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西湖区一家大型商场,因公示了该商场内所有预付费店铺名单及店铺租赁合同到期时间,引发了网络热议。
对于此举,多数网友比较支持,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众充值踩坑。也有网友担心,公开租赁合同的做法,会不会对商家的经营造成影响?
今天上午,网友王女士也向潮新闻报料,杭州公布预付费店铺名单的,不止西湖区的那一家,“上城区也有一家。”
预付费卡消费风险告知书 记者 杨云寒 摄
告示牌以“预付费卡消费风险告知书”为抬头,公示了商场A座和B座所有预付费租户,还按照教培类和娱乐配套美业类进行分类。公示清单的内容涵盖了商铺名称、位置和当前合同到期日。
其中,“教培类”租户涉及体育、音乐等教培机构,“娱乐配套美业类”的租户清单涉及美容、儿童玩具等行业。
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公示清单前也征得了相关租户的同意。
对于此举,现场不少消费者支持。一位赵先生说,之前也曾有过充值缴费后没多久被通知转店的经历,“这种事情现在好像也不少,有了这样的公示,也给我们充值提供一个参考。”
那么,这样的做法对商家影响大吗?
照着告知书上的名单,记者走访了几个店铺,都表示几乎没影响。
“要是有影响,我们肯定不会同意公示的。”其中一家体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充卡的会员都是老客户,相互之间的信任都是有的,预付费前也会告知相关的退费规则,提醒客户理性充值。
另一家美业类店铺也表示,租赁到期后也会继续续费。“合同都是一年一签的,我们肯定希望一直在这里经营。”
公示预付费商家,是商场自发行为,还是相关部门的规定?
记者又相继走访了杭州多个大型商场,均没有找到有张贴同款的告知书。有商场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规定。
记者也联系了上城区商务局。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商场公示预付费商家的名单,商务部门并没有硬性规定,应该是商场自发的行为,但在日常工作中,商务部门也会要求商场关注商家预付费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那么,消费者在预付费时如何避坑?
上城区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选择商家前可通过商务部门官网查询营业执照和备案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查商家信誉,对开业酬宾期短、频繁促销的商家需要保持谨慎;签合同时要拒绝口头承诺,书面协议须明确服务内容、退费条件、违约责任等,警惕“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的不平等条约;充值时不贪高额返现、不办长期大额卡、不留大额金额;消费后要索要发票和盖章合同,核对商家名称是否一致,每次消费后记录余额并截图。
潮新闻记者 杨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