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在华盛顿宣布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意图打造“印太稀土联盟”。就在同一时刻,中国通过修订《矿产资源法》作出29年来最重大的制度回应。
华盛顿国务院会议室内,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外长共同签署的“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文件墨迹未干,他们誓言要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与多元化”。四国联合声明虽未直接点名中国,却剑指“过度依赖某一国家的资源供应将损害国家安全”——这个“某一国家”的标签,贴给谁看谁都明白。
稀土(资料图)
地球另一端的北京,一套全新法律体系在同一时刻悄然生效。《矿产资源法》完成了29年来的首次彻底修订,条文从53条扩充到80条,每一条都被重新打磨。新法专门新增“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立法目标,将稀土正式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这意味着中国对稀土资源的掌控不再是政策调整,而是国家法律层面的刚性制度。
这个四国联盟还没迈步,内部裂缝已经清晰可见。就在华盛顿会议开始前48小时,特朗普连续两次公开敲打日本,指责“日本出口汽车几百万辆,却一辆美车都不进口”,威胁征收30%-35%的高额关税。日本直接回怼“绝不牺牲农业”。
印度表面上配合美国对中国钢铁加征12%关税,却明确划出农业和乳制品两条“绝不退让”的红线。澳大利亚看似温顺,私下却频繁与中国互动——当美国放风可能退出奥库斯核潜艇协议,澳方转身就悄悄加强了与中国的矿产合作。
中国手里握着的稀土王牌,分量远超外界想象。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握在中国手中,92%的精炼产能加上37项独有提纯专利(纯度高达99.999%)构筑了难以跨越的技术壁垒。
稀土(资料图)
今年4月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欧洲氧化镝价格一度飙升至850美元/公斤,国际市场震动。中国商务部手中还有一张牌:首次向4家磁体制造企业发放出口许可证,明确面向德国大众等欧洲和越南客户——美国企业被排除在外。
反制措施不止于此。6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英国、印尼和韩国不锈钢产品征收最高103.1%的反倾销税,直指这些国家“在与美国谈判中出卖中国利益”。打击稀土走私专项行动同时在深圳部署,海关紧盯伪报瞒报、夹藏走私和“第三国”转口,香港已查获25吨走私金属锑。
四国联盟想“变”出稀土的算盘,现实中碰到的全是硬钉子。美国MP Materials公司吹嘘2025年产量提到1.5万吨,实际季度产出卡在500吨动弹不得,半成品还得从中国运。澳大利亚有矿没技术,日本有技术没矿,印度采矿设备陈旧基础设施薄弱——四国绑一起也难凑齐一条完整产业链。
他们想出的替代方案是去东南亚“挖电子垃圾”提取稀土,可这法子既需要日本技术又依赖国际协作,操作起来远不如口号响亮。中国稀土集团同一天完成高层大换血,新班子更年轻、更具国际视野。军用稀土被纳入国家战略储备,民用部分改由集团专业审批——“军民分轨”的管理架构首次清晰。这种制度设计让中国在资源博弈中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牌”。
稀土(资料图)
四国稀土联盟的构想尚未脱离纸面,中国的新矿产法已落地生根。美国Lynas公司在德州的稀土分离厂自2021年获得国防部3000万美元资助后,至今仍在审批泥潭中挣扎;而中国稀土集团的“军民分轨”管控体系已开始高效运转。
稀土的博弈从来不只是资源的争夺,更是规则制定权的较量。当四国还在为农业保护和技术短板争执不休时,中国已用29年磨一剑的法律重修订下新规则——这场重塑全球供应链的较量,胜负手不在于谁喊得更响,而在于谁把根基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