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们欲靠AI守“阵地” 中国平安怎么走出困境 中国平安支撑位
创始人
2025-07-11 15:52:56



即便AI并不是保险行业的主战场,上市险企们依旧紧锣密鼓地选择落子AI。这种战略思维的本质就像"红皇后效应",有时候你必须全力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原创ⓒ新熵 AI新科技组

作者丨木槿 编辑丨江蓠、九黎

在保险业进入白热化竞争的当下,险企们正在多维度构筑竞争壁垒来“守擂”,押注AI成为心照不宣的选择。

7月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磅公布了2025年“开源大模型+”首批软件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其中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产险、平安人寿、平安好医生等共计14款智能化产品脱颖而出,通过开源大模型集成应用能力质效评估,并入选首批精选案例。

被官方“点赞”,也证明了中国平安在AI领域的布局颇有成效。

事实上,就中国平安近几年的动向来看,“人工智能”是频频被提及的对象,仅2024年年报中,“AI”出现了20余次,“人工智能”出现了十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头部企业的战略布局往往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商业竞争和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

与中国平安一样,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四家上市险企,在年度报告及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AI技术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战略核心。

对于上市险企开启的这场AI竞赛,业内保持着极为乐观的态度。此前瑞银在研报中表示,最好情景下,生成式AI在2030年或可减少券商和保险行业40%的人工成本,抬升券商/保险2030年估值38%/26%。

市场的期待也传导至二级市场上。Choice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至7月8日,保险板块的涨幅为13.48%,远超同期的A股三大指数。

然而,相比较二级市场各路资金的狂热,属于巨头们的“奇点时刻”还远没有到来。毕竟,真正的战场从不在AI。

当行业进入零和博弈阶段,竞争核心正转向存量资源的再分配。巨头们的战略重心从扩张转为防守,此时"守好地盘"或是一种现实的胜利策略。此时斥巨资押注的AI,或许能成为保险大厂们守擂成功的最大助力之一。

上市险企掀起AI竞赛



AI或能改写增长逻辑,这是当下几乎所有险企的共识。

根据艾瑞研究院测算,2025年保险行业科技总投入将突破670亿元,其中前沿技术研发板块表现突出,以2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

而根据2021年年末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的《保险科技“十四五”规划》,2020年保险行业的行业信息科技累计投入3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63%。

也就是说,4年时间,整个保险行业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几乎翻了一番,具体的投向上,险企们默契十足地选择了当下“热到发烫”的AI。

其中,五大上市险企的动作迅速而猛烈。如人保的“六个统一”智能底座建设(算力底座、技术路线、数据底座、智能底座、安全底座和自主可控方案),中国平安的“953”科技矩阵,中国太保的“AI+”战略、国寿的数智技术与运营服务的有机融合等。

而在五大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在AI上的动作以及成果,在当前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在中国平安2024年年报的开篇致辞中,董事长马明哲掷地有声,“全面数字化是2025年开年的首要任务!“业绩说明会上,马明哲进一步透露,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各环节全面铺开。

头部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早在2013年在元旦致辞中,马明哲喊出“科技引领综合金融”的口号,此后中国平安称将每年1%的营收投入到科技研发。从瞄准AI的时间来看,执行董事郭晓涛称,平安集团对科技、AI的投入已持续超15年。

至于目前为止,到底在AI上花了多少钱?中国平安并未披露具体的数据,只是曾在2020年透露,过去10年科技投入累计1000亿元,未来五年还将投入1000亿元。

从具体的成果来看,中国平安的AI应用场景主要分为金融保险、医疗健康以及其他。

在金融保险领域,主要在销售、核保、理赔、客服环节上;医疗健康上,可具体用在平安芯医、安主任、AI辅助诊疗系统、AI健康管理师;除上述两个领域,还用于平安银行AI辅助代码等。



▲ 图/平安好医生

一定程度上,中国平安的AI布局已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在去年表示,AI技术不仅驱动了千亿级的产品销售,还通过22亿次AI服务和流程重塑,年化成本节约100亿元。

相比较之下,其他上市险企无论是在资金、人力以及应用深度亦或是战略高度上,对于AI的重视度还不及中国平安,更多的是处于“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阶段。

今年2月,太保科技魏骄华透露,当前在中国太保,大模型落地场景集中在员工办公、研发测试、健康险理赔、车险理赔服务、审计作业等场景,目前仍在试点期。

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与中国太如出一辙。根据券商中国去年7月份的报道,中国人保通过自建人工智能算法团队、深入大模型技术研发,并在代理人赋能、智能客服等场景试点应用。

新华保险的AI应用也处于试点阶段。不过在年报发布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表示,下一步,新华保险准备在代理人赋能、客户体验提升、内勤办公方面全面推进大模型落地。比如,代理人赋能方面,尽快推出公司智能营销助手、智能化陪练AI工具;在客户体验升级方面,推出客户服务智能体,在内勤办公方面推出一系列AI助手。



