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CEO,都在研究小米YU7
创始人
2025-06-30 09:22:46

在当今汽车行业,众多车企 CEO 们纷纷将目光聚焦于小米 YU7。这款备受瞩目的车型无疑成为了他们研究的焦点。车企 CEO 们深知,小米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不可小觑。他们深入探究 YU7 的先进技术,如智能驾驶系统、高效能源管理等,试图从中汲取灵感,以提升自身车企的产品竞争力。这些 CEO 们希望通过研究小米 YU7,找到突破传统汽车模式的关键,为未来汽车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过去几天,几乎所有车企都在研究小米YU7大卖对自己的影响。”一位汽车行业从业者这样描述当下的车圈氛围。


6月26日晚22点,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开启下定通道(下定规则为5000元定金7天未锁单可退)。短短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后,这个数字飙升至28.9万;18小时锁单24万辆——YU7可能是有史以来卖得最快的车,按25.35万元起售价折算,订单价值已突破600亿元。


这个订单量相当于小米SU7上市13个月累计销量的总和,特斯拉Model Y去年在华销量的一半,理想L6一年的销量总和。


压力迅速传导到销售端。某新势力品牌销售人士坦言:“这个周末客流减少五成,全跑去隔壁看小米了”。而小米门店,拼车试驾已是常态。“现在定车,YU7标准版要等一年零一个月提车,Max版要等6~8个月提车”,小米汽车销售对“定焦One”说,“定SU7等的时间短一点,大概半年。”


YU7的火爆甚至催生了灰色生意:闲鱼上黄牛加价超1万元转卖订单,转让“首提资格”的生意悄然兴起。


小米汽车门店内围观YU7的顾客

“定焦One”摄


这场冲击波也在资本市场引发了连锁反应:小鹏、蔚来、理想(美股)、零跑等新势力股价应声下跌3%~7%不等。而被YU7直接对标的特斯拉,股价正常波动,美股收跌0.54%。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美股ADR暴涨近10%,次日港股直接高开8%,市值突破1.6万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发稿,其总市值1.53万亿港元。


对现在的小米来说,产能是生死大考。供应链人士测算,SU7积压的订单和YU7新增的近30万订单,可能需要整整一年才能消化。


目前小米已刷新App中订单交付周期:标准版锁单后最快53~56周交付(≈13个月);Pro版锁单后最快48~51周交付(≈12个月);Max版锁单后最快33~36周交付(≈8个月)。


这让人想起,去年SU7初期交付周期冲至32~40周上下,一度导致部分用户退订,甚至转投可以提现车的品牌。


对此,一位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人称,友商的第一波反扑必然是价格战与权益升级。“多个车型的降价预案早就准备好了”,有渠道人士称。


但这场由YU7引爆的战争远非价格、产品层面那么简单。上述投资人强调,这次形势没有去年SU7那么乐观,车圈势必会进行一场更深刻、更长期的反思。“YU7上市后谁最难受?竞品格局会如何?”这可能是2025年车圈最受关注的问题。


一、对标Model Y:订单量没悬念,交付量超不过


在讨论小米YU7和竞品的竞争前,先明确一点:当下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集中在两大主力战场,10万元以下的经济车型和20~35万元的中高端车型。而后者可以说是特斯拉Model Y的绝对优势区域,2024年其平均月销4万辆,单月峰值甚至冲破6万辆。


现在,小米YU7以“高配低价”的一贯策略向Model Y“宣战”:25.35万元的起售,比Model Y低1万元,同时,从动力、续航、操控灵活性到智驾硬件(YU7是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特斯拉是自研FSD和Hardware4.0硬件,未配备激光雷达)都一一对标Model Y。



长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李锋分析道,一出场就照着Model Y“打”的车型很多,但值得同行关注的是,雷军重构了一套对标Model Y的叙事逻辑。


雷军在发布会上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比拼激光雷达算力、高压平台参数,而是花时间详解主驾零重力座椅、天际屏、车库一键找车、晕车舒缓模式等——“强调细节体验、把情绪价值给到位,然后才讲性能、续航……”


YU7开售前,市场就开始讨论一个问题:小米YU7能超过Model Y吗?


