里达大学,拥有两个孵化存活率最高的顶级孵化器:The Hub和Sid Martin Biotech。两个孵化器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经过加速孵化后的项目,5年后仍然正常运营的创业公司占比接近85%。
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了实验室到市场(L2M )作为整个大学附属孵化加速器网络的核心支撑,为早期初创团队完成从概念验证、资源整合、加速启动、扩大规模四大阶段提供核心基础设施和资源。从2008年起,L2M已经为672个团队提供支持,为其中356个早期科研项目提供5160万美元的资助,超过90个项目完成商业转化,融资2.851亿美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前校长威廉·h·丹福斯博士博士联合圣路易斯地区六所知名高校共同发起的顶尖孵化加速器BioSTL,是全美绩效最好、存续时间最长的的概念验证中心之一,截止2024年已经服务了超过400个教授科学家创业团队,新建公司超过100家,完成融资超过30亿美元,并实现投资杠杆比例60:1的惊人绩效,被美国国务院评为“西半球最佳实践”。
另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拥有接近300个研究机构,以及11个孵化加速器;宾夕法尼亚大学,拥有接近200个研究机构,以及12个孵化加速器;康奈尔大学,拥有超过170个研究机构,以及7个孵化加速器;普渡大学,拥有30个研究机构,以及9个孵化加速器。
九、资金支持
早期创业团队的资源,尤其资金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当项目还没有完成里程碑事件之前,获得融资的困难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各大高校为了增加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成功率,通常都会提供非基础研究性质的内部概念验证资助和小规模投资,并积极寻求外部更大规模的风险投资,帮助创业团队渡过难关。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新建公司数量接近600家,提供6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沙盒创新基金(MIT Sandbox Innovation Fund)为早期创业项目提供最高25,000美元的非股权稀释种子资金。
斯坦福大学,新建公司数量接近520家,股权退出收益超过540亿美元,提供15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高影响力技术基金(High Impact Technology,HIT Fund)可以提供最高2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以及战略和咨询支持。
普渡大学,新建公司数量超过410家,提供5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Trask创新基金为早期创业团队商业化活动提供最高10万美元的概念验证资金。
密西根大学,创建新公司数量超过380家,融资总额超过65亿美元,提供14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早期概念验证基金ADVANCE是用于TRL 1-4的早期概念验证基金,提供最高4万美元的资助。
加州理工学院,创建新公司数量超过350家,融资总额超过105亿美元,提供8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CSF种子基金在5~6年的周期内每年部署约150万美元,投资4~6个项目/年,通常每家公司投资10万到50万美元。
犹他大学,新建公司数量超过330家,融资接近18亿美元,提供5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Ascender资助计划通过为技术开发、概念验证提供支持,仅在2023财年,就有11个项目获得接近90万美元的资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建新公司数量295家,融资超过310亿美元,提供7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创业资助计划( LSEC Venture Grant Program)提供最高20万美的概念验证资金来帮助大学衍生公司的形成。
明尼苏达大学,创建新公司数量超过260家,融资总额超过18亿美元,提供7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早期创新基金(Early Innovation Fund)可以为早期创新项目提供最高1万美元的资助。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创建新公司数量超过250家,融资总额超过17亿美元,提供7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校长创新基金(CIF)可以为研究发现提供最高5万美元的概念验证资金。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建新公司数量超过250家,融资总额超过14亿美元,提供4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InvestU侧重为种子期或A轮前的创业公司提供最高200万美元融资,自2019年以来已为23家创业公司提供超过500万美元的直接天使投资,并协助完成超过1.86亿美元的后续融资。
匹兹堡大学,创建新公司数量超过240家,提供9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商业化差距基金(Commercialization Gap Fund)提供最高75,000美元的概念验证资助。
哈佛大学,创建新公司数量超过160家,仅在过去5年的融资总额就超过44亿美元,提供9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Q-FASTR Fund是哈佛医学院推进和播种转化研究的概念验证基金,旨在识别、支持和加速具有最终商业化潜力的早期研究,特别侧重支持处于证明创新潜力或概念验证(POC)的项目。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建公司数量超过150家,融资总额超过45亿美元,提供9种类型的资助和投资。其中,校长创新奖(President's Innovation Award)每年为一名专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将研究成果转化的教师提供高达25万美元的奖金。
除了学校内部的资助之外,外部资助或投资也非常重要。