中国人寿与也无二致。根据中国人寿2024年的年报,其AI大模型在智能核保、营销员培训、办公协同等各类业务场景应用。

从路径来看,据《财经》去年11月的调研,目前来看,国内保险行业还处于场景落地的初级阶段,从知识助手、智能办公、两核助手、智能问数等领域,由内到外,由B端应用到C端应用的路径,是目前保险业大模型落地的普遍路径。

在落地层面上,《财经》进一步指出,在企业内部运用效率提升,为代理人和合作方赋能等toB端支持大模型的成效已初显,协助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索赔处理等环节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效益;toC端,还主要集中于初级的客服交互层面,直接服务仍需评估和解决大模型安全问题,应对生成内容的可控和合规要求;技术底层,保险业正专门针对行业的大模型训练上下功夫。

也就是说,虽然当前上市险们将”AI”置顶,但在应用上仍以边缘化、辅助性功能为主,尚未深度赋能保险核心业务(如精算定价、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

中国平安们的AI“野望”



上市险企们如火如荼展开AI布局的背后,也有自己的考量。

一方面是政策推动。中国保险业务协会在2021年12月末发布的《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未来保险科技发展将聚焦线上化、服务化、精细化、平台化、智能化的五大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则出于自身守阵地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上市险企发生了一些比较微妙的变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今年2月份宣布不再披露月度的保费数据。

一季度的保费,是险企开门红的营销季,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全年的保费规模。比如,2020年至2024年,中国人寿一季度的保费规模占据全年保费规模的比例约为50%。

基于此,市场能推算出全年的大致数据。业内普遍猜测,两家险企选择不再披露,或是由于增速低于预期。

头部的数据向来可作为全行业的风向标。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2025年前三个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0.93%,相较去年同期5.1%的增速,放缓明显。



▲ 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这或意味着,当前国内保险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上海证券报也指出,保费增速放缓,增量市场难寻,保险公司在存量市场中竞争。

而被寄予厚望的AI或能让险企在当下的环境中保住基本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效率的提升。正如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保险咨询业务负责人吴晓薇指出,AI在销售与分销、承保、保单管理、理赔、客服、中后台等几乎所有业务领域,帮助险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上述人士同时也给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保险业受到生成式AI影响产生的生产力提升,可达5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



▲ 图/麦肯锡

效率之外,也有险企认为AI更是价值创造的引擎。中国平安表示,公司科技上的投入并非为了打造多少个独角兽,最核心的方向是赋能主业,这将给利润带来巨大贡献。

对于财大气粗且方向性明确的中国平安,高盛给出了极为乐观的预测:AI技术有望推动平安未来十年营收年均增长2.5%。

也就是说,尽管AI在保险领域受技术成熟度、成本投入、数据质量等因素影响,距离价值释放尚有较远的距离,但是无论是业内还是机构,都对其充满了想象。

真正的战场从不在AI



不过,上市险企面临的挑战是 “系统性的”,仅靠AI并不能覆盖所有的维度。

从整个行业来看,包括头部在内的保险公司,在经营层面上,普遍面临着保费增长乏力(主要以人身险为主)、净利润不稳定等现象。

在新会计准则下,股市的波动对险企净利润的影响增大。根据该准则,大多数权益资产被计入交易类资产(即FVTPL),公允价值波动直接影响净利润。

得益于924行情,五大险企在净利润上实现了暴涨。不过在权益投资难度加大的2025年1季度,上述5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分别为-26.40%、43.36%、-18.13%、19.02%、39.52%。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18.02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344.87亿元,两者差额达到562.89亿元;中国太保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55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151.04亿元,两者差额134.49亿元。这些变化均对险企净利润表现带来直接影响。



▲ 图/中国平安

可以说,新会计准则对险企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利率波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资产配置能力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盈利稳定性与风险控制水平。毕竟,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果投资端的收益不能覆盖负债端的成本,就会形成利差损。

此外,虽然当前已不是以保费论天下的时代,但保费收入依然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和核心指标之一。

据东吴证券分析,2023 年以来,以增额终身寿为代表的传统型储蓄险始终是寿险市场主力产品,2024年上市险企总保费中,传统险占比已经达到59.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从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前五大产品形态可以看出,传统型增额终身寿险占据多席。



▲ 图/东吴证券

不过,业内认为,作为市场主力的人身险保费规模2025年仍承压。

而且,市场普遍认为,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可能会迎来一波调整。

目前,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为2.5%,而4月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2.13%。按照监管要求,当险企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方正证券最新发布研报显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或在7月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二季度预定利率评估值或为1.96%,较上季度同比下降17个基点,三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或将迎下调50个基点。

根据21金融圈,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或从2.5%降至2.0%,分红险从2.0%降至1.5%,万能险从1.5%降至1.0%,最快8月底前完成切换。

保险利率的下调将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达到防范利差损风险的目的。

若在三季度进行保险预定利率的下调,意味着原本就吸引力不算高的人身险再失”人心“。

事实上,不少上市险企此前表示,未来产品导向将转向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4月9日,2025年以来,保险行业新备案的185款人寿保险产品中,有71款为分红险,占比为38%,较2024年全年上升10个百分点。