如果看订单量那几乎是没有悬念的。YU7首日28.9万订单,相当于Model Y 2024年在华半年的销量,也远超Model Y今年以来的月均新增订单(2~5万辆)。


但YU7短期的交付量超不过Model Y。花旗银行在报告中预测,YU7若无产能限制,成熟月销量可达6万至8万辆。但一位供应链人士强调,小米现在最大的压力恰恰来自产能,大量YU7准车主要等到2026年才能提车。


据上述供应链人士测算,小米二期工厂(为生产YU7而建)7月投产,第一批YU7在和SU7“抢”产能、部分由一期工厂生产的情况下,首月交付量可能能冲到3万;等二期工厂完成产能爬坡后,即便“加班加点”,产能利用率200%,年产量达到30万台左右,月产能稳定在2.5万台已经不易。


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如果一期工厂能持续满载,一同消化小米YU7产能,每月拉到3万台,那么,小米在手的近30万订单,也足足需要10个月的时间消化。


对于交付时间,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对“定焦One”表示,6月29日定车,YU7标准版提车要等一年零一个月,Max版提车要等6~8个月,时间差是因为标准版的订单量远超另外两个版本。


这与小米App中更新后的订单交付周期一致:标准版锁单后最快53~56周交付,Pro版锁单后最快48~51周交付,Max版锁单后最快33~36周交付——最长的要等近14个月。


而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达到95万辆,月均产能可达到7.9万辆。其中国官网显示,焕新Model Y的交付周期在2~4周。


这个时间差对小米来说不占优势。SU7去年刚交付时,周期达到32~40周,“部分用户一度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退订,甚至转投可以提现车的品牌,其中就包括特斯拉”,行业观察人士贾琛称。


那长期去看,YU7的常态销量能不能匹敌Model Y?


有不少声音看好YU7,原因之一是Model Y的号召力大不如前:今年3月借改款冲至4.8万辆巅峰,但4月骤降至2万辆,5月勉强回升至2.5万辆——这样算下来,前5个月平均交付量仅2.5万辆,同比暴跌73.6%。


总结来看,YU7无疑是25W+级别国产纯电SUV产品里,对Model Y最具威胁的挑战者,但断言它是“Model Y杀手”还为时尚早——如果仅以短期订单论,YU7已经证明国产车在参数、体验上有围猎Model Y的能力,国产品牌有对抗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在品牌层面的号召力;


如果以长期“销量”为标准,YU7胜负,一方面要看交付后的口碑。这将直接影响后续销量,“尤其是不能出现恶性事故,否则可能触发二次舆情”,李锋称。


另一方面也要特斯拉会出什么牌。李锋举例说,如果价值6.4万元的FSD对华开放半年或长期试用,对潜在用户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再比如,有媒体曾报道特斯拉正开发“青春版Model Y”,通过减配拉低起售价。


二、冲击“六大门派”:智界R7反应最快,小鹏G7或受波及


尽管YU7的PPT上写满了“对标Model Y”,但特斯拉股价仅微跌0.54%。相比之下,小鹏、蔚来、理想(美股)、零跑等新势力股价应声下跌,跌幅3~7%不等。


“YU7大火,最危险的不是Model Y,而是和它市场定位重叠的国产同价位玩家。”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人赵路对此表示。


参考小米SU7上市后,第一竞品Model 3(销量保持纯电动中型车前三)受到的整体影响不大,其他竞品,如极氪001/007、⼩鹏P7、智界S7,均在小米SU7上市后出现销量下滑。如今,同样的剧情正在25~35万纯电SUV战场重演。


更耐人寻味的是车圈氛围的戏剧性反转。小米YU7开售发布会前,李想、何小鹏、李斌等新势力创始人还通过微博为YU7送上祝福。但YU7发售后,东风日产高管质疑“用户交车时间可能超过一年”,并暗示消费者盲目跟风,而后因言论引爆舆论,删除内容并公开道歉;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表示,“看到小米YU7卖这么多,倍感压力”,更是道出了行业的集体焦虑。