各大高校通常都会与学校所在州区活跃的天使投资联盟紧密合作,比如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创新工场(Innovation Works)、位于马里兰州的创新倡议基金(MII)、位于加州的科技海岸天使基金(TCA)、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新世界天使基金(New World Angels)、位于犹他州的天使投资联盟(Park City Angels)、位于纽约州的红熊天使投资网络(Red Bear Angels)、位于密西根州的风险投资协会(MVCA)、位于由北卡罗莱纳州的狼群投资者网络(WIN)、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天使基金Elevate Ventures等。
另外,各大高校也会积极寻找全美更广泛区域的资金来源。
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全球超过1400家公司合作设立六大行业赞助项目,并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资助支持,同时还与全美超过180家风险投资机构密切合作,为早期创业团队提供超过300亿美元,并持续跟踪新的投资机会。
而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奥塞奇合作伙伴基金(OUP),成立于2009年,管理着超过8亿美元的规模,则面向全美100多所最具创业精神的大学和研究中心展开深入合作,专门为从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脱颖而出的颠覆性初创企业提供100万~2000万美元的资金。
另外,样本高校也都会积极协助创业团队申请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移(STTR)项目资助。该资助是美国创新小企业早期资本的最大来源之一,每年来自11个机构的联邦SBIR/STTR项目提供40亿美元的非股权稀释拨款,用于员工人数少于500人的小企业,支持早期研究和开发,并加速研究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些资助都是直接授予小企业,金额因公司项目而异,第一阶段可为可行性和概念验证工作提供约25万美元资助,第二阶段可以为原型开发提供超过150万美元资助。
十、创业大赛
创业大赛,往往是创业成功路上最宝贵的验金石。创业大赛的价值并不仅仅只是奖金和荣誉,而是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进行自我检视,看清优势和差距,并及时修正方向以加速创业前进的步伐。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拥有7种创业大赛,其中影响力最大的10万美元创业大赛(MIT $10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将来自MIT和大波士顿地区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将他们的才能、想法和技术引入领先的公司,除了提供1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之外,还提供超过30万美元的非稀释性服务资源来帮助这些新企业加速发展。
匹兹堡大学,拥有7种创业大赛,其中库兹内斯基创新杯(Kuzneski Innovation Cup)和创意大赛(Big Idea Competition)作为匹兹堡地区最大的学生创业系列竞赛之一,帮助培养匹兹堡大学日益增长的创新创业文化,并提供最高25000美元的奖金。
科罗拉多大学,拥有7种创业大赛,其中Climb大赛、Lion’s Den Pitch Night大赛、Get in the Ring大赛和Map the System大赛,侧重早期概念项目;而New Venture Challenge大赛、SPARK|REACH大赛和digiSpark大赛,则更侧重相对成熟的项目,旨在将离市场最近的高潜力、高价值项目进行成功的商业转化。
宾夕法尼亚大学,拥有3种创业大赛,其中米尔肯GSE教育商业计划竞赛是专门针对教育企业的商业计划竞赛,自2010年以来已经颁发了超过20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获胜者和决赛选手后续融资累计超过2亿美元。
普渡大学,拥有3种创业大赛,其中普渡创业挑战赛通过三个月的时间,帮助创业公司做好进入市场和融资的准备,并提供最高17,500美元的现金奖励。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拥有新创业挑战赛(New Venture Challenge)和风魔创业大赛(Startup funding for Venture Devils)两大赛事,前者可以争夺7万美元的奖金,而后者则提供高达40万~1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十一、生态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科研成果走向真实的市场。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发源地之一,可以链接和调动的资源其实非常丰富,但如果没有统筹规划,资源就会被高度分散,无法发挥聚集效应。
而高校内外合作网络的搭建,就是非常好的聚集器和连接器,如果能够有效撬动内外部资源,就能够帮助早期初创公司尽早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性和残酷性,掌握市场游戏规则,提前做好应对和准备。
比如,斯坦福大学,早在1951年就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这一历史性的决定,不仅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的格局,也奠定了硅谷的基础。另外,斯坦福大学还创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学生创业组织之一的创业学生商业协会(BASES) 、来自学校10个不同部门的40个机构组成的斯坦福创业网络(SEN)以及由41所不同大学的540家原型企业组成学术创业交流(AVX),已经帮助创业团队完成融资接近7亿美元。
普渡大学,把学校的非营利基金会建立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通过与工业界建立联系,让研究生参与研究项目的同时帮助解决工业问题。从2001年开始逐步创建了普渡大学研究园区(Purdue Research Park)和探索园区(Discovery Park District ),不仅建立和运营最先进的技术企业孵化器,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创业社区和生活社区,促进知识与技术的交流,在推进普渡大学的经济发展议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尼苏达大学,是全美高校教授科学家创业存活率最高的大学(全美平均40%,明大高达75%),从2006年开始通过创建企业联盟中心(CEC )与总部坐落在该州的美国财富500家企业和其他70+家大中型企业展开深度战略合作,仅在2024年就帮助创业公司从这些战略合作伙伴那里获得接近7000万美元的资助和投资。