不过,知易行难,分红险产品本身较为复杂,对保险代理人的素质和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即便是头部险企去转型,尚有难度,且当前押注分红险的险企不在少数,如何做出差异化亦是重中之重。

之,在保险行业内卷的当下,守得住阵地的企业往往能最先发现下一轮增长的破局点。而AI或许能成为上市险企守擂的金牌辅助,随着后期持续的防守性投入,最终会积淀成难以复制的结构性优势。

资料来源:

阿尔法工厂金融家,《2025,个险告急》

艾瑞网,《艾瑞数据 || 中国保险业科技投入》

21金融圈,《保险预定利率逼近1.5%,市场却不再“炒停售”》

21世纪经济报道,《从辅助工具到战略引擎 上市险企打响AI升维战》

财经五月花,《保险大模型革新:全面自动化倒计时 | 《财经》特别报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政策来袭,这个行业又要飞天了 ... 新能源行业,再次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只是这一次,市场似乎在选择储能赛道作为一个抓手,进而疯狂地搅动...
韩鹏:所有球员都很好展现了泰山... 直播吧9月12日讯 中超联赛第24轮,山东泰山客场3-3战平上海申花。据“望岳新闻”报道,赛后,韩鹏...
4名将领被罢免人大代表,含上将... 9月12日晚,中国人大网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二号》。其中显示:张林、高...
美股收盘纳指续创新高,特斯拉涨...   中新经纬9月13日电 美东时间周五,道指低开低走,纳指、标普500指数盘中续创新高。  截至收盘...
于东来声援西贝:别让企业家灰了... 来源:综业网 9月12日晚间,罗永浩开播谈西贝“预制菜”事件。罗永浩称,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
惠天热电:收警示函及监管函,上... 【惠天热电财报出错收警示函,拟关联交易保障煤炭供应】2025年8月30日,惠天热电(000692)发...
大基金三期首个产业投资项目浮出... 《科创板日报》9月12日讯(记者 郭辉)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拓荆科技,在今日(9月12日)盘后宣布一项...
白银有色融资余额5亿元,刚收到...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鸿途FLY) 雷达财经雷助吧出品 文|简白 编|深海 东财Choice数据...
FF:Wolfpack做空报告... 【FF:Wolfpack做空报告内容虚假陈述、逻辑荒谬】财联社9月12日电,Faraday Futu...
边卓群外滩大会谈RWA:以技术... 在全球经济面临“低增长常态”的背景下,数字化正成为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机遇。9月11日,蚂蚁集团副总裁、...
中信银行MSCI ESG评级跃...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席韶阳 通讯员 常双双】近日,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MSCI)发布2025年度中...
商丘市成立超硬产业投资基金 出...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商丘市超硬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河南农业投...
原创 卡... 战机呼啸、导弹落地,卡塔尔首都多哈突然遭遇以色列空袭,巴以停火谈判一夜崩塌。以总理拒不道歉,反而向调...
罗永浩炮轰西贝预制菜!餐饮巨头... 家人们,最近餐饮圈可太有戏了! 罗永浩直接开怼西贝,说它“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一下子把西贝送...
文旅融合升级 点亮美好生活 9月9日,参观者在服贸会展厅参观“数智骨科手术室”。新华社记者肖潇摄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
财政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 9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大国经...
行业首个!水果精酿啤酒团标9月...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 文图】9月12日,全国首个水果精酿啤酒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团标由河南本土...
今夜!多只大牛股,集中公告! ... 多只“牛股”提示风险!9月12日晚间,8天7板的首开股份提示风险称,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
光模块“易中天”跌了!需求靠A... 三只备受关注的光模块概念股“易中天”近日股价高位震荡。9月11日,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分别涨1...
金投鼎新私募基金最新进展:圆满... 金投鼎新私募基金无法兑付事件出现新进展,处理方案公布,线上退返工作已展开。 该私募基金公司以负责的态...
抓住年轻人,提升数智化,泸州老...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成为白酒企业关键策略。 作者 | 钱锋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今年以...
RIO卖不动了?百润股份实控人... 中经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9月10日晚间,百润股份(002568.SZ)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协议转让公司部...
冰火两重天:上半年5427家A... (来源:抱朴财经) 转自:抱朴财经 作者:严含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近日,上市公司陆...
原创 美... 近日,国际局势出现微妙变化,俄罗斯方面释放出引人瞩目的信号。据俄罗斯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生产和消费者协...
2025服贸会|建筑产业迈向绿...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2025年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
财政部:财政宏观调控实现很多新...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
互怼升级!罗永浩提交新证据,于... 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争还在升级,罗永浩提交新证据,于东来也卷进来了。罗永浩说你西贝就是预制菜,装什...
多款AI眼镜亮相外滩大会,蚂蚁... 红星资本局9月12日消息 9月10日至13日,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 Inclusion...
阿里和美团又干起来了! 阿里和... 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杠杆游戏!撰文|蜜妹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713篇原创图片来源|AI自动生成阿里与...