车圈这场恐慌,源于25~35万纯电SUV市场的脆弱格局。翻开25~35万纯电SUV销量榜,除了Model Y凭借月均2.5万辆的销量稳居第一,还没有月销稳定破万的选手。


贾琛分析,YU7大火后,榜单中很多车型的销量都会受到波及。号称“围攻Model Y”的国产六大门派——乐道L60、极氪7X、智己LS6、智界R7、阿维塔07、岚图知音——因与YU7的直接竞争关系明显,订单有分流风险。



反应最快的智界R7,在小米YU7发布同日推出限时补贴2万元、综合补贴最高至5.4万元,时间截止到7月31日。外界推测智界此举大概率是受到小米YU7影响。


在以上车型之外,小鹏G7(小鹏本年首款全新车型,7月3日即将上市)预计受影响也较大。贾琛分析称,小鹏G7与小米YU7价格区间相近,目标客户群体有一定重叠。


花旗银行在报告中指出,由于YU7吸引更多关注,小鹏G7的定价可能下调至21万元。小鹏G7此前已经公布预售价,新车共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预售价23.58万元起。


当然, 这场“围剿”的最大变数还是小米YU7的产能。贾琛预测,接下来,在YU7产能爬坡期间,还会有竞品通过降价或增加权益,留住订单、抢潜在用户。换一种角度看,这也是留给其他竞品关键的窗口期。


三、两个隐蔽对手:理想的纯电,问界的生态


在这场看似针对Model Y的狙击战,小米YU7还有两个更隐蔽的对手——理想汽车的纯电野望,与赛力斯问界的生态护城河。


小米YU7与理想分属纯电与增程赛道,本应“井水不犯河水”,但理想即将上市的纯电i6、i8,预计定价在25~35万元区间,将与YU7在相同战场短兵相接。


去年MEGA首战不利后,理想将纯电反攻寄托于2025年下半年,计划以i6主攻家庭市场、i8对标豪华车型。但YU7的提前引爆,且强调前排零重力座椅、后排收纳抽屉、宠物模式等设计——理想又多了一个抢家庭定位的对手。


然而,考虑到小米汽车产能紧张,赵路认为,理想i8、i6有望承接YU7部分外溢订单,但对于理想来说,可能要“抢”产能,如果等到9月上市,时间差优势就不多了。


相比理想,赛力斯问界因为价格带错层(销量支柱M8/M9稳守40万+)、增程的技术路线,与25万元的YU7看似毫无交集,但赵路表示,如果把增程车型也考虑进去,问界M5(指导价22.98~27.98万元)作为中型增程SUV,与YU7在尺寸、价位及家庭用户定位上存在重合,是赛力斯阵营中最易受YU7冲击的车型。


更值得警惕的是,小米2026年即将推出的车型YU9(增程+纯电),定位中大型SUV,如果又是爆款,那会对理想、问界有直接影响。


小米SU7热销对市场的冲击,远不止于车型层面,还暴露了传统高端化路径的短板。


来自传统汽车公司的人士卢涛告诉“定焦One”,多家车企的内部都在重新评估高端化战略。


“有些车企虽然在技术和海外市场领先,但高端品牌形象屡受质疑,此次因小米SU7大卖,而被股东和用户批评外观、内饰等等。”在卢涛看来,虽然这些声音多是主观评价,但背后反映的是“缺乏情绪价值”。


