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IP
科创债ETF跑步入场。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发售,其中6只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3只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1只锚定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根据证监会官网信息,该批产品刚在6月18日进行上报,仅经过10个交易日就成功获批,随后又仅隔2个交易日便迎来发售,全程可谓极其高效。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债指数主要分布于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综合等行业。实际上,科创债作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兴融资工具,高度契合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受到国家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今年以来相关政策频出。
据新经济e线了解,过去市场上的信用债ETF主要集中在信用债、利率债、地债等方向,覆盖面广,但缺乏与国家科技战略高度对接的品种。而科创债ETF首次将“科技属性+高信用等级+指数化管理”结合起来,为债券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科技企业的标准化工具。
对此,有观点认为,在低利率时代下,科创债作为高等级信用债显现出较好的投资价值,未来随着进一步扩容和升级,将提供更大的收益挖掘空间。
龙头抢滩科创债ETF
作为当前监管大力支持的创新产品,首批科创债ETF均为头部公募在抢滩。
目前,已经发行上市的10只产品管理人分别是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鹏华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根据机构发布的相关资料,每只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均为30亿元。
新经济e线获悉,除了景顺长城、嘉实和南方基金旗下产品外,其余7只科创债ETF均设置了1天认购期限,即7月7日当天开启首发,当天结束募集,而景顺长城和嘉实基金产品将于7月11日结束募集,南方基金产品将于7月18日结束募集。
产品区别上,景顺长城基金旗下产品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广发、鹏华、博时基金旗下产品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剩余6只产品则是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具体来看,三条科创债指数的编制方法主要差异在于样本空间和选样方法,中证AAA科创债选样空间是沪深两市的科技创新公司债,而沪深科创债则分别聚焦于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品种。其中深证AAA科创债对隐含评级没有附加要求,但是要求剩余期限在1个月以上,而上证AAA科创债和中证AAA科创债要求隐含评级AA+以上,对剩余期限没有额外要求。
在指数成分券的筛选方面,核心筛选标准在于“科创属性”:指数编制规则的核心是定义“科技创新公司债”。这通常依据交易所发布的科创债指引,对发行人所属行业(如高新技术、战略新兴)、研发投入占比、核心技术竞争力等进行定性定量筛选。
除此之外,指数对信用资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批科创债ETF普遍跟踪“AAA级”科创债指数,确保成分券信用评级为最高等级,在聚焦科创的同时严控信用风险。
回顾过去,国内科创债起步于2016年双创债试点,2022年起科创公司债、科创票据加速扩容,已经形成万亿级别市场。2025年政策进一步发力,3月6日央行首提债券市场“科技板”概念,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再提债市“科技板”。5月7日,债市“科技板”正式推出,国内科创债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上交所表示,科创债ETF的推出将有效发挥公募基金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市场资金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填补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债券基金领域的空白,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同时,ETF具有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强等特点,科创债ETF通过其高度聚焦的投资主题设计,吸引各类资金精准投向科创重点领域,将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并提高融资效率。
债券ETF迎来发展大年
从市场来看,债券ETF今年已经实现了可观的发展。
今年1月中旬,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成立后备受市场关注,5月中旬以来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指数成分券出现了结构性抢筹行情。
根据Wind统计,截止7月7日,上述8只产品总计规模已达到1320.63亿元,其中易方达、华夏和南方基金旗下产品规模均突破200亿元。而在整体上,目前全市场29只债券ETF合计规模已达到3899.37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幅度高达124.14%。
在资金流入上,年内债券ETF累计净流入达到1839.12亿,其中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单只产品就在年内获得了超过200亿元的净流入,达到210.40亿元。除此之外,还有9只产品的年内净流入亦超过100亿元。
而在具体产品方面,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总规模已突破500亿元,达到524.29亿元,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亦有506.48亿元。除此之外,还有6只债券ETF规模超过200亿元,13只规模超过百亿。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10只科创债ETF完成发行后,债券ETF规模或将超过4000亿规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对此,有观点认为,债券ETF提高了市场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像交易股票一样轻松买卖,从而增加了流动性;且债券ETF通常拥有较低的费用比率,尤其在债券收益率逐步下行的趋势下,低成本的优势更加凸显。此外,金融危机后风险偏好降低,投资策略调整,投资者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债券ETF作为风险分散的有效工具受到重视,同时随着市场产品逐步创新,多样化提升,亦满足了不同投资的需求。
实际上,包括目前发售的科创债ETF在内,今年以来已有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多个品类的创新产品落地,为投资者基于ETF资产进行多元配置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产储备。
总体来看,随着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今年ETF市场整体蓬勃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止7月7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43178.96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15.89%,其中共有18只ETF的年内资金净流入超过100亿元。
债市方面,展望下半年,有分析指出,7月甚至三季度机构风险偏好降低,债市整体基调仍是震荡偏多,信用债价值凸显。且随着信用债ETF增长与“存款搬家”行为的持续,以及部分区域城投平台短时间难以达到监管对新增融资的要求,预计三季度信用债供需格局继续优化。
微信号:netfin888;有任何建议欢迎后台留言。
爆料/投稿/合作:netfin888@126.com,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转载需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新经济e线为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