匹兹堡大学,创建了工业和经济伙伴关系办公室(OIEP),将学校庞大的研究能力和世界级的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结合起来。在2023财年,该校与400多个行业合作伙伴在相关的研究领域投资了超过5600万美元,这些横向合作项目大大加速了科学研究的商业化进程。
密西根大学,创建了创业创新(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生态系统平台,拥有超过15个创业项目资源,以及30多个创业学生组织,通过支持、连接和提供学生、教师和员工之间的机会,帮助将想法转化为行动,提供最好、最广泛的创业学习经验之一。
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超过40个创新创业相关组织团体。其中,MIT校友会是世界上最多样化、最具才华和活力的社区之一,提供包括校友天使投资、共同兴趣小组和志愿服务等资源。
犹他大学,负责运营和管理犹他州最大的创始人社区之一The Utah Founders ,利用犹他州独特的创业文化和浓厚的创业氛围(全美被投公司成为独角兽的比例为101:1,而犹他州的比例为61:1),提供超过100种外部合作伙伴的全面支撑体系。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通过创建企业家社区(Community Entrepreneurship、Peoria Forward)和全球创新中心网络(Global Network of Innovation Centers),将皮奥里亚市、亚利桑那州和全球各地的数千位企业家资源联系起来,提供按需和自定进度的主题培训,每年举办超过100场相关创业活动。
佛罗里达大学,是佛罗里达州最大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支持的创业论坛Florida Venture Forum的核心成员,该论坛由活跃在佛罗里达州的1200位主要交易撮合者组成,已经帮助超过800创业公司完成融资超过30亿美元。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连续7年蝉联 U.S. News全美公立大学TOP1,是洛杉矶区域技术联盟Larta Institute的核心成员,通过识别、培育和规模化三个不同阶段提供支持服务,促进创新和创业和刺激技术型企业的发展。已经帮助5000多家初创企业筹集了超过70亿美元的外部资金。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充分利用北卡三角地区的地理优势,在Centennial校园建立了一个物理空间/联合工作空间——罗利社区,帮助创业公司进入更广泛的罗利社区和北卡三角地区创新和企业家生态系统,包括专业服务提供商、导师、企业家和投资者。
十二、结论
1. 从总体上来看:
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美国的创新和创业文化往往被视为这个国家最大的国家优势之一,而分布在全美各地数量众多的大学和学院、研究机构、实验室和创业公司,就是构成这种竞争优势的创新基础设施。
早在2011年,美国国家创新与创业咨询委员会(NACIE)就联合超过100所美国顶尖大学的校长共同编制题为“促进以大学为基础的技术商业化的建议”的信函,确定了美国高校创新和创业活动的五大重点类别,包括:学生创业、教授创业、技术转让、产业合作和参与区域经济发展。
2013年,NACIE联合142所美国顶尖大学共同签署的《创新和创业型大学:高等教育、创新和创业的焦点》则进一步为制定关于大学和联邦政府在培育创新和创业精神以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提供了一个战略框架和重要起点。
2024年,NACIE发布的《通过创业实现竞争力:美国创新战略》则更明确地提出通过创业才能确保美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商业化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
而鼓励支持高校教授创新创业,就是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并落实这些倡议的重要举措之一。
2. 从个体上来看:
我们广泛研究了50所美国高校,并选择其中来自13个州区的21所极具代表性的高校,通过对新建公司数量、融资金额、U.S. News排名、所在州区GDP规模、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基因、培育课程、孵化加速、资金支持、创业大赛、生态建设等11个普遍共性和关键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1)高校教授创业作为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只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群体行为,需要依靠包括教授科学家、研究生和博士后、技术转移中心、学校各个领导层和部门机构、产业合作伙伴、风险投资机构、政府相关部门、所在州区乃至整个社会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
(2)高校教授创业受到内外部多种综合因素的共同影响,但不存在某种绝对主导地位的单一因素,各个因素之间也不存在绝对的相关性;不同的样本高校可能在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表现相对突出,但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高校。
(3)国内高校的相关工作刚刚起步,可以先借鉴美国高校的先行经验,重点关注文中提及的11个普遍共性和关键维度,再根据国内高校自身发展特点,并利用外部的宏观政策和区域优势资源,运用系统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将多种综合因素以有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做好权责利的顶层设计,并有选择性的提供相应资源和服务,通过多方努力将创新的想法和研究推向市场,创造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和高增长的初创企业,在取得更高学术成就的同时,也能够收获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从而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uperChance创业星球,作者:Chrion.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