他进一步分析,小米YU7的火爆,说明用户愿意为“技术+情绪共鸣+生态价值”支付溢价,反观部分技术领先却困于高端化的车企,症结一在于工程师思维与用户需求的错位,二是部分车企在数字营销能力、流量话语权上的短板亟需重视和扭转。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锋、贾琛、赵路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定焦One,作者:金玙璠,编辑:魏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港物价到底是上海几倍? 香港和上海的物价情况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倍数来一概而论。在一些食品方面,如优质的海鲜、进口水果等,...
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IPO审核... 据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IPO审核恢复为“已受理”状态。前述两家...
董明珠说自己尽量少说话,格力股... 6月30日下午,格力电器2024年度股东大会在珠海举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以及由格力电器董事、总裁...
英伟达高管6月抛售价值5.57... 英伟达 (NVDA) 近期内部人士抛售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过去 12 个月内,其高管和董事会成...
英皇危情 一家娱乐大亨的地产史... 观点网 地产风光时谁都能分一杯羹,如今动荡时代则要考虑如何“自保”。6月30日,英皇国际(香港)因1...
充电宝风波后续:二手平台论斤卖... 严翠/摄 图虫创意/供图证券时报记者 严翠6月30日是民航局“充电宝新规”实施第三日,证券时报记者在...
涨跌幅将放宽主板ST股嗨翻天 ... 编者按:6月30日,A股主板风险警示板块新规后的首个交易日,整个板块异动,近七成个股收涨,16只股票...
英国成“全球富豪流失最多”国家...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已从百万富翁的净吸...
涉146亿美元 美司法部称制止...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司法部表示,已制止一系列试图从联邦政府骗取146亿美元的...
牛市早报|三部门:境外投资者以... 【市场数据】截至6月30日收盘,上证综指涨0.59%,报3444.43点;科创50指数涨1.54%,...
TikTok想啃下拉美这块肥肉...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周月明编辑|苗正卿题图|视觉中国拉美正成为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争抢的热土,这其...
油价、金价,双双大跌! 据@央视财经 消息:受到中东紧张局势缓和、多项经济数据强化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的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国三...
小手册提升企业获得感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经营主体生存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层出不穷,政策...
供销大集“负重”谋转型:成立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历经"摘帽"、引资、管理层换血等关键节点后,供销大集(00056...
港股上市,能帮锦江酒店全球化“... “酒店巨无霸”锦江酒店(600754.SH)近日正式递交招股书,推动“A+H”上市进程加速。公司表示...
特朗普承认:这就是美国对中国干... 当地时间6月29日,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播出的访谈节目中,反华主播玛丽亚·巴蒂罗莫污蔑中国对美国进行...
“路易号”泊驻上海,太古重押内... 作者 | 柴旭晨编辑 | 周智宇路易威登巨轮“驶入”上海熙熙攘攘的南京西路商圈,这背后是太古地产又大...
复星医药:复宏汉霖与FBD订立... 复宏汉霖与FBD就HCB101订立许可协议要点解读交易概况复宏汉霖获得HCB101独家许可,覆盖中国...
港股上半年IPO融资额同比增6... 上半年正式收官,港股IPO市场热度持续攀升。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完成43宗首次公开募...
贝森特:预计签署一系列新贸易协... 周一,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他预计将在美国设定的7月9日截止日期前,签署一系列新贸易协议;考虑到当前的...
德国6月通胀意外降至2%,首次... 德国6月通胀率意外回落至2%,为近一年来首次达到欧洲央行目标水平,这一结果好于市场预期。30日,德国...
特朗普点赞!美股迎里程碑反弹,... 在4月初触底后,美股三大股指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立场软化后开启了一轮强劲反弹,标普500指数和纳指重...
经纬早班车|特朗普再催降息;O...   【隔夜重磅】  特朗普再催降息  当地时间6月30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0.63%,标...
28家A股公司发布中期业绩预报...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共有28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有1...
每12名广州人就有1名大学生,... 高考分数可查之后,填报志愿选择大学成为近期的搜索热点。据媒体报道,近期一些知名城市公布了最新的大学生...
电子树脂“小巨人”今日申购,国... 7月1日,有一只新股申购,为创业板的同宇新材(301630.SZ)。另一只新股上市,为深市主板的信通...
“去产能”进行时,投行保代队伍... 随着2025年上半年收官,证券从业人员的流动情况逐渐清晰。保荐代表人队伍经历连续5年增长后,今年上半...
上半年逾三成股票涨幅在20%以... 上半年A股收官,市场震荡上涨,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上半年,上证指数累计涨逾2%,北证...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规模超千亿... 6月30日,3只新股在港交所上市,分别是泰德医药、IFBH、云知声。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火...
港股流动性直追A股!南向资金持...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近7300亿港元。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